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粳稻镇稻10号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镇稻10号产量潜力大,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耐肥抗倒,成穗率高,后期熟相好,单穗重优势明显。机插秧产量700~750 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有效穗21万~23万/667m2,每穗总粒130~135粒,结实率93%以上,千粒重27~28 g。其栽培技术,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基本苗4万~5万/667m2,高峰苗28万~30万/667m2。总施氮量20~22 kg/667m2,前、中、后期比例为5∶1∶4,氮、磷、钾之比为1∶0.4∶0.6~0.8。搁田始期不宜过早,掌握在达等穗苗80%左右时进行。  相似文献   

2.
镇稻10号原名"镇629",属早熟晚粳品种,由江苏丘陵地区农科所以镇稻99/镇稻540杂交,于2002年育成,2006年底通过审定。该品种产量潜力大,分蘖力较强,耐肥抗倒,成穗率高,后期熟相好,单穗重优势明显。机插水稻700-750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667m^2有效穗21-23万,每穗总粒130-135粒,结实率93%以上,千粒重27-28g。高产栽培策略应是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基本苗4-5万/667m^2,高峰苗28-30万/667m^2。施氮总量20-22kg/667m^2,前、中、后期比例为5∶1∶4,氮、磷、钾之比为1∶0.4∶0.6-0.8。搁田始期掌握在穗苗80%左右时进行。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澳佳腐殖酸多功能一次肥与常规肥料相比,冬前单株次生根增加0.2~0.3条,冬前每667m2群体增加2~4万,产量三要素的每667m2穗数平均增加2.42万、穗粒数增加0.26粒、千粒重提高1.5g,每667m2产量增加44.47kg,增产率7.07%;每667m2纯产值提高84.49元,增值率提高8.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窗纱旱育苗抛秧稻栽培技术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研制的窗纱铺垫、旱育秧苗、麦草旋耕还田、带土抛秧的一项轻简稻作技术,2006年试验示范省工节本、增产增效优势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其栽培技术为窗纱铺垫旱育壮秧、麦草旋耕还田、带土抛秧;每667m2抛植1.8万~2.0万穴,基本茎蘖苗6万~7万,成穗数22万~23万,成穗率达75%以上,每穗粒数125粒,结实率90%,产量650kg/667m2。施肥策略:施纯氮16~18 kg/667m2,N∶P2O5∶K2O为1∶0.5∶0.8,氮素中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为40∶30∶15∶15,磷肥全部用作基肥,钾肥基肥和穗肥各占50%。水浆管理措施:泥浆薄水抛秧,湿润促分蘖,适时搁好田,后期间歇灌溉。  相似文献   

5.
“镇糯19”机插高产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镇糯19"机插产量超725kg/667m2提供理论依据,对其高产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镇糯19"机插产量超725kg/667m2,需总颖花量2900万朵/667m2,有效穗数23.3万穗/667m2,每穗总粒数129.36粒,有效穴数2.06万穴/667m2,有效基本苗8.28万苗/667m2,要控制高峰苗,降低基部节间,增加穗下节间和穗长的占比,增加每穗二次枝梗数,争大穗,在叶面积指数一定的情况下,提高粒叶比,以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6.
粳稻武运粳7号超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运粳7号是江苏苏南近年来主推的水稻品种,其穗粒互补性强,产量潜力大,稳定性好。本试验结果显示:武运粳7号产量800 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有效穗20万~22万/667m2,每穗粒数150粒左右,结实率93%~94%,千粒重28~29 g。武运粳7号超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是稳定穗数、主攻大穗和扩库强源,通过软盘稀播育壮秧、扩行减苗、精确定量施肥、节水定量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抗逆栽培等技术手段,构建800kg/667m2超高产的库容量,可实现稳定超高产。  相似文献   

7.
水稻控释肥应用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对水稻控释肥的适宜用量、水稻栽植密度及施用方法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每667 m2控释肥用量以50 kg为宜,采用该用量水稻实粒数较30、40、60、70 kg处理分别提高15.4%、7.0%、16.7%和28.1%,产量增加15.2%、6.5%、2.5%及9.9%。水稻栽植密度以每667 m2栽植1.6万科较适宜,其穗数明显高于1.2万科和1.4万科处理,略低于1.8万科处理,但实粒数明显高于1.8万科处理,产量较1.2、1.4、1.8万科分别增加8.9%、2.4%和5.7%。在施用方法上以重施基肥,移栽后35~40 d轻施追肥处理的穗数、实粒数及千粒重优势较强,产量水平也略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水稻"浦优22"在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比例下的产量规律,探索该品种的最佳施肥模式,特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浦优22"的产量影响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上。在氮肥运筹方面,拔节孕穗期适当增加氮肥投入量能增加每穗总粒数,从而提高产量。综合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种植水稻"浦优22",每667m~2纯氮施用量宜为18kg,基蘖肥∶穗肥以7∶3为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研究了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①南粳44作为直播稻,随着直播期的推迟,产量显著下降,全生育期缩短,适宜播种期以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宜,最迟播期为6月17日,过迟播种则不能正常成熟。②南粳44作为机插稻,在设置每667m2插0.63万穴(40.0 cm×26.7 cm)时,以3.8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在每667m2插1.9万穴(26.7cm×13.3cm)时,以5.7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南粳44超高产栽培的关键是在适宜的基本苗的基础上,通过少穴扩行栽培,主攻大穗以获得足够的颖花量,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与千粒重。③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44的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全生育期以每667m2施18~20 kg氮素为宜,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以2.4∶3.6∶4.0为宜,最佳的穗肥施用时期是倒3叶,既保证了一定的穗数,又增加了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0.
石涛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68-69,76
根据试验可知贵池区早稻直播667m2产500kg合理群体结构主要参数:常规品种,667m2播量为4~5.5kg,大田总茎蘖数在(45~50)万,成穗率在55%以上,667m2有效穗在30万左右,每穗实粒数在70~80粒,结实率在85%以上,千粒重在27g左右;杂交组合:667m2播量在2~2.5kg,大田总茎蘖数在(40~45)万左右,成穗率在50%以上,667m2有效穗在23万左右,每穗总粒数在110~120,结实率在80%以上,千粒重在27g左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郑麦 90 2 3栽培试验和生产调查的统计分析 :增穗、增粒重是高产的重要因素 ,调节播期和播量是保证安全越冬和群体合理的基本措施 ;播期陕西扶风地区以 1 0月 1 0日左右、播量 1 0~ 1 4kg、667m2基本苗 1 5~ 2 0万、667m2成穗 3 8万株以上为宜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 ,每穗 3 0粒 ,千粒重 45 g以上 ,667m2 产量可达到 45 0 kg以上。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与基本苗对机插超级稻产量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种施氮量、三种基本苗对机插超级粳稻武粳15产量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基本苗,产量与各时期的干物重、LAI、茎蘖数、有效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量,产量与各时期的干物重、LAI、茎蘖数、有效穗随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20kg/667m2及6万苗/667m2、22kg/667m2及4万苗/667m2、22kg/667m2及6万苗/667m2处理产量较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穗粒数、成穗率、千粒重与之相反。可见,在适当降低氮肥用量的基础上增加基本苗或在较高施氮水平下减少基本苗,能够促进或控制群体总量的目的,增加有效分蘖的比例,建立合理协调的高光效群体,实现高产。综合来看,20kg/667m2及6万苗/667m2(A2B3)、22kg/667m2及4万苗/667m2(A3B2)、22kg/667m2及6万苗/667m2(A3B3)的处理,既促进了稻苗个体生长,又能协调群体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是较理想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品系9998-3机插产量700 kg/667m2 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丰产方苗情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库源协调型水稻9998-3在机插条件下的生育规律和产量700kg/667m2的栽培技术指标。结果表明,9998-3水稻品种小苗机插后缓苗期较长,分蘖的起始叶龄为6叶1心,成穗的是4~7叶位的分蘖,产量700 kg/667m2所需的颖花数为3 000万/667m2,最佳穗数25万/667m2,每穗总粒120粒。调减前期氮肥用量比例,既满足前期发苗对氮肥的需求,又适合控苗少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胜泰1号是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超高产抗病新品种, 1999年通过广东省和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并获得国家首届主要农作物优质及专用新品种后补助。揭阳市于1996年早造引进种植。1998年在磐东镇乔西村种植2.67 hm2, 平均每667 m2产量超过600 kg。1999年晚造磐东镇乔南村连片种植66.7 hm2, 平均每667 m2产量622.8 kg, 超高产田块达697.3 kg。现将其超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群体设计   胜泰1号在揭阳市栽培早造全生育期约132天,晚造约122天、属中迟熟早晚兼用型品种。其茎叶形态结构协调合理,根系发达深生,分蘖力中强,耐肥抗倒性好,适于中等肥力以上地区种植,增肥效应明显。穗头长大,着粒密,穗粒结构极佳,主穗总粒数超过500粒,高产潜力极大。 1.1 产量要素的形成   在栽培实践中采取了“中群体高成穗、改大穗高结实”的生长发育模式。插植规格23 cm×20 cm,每667 m2插1.4万科、基本苗6~8万条,最高苗数早造26~28万苗、晚造25~27万苗,收获时有效穗数早造达到19.0~20.0万穗、晚造18.5~19.5万穗,平均每穗总粒数早造为150~160粒、晚造为160~170粒,结实率88%~90%,千粒重24~25 g。  相似文献   

15.
以早熟晚粳稻9915为试验材料,从密度、氮肥运筹和水浆管理3个因子分别对机直播稻、机插稻的分蘖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直播稻的播种量宜在3.5 kg/666.67 m2左右,基本苗、高峰苗和成穗率分别控制在9万株/666.67 m2、52万株/666.67 m2、50%左右;总施氮量(纯氮)控制在18 kg/666.67 m2左右,基蘖肥与中后期穗肥比例定在5~6∶4~5;当搁田苗数达预期穗数的90%~100%,高峰苗控制在50万~51万株/666.67 m2时,应开始搁田。机插稻的密度宜定在13.3 cm×30.0 cm左右;总氮量(纯氮)在18 kg/666.67 m2左右,基蘖肥所占比例控制在50%~60%;当搁田苗数占预期穗数的90%~100%,即苗数达到21.5万株/666.67 m2左右,高峰苗控制在23.9万~24.7万株/666.67 m2时,开始搁田,可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粳稻武粳15超高产形成规律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武粳15是江苏主推的超级水稻品种,其穗粒互补性强,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产量750 kg/667m2以上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总颖花量2 900万朵/667m2,有效穗18万~20万/667m2,每穗粒数160粒以上,结实率92%以上,千粒重29 g左右;超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是穗粒并增,主攻增粒,扩库强源。通过稀播育壮苗、扩行稀植、精确定量施肥、节水定量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抗逆栽培等技术手段,塑造超高产的库容量,实现稳定超高产。  相似文献   

17.
施用土壤调理剂对超级稻“两优108”生长及产量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施用土壤调理剂对超级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两优1 0 8"为试材,进行了其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土壤调理剂50 kg和纯氮18.4 kg,增产效果显著,其株高比对照提高3 cm,分蘖量提高2.03万苗/667 m2,生育期延长3 d,产量提高8.71%,收获指数提高1.48%,且有效改善了穗粒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晚播和播种密度对冬小麦"宁冬1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宁冬11号营养生长时间缩短,生殖生长时间基本稳定。随播种密度增加,分蘖成穗率降低;10月20日、25日播种的分蘖成穗率显著高于10月15日、30日播种的。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和密度的降低,各生育时期的总茎数降低,收获穗数下降,产量显著降低,而品质变优;群体密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形成优良的品质性状。因而,晚播"宁冬11号"应适当提高播种密度,以获得高产和优良品质。建议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在10月20日之前播种,每667m2播种量以35~40万粒为宜,10月25日播种,每667m2播种量以45万粒为宜。  相似文献   

19.
1999~2001年的试验结果桂北南部早造3月6日左右、北部早造3月10日左右,晚稻6月25日左右播种为最佳;早稻40~45d,叶龄4~5叶,晚稻20~25d,叶龄4.5~5.5叶抛栽有利于优质稻高产优质;早稻以每667m2抛栽2.0~2.2万穴,晚稻以每667m2抛栽2.2~2.4万穴为好;基肥、蘖肥和穗粒肥的比例以622处理效果最佳;以有效分蘖期内预计达到有效穗数的80~90%时露晒田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豫粳 6号品种具有叶短、直立、色淡 ,分蘖力极强 ,植株紧凑 ,茎基粗壮 ,节间短 ,穗大粒多 ,熟相佳 ,灌浆速度快等突出优点。每 6 6 6 7m2 6 5 0kg以上水平的产量结构应为 :有效穗数 2 3万左右 ,每穗总粒数 130粒左右 ,结实率 95 %左右 ,千粒重 2 6 5g以上。主要技术措施有 :旱育长龄健根多蘖壮秧 ;扩行缩墩减苗 ;适时适度搁田 ;均衡施氮 ,前后期施氮比例为 6∶4,增施促花复合肥。氮、磷、钾配比以 1∶0 5∶0 6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