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魁杨梅是全国闻名的浙江特产,国内外市场十分抢手。近年来,全国各地适宜栽种杨梅的地区,已有大量引种栽培。东魁杨梅树势强,病虫害少,果品优质,平均果重25.8克,最大单果50克,为目前杨梅"大果之王"。最高株产可达300千克,其价值2000元左右。其果实深红或紫红色,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杨梅栽培已有上千年历史,种植面积大,目前是我国四大杨梅基地之一,素有“杨梅之乡”的美誉。其从本地资源选育出的木洞杨梅不仅品质优良,而且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欢迎,并获得“江南第一梅”的赞誉。目前,靖州县委、县政府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优势资源,扩大种植,狠抓杨梅加工,杨梅已成为靖州的一大农业支柱产业,成为了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金果”。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温岭市杨梅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浙江省温岭市杨梅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当前温岭杨梅产业发展现状的特点,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明了温岭杨梅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以"优质、安全"来打响温岭杨梅的品牌,并提出了相应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杨梅癌肿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属杨梅科木本植物,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亚热带经济树种。在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的微酸性和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适应性也较广。随着大粒品种的扩展栽培,癌肿病的发生危害也在蔓延,近几年来已成为大杨梅栽培中的主要病害。杨梅癌肿病是由丁香假单孢菌杨梅致病变种的细菌所致,菌体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歙县山地杨梅的栽培历史、杨梅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提出了山地杨梅造林、抚育管护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为杨梅在山地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杨梅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在上虞二都·真山建设大棚,对深红种、水晶、东魁、荸荠种杨梅进行栽培管理,开展杨梅设施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栽培杨梅的各阶段物候期总体比棚外提早20~30 d,具有明显的早熟效果。棚内4种杨梅的单果重、最大单果重、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高于棚外,深红种杨梅棚内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棚外高28.6%和2百分点,水晶杨梅棚内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棚外高33.3%和2百分点,东魁杨梅棚内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棚外高36.4%和1百分点,荸荠种杨梅棚内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棚外高36.4%和1百分点。在经济效益方面,深红种杨梅667 m2棚内效益比棚外多71 640元,水晶杨梅667 m2棚内效益比棚外多80 100元,东魁杨梅667 m2棚内效益比棚外多63 750元,荸荠种杨梅667 m2棚内效益比棚外多93 120元。江南地区梅雨季节雨水多、湿度大,采前烂落果严重,棚内杨梅成熟早、品质好,价格远高于棚外价格,市场需求大,因此,大棚栽培杨梅颇具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广东杨梅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广东杨梅的栽培水平,规范果农的行为,推行杨梅栽培标准化,在杨梅高效安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广东省农业地方标准《杨梅栽培技术规程》,规定了广东杨梅栽培所要求的苗木培育、适栽品种、建园、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控梢促花、病虫害防治及果实采收等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合江苏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方法]根据引种目标从省外引进8个优良品种,通过观察其在苏州生长习性、果实经济性状等,与原产地性状相比,筛选出适合江苏栽培的杨梅品种。[结果]从近几年的引种表现来看,软丝安海、临海早大梅在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适应性等方面表现相对较好。[结论]在江苏杨梅适栽地区可以试种软丝安海、临海早大梅杨梅良种。  相似文献   

9.
贵州杨梅地方品种果实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贵州杨梅良种选育与品种改良提供参考,对贵州杨梅资源8个地方种与2个栽培种果实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果形指数地方品种中的鸡蛋杨梅、红水杨梅、火炭杨梅、酒杯杨梅、金黄杨梅均高于栽培种;可食率地方品种均低于栽培种;单果重地方品种以鸡蛋杨梅最重,为16.17 g.可溶性固形物、Vc、总糖含量地方品种火炭杨梅均高于栽培种荸荠和东魁;酒杯杨梅酸含量低于栽培种荸荠;金黄杨梅总糖高于栽培种东魁.  相似文献   

10.
杨梅大棚设施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大棚设施栽培促进苏州地区杨梅提早成熟。[方法]以苏州引种的4个杨梅品种为材料,研究大棚设施栽培对果实品质、成熟期和物侯期的影响。[结果]大棚栽培可以提早杨梅的物候期和果实成熟期,但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结论]大棚设施栽培可以促进杨梅果实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11.
杨梅为我国特产水果,其果实成熟于初夏,正值市场果品缺乏之时。果实色泽鲜艳,甜酸适度,并有特殊风味,果实极具保健价值,维生素E含量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我国杨梅主产区之一苏州市,其栽培历史悠久,2007年杨梅栽培面积10778亩,产量达4299t。但其优质果比例仅为40%左右,2008年优质果价格20元/kg,而普通商品果只有10元/kg左右,因此改善杨梅果实品质,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优化杨梅栽培技术方面来提高杨梅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东魁杨梅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魁杨梅 ,俗称大梅、巨梅 ,为杨梅科杨梅属杨梅种的红杨梅实生变种。果形特大 ,为不正圆形 ,纵横径可达 4 2× 3 8厘米。平均果重 2 4 7克 ,最大果重达 5 1 2克。果色紫红 ,总糖 9 5 - 10 6 % ,酸 1 36 % ,可溶性固形物 12 - 12 5 % ,汁多 ,味浓甜 ,可食率达 95 8% ,不易落果。因此 ,东魁杨梅是诸杨梅中果实品质最优良的。现将其丰产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条件东魁杨梅栽植土壤要求为疏松、排水良好、pH值 4 - 5的砾质壤土或砂质壤土。以蕨类 (狼箕 )、杜鹃、松树、杉木等指示植物的红、黄壤土最适宜。因其根部有菌根共生 ,…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宜兴市湖父山区开始引种栽培杨梅,笔者根据杨梅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宜兴南部山区的自然条件,选择优良杨梅品种,研究探索了在宜南山区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下杨梅的丰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梅终年常绿,因其果实初夏成熟,色泽艳丽,甜酸适口而成为山地园林的新秀。阐述了杨梅的品种类型、生长习性、栽培管理及果园更新,以利于杨梅的优质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5.
浅析"二都杨梅"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Myrica rubra)为我国特产果树,分布地域辽阔,栽培历史悠久,其中以浙江省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是浙江省第二大水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生草栽培对杨梅Myrica rubra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的影响,在浙江省仙居县杨梅主产区设置了大绿豆Phaseolus radiatus,天然生草和清耕(对照)3个处理,连续处理3 a后采集林地土壤和杨梅果实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a的生草栽培,杨梅林地土壤pH值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与清耕对照相比,0~20 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增幅分别为25.2%~48.9%,7.3%~10.5%,82.1%~291.1%,生草栽培也使杨梅产量提高了1 350~2 250 kg.hm-2,使可溶性固形物增加6.7%~20.0%,维生素C增加42.6%~51.1%,还原糖增加17.0%~25.1%,总糖增加9.7%~14.9%,而总酸则减少16.5%~35.4%,固酸比增加4.2%~6.2%。相关分析表明:林地土壤有机质能显著影响杨梅果实品质,栽培生草或采取免耕等均能提高杨梅林地土壤有机质,从而提高杨梅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7.
杨梅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特产果树,为休闲农业中甚有特色之果树,具有文化、生态和生产之特色。除日本有少量栽培外,其他国家很少有栽培。江苏省杨梅栽培历史悠久,果农经验丰富,主要分布在苏州市的吴中区洞庭东、西山及光福、通安和常熟虞山及无锡市的马山、大浮一带,种植面积2万多亩。杨梅果实成熟于初夏,适值市场果品缺乏之时,果实色泽鲜艳,甜酸适度,并有特殊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杨梅大棚生产关键技术,延长杨梅鲜果供应期,优化杨梅产业结构,为杨梅大棚栽培提供技术依据,连续3年在浙江省兰溪市进行大棚栽培试验。通过确定盖膜时间、选择合适的肥水管理、树体管理和温湿度调控技术等,使杨梅成熟期提前15 d以上、采摘期延长17~19 d,落果率显著下降,果实品质稳定,贮藏期延长1倍。大棚栽培荸荠杨梅、东魁杨梅每年分别增收33.1万元/hm~2和68万元/hm~2。  相似文献   

19.
杨梅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特产果树,为休闲农业中甚有特色之果树,具有文化,生态和生产之特色,除日本有少量栽培外,其他国家很少有栽培。江苏省杨梅栽培历史悠久,果农经验丰富,主要颁布在苏州市吴中区洞庭东,西山及光福,通安和常熟虞山及无锡市马山,大浮一带,  相似文献   

20.
梅蓉杨梅干为浙江省桐庐县桐君街道梅蓉村的特色产品。梅蓉村盛产杨梅、青梅、白梨、水蜜桃等,被誉为"水果之乡"。梅蓉杨梅干采用本地新鲜杨梅,经10余道工序精制而成。依制作工艺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