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小麦赤霉病的有效用药适期,进行了适期用药试验,结果表明,预防赤霉病的用药关键期是小麦扬花期,影响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最关键因素是小麦扬花期间的温、湿度。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用药适期,进行了两种不同药剂的适期用药试验。结果发现,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期是小麦扬花期;影响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最关键因素是小麦扬花期的温度、湿度。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用药时间和防治次数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特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用药适期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防治次数越多,并不等于性价比越高。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小麦赤霉病在芜湖市发生情况,发病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防控建议。主要包括拓宽秸秆利用途径、加大农业防治措施、合理用药、抓住防治适期等,为综合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1.关键技术(1)种植耐病品种。因地制宜种植扬麦、宁麦、镇麦等耐病品种,压缩高感品种种植。(2)化学防治。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药肥混喷"的防治策略。一是适期用药。病害中等及以下流行年份,把握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用药;病害偏重以上流行年份,高感品种防治适期提早至破口期。  相似文献   

6.
2016年河南省息县小麦赤霉病发病较晚,穗腐和秆腐均严重,呈现北重南轻,不同田块、不同品种发病程度差异大;种植易感病品种,错失防治适期,使用质量低劣的药剂,用药品种单一,不注重选用新型高效农药是造成小麦赤霉病重发的主因.  相似文献   

7.
小麦抽穗灌浆期常因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而引起死穗。纹枯病是茎基部茎秆受害,全蚀病是根部病害引起死穗,赤霉病是穗部病害,首先根据症状,判断病害种类,再根据发病侵染规律,选择防治适期和用药品种,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策略,控制为害,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张家港市植保植检站在杨舍镇南新村开展9种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2017年赤霉病大发生的情况下,小麦适期2次用药后,48%丙硫菌唑悬浮剂和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防效最佳,病穗率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均在91%以上,可在大面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常用登记药剂氰烯菌酯、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治适期为小麦扬花10%时。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不同防治适期防效对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种供试药剂、三个防治适期7个处理、3次重复的防效调查、产量测定,结合气候及小麦生长发育状况等综合考虑,小麦赤霉病的最佳防治适期为小麦扬花初期。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小麦赤霉病2014年在安徽省繁昌县的发生概况及特点,初步分析了造成该病在繁昌县重发的主要原因,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把握用药适期,采取化学预防为主的防控技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浦口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南京市浦口区2016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阐述了浦口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并从菌源、品种抗性、防治适期、药剂选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氰烯菌酯等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对25%氰烯菌酯SC、80%多菌灵WP、70%甲基硫菌灵WP、43%戊唑醇SC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证明:25%氰烯菌酯SC150mL/667㎡、80%多菌灵WP80g/667m2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用药适期为小麦扬花初期。  相似文献   

14.
该文概述了2016年铜陵市义安区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及其为害特点,分析了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控对策。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实施健康栽培等。  相似文献   

15.
贵池区地处沿江江南,小麦赤霉病是贵池区小麦上的主要流行性病害,自2010~2015年近6年中有4年偏重到大流行,重发流行频次明显增加,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笔者分析小麦赤霉病近几年其重发流行原因,并提出了调整种植结构、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综合做好清沟排渍等农业管理措施,加强预测预报,选用对路药剂适期预防等防控对策,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预防安徽省巢湖市小麦赤霉病危害,选取巢湖市2003—2019年平均相对湿度、雨湿日光系数(雨日×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雨量与日照时数作为预测因子,运用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分别对2011年秸秆还田前后小麦赤霉病流行进行预测。利用该方法对2020—2021年安徽省巢湖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进行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小麦赤霉病实际发生情况匹配度较高,准确率为100%,表明该方法可于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前50 ~ 60 d(小麦返青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进行中长期预测。基于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建立的小麦赤霉病预测方法提高了安徽省巢湖市小麦赤霉病预测的准确性,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和安全性,筛选出适宜在江苏省江阴市小麦生产上使用的化学药剂,特开展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 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小麦生长期间适期用药1次,以施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600 mL/hm2、30%肟菌·戊唑醇SC[拜耳(中国)有限公司]6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  相似文献   

18.
2012年,眉县小麦赤霉病普遍发生.且川道灌区发生较重,损失较大。由于小麦赤霉病发生与危害特点较为特殊.防治策略不同于其它病虫。群众主动防治意识差.给赤霉病适期防治、确保防治面积和防治效果带来了一定影响。笔者根据眉县2012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情况进行大量调查工作,并结合往年同期资料综合分析。基本摸清了眉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原因.并根据眉县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适期为初花至盛花期。错过防治适期,防效明显降低。初花至盛花期早小麦为5~7天,迟小麦为3~5天。此时常遇连续阴雨,能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时间往往只有1~2天,甚至更短。因此争取防治速度很要紧。目前我县弥雾机还较少,手动喷雾器则较多,平均8~9亩麦田就有1台。把现有这些手动喷雾器改为低容量喷雾,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劳力,还能加快防治速度,及时控制赤霉病的危害。为此,1983年我站进行手动喷雾器低容量喷雾防治赤霉病的试验,设不同喷药量与不同用水量两组试验如表1、2。于5月7日(扬花5%)喷药,  相似文献   

20.
王丽  袁伟 《河南农业》2020,(13):30-31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引起的气候型病害,具有暴发流行的特点,发生迅速,损失严重,防治适期短,防治农药品种较少。在当前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的情况下,药剂防治依然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措施。但由于长期单一施用多菌灵等药剂,已导致赤霉病菌对其产生了抗药性,并使得抗药性菌株产毒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