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柠檬汁不同添加量、不同添加时期、温度和pH对梨汁褐变的抑制效果;同时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对抑制梨汁褐变的柠檬汁与亚硫酸钠、草酸、EDTA的最佳复配组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柠檬汁对梨汁褐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以浓度为4.5%时、压榨过程中添加柠檬汁、pH为4时抑制褐变效果最佳,温度对柠檬汁抑制褐变作用无明显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0.24%亚硫酸钠、0.4%草酸、0.05% EDTA与3%柠檬汁共同作用对梨汁褐变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浓缩梨汁在制备的过程中护色剂添加量,以及加热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Vc、0.2‰NaHSO3、0.1‰柠檬酸做为护色剂防止褐变的效果最好。选择泵速80ml/min,出口温度90℃,加热时间15s,澄清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无核"黄皮果实为材料,研究了β-氨基丁酸、对氨基水杨酸钠和曲酸等3种褐变抑制剂处理后对贮藏期间[(4±0.5)℃,相对湿度85%]果实外观、营养和抗氧化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对照(清水)相比,β-氨基丁酸和对氨基水杨酸钠处理可以明显抑制黄皮果皮褐变,而曲酸处理与对照(清水)无显著性差异.3种褐变抑制剂处理都具有...  相似文献   

4.
果实褐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果实揭变是果实品质劣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也是贮藏保鲜的主要障碍。果实褐变是一个复杂的生化反应。一般认为,褐变是在酶的作用下,使组织内的酚类物质氧化为醒,然后非酶促聚合成黑素,而使组织变成褐色的生理生化过程。显然,褐变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因素:第一,酶作用的底物(酚类物质),第二,酶类;第三,氧。只有三因素紧密结合组织才能发生揭变。它是水果、蔬菜采前或采后贮藏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特别组织受到损伤、病菌侵染后出现的更加迅速。许多热带、亚热带、温带水果如油梨、香蕉、番石榴、荔枝、桃、李、杏、苹果、…  相似文献   

5.
矿质元素对蝴蝶兰组培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蝴蝶兰初代培养过程中,不同浓度Fe、K、Ca、Zn、Cu等矿质元素对其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Fe、Cu浓度越高,褐化越严重;培养基中K、Ca、Zn随浓度升高褐变越轻.  相似文献   

6.
7.
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心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梨采收后采用逐渐降温的方法,经30天的时间将贮藏温度从100C降至00C,然后采用CA和MA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O2浓度不低于16%的前提下,鸭梨果实可长期耐受3%的CO2而不至造成高CO2伤害,当CO2浓度高于7%时,经150天贮藏的果实果心褐变率高达86%。在CO2浓度较高时,细胞膜透性明显增强,游离态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导致果心褐变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8.
9.
奈──福建特产佳果,形美质优,核小汁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但不少产区存在着一种生理病害──外观正常,果肉揭变,严重影响了它的经济价值。关于荔枝、苹果、梨、香蕉等多种水果的果肉组织揭变已开展研究,认为是果肉中盼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的结果,也有认为是缺钙引起的,但在亲果揭变方面未见报道。本试验拟从增施钙肥,提高果实含钙量方面探讨防止杂果揭变,为生产上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1.材料试验于古田县松青乡果林场进行。品种为油条,6年生树。试验时间:1994-1995年。2.方法(1)土壤施用不同量钙肥对防…  相似文献   

10.
梨果肉褐变机理和防褐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褐变是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风味和营养也因之发生变化,尤其在果肉颜色较浅的梨果实上发生的褐变,影响更为显著.当梨果实受到机械损伤或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果实内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PPO)等一系列酶的作用下氧化,而呈褐色.  相似文献   

11.
该文探究复合添加剂对‘寒富’苹果汁褐变抑制及香气成分变化的影响。选择曲酸、L-半胱氨酸、乳清分离蛋白三种添加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优组合为,曲酸含量0.16%,L-半胱氨酸含量0.13%,乳清分离蛋白含量0.25%。在此条件下对苹果汁的褐变抑制率可达78%左右(P0.05)。利用气质联用(GC-MS)对添加抑制剂前后的苹果汁,随放置时间增加的香气成分变化进行分析。随着鲜榨苹果汁在室温下放置至12 h时,‘寒富’苹果汁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数量随放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含量随放置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以岩黄连愈伤组织为试材,采用固体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对岩黄连愈伤组织褐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第20天添加抗坏血酸的各处理岩黄连愈伤组织的褐化率均低于对照,其中抗坏血酸浓度为175mg/L的处理岩黄连愈伤组织的褐化率最低,其褐化率仅为18.5%;在整个培养阶段,添加抗坏血酸的各处理岩黄连愈伤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均比对照的高,在培养第30天各处理岩黄连愈伤组织的POD和SOD活性均为最高值,其中抗坏血酸浓度为175mg/L的处理岩黄连愈伤组织的POD和SOD活性均为最高,分别达到35.24U·g-1·min-1、162.79U·g-1;在培养第20天添加抗坏血酸的各处理CAT活性均为最大值,分别比对照高了2.28、3.21、5.33、3.51U·g-1·min-1。  相似文献   

13.
外源抗坏血酸对离体苹果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 品种‘嘎拉’秋梢成熟叶片为试材, 在5 mmol·L - 1抗坏血酸(AsA) 培养条件下, 研究了外源AsA 对离体苹果叶片衰老过程( 0 ~72 h) 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 - GSH) 循环各组分和AsA合成关键酶L - 半乳糖酸- 1, 4 - 内酯脱氢酶(GalLDH) 的影响。结果表明, 外源AsA部分抑制了离体苹果叶片衰老过程中膜脂过氧化, 降低了H2O2含量, 但对表示膜损伤的相对膜透性影响不大。对AsA - GSH循环各组分来说, 外源AsA维持了叶片衰老过程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AHR) 的高活性, 部分抑制了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 活性的下降, 同时降低了GSH的氧化程度, 从而提高了AsA含量和再生能力。外源AsA 在衰老前期抑制了GalLDH活性, 降低了AsA的合成能力, 而后期维持了GalLDH的高活性。  相似文献   

14.
雪花梨贮藏中红肉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5.
王君  刘福春  李欣  张玉星 《北方园艺》2012,(16):151-154
以不套袋鸭梨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以水浸果实为对照,对鸭梨采后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酚类物质以及保护酶的活性进行测定。以有效地抑制采后鸭梨果实的黑心病,调控鸭梨果实成熟衰老的进程、改善果实品质和贮藏性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002、0.020、0.200mmol水杨酸处理鸭梨果实后有效减轻了腐烂和褐变的发生,其中0.200mmol水杨酸处理能显著抑制鸭梨果心中PPO活性和酚类物质的合成,并且对鸭梨果心中SOD、POD保护酶的活性促进效果最显著;而0.002mmol水杨酸处理对鸭梨果心中MDA的含量有显著抑制作用。表明水杨酸处理可以延缓果实衰老,明显抑制鸭梨果心褐变的发生,有利于延长果实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6.
果实套袋对黄冠梨花斑病的发生及果皮钙形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迎涛  李晓  李勇  李六林  张绍铃 《园艺学报》2011,38(8):1507-1514
 为进一步阐明套袋黄冠梨果面“花斑病”发生与钙营养变化的关系,在调查不同套袋处理果实“花斑病”发生率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采用逐级提取不同溶性钙的方法,对黄冠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中各形态钙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套3层袋果实 “花斑病”的发病率为22.5%,而对照果实的发生率仅为1.5%;在花后70 d内,即果实快速膨大前,各处理果皮中总钙含量及不同形态钙含量无显著差异;进入膨大期后,套3层袋处理果皮中总钙含量、水溶性钙、NaCl溶性钙和醋酸溶性钙含量低于不套袋处理,而盐酸溶性钙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在果实发育后期,不套袋处理果皮中以水溶性钙为主,在成熟果实中占总钙量的45.6%,3层袋处理则以盐酸溶性钙的比例最大,为47.7%。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发现,水溶性钙、NaCl溶性钙、醋酸溶性钙与“花斑病”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以NaCl溶性钙负效应最大,HCl溶性钙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总钙与“花斑病”发生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7.
梨果实酚类物质与酶促褐变底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分属不同栽培系统及种间杂交种的10个梨品种果实酚类物质含量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相液相色谱法可检测到梨果中10种酚类物质,不同系统及品种的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差异很大,其中绿原酸平均含量最高,香草醛、芦丁、表儿茶素、儿茶素含量较高,为主要的酚类物质;咖啡酸平均含量最低。对总多酚、绿原酸、表儿茶素、儿茶素、抗氧化活性与褐变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梨果实总多酚含量对褐变度影响最大,绿原酸含量对褐变度影响其次,果实抗氧化活性对褐变的影响最小。不同酚类物质中绿原酸含量最高,且与多酚氧化酶结合能力最强,为最主要的褐变底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