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对生产上主栽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Fengdan’)品种筛选合适的授粉品种,选择21个中原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Zhongyuan Group)品种为试材,对其物候期及花粉活力进行了观察测定;选择花粉活力高(花粉萌发率50%)的品种作为授粉品种应用人工授粉方法对‘凤丹’进行授粉,以‘凤丹’自然授粉作为对照,测定了结实率、单果种子数、单粒质量这3个与结实性相关的指标,并应用这3个指标计算平均每个授粉花朵结籽质量。结果表明:21个原牡丹品种和‘凤丹’花期均可相遇,满足‘凤丹’自然开花授粉的习性;不同中原牡丹品种的花粉活力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粉蓝盘’品种花粉活力最高,花粉萌发率达到91.3%;‘春红娇艳’品种花粉活力最低,花粉萌发率只有3.6%;‘鸦片紫’(17.30g)、‘紫菊’(15.07g)、‘粉蓝盘’(12.86g)、‘大红宝珠’(11.42g)、‘红宝石’(14.33g)这5个授粉品种的平均每个授粉花朵结籽质量高于‘凤丹’自然授粉(10.05g),适合作为‘凤丹’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5年生‘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Fengdan’)为材料,研究不同复合肥施用量对‘凤丹’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叶片的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蒸腾速率均随复合肥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复合肥施用量为15kg/667m2水平时达到最大值。叶片胞间CO2浓度趋势相反,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亦在复合肥浓度为15kg/667m2水平时达到最低值。说明盛花期以15kg/667m2复合肥为‘凤丹’牡丹施肥的最佳用量,可为‘凤丹’牡丹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总结了影响‘凤丹’生长发育、产量的各项因素并结合阐述现阶段‘凤丹’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揭示了‘凤丹’产业精细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以期对‘凤丹’以及整个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健 《花卉》2019,(12)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饮食健康,其中食用油用量较大,很多食用油虽然能提供一些营养物质,但是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比较大,这样使得很多专业人员对木本油料的物种进行研究,在研究后发现,凤丹果实中的籽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数量较大,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应用元素。因此,在此次研究中,将8年生的凤丹牡丹单颗的产量、籽油含量、脂肪酸成分等经济性方面内容予以测定和分析。通过实验分析得知,牡丹籽油数属于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油,在对油牡丹新品种进行培育时,可以选择高产杂交的形式进行培育,这样能提升油用牡丹的产油量。  相似文献   

5.
引进油用牡丹新品种在唐河进行种植,表现良好。文章主要从选地与整地、选种与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油用牡丹种植管理技术,以实现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用牡丹种植业的蓬勃发展,油用牡丹种植周期长、前期效益低的问题亟待解决。开展油用牡丹复合种植技术是提高油用牡丹种植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本文作者通过对菏泽市郓城县、牡丹区油用牡丹复合种植模式进行调查总结,对主要模式做了简要评估,以期对广大油用牡丹种植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阐述油用牡丹的种植技术及发展前景,油用牡丹具含油量较高、产量稳定、适生分布广、营养价值优良等特性,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含水量对贮藏期内‘凤丹’牡丹籽粒出油率、籽粒油游离脂肪酸含量和色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4℃与含水量0%的籽粒分别比对照贮藏温度25℃与含水量25%的籽粒出油率更高,游离脂肪酸含量更低,色差变化更小。较低的贮藏温度与含水量有利于降低‘凤丹’牡丹籽粒贮藏后期籽油游离脂肪酸含量,保持较高的籽粒出油率与籽油色泽。  相似文献   

9.
刘国强 《花卉》2020,(12):4-5
铜陵油用牡丹凤丹为原铜陵县主要特产,凤凰山地区凤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牡丹(籽用)认定为省级工程植树造林树种,市政府专门出台了《铜陵市促进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以来,铜陵油用牡丹种植迅猛发展。本文通过凤凰山地区的油用牡丹生长状况,浅析油用牡丹种植管理要点,旨在促进油用牡丹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黄芩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黄芩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1年生黄芩产量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以明确人工栽培黄芩最适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植株茎高以及主茎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对茎粗和根长的影响较为明显,呈处理Ⅴ(株距20cm)处理Ⅳ(株距16cm)处理Ⅲ(株距12cm)处理Ⅱ(株距10cm)处理Ⅰ(株距5cm);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根变细,叉根数增多,根外观品质变差。一定范围内增大种植密度,黄芩群体单位面积根重、地上面积干重以及根冠比均明显提高,说明提高种植密度是增加黄芩产量的有效措施;单株根重和单株地上部分干重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表现为处理Ⅴ处理Ⅳ处理Ⅲ处理Ⅱ处理Ⅰ;种植密度对根、茎、叶黄酮量的影响表现为根部黄酮量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Ⅰ处理Ⅳ处理Ⅴ,茎部黄酮量处理Ⅲ处理Ⅱ处理Ⅰ处理Ⅳ处理Ⅴ,叶部黄酮量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处理Ⅴ处理Ⅰ。人工种植黄芩适当密植,协调好个体与群体、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关系,促使器官物质合理分配,并最大程度的利用光、温、水、气、肥等自然环境条件,是黄芩获得高产优质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秋季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甜玉米"HZ388"为试验材料,设置每667 m~2种植3 200、3 600、4 000、4 400、4 800、5 200株6个密度处理,进行观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种植4 000株时,空秆率为零,商品率、穗粗和穗粒数达到最大,分别为90.0%、4.68 cm和532.7粒;在一定范围内,667 m~2无苞叶商品鲜穗产量较大,为650.2 kg。建议在武汉及周边地区秋季甜玉米"HZ38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67 m~2种植4 000株。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临沂市机播条件下红玫瑰彩色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开展了机播马铃薯相同行距(90 cm)、不同株距(14、18、22、26 cm)的密度试验,分析了不同密度处理对红玫瑰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株高、茎粗、主茎数、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产量、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红玫瑰物候期无明...  相似文献   

13.
栽培密度对籽用南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丽珍  赵茜 《北方园艺》2012,(16):22-23
2010~2011年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籽用南瓜"银辉2号"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密度过大,田间出现徒长、叶柄脆、易折;白粉病害加重、烂果率提高、坐果指数下降;15 000株/hm2是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产值最大,成本收益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北票地区红辣椒栽培密度不合理的现状,以红辣椒新品种园艺5号为试材,每667 m2分别采用3 700株、4 400株、5 500株、6 300株及7 400株5个种植密度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种植密度为3 150穴/667 m2及每穴2株时的园艺5号经济性状表现突出,折合鲜椒产量最高达3 005.1 kg/667 m2,与其余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是该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5.
节瓜种植密度对产量及第1雌花出现节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节瓜 (BenincasahispidaCogn .var .chieh quaHow .)又名毛瓜 ,是冬瓜的一个变种 ,属葫芦科。广东、广西栽培历史悠久。北方种植较少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 ,节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2〕。笔者于1997~ 1998两年 ,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节瓜产量、第 1雌花出现的节位和时间等项影响的试验 ,以期为节瓜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为黑毛节瓜。试验地点在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实习农场和泰安郊区第二职业高中。 1997年 3月 2 0日育苗 ,4月 2 0日定植于大田 ,浇水 5次 ,每 667m2 施圈肥 50 0 0k…  相似文献   

16.
以一年生'凤丹'实生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接种外源从枝菌根真菌(AMF) Gigaspora rosea和不接菌处理,测定植株生物量、叶绿素相对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光合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研究了接种外源AMF对油用牡丹'凤丹'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以期为改善'凤丹'幼苗生长状态,进而为提高牡丹籽油产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与不接菌相比,接种AMF的植株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显著提高;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自然光强下净光合速率(Pn)显著增加37%,说明其光合能力明显增强;表观量子效率(AQY)和羧化效率(CE)分别提高24%和5%,说明其转化光能和利用CO2的能力增强;饱和时净光合速率(LSPn)、光饱和点(LSP)、CO2饱和时净光合速率(Amax)、CO2饱和点(CSP)均显著增加49%、36%、27%、7%,说明其光合潜力明显提高;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o)、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TRo/CSo)分别显著提高8%、13%,说明其吸收和捕获光能的能力明显增强;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电子传递链的概率(ψ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ΨEo)分别显著提高39%、46%,在J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Vi)显著降低40%,说明其电子传递能力明显提高;PSⅡ的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显著增加44%,激发能中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能Y(NPQ)显著降低21%,说明其明显降低能量散失,将更多的能量用于光化学反应.接种AMF能够显著提高'凤丹'叶绿素含量,增强吸收和捕获光能的能力,提高电子传递效率,减少能量散失,从而提高'凤丹'植株的光能转换能力和CO2固定能力,进而提高光合能力,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籽用西葫芦"籽冠8号""籽冠A11""籽冠D5""瑞丰9号"为试材,每个品种设置3个密度3.00万、3.75万、4.50万株·hm-2,分别对品种的干物质量、果实性状、籽粒性状、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以期筛选出兼顾优良性状和高产的最适宜种植密度,为籽用西葫芦进一步规范化种植和高产高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品种的干物质量先增加,在密度Ⅱ3.7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分别为547.15、558.26、527.19、536.24 g·株-1,随后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品种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密度Ⅰ>密度Ⅱ>密度Ⅲ,各密度处理差异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品种的胞间CO2浓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密度Ⅲ>密度Ⅱ>密度工,各密度处理差异显著;密度对品种的果实性状和籽粒性状均没有显著影响;密度对品种产量影响有显著差异,密度Ⅱ3.75万株·hm-2时各品种产量最大分别为2161.08、2027.68、1907.62、2107.72 kg·hm-2.综上,短蔓品种选择"籽冠8号",长蔓品种选择"瑞丰9号",密度Ⅱ3.75万株·hm-2时品种的干物质、品质、光合特性和产量均达到较优水平.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脱毒怀地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怀地黄为试材,研究了怀地黄脱毒试管苗在不同种植密度下(667m~2种植8 000、12 000、16 000、20 000、24 000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以寻找适合脱毒怀地黄高产优质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怀地黄脱毒苗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株高、叶片数、冠幅和叶片面积变化较大,其中株高、冠幅、叶面积均在9月达到最大值,叶片数在10月达到最大值,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株高最高,667m~2种植密度为8 000株时冠幅、叶片数和叶片面积最大;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产量最高,鲜质量为6 105.80kg,干质量为1 393.30kg;梓醇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达到最大值2.860%,毛蕊花糖苷则在667m~2种植密度为16 000株时达到最大值,为0.085%。综合可知,667m~2种植密度20 000株为脱毒怀地黄种植的最适密度。  相似文献   

19.
陈阳 《长江蔬菜》2011,(24):23-24
比较了高山栽培5种不同种植密度对晓丰甘蓝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山栽培晓丰甘蓝株行距为40 cm×45 cm时,其产量、纯收入较其他种植密度分别提高2.3%~14.2%和6.3%~19.3%,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高山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