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为鉴定方斑网衣中的隐存种,以新疆地区的方斑网衣为试验材料,用分子系统发育学方法,研究了方斑网衣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碱基组成信息、变异位点以及简约信息位点、种内的遗传距离、遗传距离聚类情况、ITS位点系统发育树分析以及基于条形码间隔自动检索鉴定方斑网衣隐存种类。结果表明:方斑网衣ITS基因片段长度为528 bp,其中62个为变异位点、43个为简约位点、460个为保守位点、G+C碱基组成占总含量的56.1%、G+C含量高于A+T含量、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gene)diversity,Hd)为0.993、核酸多样性(nucleotide diversity,Pi)为0.048 76;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聚类树同系统发育树分支聚类情况一致,分为2个大分支;通过条形码自动检索法鉴定出方斑网衣可为2个种。通过综合分析鉴定出方斑网衣2个隐存种即方斑网衣原种(Lecidea tessellata var.tessellata)和方斑网衣蓝变种(Lecidea tessellata var.caesia)。 相似文献
3.
4.
从感染番茄灰霉病的病果上分离并纯化得到菌株t08016b,其形态学特征与灰葡萄孢属极其相似.通过扩增菌株t08016b的18S rDNA及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该菌的18S rDNA序列与Botr yotiniafuckeliana (EFl10887.1)的同源性为99.94% ITS rDNA序列与Batryotinia fuckeliana (AB444949.1)的同源性为100%,无碱基差别.对菌株t08016b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t08016b属于灰葡萄孢属.利用该菌对健康番茄进行侵染,番茄灰霉病的发病率可达97%,证明其具有致病力.综合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及致病力分析,表明菌株t08016b是一株具有强致病力的灰葡萄孢菌. 相似文献
5.
6.
从苹果全基因组中鉴定出85个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基因,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分成了7个组(Group A~Group G),其分子量在176~1 125 aa之间,等电点在4.68~9.58之间。鉴定出来的Md PG基因除在14号染色体没有分布外,其余都有分布。系统分析了Md PG蛋白的保守基序和Md PG基因结构,发现苹果PG蛋白除包含有广泛存在于各种PG蛋白的4个保守基序以外,还含有其他相对特异的保守基序,Md PG75具有最多的外显子数,达到18个。对85个苹果PG蛋白之间的功能联系网络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预测了相关基因的功能和多个基因间功能的联系,并作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8.
9.
利用NCBI数据库和蔷薇科基因组数据库中的数据对48个果实PG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3个进化支中都包含与果实软化相关的PG基因,属于A支和属于B支的PG基因有明显的功能差异。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3个进化支中的PG基因存在多个差异位点,A支和C支PG基因的N端比B支短60 ~ 70个氨基酸。PG基因结构(包括启动子、内含子和编码区)的变异对其功能差异有重要影响。对苹果和桃的PG基因进行了基因组精确定位,其附近存在果实软化相关性状标记。 相似文献
10.
对从国内外收集到的19株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DC.ex.Fr.) Quel]菌株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未采用外类群参考的情况下,供试菌株间的相似系数在0.448到0.857之间,其中栽培菌株的相似系数较高,以0.72为阈值时,分成两个类群:来自台湾(3)、三明(5)、武汉(15、16、17)、上海(19)和日本(1、12)的8个菌株构成一个类群,而另外2株台湾菌株(2、6)和1株武汉菌株(18)以及一株来源不明的13号菌株构成另外一个类群.栽培菌株与其它菌株相似程度较低,而且在子实体形态上也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