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介绍了茶园绿肥新品种茶肥1号的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新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绿肥以其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遏制水土流失、调节茶园小气候等方面的特点,尤其适合在幼龄茶园中栽种。为探讨不同绿肥品种在幼龄茶园种植中成活率及其对幼龄茶园遮荫度、刈青量及幼龄茶园茶树生长的影响,选取狼尾草、茶肥1号、花生、印尼大绿豆四种绿肥品种,设5个处理9组重复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种植50天后,花生和印尼大绿豆成活率较高,而长势则是狼尾草最好,遮荫度方面狼尾草表现最好,花生、绿豆遮阴效果较差,刈青产量由高到低分别为狼尾草、茶肥1号、印尼大绿豆和花生。茶树茎粗四种绿肥处理没有显著差异,而幼龄茶园茶树株高狼尾草处理显著高于茶肥1号处理和花生处理。综合比较,推荐采用狼尾草和茶肥1号作为幼龄茶园适植绿肥进行推广。同时,花生作为经济作物,在刈割后仍能提供一定的副产品花生,产量达到19155 kg/公顷(带土重量),可以有选择性的在茶园中栽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1992,14(2):9-9
“中茶1号”肥,是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根据茶园土壤性质及茶树生理和营养要求研制成功的茶树专用复合肥料,我县于1986年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实验厂引进这种肥料,在全县茶园进行了多点试验,取得了增产增收和提高茶叶品质的良好效果。我县茶园由于多年偏施氮肥,土壤中氮、磷、钾及其他营养元素之间比例严重失调,出现了氮肥增产效果下降、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茶叶品质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类、研究方法和培肥、套种绿肥与食用菌及覆盖等农业措施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构建"茶-草-菌"耦合生态茶园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类、研究方法和培肥、套种绿肥与食用菌及覆盖等农业措施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构建"茶-草-菌"耦合生态茶园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6.
河南名优茶产区土壤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是人们普遍喜爱的饮品.大别山、桐柏山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植茶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术严格精细,创制出众多的名茶,成为河南省茶叶生产基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里茶园面积小,单产低,总产量少,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为了尽快提高河南茶叶产量,特对大别山、桐柏山茶区土壤条件,尤其是高产优质茶园土壤理化特性进行调查研究,为搞好老茶园的管理、新茶园的土壤培肥,促进茶叶生产和茶园布局合理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科技简讯     
高力肥的增产效果高力肥(Agrispon)是一种无毒的生物接种性的液体肥料。作物和土壤喷施高力肥之后,能促进作物体内的氮素循环和土壤对大气氮素的固定。它有促进土壤腐植质的形成、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作物生长状况等的作用。1981年,我们在广东省佛冈县龙南茶场进行了高力肥在茶园中的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高力肥对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园地选择、规划、茶苗移栽,土壤、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的探索,为双峰县无公害茶园发展探明了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
茶园有机肥使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是实现茶园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技术之一,有机肥的施用不仅可以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的含量,还可以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茶园主要使用的有机肥有菜饼肥、豆饼肥、牛粪有机肥和羊粪有机肥及其他商品有机肥等。茶园有机肥应早施、深施,并配合化肥施用,用量依据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茶叶养分需求量和有机肥的养分含量确定,种类上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由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机肥产品。综合有机肥施用效果和不同茶类需肥特性,提出了"有机肥+配方肥"模式、"茶-沼-畜"模式、"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和"有机肥+机械深施"模式4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并说明了各模式的具体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一九五九年,主持茶园土壤肥力的调查与鉴定研究,原报告未发表.其中茶园土壤肥力的分级研究部分,已在福建省茶研所和其他书著、刊物中发表引用.为系统积累福建茶园土壤研究资料,总结提高研究水平.现将原报告中,不同土类、不同肥  相似文献   

11.
以"茶肥1号"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机械处理对其种子的硬实性、吸水性及其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处理后其种子的硬实率由对照的46.7%降低到0.3%;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91.0%、73.0%、10.2,与对照达到极显著差异。机械处理能有效破除"茶肥1号"种子的硬实,提高发芽率,缩短萌发时间。  相似文献   

12.
茶肥1号种子硬实破除化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破除茶肥1号种子硬实的外壳,提高其发芽率,采用硝酸钾、氢氧化钠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其种子进行破壁处理,在人工气候箱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硝酸钾0.05 mol/L浸泡6 h和0.15 mol/L浸泡12 h,能显著提高其发芽率,发芽率均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福鼎大白茶、保靖黄金茶1号、槠叶齐、碧香早4个茶树品种为试验对象,采用盆钵法分别进行不同组合时间施氮处理。结果表明:氮肥早施处理有利于促进福鼎大白茶、槠叶齐茶树生长和提高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酚氨比;但保靖黄金茶1号和碧香早则稍有差异,其春茶品质以晚施处理最佳。茶园施氮时间应考虑品种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遮阴对抹茶茶园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遮阴对浙江省抹茶主产区茶园土壤微生物特征以及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抹茶茶园遮阴后0~20cm土层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较未遮阴茶园增加,达到显著水平。遮阴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49.81g·kg^-1,显著高于未遮阴茶园土壤32.50g·kg^-1(P<0.05)。茶园遮阴后可以显著提升土壤脲酶、蔗糖酶、土壤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遮阴茶园细菌、真菌等多样性指数和基因型丰富度也高于未遮阴茶园。遮阴可以提升抹茶茶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以及与土壤养分转化密切相关的几类酶的活性,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有利于受损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全面提升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施用白云石粉对茶园土壤酸化及茶叶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白云石粉不同施用量对茶园土壤酸化、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效果,以期寻找到土壤降酸、茶叶提质的最佳白云石粉施用量。采用田间试验,设置0 kg/hm2(CK)、375 kg/hm^2、750 kg/hm^2、1500 kg/hm^2、2250 kg/hm^2等5个不同处理。结果表明,白云石粉施用量大于1500 kg/hm^2时,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pH值显著增加,交换性酸显著降低;施用量为1500 kg/hm^2,茶叶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百芽重、产量、芽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酚氨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白云石粉施用量为1500 kg/hm^2,能够有效改善茶园土壤酸化,提升茶叶品质,增加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16.
以闽中某县8个代表性茶园为研究对象,采集茶园土壤和茶树各器官样品,分析镉在茶园土壤-茶树中积累和分布规律,并探讨其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同时测定茶汤中镉含量并算出茶叶中镉的溶出率,利用美国国家环保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人体致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全镉含量均值为112.74βμg·kg-1,是福建省土壤背景值的2.06倍,茶园土壤镉积累明显;茶园土壤有效镉含量均值为26.44βμg·kg-1,镉活化率均值为24.86%,有效程度较高。土壤pH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镉及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土壤全磷和速效磷是影响镉活化率的主要因子;茶树主根和侧根与土壤全镉、有效镉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新叶镉含量与土壤有效镉和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茶树各器官镉含量分布规律为:侧根(1β253.89βμg·kg-1)>主根(382.20βμg·kg-1)>主茎(167.25βμg·kg-1)≈侧茎(154.65βμg·kg-1)>老叶(30.60βμg·kg-1)≈新叶(27.13βμg·kg-1),茶树根部镉富集系数显著大于其他器官(P<0.05),新叶和老叶镉富集系数较低,镉大部分被根和茎固定,向叶的迁移能力较低。茶汤中镉含量均值为192.28βng·L-1,远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镉含量,茶叶中镉溶出率均值为15.29%;茶汤和茶叶中镉致癌健康年风险分别为6.33×10-7和4.42×10-6,比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化学有害物最大可接受水平(5×10-5)低约1~2个数量级,说明可以安全饮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取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境内的核桃树间作年限为6、10、15、30a的茶树-核桃间作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取距核桃树主干1、2、3 m处的0~20 cm表土层和20~4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和相对应的单作茶园土壤为供试样,测定了土壤的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核桃树种植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pH呈增加的趋势,核桃树种植年限为30 a的土壤pH接近或大于7.0;核桃树间作年限为30 a的间作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均显著小于单作茶园中的含量;随着核桃树间作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中的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单作茶园。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树对茶树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会导致茶树不能较好生长和茶叶品质下降。因此,不宜将二者相间种植或将核桃树作为茶树的遮荫树利用。  相似文献   

18.
套种圆叶决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树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福建丘陵山地茶园普遍面临的土壤退化,季节性干旱严重、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结合目前茶园管理模式,以常规清耕茶园(定期锄草)为对照,研究行间套种豆科绿肥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minyin’)对茶园温湿度、土壤理化性状、茶树生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茶园相比,套种圆叶决明显著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P<0.05),其中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加57.78 mg/kg;在夏季高温干旱时期,套种圆叶决明茶园土壤含水量(0~20 cm土层)显著提高(P<0.05),达21.84%,空气温度日变化幅度降低5.1℃,空气湿度日均值显著提高3.9%;同时显著提高夏茶氨基酸及茶水浸出物含量(P<0.05)。茶园套种圆叶决明能有效改善茶园土壤质量及光、温、湿等小气候条件,表明该品种是一种适宜山地茶园推广利用的优良绿肥。  相似文献   

19.
茶园土壤酸化成因及改良措施研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茶园自身及外在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茶园土壤酸化趋势日益严重。茶园土壤酸化表现为土壤结构性变差、肥力降低及重金属含量增加,进而影响到茶树的生长发育,降低茶叶的品质,甚至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严重威胁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回顾并梳理了近年来茶园土壤酸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茶园土壤酸化的成因、危害及改良措施,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