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对火炬松子专题组现有试验林调查材料、固定样地材料及密度管理试验林材料,分析了不同立地类型、不同密度的火炬松林分生长效应,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纸浆材与建筑材合理密度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杉木建筑材林密度管理技术与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杉木人工林现有林调查材料、固定样地材料及密度管理试验林材料,分析了不同立地类型、不同密度的杉木林分生长效应,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杉木建筑材林合理密度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全省4个栽培区栽培试验林833.3ha,系统地进行了品系选择、栽植密度、间作混交、病虫害防治、壮苗培育及林木水分生理、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等试验研究,试验期10年。在大面积栽培条件下,北京杨10龄林每公顷平均蓄积183m3以上,在黄土高原半湿润栽培区其生长量均高于其他参试品种或品系,为对照树种小叶杨的340%。10龄林以株行距5m×5m密度型,生长旺盛,是培育中径材的理想密度。林地间作农作物可使林木单株材积生长且提高3.0~3.6倍。  相似文献   

4.
火炬松种源幼龄材材性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在广西南宁、广东英德、江西分宜、浙江富阳4个试点的9年生火炬松源林的木密度、管胞长度、晚材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木材密度在种源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管胞长度与晚材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1983年营造的3块湿地松不同初植密度纸浆材林,在原有试验基础上进行长期观测,17年生结果表明,初植密度不同,对林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等生长量均有很大的影响,纸浆材林以初植密度1800.株hm^-2的单位面积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火炬松优良家系纸浆材林定向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火炬松优良家系纸浆材示范林、试验林(包括苗木试验、密度控制、整地试验、抚育试验、施肥试验、修枝试验等)及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了由优良家系苗木的选择应用技术,立地与气候等主要生境选择应用技术,以及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组成的火炬松优良家系纸浆材林定向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河北省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经营密度(150株/hm2、225株/hm2、300株/hm2、375株/hm2及750株/hm2的对照样地)试验样地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在相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林的林分胸径、树高、材积及郁闭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变化林分平均胸径和株高均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但各试验样地的材积总量却小于对照样地。并最终确定保留木为225~300株/hm2的林分密度可以作为塞罕坝地区培育大径材华北落叶松林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8.
人工林火炬松纸浆材基本密度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个标准地火炬松平均木木材的基本密度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密度自髓心向外呈增加趋势;基本密度自树干基部向上呈减小趋势,但变化不大;基本密度存在较大的株间变异,且在F(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立地指数大的标准地,木材基本密度小,且差异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景智  赵明 《山东林业科技》2011,41(3):63-64,51
通过对红松果材兼用林进行不同保留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DB森林经营技术规程》适宜保留株数下限加大30%的效果最好。抚育两年后直径净增长2.1cm,蓄积量净增长43m^3/hm^2,单株结实量达2.15kg。红松果材兼用林要想达到果材兼用的目的,就必须适量地进行抚育间伐,保持适宜的密度,郁闭度始终控制在0.8左右,否则将严重影响红松果材兼用林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对复层林中3种大径材保留密度及对照的纯纸浆材萌芽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径材3种不同密度处理对其平均树高生长影响不大,而对平均胸径和蓄积生长量的影响较大.大径材低密度有利于胸径的生长,3种处理之间的相互差异都比较大.复层林所保留的大径材对林下萌芽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蓄积所受的影响比高和胸径所受的影响大.随着林龄的增大,复层林的经济效益比纯纸浆材林大,约为2倍.复层林经营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新的营林方式.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人工林纸浆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伊春林科院实验站内落叶松试验林6个树种,对其生长和纸浆材材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的树高、胸径、材积、基本密度、纸浆得率、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等指标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板显著水平.通过综合坐标法,选出黑龙江省伊春地区生长和纸浆材材性兼优的落叶松树种.  相似文献   

12.
对4种不同栽培措施的日本落叶松、湿地松、马尾松和杉木等多种短周期工业材309株样木的材性进行了全面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立地指数大,木材生长率和纤维宽度大.但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木材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减小;立地指数相差两级,木材的年龄宽度、纤维宽度、长度和微纤线角度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栽植密度小,木材的年轮宽度和干缩比增大但纤维长宽比及体积全干缩率减小;栽植密度增大,杉木和昭林6号杨木材的力学强度提高,但尾叶桉和I-69杨降低;不同栽植密度的木材pH值及酸碱总缓冲容量,都是心材大于边材,但木材的脲醛树脂胶凝速度,则是边材快于心材.与未间伐林分的木材比较,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年轮宽度增大.但纤维长宽比和微纤丝角度减小;间伐强度增大,针叶树村的力学强度降低,阔叶树树则提高.但将强度间伐材(间代40%)与未间伐材比较,结果完全相反;北京杨木材心材的pH值、酸碱缓冲容量及总容量,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但边材却减小.施肥措施能够增大纤维直径,但将导致纤维长宽比、木材密度和力学强度的降低施肥可以使树木速生,但会降低木材密度和质量,在培育建筑结构材的林分应慎用.  相似文献   

13.
SPF规格材密度与节子变异特性对抗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密度、节子对SPF规格材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的影响。考虑到材料在不同构件中受力方式不同,试验采取了平弯和侧弯2组。结果表明,节子的大小和数量是影响材料抗弯性能的重要因素。在密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木节相对尺寸的大小与抗弯强度成反比;密度与弹性模量及静曲强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胶合板材,纸浆材种源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云南松胶保板材,纸浆材种源选择”是多性状综合评选,把生长与多用途选育结合。本材料取自1981年营造的种源试验林和部分天然林内,共选取13个产地,38件试材,作木材解剖,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含量等测定,经分析各种源间木材的各理化性状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获得与胶合板,纸浆材关系较密切的是种源间年均材积生长量(X1)树干纹理通过直度(X2),木材密度(X3),管胞长(X4),纸浆得率(X5)。根据性状遗  相似文献   

15.
麻栎菌材林定向培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麻栎菌林材定向培育的试验,认为麻栎菌材林的适宜初植密度为660株.hm-2,其轮伐期根据原料情况,可定为5 a,也可定为8~10 a。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速生材热压干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的意义马尾松速生材都来源于人工林,它的生长速度较快,但它的材性和非速生林马尾松木材相比有显著的差异,在干燥过程中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干燥缺陷,如翘曲、开裂等。由于其表面硬度低、密度小物理力学性能差,在应用上也受到较大的制约。作者试图采用热压干燥的方法,在减少翘曲变形的同时适当地增加马尾松板材的密度和表面硬度,使干燥后的木材能达到一般工业和生活用材的要求。2试验材料双方法2.1试验材料马尾松(Pinusmass0niana)速生材试材取自安徽省马鞍山市濮塘林场,原木直径为15cm,试验时测得木材的平均初含水率为76%,…  相似文献   

17.
在山杨主要分布区,从5个产地选择36株优树,通过采种和无性繁殖苗木,采用定位对比试验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种源、家系、无性系测定林。根据子代林调查资料再查原优树无性系进行生长量与纸浆材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山杨纸浆材优良种源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山杨主要分布区内15个种源171份材料,在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进行种源试验,并进行生长与纸浆材性的综合分析,其结果表明:种源树高、地径、材积、新生长和冠幅等生长性状和纤维长、宽、长宽比、基本密度和纤维素含量等材性指标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综合指数法和PCA分析,初步选出适合黑龙江省营造山杨纸浆林的7个最佳种源。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主要立地火炬松纸浆材,建筑材林合理轮伐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根据多目标决策层次分析的原理,确定经济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对于纸浆材林主伐年龄和建筑材林主伐年龄的权重分别为:W1=(0.875,0.125)和W2=(0.500,0.500)。根据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结构、经营模型和材种出材量模型,确定火炬松的经济成熟龄、工艺成熟龄,从而确定两材种的主伐年龄。根据主伐年龄+更新周期即为轮伐期,确定了火炬松南、中、北三带主要立地类型(14-20)、主要密度类型(  相似文献   

20.
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适宜松荷混交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马尾松×木荷不同混交类型造林试验 ,及对早期营造的松荷混交林调查研究表明 ,松荷混交不但能改善林地土壤肥力 ,而且能明显促进马尾松的生长 ,提高林分生产力 ,是培育马尾松大径材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但混交比例、配置方式及林分密度控制等是营造松荷混交林能否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的关键技术措施 ;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的松荷适宜混交模式为 :马尾松×木荷— 2松 1荷或 6松 4荷—星状或行带状混交—初植密度 2 5 0 0~ 312 5株·hm-2 —最终保留密度 80 0~ 12 0 0株·hm-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