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77年以来,我县参加了省白榆协作组的白榆选育工作,19181年春进行了示范推广工作。现将我们推广白榆优良品系的情况报告于后。一、营造优良白榆品种示范林 1977年根据“以选为主,选育引结合”的方针,对我县优树资源进行了普查。经初选、复选,共评出表型优树五株。其中我县三阳乡付村一株白榆,作为白榆中优良类型——细皮白榆得以选中。该株同五株优势木  相似文献   

2.
<正> 白榆是我县四旁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据我县自然区划统计有280万株,按数量居各树种之首。由于白榆长期采用种子繁殖造林,个体间遗传差异大,出材率低,亟需进行白榆的遗传改良。1973—1979年,我们先后选出白榆表型优树5株,1981年3月同我省其它地方选出的表型优树一起在我所营造了我省第一个“白榆无性系测验林”。通过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基础的8052、8033等优良无性系并进行了示范推广,现将5年来“白榆无性系测验林”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钻天榆(又叫立枝榆)是白榆的优良自然类型.它冠形美、干形直,枝干角不超过45度.在河南7—10年生胸径可达20—25厘米,树高18—20米.比一般白榆高生长快1.5—2倍,材积生长快2—3倍.材质坚韧有弹性,深受群众欢迎.一、实生苗引种1975年我场由兄弟单位引来河南钻天榆1年生实生苗100余株,植株行距1×5米.78年秋测80株5年生实生苗高5.81—7.8米,胸径5.8—8.4厘米.平均每年高生长1.16—1.56米,胸径生长1.16—1.68厘米.高生长超当地6年生白榆实生苗30.8%,胸径超33.9%.  相似文献   

4.
白榆,亦称榆树或家榆。白榆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适应性强,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各省(区)重要的造林树种,我区许多林业专业户对白榆很感兴趣。白榆是一个明显的多型种,在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一些优良类型。所谓优良类型,是指白榆的株型主干高大,通直圆满,侧枝细,分枝角度合理,冠幅窄,适于密植,单位面积上出材量高。这样的白榆有钻天白榆、细皮白榆、粗皮白榆和密枝白榆。钻天白榆在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均有分  相似文献   

5.
<正> 白榆是我区主要速生乡土民用树种。但是,目前栽培的白榆,是长期采用种子繁殖的群体,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所以,白榆具有广泛的选育性,而且也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据全国种源试验表明,新乡地区白榆优良种源较多,因此,我们从1973年起开始了白榆的良种选育工作。一、优树的选择1.选优方法我们在白榆选优的过程中,曾采用5株大树对比法和平均胸径指标法。但因白榆主要生长在庭院和四旁,还有散生的孤立木,群体小,  相似文献   

6.
<正> 白榆是我县主要速生用材树种。据82年林业区划调查,栽植总数达226万株,占林木总数的39.78%,蓄积量50793m~3,占总蓄积量的30.62%。但由于过去造林用种良莠不齐,使白榆速生特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据统计,我县尚存劣种白榆196万株,每年少产木材7350m~3,折款147万元。因此,白榆遗传改良、更新换代已成为当务之急。自1974年开始,我们着手对白榆进行选择优树、采种育苗、无性繁殖、造林试验、示范推广等一系列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推广8052、8045、8033、8024、8015、8019等优良无性系计115万株,营造丰产林1000余  相似文献   

7.
<正> 我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素称“白榆之乡”。全县共有白榆280余万株,占四旁植树总株数的34%。但长期以来,采用混杂种子造林,缺乏科学管理,造成品质低劣、干形弯曲,以致林木生长率、木材利用率较低。据调查,单株年均胸径生长0.98cm,单株材积0.015m~3,主干通直率仅20%左右,加之近年来榆树病虫害严重,大大挫伤了群众栽植白榆的积极性。为了提高白榆生产能力,改变  相似文献   

8.
<正> 据自然区划统计,驻马店地区现有白榆706万余株。但都是混杂低劣未经改良的白榆品种,主干低矮弯曲。生产力很低。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及早实现白榆良种化,大幅度地提高白榆生产水平,我们在表型选优、无性系测验的基础上,对有苗头的8019无性系视为良种有重点的进行示范推广。几年来已繁殖推广良种白榆53700株,初步表现出速生、干直等优点,现将示范推广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钻天榆×新疆白榆优树杂交新品种”系由新疆吉木萨尔县林木良种试验站在研究白榆各无性系开花习性和交配可育率的基础上,选择温湿速生型河南白榆优良类型钻天榆与抗寒耐旱生态型的新疆白榆优树为亲本,  相似文献   

10.
白榆,又名家榆、榆树,是榆科的落叶乔木树种。高可达20—25米,胸径约1米。树冠近圆形或卵圆形。枝条开展。但在十分干瘠的地方,常呈灌木状。木材纹理通顺,花纹美观,力学强度较高,材质坚硬,比重达0.70。为东北、华北广大平原地区“四旁”绿化、用材林、防护林造林主要树种。白榆在内蒙古地区有钻天榆、小叶榆、细皮榆及大叶榆等几种。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几年来,为了大力繁育白榆优良无性系苗木,我们试用插皮接取得较好效果。嫁接时间以3月中、下旬为宜,如将接穗湿沙低温贮藏,可延至4月中旬。方法如下: 1、剪砧:选用白榆1年生实生苗作砧木。嫁接时清理砧木基部土壤,露出根际,用修枝剪从地面将砧木剪成马耳形斜面。 2、削接穗:选白榆优树或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2.
中牟奇树     
岗王庙鸟柏河南省中牟县岗王庙大门口东西对称有两株树龄1600余年的古柏,东边一株高17米,胸径1.02米,冠幅14米,主干高5米,立木蓄积6.7立方米;西边一株高14米,胸径0.65米,冠幅6米,主干高5米,立木蓄积2.3立方米。目前,两株古柏枝繁叶茂,苍劲挺拔,生长旺盛,极为壮观。据当地一位老人说,西边一株曾被风刮折一枝,锯开木材后纹理呈鸟形,是非常珍贵的鸟柏(右图)。高皇寺神槐三官庙乡后段村高皇寺(原名永福寺)大门东西两侧建寺时对称栽植有两株国槐,树龄1200余年。西边一株高而粗,东边一株次之。东边一株在新中国建立前被风刮倒,后被烧。西边一株高1…  相似文献   

13.
<正> 白榆(Ulmus Pumila L.)是我省平原四旁重要的乡土用材树种,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1976年“四.五”林业资源清查,全省有白榆3.7亿株,占四旁树种的18.7%。目前白榆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干形低矮扭曲,生长缓慢(1982年对孟县20片树龄18——20年生,株行距为2×2m的白榆小片林调查,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0.98cm,干型通直的为16.18%),亟待进行遗传改良。但考虑到白榆的繁殖生物学(异花授粉,自然下种成苗)形成的杂合基  相似文献   

14.
白榆优良基因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济宁市林业局从1984年在全国完成对白榆种源试验、优树选择和部分省市开展良种选育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白榆优良基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采用“人工林易地保存”法汇集白榆优良基因资源,并相继开展了无性系测定、子代测定、杂交育种和种子园建设的研究。5年来共汇集榆属树种14个、杂种4个、变种1个,优良种源36个、优良单株61株、优良类型25个。建立基因库8.6公顷,保存基因材料113个。至1990年已生产良种苗18万株,营造试验林和示范林共66.7公顷,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德宏州梁河县滇皂荚主栽区,实施了滇皂荚优树调查选择工作,通过初选、复选和决选程序,选择结实好、产量稳定的滇皂荚优树,为下一步滇皂荚良种种源的筛选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调查结果为:符合标准的初选优树103株,复选优树32株,决选优树10株;决选优树平均树冠投影产量3.46kg/m~2,10号优树最高(4.95kg/m~2);平均鲜荚出籽率35.5%,10号优树最高(41.2%);平均出干仁率5.02%,1号优树最高(6.42%);平均树冠投影干仁产量0.175kg/m~2,10号优树最高(0.275kg/m~2)。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昆明)进行皂角米成分检测,其中皂角米平均蛋白质含量2.91%;每100g维生素C含量平均12mg/100g;平均总糖含量0.257%;平均氨基酸含量17.31;平均P含量0.106%,Zn含量15.8mg/kg,Fe含量58.2mg/kg。  相似文献   

16.
冀榆1号(Ulmus pumila‘Jiyu1’)是白榆的变异新品种,叶片较白榆大,树干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该文以白榆作对比品种,通过调查冀榆1号新品种特征、物候期,确定其新品种的优良特性以及生物学方面与普通白榆的区别;通过调查胸径、树高、材积,掌握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冀榆1号主干通直,叶片大,具有竹节式主干且光滑少纵裂,观赏价值高;冀榆1号2a的材积生长量与白榆相近,第2年至第6年的材积生长略有差异,白榆生长较冀榆1号快,第6年后,冀榆1号材积生长超过白榆。  相似文献   

17.
《国土绿化》2006,(3):52-52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在古树名木普查时,发现国家一级古树1棵,三级古树39棵,古树群一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须弥山发现了一棵已有500年树龄的白榆。这棵白榆树高6米,胸围2.66米,冠幅达到9米,主干横卧,六七条主根从四方支撑,底部悬空,生长在石头缝隙当中,且生长旺盛,在年降雨量  相似文献   

18.
在我区,白榆种子园营建属一项新课题,本文在认真总结通辽市白榆种子园营建经验的基础上,对白榆种子园营建中的园址选择、优树选择、种子园区划设计、嫁接、定植、种子园无性系数量及配置等重要技术环节作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偃师市缑氏镇程子沟第五村民组村民王有仁宅前,生长着一株树龄数百年的白榆树。榆树树干离地1米处一分两枝。南部主枝较粗,围径3.5米,已于十年前风折;北部主枝生长正常,围径2.45米。白榆枝下围径5.5米,树高21.5米,冠幅16.4米;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一株白榆树。 白榆生长在马涧河西岸,河流从岸边  相似文献   

20.
尾叶桉、巨桉优树选择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叶桉、巨桉是华南地区引种成功及重点改良的2种桉树,以往选优基本上是围绕短周期纸浆纤维材改良目标而进行,选优林分的林龄小于15 a,多为6 a以下。本文以林龄16 a以上的尾叶桉、巨桉林分进行选优,以期为中大径材桉树培育提供改良用的优树材料。采用三株优势木对比法和配对T检验法确定优树生长量临界值,并兼顾干形质量指标进行选优。通过对25株候选优树和75株优势木生长量、分枝与干形分值的分析,建立了尾叶桉、巨桉优树选择标准:优树的单株材积≥3株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的1.35倍,胸径≥3株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15倍或树高≥3株优势木平均树高的1.03倍,分枝+干形得分≥7。在候选的25株优树中有17株符合标准被评为优树,入选率为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