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建立生态茶园,实现茶树害虫的持续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生物都以种群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它们的种群在自然界都占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在以茶树为中心的茶园生态系统中,茶树、病虫及其天敌等以茶树为中心形成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它们通过营养循环的形式同时存在,互为依存、互为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因此,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茶树病虫种群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本文拟就建立生态茶园、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实现茶树害虫的持续控制谈点看法。1茶树害虫发生危害的成因与其它农田作物或果树的害虫一样,茶树害虫的发生发展必然也会受茶树品种、栽培管理技术、气候条件和天敌因素等…  相似文献   

2.
海南白沙绿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由于海南常年气候温润,茶园受病虫害影响较大,本文基于对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五里路有机茶园和芳香村两地的绿茶茶园进行的绿色防控技术实验和应用,对海南白沙县主要的茶树害虫及其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物理防治、化学生态防治、生物防治进行综述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的探讨。总结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治的技术和意义,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庸市茶树害虫种类及天敌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9年9~10月对大庸市所辖的二县(桑植、慈利)二区(永定、武陵)内有代表性的茶园进行了考察调查。查得茶树害虫98种,茶树害虫天敌126种。在种类较多的捕食性天敌——茶园蜘蛛类群中心跳蛛、管巢蛛、球腹蛛、肖蛸等数量最多。还报导了不同生境茶树害虫及天敌数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茶园的生态环境条件、茶叶生产与害虫发生的关系以及茶树害虫防治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茶树害虫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进华 《中国茶叶》2008,30(2):25-25
钻蛀类害虫是指那些钻人茶树枝干和根部的害虫。近年来,随着宜昌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茶园种植的单一化,茶树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种类不断增多,人们往往只注重防治叶部害虫,而对钻蛀类害虫的危害不够重视,导致成年茶园特别是老茶园中钻蛀性害虫严重发生,影响茶树树势,甚至导致茶树死亡,因而必须加强对钻蛀类害虫的监控和防治。  相似文献   

6.
植物挥发物对调节植物—害虫间关系、害虫种群消长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害虫偏好食源挥发物研制的食诱剂(也称“植物源引诱剂”),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绿色防控产品。文章总结了虫害诱导茶树挥发物的释放特征、生态功能,分析了茶树害虫食诱剂研发与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并对今后茶树害虫食诱剂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促进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程存泽 《中国茶叶》2005,27(4):13-13
茶园蚧类主要有角腊蚧、龟甲蚧、蛇眼蚧、茶牡蛎蚧、椰圆蚧、红腊蚧等,是茶树的主要害虫种类之一。茶园蚧类在皖南山区的茶叶产区,特别是郁闭的茶叶老产区广泛分布。被蚧类为害的茶树,芽叶生长缓慢、叶面失去光泽、易老化、产量低、质量差。蚧类以若虫、雌成虫聚集于茶树枝叶上,用针状口器吸取茶树汁液为害,使茶树树势衰弱。  相似文献   

8.
假眼小绿叶蝉为茶树重要害虫,以成、若虫剌吸茶树新梢汁液,被害嫩叶失绿,芽梢枯焦萎缩,质地变脆,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及品质。为探讨不同农药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我站在茶园中进行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9.
殷坤山 《中国茶叶》2006,28(4):26-27
茶树害虫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是真菌、细菌和病毒,真菌主要有白僵菌、虫草菌、拟青霉、头孢霉和虫霉等;细菌主要有苏云金杆菌及其变种、变形杆菌等;病毒主要有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其中研究和应用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简称Bt)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NPV)。利用微生物防治茶树害虫具有很多优点:(1)有较高的选择性,可以保护茶园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对浙江省金华市的武义县、磐安县、蒲江县、兰溪市、永康市、义乌市、东阳市、婺城区和金东区茶园主要病虫及其天敌种类进行了调查和鉴定。本文记载了茶树病害21种;茶园害虫65种;各类天敌85种,其中天敌昆虫35种、蜘蛛14种、虫生真菌24种、昆虫病毒3种,鸟类9种,为茶园病虫防治及资源普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福建茶树害虫病原菌的研究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我省的重要农产品。如果茶园长期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容易使害虫出现了三R(残毒Residue、抗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egence)的问题,同时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特别是成茶中农药的残留超标,直接侵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此茶树害虫单一的化防已不能适应生产上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七十年代我省开展了茶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研究,其中害虫病原菌的研究利用尤为突出。本文就此作系统的回顾及研究利用前景初探。  相似文献   

12.
湘西茶树害虫及天敌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沉晓  王沅江 《茶叶》1994,20(1):22-25
1987、1990年在湘西的古丈、永顺、凤凰、保靖、花垣、龙山、吉首等6县(市)的重点茶区进行调查,查得茶树害虫115种,害虫天敌179种。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是普遍发生的常发性害虫。天敌以茶园蜘蛛最多,占总量的55.93~84.62%。文内还报道了不同生境、不同海拔高度害虫及天敌种群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13.
边磊 《中国茶叶》2022,(2):10-17
物理防治技术是茶树害虫综合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茶园害虫防治中常见物理防治技术的种类和应用现状,分析了技术存在的缺陷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茶园害虫的物理防治技术研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茶园栽培管理中以喷施化学农药来防治茶树病虫害,仍是目前茶树植保上一种重要手段,它的优点是见效快,受环境因子的制约较小等。但是,单纯依赖和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将会引起病虫区系变化加剧,危险性病虫不断发生且越来越严重。“三R”问题越来越突出,即:茶叶农药残留增加,害虫抗药性提高,天敌的大量杀伤和害虫再猖撅。结果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无公害茶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给茶树病虫科学治理和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目前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根据茶树害虫优化防治的现状,从茶园生态系、动态平衡的原理及近40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了茶园害虫优化防治的重要性和目标,并制定了茶树害虫不同种群组合的防治模式,阐述了主要茶树害虫优化防治措施和依据。多年通过对常发性小绿叶蝉多点对比试验,取得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用药保护天敌优化防治区,茶园蜘蛛比常规化防区多34.61%,叶蝉密度、芽叶被害指数比常规化防区分别低37.48%、9.98%。全园喷布农药次数由6—7次下降到1—2次,每亩比常规化防区减少治虫费用7.54元。鲜叶亩产三年平均多5.52%。  相似文献   

16.
任菊仕 《茶叶通讯》1990,(4):24-25,14
近年来,世界各国农业害虫的防治已由化学防治为主,逐渐转向以生态平衡为目标的综合治理。新的形势对茶树害虫综合防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在综述茶树害虫综合防治的发展概况、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就茶树害虫综合防治的系统对策谈谈一孔之见,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茶毛虫病毒制剂大面积防治示范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毛虫是我国茶区的主要害虫,一般山地茶园发生严重.近年来,该虫发生的上升趋势较快,局部地区出现大暴发现象,每亩虫量达到数十万头甚至上百万头,茶树被食成秃枝,严重影响了茶叶产量和茶树树势.同时,发生茶毛虫的茶园中,幼虫的脱皮和毒毛触及人体皮肤,会使人产生过敏反应,奇痒难忍,使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段丽霞 《茶叶》1994,20(4):28-29
在防治茶树害虫的诸多措施中,化学防治以其作用迅速、见效快、防效高、简便易行而被普遍采用,它对确保茶叶的优质高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目前以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是防治害虫不可缺少的有力武器。但在化学农药使用的过程中,许多茶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长期使用单一的农药品种甚至滥用农药,施药次数过频、农药用量过大,极易促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而反复用药,施重药不仅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也带来了对茶园生态系的破环和对茶叶的污染。据调查,在贵州省安顺、黔南、黔西南等地茶区,小绿叶蝉、茶绿盲错、茶尺…  相似文献   

19.
茶尺蠖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尺蠖(Ectropis obliqno Prout)属鳞翅目,尺蠖蛾科,中国各茶区均有发生,是浙、苏、皖茶区重要茶树害虫之一。以幼虫食叶为害,严重发生时,茶树叶片及嫩芽全被吃光,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导致茶树早衰、耐寒力差、冬季易受冻害。为了控制该虫,目前各茶区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化学农药不仅污染茶园生态环境,而且在杀死茶尺蠖的同时,也杀伤了大量天敌,并造成农药残留,使“3R”问题(农药残留量Residue,害虫抗药性Resistance,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20.
袁镛 《茶叶通讯》1993,(2):39-40
国营茶铺茶场地处洞口县境内,属臣陵地区,场内土层深厚,pH值中性偏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茶树生长。茶场现有茶园2700余亩,但近三四年来,害虫连年猖獗发生,造成成片茶园被毁,产量不断下降,1990年产干茶20万kg;1991年产干茶19万kg;1992年干茶产量为15万kg,较1989年以前减产46.4%左右。茶铺茶场茶叶减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边界村民的哄抢也是原因之一,但害虫为害猖獗是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