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吉林省伊通县头道乡永新村后亮子屯社员孙勤,自养一匹红色七岁的母马,于1984年5月12日产第三胎,得一母马驹。该驹出生后,一切情况正常,唯乳房很大,并不断淌出奶水,故来站检查。经检查幼驹生长发育良好,被毛光亮,体高2.9尺,躯体肥壮,头耳灵活,行动敏捷,食欲正常。体温38.6℃,脉搏54次/分,呼吸30次/分,但乳房较正常明显膨大,并不停地往下滴乳,测量体积长12厘米,宽11厘米,中央厚约5厘米,两乳头间沟明显。触诊皮肤薄软,乳房基部 相似文献
3.
运输社新下幼驹一匹,于1964年8月20日因喜卧不吃奶来院治疗。幼畜生于8月19日,营养良好,下生后能起立走动,次日(20日)该驹不起,喜队。人为的方法,强迫起立,走动两后肢叉开,不能负重。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的溶血病最初是作为一种同种免疫综合征在人确定下来的(Levine等1941)。随后发现(Caroli及Bessis1947,Bruner等1948,Coombs等1948),新生幼驹溶血病也是由同种免疫引起的。可是,马的胎儿在出生之前不受影响,因为这种动物的抗体在出生前不会发生转移。对牛和猪新生仔畜的溶血病也有过报导,但大多数病例看来与接种有关(Stormont 1975)。 相似文献
5.
6.
7.
1.产后1~7天的患驹:蛋清3~4个、白糖50克、大黄末15~20克,混合调匀,用小勺灌服。 2.产后8~13天的患驹:蛋清5~7个、白糖60~80克、大黄末21~25克,混合调匀,用小勺灌服。 患驹一般灌服4~6小时后,阻塞结粪即可排出体外,新生幼驹很快恢复健康,此方为农村 相似文献
9.
破伤风是一种由革兰氏阳性的破伤风梭菌经创伤感染产生外毒素(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引起的中毒性传染病。1发病情况2004年5月17日宝库乡张家滩村农户李根德家一7日龄的幼驹发病。当日畜主以为是中风类的疾病,用了抗风湿的药物不见效果,次日来我站就诊。2症状病畜食欲下降,不能自食,后肢强拘,后躯肌肉僵硬,倒地后不能自身站立,行走后肢不能迈步,体温为37.8℃,鼻孔微张,呼吸急促,脉搏为125/分钟,病畜第三眼睑明显突出,畜主又称该驹生于野外雨水天气中,不曾受过外伤。因此诊断为由脐带感染的破伤风。3治疗先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脐带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新生幼骡驹(公驴×母马)或(公马×母驴)的溶血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幼驹疾病.也是引起幼驹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可达5%~8%,若治疗不当,几乎是百分之百死亡。一、及早诊断及早诊断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关键所在,如果能在幼驹未采食初乳之前就能诊断出该病,就意味着在防治该病上取得了多一半的成功。现将诊断方法总结如下。1.采食初乳前的诊断:(1)经验诊断。如果上胎已经发生过该病.且这一胎又是同一种公畜所配.那么该胎的幼驹肯定为溶血病。(2)凝集反应。①采初乳10~20毫升;②采取约驹血(普通骡子血也可)2滴加于2… 相似文献
12.
13.
脐尿管瘘是新生幼驹脐带断了以后,脐尿管断端闭锁不全,排尿时,膀胱尿液从脐孔流出。受尿液浸渍,脐孔周围出现红斑、湿疹、组织增生,而表面无上皮形成,有时可见到浓汁。由于脐孔化脓、脐孔周围发炎,幼驹抵抗力又弱,最易引起全身性病变,导致幼驹死亡。 相似文献
14.
15.
朴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86,(4)
我场二连的新生幼驹发生一种以生后起立困难、四肢关节肿胀及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过一系列检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今报告于下。流行概况二连从1975年开始发生此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死亡率也逐年升高,据1976~1979年的不完全统计,共产驹90匹,发病62匹, 相似文献
16.
去年十二月廿七日,我场三农帆队杂一代公驹,被牛角撞伤腹壁,造成盲肠穿孔。术前检查该驹中等营养,精神沉郁,全身出汗。局部右侧腹下穿孔,盲肠部分脱垂腹外约10×15公分,距廻盲辦5公分处,有5分硬币大穿孔。从创孔内取出粪两块。脱出之肠段已水肿,被粪土污染。因条件较差,当时考虑希望不大,决定采取缝合肠管创孔还回腹腔。 相似文献
17.
18.
疝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但新生幼驹阴疝囊病例则为少见。我们在门诊上碰到一例,幼驹生后6小时患阴囊疝,幼驹疼痛难忍,无法整复。因此,决定大胆地施行手术,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病例:病畜为磐石县镇郊公社工农大队一队新生的一匹黄色幼驹,不过6小时因喜卧不吃奶,来站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新生幼驹的溶血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幼驹疾病,也是引起幼驹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农区马属动物饲养量减少而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在一些山区发病率仍维持较高水平。该病是幼驹吸吮初乳后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病,临床上以结膜苍白黄染、尿如浓茶色或酱油色为特征,若治疗不当,几乎100%的死亡。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如何提高幼驹溶血病治愈率经验体会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