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2.
白刺 ( Nitraria sibirica pall.) ,蒺藜科泡泡刺属 ,又名嗄拉子 ,酸胖。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 ,陕西产定边县长茂滩林场 (海拔 1 4 0 0 m)。白刺果实味酸甜可食 ,还可治肺病和胃病 ,能酿酒制醋 ,含有 1 8种氨基酸 ,果核可榨油 ,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白刺喜碱地、耐干旱、耐沙埋、萌蘖力强 ,是重要的防风固沙和治碱植物。为了保护野生白刺资源 ,把白刺广泛应用于防风固沙和治碱造林中 ,长茂滩林场马茹子工区对白刺固沙造林进行了初步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试验地概况定边县地处陕、甘、宁、蒙 4省交界地 ,东经 1 0 7°1 5… 相似文献
3.
4.
5.
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毛乌素流动沙丘进行叶树树种选择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可达100%,保存率为88.5%,而华北落叶松保存率为零,樟子松的高生长,胸径生长,材积生长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最大,为油松的5.4倍,樟子松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亦远远高于油松,杜松,侧柏和华北落叶松,因此在毛乌素流动沙丘进行樟子松固沙造林,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7.
8.
毛乌素流动沙丘针叶树固沙造林适宜季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乌素沙地降水量在雨季(7,8月)为最大,可占全年降水量的55.1%,同时,此期间风沙活动弱,相对湿度大。8月份油松,樟子松高生长,径生长滞缓,生长活动趋于稳定,蒸腾活动较弱,所以此期为毛乌素沙地针叶树造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多年定位观测资料的分析,获得固沙造林改善沙地水热的效应,不在于蓄积土壤中的水分和提高空气和土壤的温度,而在于降低温差变幅,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改善易热易冷和干燥恶劣的大气环境。试验表明,固沙林使气温的年变幅降低2.03℃,地中温度年变幅降低3.4——4.5℃,提高空气温度7.3%——11.2%,降低水面蒸发55.6%——70.1%。据估算,固沙林由于降低风速和提高大气温度两项作用,使蒸发量削弱28.9%(在林内)和15.9%(在林缘)。 相似文献
10.
流动沙地或半固定沙地,经过治理措施达到固定后,紧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造林时选择什么样的树种了.因地制宜地选择好树种,是沙地造林成功的关键。沙地造林树种的选择,应根据造林地区的环境条件(如沙地类型、水分状况、气温和风力等气候因素)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来确定,而不应当是 相似文献
11.
12.
13.
楠竹林分立地质量评价及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享有“蜀南竹海”之称的长宁县楠竹林分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把与楠竹林分生长有密切相关的立地因子、林分結构因子和生产力重要值(SI_w)、新竹(1—3度)株数、秆材重量等能全面反映楠竹生长的生产力指标进行了数量化分析。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方程参数求解,编制出了楠竹林分立地、林分结构因子三个生产力指标数量化查定表。同时,对楠竹林分立地质量进行了数量评价,用主导因子逐级控制综合分类方法将四川长宁县楠竹林分划分出七个立地类型。另外,文中还首次提出了生产力重要值概念,并确定了该值的求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外生菌根在高寒地区造林中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1990年利用引进和分离的菌根菌对落叶松Larix gmelirai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苗木进行人工接种及其造林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证明,造林用苗菌根化能够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量。1988年秋造落叶松菌根苗平均成活率为97.7%,比对照的提高13.2%;1989年春造落叶松菌根苗的成活率平均为95.2%,比对照提高13.4%;同年春造的樟子松菌根苗成活率平均为87.2%,比对照的提高17.5%;1990年一年生落叶松菌根苗造林成活率为90%,比对照的提高40%。它们的生长能力比对照的好很多。本次试验筛选出的优良菌种有Suillus grevillei,Boletus sp.Cortinarius russus,Xerocmus chrysenteron。 相似文献
16.
17.
黄土高原区和新疆干旱荒漠区退耕还林区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黄土高原和新疆干旱荒漠区退耕还林工程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 ,在以县级单位为单元进行系统区划 ,建立了 4个大区 - 12个区 - 39个亚区 - 116个小区 4级区划体系的基础上 ,按照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根据大量试验地观测结果和长期生产实践的科学分析 ,并参考大量前人研究成果 ,分别研究了各区的退耕还林模式 ,经过系统集成、创新提炼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退耕还林区域模式体系。共计 6个亚区 17个小区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不同造林措施对岩质海岸防护林造林成活率及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 1年生南酸枣和湿地松为试验材料 ,于沿海岩质典型岸段分别就种植穴大小和磷肥蘸根、ABT生根粉沾根、选用容器苗、覆草、集团造林等共 12个技术组合进行了选择试验。结果表明 ,有利于提高湿地松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技术措施分别是集团造林、选用容器苗及磷肥蘸根 ;而有利于提高南酸枣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其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技术措施为截干和ABT生根粉沾根处理。试验结果同时表明 ,种植穴大小对南酸枣和湿地松的成活率及其 3年生幼树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