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是通城县主要的农作物之一,近年来稻赤斑黑沫蝉在水稻上的为害越来越严重,已上升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稻赤斑黑沫蝉吸食稻株茎、叶汁液,造成水稻减产15%~4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稻赤斑黑沫蝉也为害玉米、甘蔗、油菜等。据观察,个别玉米田也受害较重。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13.5mm,黑色狭长,有光泽,前翅合拢时两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我们在检疫对象普查时,在商南县湘河镇发现一种同翅目昆虫成虫为害玉米叶片,以前从未见到,带回室内鉴定确认为稻赤斑黑沫蝉(CalitetixversicolorFabricius)。该成虫体长11~13.5mm,全体黑色有光泽,狭长,前翅...  相似文献   

3.
稻赤斑黑沫蝉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彬 《植物医生》1996,9(1):8-9
稻赤斑黑沫蝉的发生与防治王彬(四川省宣汉县植保站636150)稻赤斑黑沫蝉Csllitetixversicolar(Fabr)俗称雷火虫、泡沫虫、花腰杆。50年代在川东南低山区及丘陵区危害较重,以后被控制,但80年代以来逐渐回升,已成为川东南地区水稻...  相似文献   

4.
稻赤斑黑沫蝉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春泉 《植物保护》1985,11(6):44-44
稻赤斑黑沫蝉(Callitetix versicolor Fabricius),俗名泡沫虫,是局部稻区间发性害虫,我县历史上无此虫发生的记载,但近3年来,桥头乡早稻受害颇重。 桥头乡是丘陵山地单季与双季混栽区(坡田只插一季早稻),每年插早稻4500亩左右,1983年赤斑黑沫蝉突然大发生,近年每年的发生面积在1100亩左右,严重受害的有300来亩。一般减产5—10%,严重丘块减产20%以上。 1985年7月中旬调查其为害征状及损失程度。此虫寄主有  相似文献   

5.
稻赤斑黑沫蝉 Callitettix versicolor(Fabri-cius),属同翅目,沫蝉科。在我地属常见次要害虫,常年零星发生,但1990年以来,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发生量不断上升,已成为我地水稻重要害虫。近年我县每年发生667 hm2~1334 hm2,造成粮食损失在1000t以上,笔者通过近几年的田间调查结合笼养观测,对稻赤斑黑沫蝉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2a时间的系统观察,初步发现稻赤斑黑沫蝉每年有2个羽化高峰,分别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并观察到稻田改为旱作的蕹菜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也出现羽化高峰。据此推断稻赤斑黑沫蝉每年可发生2个世代,与目前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稻赤斑黑沫蝉1a发生1个世代的结论不同。并提出铲除杂草是控制该虫发生为害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竹山县水稻发生的稻沫蝉为赤斑稻沫蝉Cal-litettixversicolorFabricius属同翅目蝉亚目沫蝉科。1997年以前就有此虫,但不危害成灾。1997年以后危害水稻逐年加重。2005年全县6500hm2水稻发生稻沫蝉危害666·67hm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2mm,全体黑色具有光泽。前翅革质化程度高,黑  相似文献   

8.
稻赤斑黑沫蝉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赤斑黑沫蝉(Callitettix versicolor Fabricius),别名稻沫蝉、赤斑沫蝉,俗称雷火虫.该虫在大关县原是水稻的次要害虫,近年来已上升为主要害虫,造成大面积成灾.2003年在本县部分乡(镇)发生极为严重,玉米、水稻、甘蔗、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均受到严重为害.据调查统计,发生范围涉及7个乡(镇)32个村(办),发生面积达1 562.3 hm2.其中造成减产50%~80%的313.4 hm2,造成减产80%~100%的149.7 hm2.仅玉米、水稻两种作物减产达1 984 t,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摸清该虫在大关县的发生分布特点、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2001~2003年,笔者开展了稻赤斑黑沫蝉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陕南稻赤斑黑沫蝉发生与为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赤斑黑沫蝉(Callitettix versicolor Fabricius),属同翅目,沫蝉科,别名雷火虫,泡泡虫。1986年汉中地区发现该虫为害水稻,现已成为陕南巴山浅山、丘陵地区水稻上的一种新害虫,对我省水稻生产构成新的威胁。一般受害田减产10-20%,重者可达30%以上。 为害情况 稻赤斑黑沫蝉主要为害水稻,其次为害玉米、黄豆及其它禾本科植物。 该虫在我省主要分布于汉中、安康部分浅山、丘陵稻区。1986年只在扬河区个别村  相似文献   

10.
水稻赤斑黑沫蝉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飞 《植物医生》1998,11(4):4-4
近年来,一种较为少见的害虫,在我县西部稻作区迅速蔓延,受害水稻叶片呈火红色。不少农户由于对此虫缺乏了解,一时束手无策。笔者调查确认为“水稻赤斑黑沫蝉”。一、主要特征水稻赤斑黑沫蝉属同翅目,沫蝉总科。成虫体长9-12毫米,明显大于一般叶蝉。全体黑色,有...  相似文献   

11.
稻赤斑沫蝉的发生危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赤斑沫蝉(Rice spittle Bug)学名Callitettix versicolor Fabricius,又名稻赤斑黑沫蝉、稻沫蝉,俗称雷火虫、泡泡虫等,属同翅目、沫蝉科(Cercopidae),是水稻、玉米等作物叶片的刺吸性害虫。分布在日本、东南亚各国、印度和中国。20世纪50年代发生较重,60年代以后零星发生。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栽培措施的改革,稻田昆虫群落发生着相应的演变,目前稻赤斑沫蝉已由原来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湖南、安徽、陕西、四川、重庆等地都有该虫猖獗成灾的报道。该文研究稻赤斑沫蝉造成的危害症状及产量损失、探讨其发生规律、分析其爆发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在生产实践中对该虫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直翅目害虫蟋蟀科的黑油葫芦和黄油葫芦、蝼蛄科的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蝗虫科的稻蝗等 ,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焙干入药。蟋蟀功效利水 ,主治尿闭、水肿、膨胀 ,日用量2g~4g;蝼蛄功效利水通便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石淋、瘰疠、痈肿 ,日用量2g~5g;稻蝗主治小儿惊风、百日咳等 ,日用量5g~10g。二、同翅目害虫其中蝉科害虫河南有十几种 ,通常黑蝉和日本黑蝉羽化时的蝉壳入药作“蝉蜕”用 ;黑翅红蝉和褐翅红蝉的干燥虫体入药作“红娘子”用。蝉蜕味甘性寒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主治外感风热及…  相似文献   

13.
罗建平 《植物医生》2003,16(4):10-10
稻赤斑黑沫蝉 (CallitetixversicolorFabricius)又名稻沫蝉或雷火虫。国内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江西、湖北、湖南等 12个省。近年来在遵义市局部稻区危害严重 ,造成水稻不同程度减产。1 分布与危害赤斑黑沫蝉在遵义市 13个县 (市、区 )均有分布 ,主要在山区的稻田和玉米地发生。尤其以靠近树林、灌木丛的田块周围稻株受害最重 ,田边受害较田中心受害严重 ,低热地区比高海拔地区发生严重。赤斑黑沫蝉刺吸稻叶汁液 ,叶片初期现黄色斑点 ,叶尖先变褐 ,后叶片出现不规则红褐色条斑或中脉与叶缘变褐 ,严重的全叶干枯 ,受害叶片出现一片枯黄…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结果在国内首次明确,稻赤斑黑沫蝉若虫只有在老熟临羽化之前,才由杂草根际爬至杂草地上部分泌沫形成泡沫团,故其应定名为羽化泡沫团。田间不同时刻羽化泡沫团的消长,本质上从属于老熟若虫出土量的变化。老熟若虫出土爬至杂草上的高峰期出现在19时30分钟左右。羽化集中在夜间,峰期在午夜前后。据此研究结果,提出采用系统调查泡沫团消长,以监测该虫动态变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鄂西北1996年稻沫蝉普遍发生十堰市植保站李敏稻沫蝉(CallitettixversicolorF.)俗称“雷火虫”,一般年份只取食杂草,近两年时有危害水稻的现象,但今年发生最重。据调查,郧县、丹江、郧西、竹山、竹溪都有发生,涉及面积约1万hm2,实...  相似文献   

16.
稻赤斑黑沫蝉近年来逐渐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提出了“灭除田埂杂草,搞好品种布局,以呋喃丹防治出土若虫,按防治指标适时用药,选用一遍净等防治成虫”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稻赤斑黑沫蝉与刘氏长头沫蝉发生与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赤斑黑沫蝉是山区水稻常见害虫、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刘氏长头沫蝉是最近在安徽省发现危害水稻的又一种类,国内报道仅见形态描述。本文根据3年资料对这2种沫蝉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并针对其生物学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套袋式和非套袋式黄板粘虫量大,对中稻飞虱、叶蝉、卷叶螟、稻赤斑黑沫蝉、矮缩病等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套袋式黄板成本较低,推广的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三点斑叶蝉的发生与防治玉米三点斑叶蝉(zyginasalinaMit.)属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该虫自80年代初在新疆北部地区发生为害以来,为害逐年加重。1989~1990年连续2a在昌吉地区严重发生,受害面积达3万hm2,年损失玉米500多万...  相似文献   

20.
稻赤斑黑沫蝉发生危害及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稻赤斑黑沫蝉(Callitetix,versicolorFabricius)近年来在我县危害面积逐年增加。1984年只有两个乡发生15亩,1987年发展到10个乡3100多亩。受害的稻田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的减产60%以上。以卵在泥缝中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开始孵化。若虫在泥缝中吸食杂草、豆、桑等植物的根汁。初孵若虫腿部分泌白色胶质泡沫,各龄若虫及成虫仍藏于泡沫内2—3小时,才飞入稻田危害。成虫主要危害水稻,其次危害玉米、高粱茎叶吸取汁液,水稻剑叶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