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贵州省清镇1威宁两地四个不同奶牛系统的草地生产、家畜生产、放牧管理等方面的监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监测系统在管理和对策上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态学研究的定量化发展,以及环境资源管理的迫切需求,伴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生态模型作为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工具,从19世纪20年代至今发展十分迅速,在生态系统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草地放牧系统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自然也离不开模型的应用。本研究对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具体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1)草地放牧系统的概念以及与草地生态系统的区别与联系;2)基于环境资源的不断恶化以及生产实践的迫切要求讨论了草地放牧系统优化的意义;3)从植物生产亚系统、动物生产亚系统、管理亚系统3个方面阐述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进展,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4)主要集中在模型目标、技术手段和实证问题几个方面对于草地放牧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陈平  王文 《畜牧兽医杂志》2016,(4):69-74,77
以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草地生产管理为例,基于当地环境资源和气候条件,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草地生物产量和生产经营效益的角度,对现行的高产饲料作物和人工放牧草地相结合的饲草生产模式进行总结,提出了适用于滇中和相同自然条件地区的暖季型和冷季型相结合的一年生高效饲草生产系统,暖季型多年生放牧草地与冷季型一年生饲草互补系统,多年生人工草地与短期饲料作物相结合的草田轮作系统,以及半放牧半舍饲的家畜饲养管理系统的草地畜牧业生产模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为该地区畜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牦牛草地放牧系统管理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牦牛所处地理环境,即青藏高原的特殊性,以及牦牛放牧这一生产方式在该地区第一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外学者从牦牛放牧系统的管理出发,对该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响应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当放牧制度不同时,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表现特征。从不同放牧制度中草地和家畜的特征表现,再到人为管理对这两种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者通过对比和试验进行了系统优化方法的探索。笔者通过对现阶段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概括在不同的放牧管理方式下草地放牧系统中的牦牛在生产力水平方面的差异,以及草地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探究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放牧方式如何影响草畜之间的互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改进管理制度优化生产的办法,并对牦牛放牧系统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不同水平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的监测分析资料为基础,针对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统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亚热带山区草地农业系统分析——以贵州省晴隆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国西南岩溶山区面临环境和贫困的双重挑战,建立兼顾生态和民生需要的农业生产系统,是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贵州省晴隆县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作物生产系统、山羊生产系统及农牧结合系统这3种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农户生产系统的纯收入以农牧结合系统为最高,山羊生产系统次之,作物生产系统最低,说明实行草地农业系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退耕种草使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农田转变为多年生草地,提高了植被覆盖度,显著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用量,草地放牧利用促进养分返还土壤,从而降低水土流失及环境污染风险,生态效益显著。该县发展以多年生放牧草地为基础的山羊生产,加上服务中心在技术和市场销售上的支撑作用,为破解西南岩溶山区生态和贫困难题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研究—产羔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监测了在划区轮牧条件下的放牧系统中两种产盖期中的牧草生长速度、绵羊采食量以及绵羊生产性能等有关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两种产羔期对放牧系统中草地和绵羊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完善草地畜牧研究与生产,系统论述了草地畜牧理论及实践体系。草地生态系统过程决定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属性,其资源属性决定生产草食牲畜的利用途径,发展形成草地畜牧业。基于草地营养循环,草地畜牧过程由草地放牧亚系统及储料饲喂亚系统构成基本封闭的循环系统;基于能量流动和生产实践,草地畜牧过程由草地资源生产及草地资源利用、产品输出构成一个开放的线性系统,二者统一于放牧场内发生,放牧场是草地畜牧管理的基本单元。草地畜牧学是草地畜牧业的理论基础,研究草地资源生产、草地营养供给与牲畜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草地畜牧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为草地土壤培肥、草地资源生产、草地资源利用。割草与放牧饲养为草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式,产量与有效营养浓度乘积的最大值或累积最大值是草地割草或放牧利用关键,放牧能是草地放牧所特有的能量消耗组分。草地放牧饲养需要有计划、有规定、有处方,形成计划放牧;草地储料饲养需要有目标、有预案、有设计,形成设计饲养;最终提高饲草转化率及饲养效益,实现放牧场管理的某一特定目标。草食牲畜饲养经历了零散饲养、连续放牧饲养、划区轮牧饲养及集约大规模饲养的发展阶段。草地畜牧为粮食节约型肉品生产途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肉品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和富民意义。  相似文献   

9.
鸭茅╋白三叶型混播放牧草地肉牛生产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白三叶(Triflium repens)草地型肉牛放牧系统内,实施全日制划区轮牧、载畜量季节性调控、维持肥施用、草地除杂、枯草期补饲等优化措施,对草地的土壤养分、牧草生长强度、现存量、组分、养分及肉牛体质量、日增体质量等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采用全日制放牧,在草地年平均载畜量1.4牛单位/hm2下,牧草的生长量超过8 077 kg/hm2,肉牛体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单位草地面积经济效益可达1 135元/hm2,草地实现可持续利用。同时,针对草地肉牛放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改进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认识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是修复放牧退化草地和制定可持续放牧体系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开展了基于草地放牧留茬高度的适应性放牧实验,连续4年监测了无牧(NG)、轻牧(LG)、中牧(MG)和重牧(HG)条件下草地植物群落的变化和家畜生产性能,分析其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与NG相比,HG显著降低了优势种的相对生物量,提高了伴生种的相对生物量(P<0.05);LG和MG处理下主要提高了优势种的生产力,而在HG处理主要提高了伴生种的生产力;在所研究的典型草原采用适应性放牧方式下,中度放牧可获得最佳的草地植物生产和家畜生产性能。研究为制定合理的草原放牧制度、促进草地群落结构优化和草畜平衡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放牧条件下红壤草地一肉牛生态系统磷素的动态监测,对系统内磷素支出和收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草地一肉牛系统中,可以忽略由降水带入系统内的磷素。牧草的残留量与肉牛代谢物是草地系统磷素摄入的主要来源,主要以枯落物和粪便的形式归还给系统。系统内磷素的土壤损失占系统养分损失的主要部分,肉牛损失以畜产品输出为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放牧条件下红壤草地-肉牛生态系统磷素的动态监测,对系统内磷素支出和收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草地-肉牛系统中,可以忽略由降水带入系统内的磷素。牧草的残留量与肉牛代谢物是草地系统磷素摄入的主要来源,主要以枯落物和粪便的形式归还给系统。系统内磷素的土壤损失占系统养分损失的主要部分,肉牛损失以畜产品输出为主。  相似文献   

13.
针对肃南牧区草原退化严重,草场承载能力日益下降,特别是冬春季节草畜供求矛盾突出导致大量牛羊匮乏死亡的实际,试图通过科学的放牧控制和草地载畜量,实现草畜动态平衡。通过冬春季山繁川育和夏秋季牧区放牧育肥,利用不同生态系统间的互补效应,将草地系统同开发新农田系统组装耦合起来,促使草地资源环境生产层次的各个组份具有丰产性和调节弹性,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化解草地草畜矛盾,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温带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博  史培军 《草地学报》1995,3(2):95-102
本文讨论了我国温带草地放牧系统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的原理与方法,设计了动态监测的数据库与技术系统以及遥感测产和动态监测的有关模型,以期建立可运行的大范围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为草地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草地畜牧业的养分循环及放牧与舍饲的统一性,指出草原地区放牧与舍饲相结合是合理的选择,通过案例证实了在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生产系统中饲养肉牛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新疆褐牛及其杂交牛24~26月龄活重520~600kg)。讨论了草地承载力与养殖业发展,强调要依据动态草地承载力发展草食家畜、优选放牧策略、草地封育与划区轮牧。针对不同生态区域提出了加强草地生态建设的一些建议,通过案例证实了中原地区草地奶牛业生产系统可以达到高产、优质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16.
施莉 《草业与畜牧》2009,(10):23-25
通过多年的生产和科研实践,立足朗目山科技示范园人工草地的实际,并参照相关的科学试验研究成果,对人工草地建植管理、家畜放牧管理、草畜动态平衡、畜群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实用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草地放牧系统中的草畜矛盾,为人工草地的长期利用、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相似文献   

17.
草地畜牧业是饲草畜牧生产的有机整体。饲草一般包括各种草地,植物和人工饲料。饲料在草地畜牧业系统中关系着能量传递,牲畜营养、个体成长等重要方面。饲草生产累积的营养和能量能供给牲畜生长需要,从而奠定了草地畜牧业系统的基础。另外,生产基础是放牧采食,是在饲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人工干预的措施。所以,草地畜牧业系统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系统。  相似文献   

18.
南方人工草地放牧系统元素循环与培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土壤氮素、磷素、钾素在人工草地放牧系统中循环特征的分析 ,探讨了南方人工放牧草地氮素、磷素、钾素及硼、锌、钼、硫等营养元素的需求状况、肥料种类及用量、具体施肥时间与方法 ,并提出了南方人工草地放牧系统草地培肥的生物措施与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牧民定居后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和资源高效持续利用的原则,研究提出了牧民定居后新的生产方式下新疆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优化模式(暖季放牧、冷季舍饲 放牧).该模式能有效缓解草畜矛盾,人均收入比现行系统提高了63.39%,且使天然草地的生产能力、能量转化效率都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土壤氮素、磷素、钾素在人工草地放牧系统中循环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南方人工放牧草地氮素、磷素、钾素及硼、锌、钼、硫等营养元素的需求状况、肥料种类及用量、具体施肥时间与方法,并提出了南方人工草地放牧系统草地培肥的生物措施与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