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察施N量、追N时期、施K量、密度和播期5个因素,对两系杂交水稻两优681进行了高产栽培模式的研究,建立了该类型品种的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对回归方程进行了统计选优,降维分析,边际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播期>施K量>密度>追N时期>施N量。高产栽培模式要点为施N量(纯N)9·3~10·0kg/667m2,追N时期为7月9~11日(雌雄蕊分化至减数分裂期),施K量(K2O)15·7~16·8kg/667m2,栽插密度为1·72~1·80万窝/667m2,播种期为3月26~28日。  相似文献   

2.
以两系杂交稻Y两优302为例,研究了其发生稻曲病的损失规律。结果表明,Y两优302稻曲病损失率依单穗病粒数的增加而上开,单穗粒数从1~20粒,损失率由4.55%增加到87.55%。  相似文献   

3.
以两系法杂交稻两优108为材料,两优培九为对照,于2002~2004年研究了颖花受精对温度的反应。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受精期(5 d)日平均温度在13~29.3℃,两优108受精对温度变化反应敏感,受精率与温度相关极显著;两优108最适抽穗温度为25.0℃,安全抽穗温度低限和高限分别为21.8℃和28.1℃;两优108在日平均温度为24~26℃时开花受精,其受精率较稳定,在22~28℃,受精率波动也较小,但在20℃和30℃时,受精率波动较大。结合中国南方28个地区32年或52年7~10月的旬平均温度资料,提出了两优108在南方稻区各地的安全抽穗期和最适抽穗期。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稻“培两优慈4”不同播种期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培两优慈4”的不同播种期和移栽期的对比试验,试验设7个处理,播期分别为4月25日、4月30日、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5月20日和5月25日。结果表明,以5月5~15日为最佳播种期,其产量都在9922.5kg/hm2以上,最高达10230kg/hm2,有效穗控制在225万/hm2左右,基本苗数则为525万/hm2左右为宜。该组合作为一季中稻的全生育期为132~134d。此外还介绍了相关的栽培技术以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5.
两优10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与籼稻恢复系宁恢10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的稻米品质达国家优质稻谷(GB/T 17891—1999)三级标准。大面积产量水平9.0~10.5 t/hm2,高产田块可达11~12 t/hm2。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  相似文献   

6.
2001年以来两系杂交香稻两优363在河南省南召县通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般产量为7.70~8.66 t/hm2,最高产量9.39 t/hm2。米质优,米饭软香,出米率高。生育期153 d左右,比Ⅱ优838早熟15~20 d。其稻米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介绍了优质杂交香稻两优363在河南省南召县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Y两优087系籼型感温型两系杂交稻,201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获得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为了探索该组合在博白县的种植表现和可行性,从2011~2014年对Y两优087进行试种、示范、观察考查,该品种在田间表现出高产、抗稻瘟病、耐肥、适应性广,米质好等优点,一般每亩产干谷600~650 kg,最高产达725.3 kg。通过总结Y两优087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经验,有利于加快推广种植优良杂交水稻品种,促进水稻生产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麦茬夏稻“两稀一改”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播种量、栽插密度和氮肥运筹试验研究,探讨不同播种量、栽插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获得麦茬夏稻的适宜栽培方法,达到提高秧苗素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科学运筹施肥方式,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结果表明,麦茬夏稻秧田适宜播种量为20~25 kg/667 m2;适宜行距为26~28 cm、株距为12~14 cm,栽插2.0万~2.2万穴/667 hm2,穴苗数为壮苗2~3苗、一般苗3~4苗,有效穗数稳定在20万~24万/667 m2;基蘖肥、穗肥和粒肥施氮比例优化为55%∶35%∶10%,将穗肥分别于抽穗前35 d穗下节间分化期追施总氮量的15%,抽穗前18~20 d小花分化期追施总氮量的20%。后期适当补施氮肥和钾肥,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落黄好,增产效果显著。总结出了以稀播旱育壮秧、适时稀插、改进施肥方法为核心的麦茬夏稻"两稀一改"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宿桂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06-3708
以1998~2008年玉米主产区(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四川)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DEA的CRS、VRS和Malmquist指数模型,运用DEA-Tobit两步法测度主产区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产区玉米生产多为规模无效,且普遍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主产区玉米生产多为纯技术效率有效;主产区玉米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速度大于技术效率下降的速度。1998~2008年,玉米主产区的生产结构合理,并未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符云俊 《农家科技》1998,(12):22-23
<正> 以往稻田养鱼只能在冬水田,且只能种植一季水稻,无法种植小麦、油菜。稻麦(油)两熟全年稻田养鱼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这种技术是自然免耕技术的深化,主要由稻麦免耕垄作技术、小春季沟内寄养鱼种技术和大春季微流水养鱼技术组合而成:①深沟窄畦高田埂,田间全年表积水量大。沟深0.4~0.6米,种植畦幅宽0.8~0.9米,田埂高1米。②畦麦沟鱼,稻鱼共生,茬口休闲继续养鱼。小麦期按半旱沟灌调节田间表积水量在25~35米~3/亩,寄养鱼苗;水稻期,按半早淹灌维持田间表积水70~200米~3/亩,全田养鱼,稻鱼共生。茬口休闲期,稻田不耕作,加大田  相似文献   

11.
1春季培育适龄壮苗为了使春茬茄子获得高产并提前上市,1月上旬开始在温室内应用营养袋移栽育苗。将消毒处理并催芽的种子密播在60厘米×40厘米×5厘米的营养箱内,小苗1叶1心时及时移栽到8厘米×7厘米或10厘米×10厘米的营养钵内,培育具有8~9片真叶、株高10~20厘米、茎粗0.5~0.7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0~2015年两系杂交水稻盐两优888大面积制种实践,提出盐两优888高产制种特点是:在保证制种父母本足穗的基础上争取大穗、提高异交结实率.其高产制种技术是: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培育多蘖壮秧,打好高产基础;合理安排行比,栽足基本苗;科学肥水运筹,培育高产群体;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异交结实率;加强病虫防治,确保丰产丰收;加强生产过程管理,确保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稻两优148抛栽密度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中稻新品种两优148每hm2150075穴、190095穴、230115穴、270135穴、310155穴抛秧密度试验,试验表明,两优148抛秧密度在150000穴/hm2以上300000穴/hm2以下的栽培水平下产量差异显著,以抛秧23~27穴/m2即抛秧225000~270000穴/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正>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是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油菜研究室利用甘蓝型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系501~8S与恢复系C6-1杂交配制而成的新组合,是国内第1个应用于大面积生产的低耗高效的两系杂交油菜,该项研究成果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部生物开发利用研究中心“863”高科技计划。2001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两优586”。2001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并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确定为长江流域主推品种。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稻两鸭”生态种养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机插水稻实行"一稻两鸭"生态种养技术的研发,重点阐述了在稻作生产期间不使用化学除草剂、不打或少打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利用鸭子来进行生物除草、控虫抑病,明确了水稻机插方式"一稻两鸭"稻田养鸭围网区域以1~2 hm2、每批放鸭以10~15羽/666.67 m2为宜;阐明了稻鸭共作区比常规生产区可节省化肥、农药成本95.48元/666.67 m2,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残留量,促进生态稻作的良性循环,实现一稻两鸭区比常规稻生产净增351.31元/666.67 m2。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当前金华地区水稻两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两害(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生原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为当地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两系杂交稻新两优1671近年在江苏省盐城及淮安地区制种的实践,介绍其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制种关键技术、纯度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以期为新两优1671的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设置抛秧密度分别为15万、19万、23万、27万、31万穴/hm2 5个处理,考察抛秧密度对两系杂交中稻品种广两优112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抛秧密度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以抛秧23万~27万穴/hm2时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机插秧育秧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以川香9838为材料,从播种期、播种量、育秧材料和育秧方式4个方面对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月5~10日播种,选用透水膜作育秧的衬垫,每平方米播种300 g,按照旱育秧苗床管理技术进行苗床管理,即使45 d秧龄,秧苗也生长整齐,适于机插。以塑料机插秧盘为衬底,每盘播种量从90g降到50g,采用塑盘旱育秧管理技术,既大幅降低了播种量,又能培育出秧龄30~35 d,满足早茬口机插的秧苗。蔬菜茬采用机插秧比人工插秧全程节本增效2967.65元/hm2,小麦茬节本增效2037.60元/hm2。  相似文献   

20.
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318是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不育系是以Y58S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R318为父本选育成的感温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于2013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20)。该组合具有高产、中抗稻瘟病、耐寒性中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