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塿土中有机质的累积和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田间定位试验和砂泸管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有机物料、灌水条件和有机肥用量对土壤有机质累积和分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第一年矿化率毛苕秸秆、玉米秸秆>厩肥,第二年趋于一致,达到相对稳定。当年累积系数,根茬>厩肥>玉米秸秆,受施用量的影响较小。稳定有机质分解系数,旱地>水浇地。土壤有机质消长,不施肥有下降趋势,施化肥能维持土壤原有机质水平。在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提高程度与施有机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只有农业土壤碳库是受强烈的人为干扰,且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可以调节的碳库。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可改良土壤性质、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作物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这些物质经过发酵、腐解、分解转化为土壤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  相似文献   

3.
<正> 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和数量,是改良低产土壤和培育稳产高产农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内外研究表明,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是迅速提高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的主要途径.然而不同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及腐殖化系数,因其化学组分和所处的自然条件、耕作轮作和栽培施肥等条件的不同而异.我们从1982年起,利用砂滤管法研究在淮北砂姜黑土地区的水、热、气和耕作轮作栽培施肥等条件下,不同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及其腐殖化系数,以评价不同有机物在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中的作用,为综合治理砂姜黑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通过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协调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的矛盾,促进农业稳产、高产、高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一、秸秆还田有哪些好处第一,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作物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这些物质经过发酵、腐解、分解转化为土壤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因为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5.
黑土中有机物料分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土壤中埋置砂滤管的方法研究有机物料在黑土中的分解规律.结果表明作物残体(根茬和秸秆)在土壤中前两个月分解最快,月分解率达20%~30%.三个月后分解速度逐渐下降.各种有机物料在黑土中的分解速率相差较大.其中以草木樨秸秆和根茬、玉米秸秆和根茬分解较快,第一年的分解率达65%~70%,厩肥和草炭分解较慢.埋入土壤两年以后,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逐渐变缓,年与年之间的分解率仅为2.6%~10%.各种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质积累贡献大小顺序为草炭>厩肥>玉米秸秆肥>玉米秸秆>草木樨秸>草木樨根茬>玉米根茬.每年不断重复等量添加有机物料,可使土壤有机质不断积累,在土壤中残留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6.
施用有机肥对植烟土壤氮素转化与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植烟土壤有机肥氮素的分解规律,采用田间根区取样的方式,在等氮量(有机氮占20%)条件下,研究牛粪、秸秆、油枯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氮素转化及相关功能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氮素转化的相关微生物数量、氮素含量较单施化肥的土壤有不同程度升高。氨化菌、亚硝化菌、反硝化细菌和好氧性自生固氮菌种在烟草旺长期以及成熟期明显增高,之后降低较快,与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素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牛粪、油枯处理在烟草生长伸根期及旺长期氨化菌数量增加较快,有利于有机氮素分解,同时反硝化菌数量增长缓慢,降低了无机态氮素的分解。施秸秆前应调节碳氮比后再施入土壤,以促进秸秆中有机态氮素的分解。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项重要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得到了广泛推广,在现代农业中备受人们的欢迎,该项技术主要是借助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从而促进粉碎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待秸秆腐烂分解后将成为重要的有机肥料增强土壤肥力,并且也具有吸水、保水、保温、黏结等特性,改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试验验证了秸秆还田应用腐熟剂对秸秆分解、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秸秆还田地块,施用秸秆腐熟剂90kg/hm2可以促进秸秆分解,较对照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磷、有效钾、缓效钾、全氮、全磷、全钾、CEC值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增产5.52%,说明秸秆腐熟剂具有促进秸秆加速分解的作用,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积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正秸秆还田技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节本增效为目标,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就地覆盖或异地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轮作、病虫草害综合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先进农业技术。1秸秆还田有哪些好处1.1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作物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这些物质经过发酵、腐解、分解转化为土壤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秸秆快速有效分解,设置不同土层共6个处理,分别为秸秆不还田CK1(0cm)、CK2(15cm)、CK3(30cm)及秸秆还田处理SR1(0cm)、SR2(15cm)、SR3(30cm),对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及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比不还田增加2.1~9.8g·kg~(-1),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还田深度为15cm时秸秆腐解速率最快,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效果更好。土壤酶活与有机质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酶活性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3种酶在土壤物质分解转化,有机质积累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和质量关系着土壤肥力和粮食安全,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稳定性已成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植物残体经分解转化后成为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丰富的养分,还田腐解后可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碳总量;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利用秸秆还田提供的碳源,激发微生物活性,影响微生物分泌的土壤酶.由于还田秸秆的类型、还田量及其分解环境因素的不同,作物秸秆对土壤有机碳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可为不同环境下不同作物秸秆科学还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秸秆还田腐熟对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效果研究表明:在还田秸秆上使用腐熟剂,缩短了秸秆的腐烂时间,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营养元素成为水稻生长容易吸收的养分,并产生大量有℃微生物,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土壤养分平衡,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6,(5)
正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有机物质,它包括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提升就是通过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等各种形式来恢复和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1有机肥的特殊功能第一,有机肥料能为作物提  相似文献   

14.
在强还原条件下,设置不同水稻秸秆量还田,按照0、2.5、5.0和7.5 t/hm~2水稻秸秆还田,淹水覆膜后,测定水稻土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指标变化,研究秸秆还田量对水稻土土壤肥力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南繁水稻土秸秆还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淹水覆膜(强还原处理)可有效提高酸性土壤pH值,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水平,同时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提高土壤中细菌数量,对杀灭土壤中真菌效果明显。秸秆还田量仅直接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真菌数量。在南繁水稻土壤保护和改良时,按7.5 t/hm~2水稻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细菌数量最大、真菌数量最小,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产中的作物秸秆科学地进行堆制沤制,能形成有机质丰富的肥料用作基肥,结合翻地施入田间,对改良耕层土壤性质和供肥能力极为重要.但由于自然堆肥中腐解微生物如酵母菌、芽孢杆菌、放线菌等数量较少,不利于秸秆分解成有机质,延长成肥时间,同时增大肥料中养分的耗损,对作物利用率低.现采用日本酵素菌高温腐解菌剂加入秸秆中,增加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提高其活性,可加速有机肥的形成,比一般堆肥腐解时间提前10~15d,省工省时.在高温腐解中能有效杀灭其中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该有机肥施入田间后可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土壤自身条件,并有利于土壤中作物残体的分解及迟效性养分向速效性养分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酵素菌剂堆肥推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中的作物秸秆科学地进行堆制沤制,能形成有机质丰富的肥料用作基肥,结合翻地施入田间,对改良耕层土壤性质和供肥能力极为重要.但由于自然堆肥中腐解微生物如酵母菌、芽孢杆菌、放线菌等数量较少,不利于秸秆分解成有机质,延长成肥时间,同时增大肥料中养分的耗损,对作物利用率低.现采用日本酵素菌高温腐解菌剂加入秸秆中,增加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提高其活性,可加速有机肥的形成,比一般堆肥腐解时间提前10~15d,省工省时.在高温腐解中能有效杀灭其中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该有机肥施入田间后可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土壤自身条件,并有利于土壤中作物残体的分解及迟效性养分向速效性养分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其核心技术是采用各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还入田巾,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为有机肥.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保水、吸水、粘结、透气、保温等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使秸秆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8.
大量的秸秆在经过预处理后还田,研究其对作物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检测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研究显示,大量的秸秆在经过预处理后还田,不仅可以完全替代化肥实现作物高产,还能显著增加土壤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改良土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除了秸秆分解释放出大量营养物质可供给作物生长需求外,大量分解秸秆的微生物活动,还能固定、利用环境中的矿质元素,最终转化为作物可利用的形式。大量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几种纤维素分解菌在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培养实验,研究了在添加有机物料的条件下几种纤维素分解菌在土壤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目的在于探讨黑土有机质变化的微生物机理,并从中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株及其组合,以期将之用于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充分发挥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添加有机物料培养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的转化与纤维素分解菌的种类与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纤维素分解菌在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不同,多种菌株联合接种比单一接种对有机质转化的作用要强.所选择的4株菌株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mum Rifai,Mycol)比绿色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 P.karsten,Finl.)、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Thom.)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Tiegh.)在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20.
中低产土壤改良及培肥措施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伟 《农技服务》2008,25(5):43-43
土壤肥力高低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密切关系,不同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与残留存在很大差异。笔者提出了中低产土壤以秸秆还田、留高茬和种植紫云英的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