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天津地区对虾养殖主要品种为南美白对虾。但随着苗种种质资源退化和病害频发等问题突出,养殖户损失严重。对虾养殖品种的更新换代问题,一直是制约天津地区对虾产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对斑节对虾的引进养殖进行试验,旨在改变我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一枝独秀的  相似文献   

2.
  开等 《科学养鱼》2014,(3):13-17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频发、排塘率高,导致养殖成功率低,亏本养殖户不计其数。如何防止病害再次发生成为养虾业面临的一个挑战。目前,养殖户大多尝试混养来预防病害,有草鱼与南美白对虾、革胡子鲶与南美白对虾、河豚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等,大多获得成功。国家虾产业首席科学家何建国称之为生物防控模式,并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防病手段。鉴于此,我们采访了相关人士,见仁见智,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借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浙江省海盐县南美白对虾养殖种苗质量参差不齐,"老头虾"情况年年发生,白斑病、偷死病等疫病也时有发生,导致养殖南美白对虾产量下降,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严重阻碍了海盐县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是海盐县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其养殖技术、养殖条件、苗种、销售等都形成了良好的生产基础,为提高经济效益,部分养殖户开始探索新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根据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的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日趋严重,养殖效益不稳定,以桃拉病毒病、红体病和白斑病等为主的对虾流行病的爆发和流行已经成为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制约因素。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防控是近年来国家虾产业体系的焦点之一。如今。南美白对虾生物防控技术在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对虾综合试验站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江苏省连云港市养殖试验,对虾养殖成功率超过90%,养殖产量提高15%。  相似文献   

5.
经过近几年的养殖实践,证实利用发酵饲料养殖南美白对虾,对提高对虾养殖成功率能起到重要作用。这种养殖方法已在防城港市光坡镇的浙江籍养殖户中口口相传,并应用推广。据统计,光坡镇浙江籍养殖户2019年早造南美白对虾成功率高达90%以上;相比之下,不采用发酵饲料养殖的本地及其他外来养殖户,养殖成功率只有约20%。本文通过利用发酵饲料和蛋鸭料的组合发酵饲料,结合虾料、以虾料为主,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技术试验,讲述了一种全新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西的对虾养殖快速发展,养殖面积在大幅增加,南美白对虾养殖超常规发展,有超过斑节对虾养殖的趋势,新的养殖模式如工厂化养殖、高位池养殖快速推广,单位面积产量屡创新高等。做好对虾病害防治工作、保证养成收获是广大养殖户的迫切心愿。现就我们在养殖实践及技术服务中遇到的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经验措施介绍如下:一、病害发生简述去年广西对虾养殖中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原虫性疾病等均有发生,如白斑病、红体病、丝状细菌病、黄鳃、黑鳃、纤毛虫、夜光虫、软壳等。其中以南美白对虾红体病表现尤其突出。对虾发病时间早…  相似文献   

7.
对虾【品种来源】我国对虾养殖的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等。1992年流行性虾病爆发前,以养殖中国对虾为主,目前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2006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占对虾养殖总产量的82%。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  相似文献   

8.
对虾     
《海洋与渔业》2008,(8):31-31
【品种来源】我国对虾养殖的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等。1992年流行性虾病暴发前,以养殖中国对虾为主,目前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2006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占对虾养殖总产量的82%。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率先分别从美国和厄瓜多尔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全人工繁殖和虾苗培育的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省、市从美洲国家引进南美白对虾,来进行人工育苗和大面积高产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日趋严重,养殖效益不稳定,以桃拉病毒病、红体病和白斑病等为主的对虾流行病的暴发已经成为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制约因素。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防控是近年来国家虾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连云港市对虾综合试验站根据国家虾产业体系的有关要求,吸取别人的经验[1,2],在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多项生物防控南美白对虾病害试验[3,5-7],本文主要介绍内容是在南美白对虾混养池塘内投放不同规格的黄金鲫苗种,对池塘的养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南美白对虾学名凡纳滨对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南美洲引种到我国至今,已养殖了二十多年,该品种产量高、生长周期短、个体较大、肉质鲜美、可冰鲜出售亦可活虾上市,深得养殖户和消费者青睐。但随着这几年环境的恶化和养殖自身的污染,南美白对虾的疾病越来越频发,特别是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造成严重减产,甚至个别区域产生大面积绝收的现象。养殖户"谈病色变",2014年,我们努力探索新的养殖模式,采用了南美  相似文献   

11.
广西对虾产业从上世纪70年代末发展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了,目前我区对虾产业已形成了苗种、饲料、药物、养殖、流通、加工、出口一系列化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是我区水产领域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一个行业。其中以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最多,该品种以养殖周期短、生长快、抗病力强广受养殖户青睐。到2008年底全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水面达40万亩.产量达15万t,产量跃居全国第2位。目前,对虾产业已经成为我区沿海地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大支柱产业。但在迅猛发展的同时,由于技术不完善等因素,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南美白对虾又称为凡纳对虾,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为世界养殖产量较高的三大优良虾种.该虾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养殖周期短、养殖效益高等优点,为广大养殖户所青睐.目前,已有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等二十多地区开展养殖.针对当前部分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技术不稳定、产量不理想的问题,我们于2012年3月-12月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大棚海水二茬养殖高产试验,取得较好效益. 1 材料和方法 1.1基础设施 1.1.1养殖池塘2只池塘呈长方形,长宽比约2∶1,池壁坡度比1∶1~1∶0.75.池塘用混凝土浇筑,面积1 667.5 m2,深2.5 m,最高养殖水位保持在2m左右.  相似文献   

13.
<正>凡纳滨对虾(也称南美白对虾)"桂海1号"是在国家现代农业(虾)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高产抗病型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的选育"等项目的资助下,由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国家级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选育获得的高产抗病南美白对虾新品种。"桂海1号"虾苗自2010年推向养殖市场以来,养殖覆盖率逐年增大,但由于国有事业单位在资金、场地、规模和市场推广方面的短板,加上  相似文献   

14.
正斑节对虾属热带大型虾类,台湾俗称草虾,其个体大、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煮熟后呈鲜红颜色,广受消费市场喜爱,市场价格极佳,曾是全球最主要的虾类养殖品种。然而致命的病毒疾病特别是白斑病制约了斑节对虾养殖,加上养殖密度较南美白对虾低,相对产量也较低,因此近10年来,全球养殖市场已被南美白对虾所取代。近年南美白对虾疾病越来越严重,对虾养殖户前景不容乐观,由台湾地区引进的非洲斑节虾(SPF  相似文献   

15.
[品种来源]我国对虾养殖的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等.1992年流行性虾病暴发前,以养殖中国对虾为主,目前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2006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占对虾养殖总产量的82%.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率先分别从美国和厄瓜多尔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全人工繁殖和虾苗培育的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省、市从美洲国家引进南美白对虾,来进行人工育苗和大面积高产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6.
正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是在国家现代农业(虾)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高产抗病型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的选育"等项目资助下,由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国家级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选育获得的高产抗病南美白对虾新品种。(1)养殖产量高  相似文献   

17.
<正>南美白对虾是我国主要的养殖对虾种类,年产量超过140万吨,占养殖对虾总产量80%以上。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出现了生长速度慢、规格参差不齐、病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2015年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经历了一次大萧条,大部分养殖户养殖失败亏损。据调查,2015年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盈利者不超  相似文献   

18.
陈毕生 《水产科技》2004,(1):29-29,21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称凡纳对虾、万氏虾、南美虾、白虾等,是1987年我国从南美引进的新品种。经过多年的探索,上世纪末已完成全人工养殖的研究水平,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生根、开花、结果。南美白对虾在南方三省(区)的养殖面积超过4万hm^2,产量达12万吨。苗种生产量超过50亿尾,供应国内沿海对虾养殖区。南美白对虾成为对虾养殖的主导品种,产量超过50%,成为南方对虾养殖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9.
正南美白对虾学名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俗称白对虾或白肢虾,具有生长速度快、适盐性和适温性广、密养高产、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国内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随着南美白对虾淡化技术的成熟,内陆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规模得到迅速发展,但内陆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出现了生长速度慢、规格参差不齐、病害频发等问题。作者与襄阳市闽升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通过5年多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20.
南美白对虾内陆咸淡水全封闭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蠡  陈耀明 《科学养鱼》2002,(5):31-31,33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又称白对虾、凡纳对虾,和中国对虾(P.chinensis)、斑节对虾(P.monodon)并称为世界三大高产养殖对虾种类。南美白对虾具有在盐度为1‰~2‰的低盐度水域生长的特性,为其养殖区域的内移提供了生物学基础。但是,由于很多养殖户没有掌握好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特性和关键技术,有的甚至全盘照搬罗氏沼虾的养殖技术,以至没有取得应得的经济效益,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急需规范。1999~2001年在肇庆、新会等地开展内陆养殖南美白对虾并获成功,面积达2000多亩,平均亩产在300多千克,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