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当前农产品安全生产信息化过程中配套技术与体系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安全生产信息化中所必需涉及的相关内容为主线,探析了生产过程中产地环境信息、安全生产过程控制配套技术和安全评价与预警等影响农产品安全生产信息化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产地编码体系的建立、产地环境安全评价预警模型设计、生产过程投入品控制技术体系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档案登记规范建设、多元化产品溯源技术应用以及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设计是辅助具体农产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容。通过对其中设计的部分农产品安全生产信息化配套技术与体系的具体应用也表明,加强信息化所依赖的配套生产技术体系的开发、设计与应用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有效的生产经营关系,在"互联网+"的新环境下,参与电子商务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基于资源基础理论,首先从理论上对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商模式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对浙江省1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结果进行了Logistic回归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源因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电商意愿的影响更加显著,通过加大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组织合作社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合作社成员技术水平和建立合作社发展经验交流平台等措施,均有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业务的开展。此外,Logistic分析结果也为"互联网+"环境下更好地实现合作社有效参与电商运营,继而维持其更加健康的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典型的区域和特色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全面分析了茶叶标准化实施中在标准化推广、市场和监管等方面存在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发展茶叶标准化提供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玉寿  赵娟 《中国种业》2011,(Z2):17-18
为了适应农业市场变化的要求,近年来青海省互助县把实施农业标准化,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来抓,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创新工作,农业标准化生产取得了全面快速健康发展。1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现状1.1强化宣传教育,增强标准化意识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基础在于广大农民和企业全力参与,关键是增强他们自觉实行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做到自觉主动实行  相似文献   

5.
农业标准化原理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经过三年系统研究,提炼出农业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方法原理和系统管理原理。基本原理包括如下8条:顺应生长原理,环境依赖原理,不确定原理,时滞原理,补偿原理,过程多路原理,质量多层原理,互作原理。方法原理和系统管理原理各4条,均基于标准化相关原理嫁接而成。农业标准化原理的提出,为中国农业标准化的研究确定了理论纲领,对促进中国农业标准化理论研究、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指导农业标准的制定和实践标准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农业信息标准化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指数级增长、庞杂无序的网络农业信息,部分学者提出了自动采集、智能搜索等技术性解决方案,而对问题关键之所在--网络农业信息标准化的系统研究和报道并不多见。文章概述了网络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国内外标准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深入探讨了网络农业信息资源标准化中最为基础也较为关键的分类、编码、描述元数据、内容标准化及质量控制五方面问题,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建设性观点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订单农业风险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有效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订单农业履约率,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用博弈论分析订单农业中农户和农业企业违约的条件和原因,指出利用“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两种方式来解决订单农业违约风险问题。进而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这两种方式中的作用,包括改变农户参与市场的弱势地位,有利于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户的诚信度,代表农户参与期货市场等。基于此,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扩大业务内容,实现职能创新,培养或引进专业人才,制定相关期货操作规定,禁止从事投机交易;政府则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与服务职能,由此不断提高订单农业履约率。  相似文献   

8.
陕西烟叶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叶标准化生产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提高烟农收入的关键举措。笔者根据陕西烟叶主产区(陇县、合阳县、澄城县)的实地调查,分析当前陕西烟叶标准化生产经营面临的问题,提出以烟草公司为龙头、以农户自主种植为基础、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烟草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建设的思路及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休闲农业标准体系构建与推广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北京休闲农业已经步入调整提高的关键阶段,亟需全方位的规范指导。在分析国内外和北京市休闲农业及其标准化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采用资料分析法,结合北京休闲农业发展趋势,构建了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标准体系,指明了北京休闲农业需要着力制定的主要标准,提出了推进标准化的主导模式。结果显示,北京市休闲农业标准化发展有赖于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北京休闲农业标准体系涵盖了6种业态、7个功能和6个关键点,现阶段体系共有59项标准,目前尚有36项需要制定;推进休闲农业标准化应结合政府主导、协会主导、合作社主导、龙头企业和示范园区主导等5种不同模式,实施分类指导,促进北京休闲农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农业标准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陕西省农业标准化实施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据此提出了进一步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的对策:加强农业标准化应用基础研究;突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建立科学实用的农业标准体系;立足农业产业化,完善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形成强劲的农业标准化市场拉动力;政府扶持,建立农业标准化推广的长效机制,保障农业标准化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1.
吕孟琪  张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4):267-273
山东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运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合作社运营机制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了解运营机制各个部分对合作社运营机制整体的影响程度。为了评价农机合作社运营机制各个部分对整体的影响,通过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将合作社的运营机制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并具体划分了12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研究各个指标对目标层权重的影响,然后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内部运营机制相对于外部运营机制而言对农机合作社运营机制的影响要重要的多,其中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最为重要,在外部运营机制中合作社与市场的联结机制这一指标最为重要。通过试验研究得出要优化农机合作社的运营机制,最重要的是对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治理机制、和管理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农民参与政府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的情况,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与DEMATEL模型,对成都市302位农民做调查问卷,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别研究影响农户参与培训和影响合理组织培训的因素。研究表明:文化程度、农业收入比例、培训形式、最少培训补助、政策宣传力度、土地转出难度等是影响农民参与培训的重要因素,而培训目的、培训形式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关键,由此提出应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在充分考虑农户需求的基础上,把握好农户培训的供需平衡,并且在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的基础上稳健提高农户务农收入等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总结了张掖市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带动农业标准化实施、行业协会自律实现农业标准化及政府主导并最终通过行业协会实施农业标准化。对欠发达地区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出几点思考:正确选择项目和龙头企业是欠发达地区实施农业标准化最有效的方法;行业协会模式必须有经济利益驱动;农业标准化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但必须借助市场利益来驱动;农业标准化实施需要健全各级农技推广部门。  相似文献   

14.
绥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贷款难问题是制约绥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本文基于绥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分析结果发现,经营能力、无形资产、银社关系、社长个人特征以及外部环境是影响绥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主要因素,其中经营能力对合作社贷款的获得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规模这一因素上,无形资产对合作社是否获得贷款影响不明显,银社关系、社长经历以及外部环境对合作社能否获得信贷有一定程度影响。因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政府倾斜和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职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到2011年,贵州茶园总面积20多万hm2,茶园面积在全国排名第四位,茶园集中程度明显改善。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良好运转对促进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对避免市场风险,提升茶农素质,增加茶农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茶叶专业合作社作为近年来形成的新型合作组织,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贵州省湄潭县茶区村干部及茶农的随机采访调查,分析了当前茶叶专业合作社运行中的功能缺失,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地方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学-研合作是基于技术创新的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地方农业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地方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动力因素主要涉及经济、社会利益获取的内动力与市场需求以及政府支持的外动力。构建地方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促进生产要素与劳动要素的有效配置,促成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是提升区域产-学-研合作水平,加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芸豆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芸豆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也是中国优势农产品。笔者通过分析中国芸豆分布、生产、出口现状,针对芸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势,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加工出口为龙头,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思路,通过树立“品牌农业”思想,适度规模,优区优栽,不断提高芸豆产品质量,加快推进芸豆产业市场化、标准化、国际化。研究结果对发展中西部特色农业和促进主产区农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京郊专业合作社网络营销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京郊专业合作社的网络营销应用情况,对京郊100家专业合作社展开调研,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研合作社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应用网络营销技术和方法的相关情况,并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统计,探讨京郊专业合作社在实现网络营销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京郊合作社应用网络营销的意愿较强,但是因为缺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应用网络营销的合作社不多,多数实施效果不好。最后提出政府支持、多方参与、培育专业人才等适合京郊专业合作社网络营销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合作社风险影响与应对程度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青海马铃薯主产区合作社的实地调查,对不确定环境下,合作社可能面临的16项风险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对合作社风险影响程度与应对程度的认知进行研究,其中自然灾害风险对合作社的影响程度最高,均值达7.47;生产资料供给不确定性、国家与政府政策变动、农产品价格波动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风险的影响程度均较高,均值分别为6.67、6.60、6.53、6.27。银行贷款利率变动风险的应对程度最低,均值为3;自然灾害、国家政府政策变动、农产品价格波动等风险的应对程度也较低,均值分别为3.07、3.30、5.33。自然灾害风险、国家与政府政策变动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影响程度高、应对程度低,这3项风险是合作社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利用矩阵分析4类风险,找出对合作社影响程度高、应对程度低的关键风险因素,定位合作社风险应对的薄弱环节:政策风险和生产风险的影响程度高、应对程度低;如果不考虑政府政策风险与自然风险等不可抗风险,市场风险的影响程度较高、应对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STIRPAT (stochastic impact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 model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Jiangsu province. By referring to Kaya identity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four basic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obtain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size. In addition, urbanization, mechanization, and natural disaster level were listed a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a) Urbanization was the first promoting factor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dicating a 0.2510%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due to a 1% increase in urbanization. The other three positive factors were, respectively,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ir influence indexes were 0.1481, 0.1163, and 0.0845, respectively. (b)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restrai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For every 1%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corresponding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would be reduced by 0.3288%.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size wa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to reduce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and its influence index was −0.045. Finally, we propos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cluding implementation of orderly urbanization, depend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carbon compensation mechanism, e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