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4种常用渔药对鲢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硫酸铜、福尔马林、高锰酸钾和敌百虫4种渔药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鱼种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硫酸铜的24 h LC50为7.71 mg/L,48 h LC50为6.11 mg/L,安全浓度为1.15 mg/L;福尔马林的24 hLC50为48.17 mg/L,48 h LC50为36.25 mg/L,安全浓度为6.16 mg/L;高锰酸钾的24 h LC50为3.87 mg/L,48 hLC50为2.75 mg/L,安全浓度为1.74 mg/L;敌百虫的24 h LC50为11.96 mg/L,48 h LC50为9.39 mg/L,安全浓度为0.42 mg/L。结果表明,敌百虫可安全使用,硫酸铜和福尔马林需慎用,高锰酸钾不适宜在鲢鱼种的防病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控制淀山湖水体富营养化时最佳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放养量,于2009年夏季在淀山湖开展原位围隔试验。鲢放养密度设0、40、80、120 g/m3四个水平,每组设2个重复。每隔10天采样一次,分析水质。实验结果表明:(1)鲢密度为40 g/m3时可一定程度降低淀山湖围隔水体中有机物质(以高锰酸盐指数为代表);80 g/m3时对总氮的降低以及水体透明度的提高最有效;各放养密度对总磷的影响均不明显。(2)对于淀山湖水体而言,鲢的放养可以净化水体,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当放养密度为80 g/m3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4.
三峡库区为四大家鱼提供了广阔的肥育场所,在长江四大家鱼资源保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库区四大家鱼种群结构和生长状况还不清楚,不利于其资源保护。2019年8月-2020年8月对三峡库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采集了388尾样本,分析了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结果显示:采集到的鲢体长为100~805 mm,其中84.54%的鲢分布在100~400 mm;体质量为14.8~9 166.3 g,其中82.22%的鲢分布在1.0 kg以下;年龄组成为1~7龄,其中90.98%的鲢为1~3龄。三峡库区鲢体长(L)与体重(W)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W=8×10-6L3.138 9(n=388,R2=0.981),为匀速生长类型。体长与鳞径(R)呈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R=0.006 2L-0.083 4(n=388,R2=0.951)。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1 014.50[1-e(-0.178 3(...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水域牧场鲢放流后对环境的生理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人工养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放流后对环境变化的生理应激响应和适应过程,将池塘养殖鲢放流至三峡水库水域牧场后,测定鲢血清和肝胰脏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显示,放流后鲢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血清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总胆红素(TBIL)和总胆固醇(TC)的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SOD、ALP、ALT、AST和LDH活性及TP、TC和TBIL含量在5 d时显著高于放流前水平,TG含量在28 d显著高于放流前水平,CAT活性在14 d显著高于放流前活性。在放流68 d肝胰脏SOD、CAT、ALP、ALT、AST、LDH活性及TP和TBIL含量与放流前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鲢放流后5~14 d内机体产生了氧化应激反应,肝胰脏受到氧化应激损伤,各项指标在14~28 d之后逐渐下降,放流后60~68 d恢复到放流前水平或达新的稳态。结果表明,鲢从池塘养殖环境转换到天然水体后,会产生短期氧化应激反应,需要1-2月的生理适应期各项机能才能调节至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水体镉(Cd)污染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浓度Cd(0、0.36、0.73、1.09和1.46 mg/L)暴露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半致死浓度、组织(肝、鳃、肌肉)Cd累积量、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crit)、以及耗氧率(MO_2)的影响。结果显示:Cd暴露导致重金属在幼鱼组织中累积,与对照组比较,Cd在鳃和肌肉中累积量差异不显著;肝脏中累积量差异显著,暴露浓度为0.73 mg/L时肝脏中镉累积量最高。鲢幼鱼相对临界游泳速度随着Cd暴露增加显著降低,浓度为1.46 mg/L时Ucrit为对照组的69.75%。临界游泳速度与鳃和肌肉组织中镉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P=0.01)和-0.90(P=0.04)。Cd暴露导致鲢幼鱼耗氧代谢范围增加,暴露浓度为0.73 mg/L时耗氧代谢范围较对照组增加了19.32%。低浓度Cd暴露导致鳃和肌肉损伤,并引起鲢幼鱼游泳过程中耗氧代谢效率降低,有氧运动能力和游泳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总溶解气体(简称TDG)饱和度对鱼类早期发育的影响,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为研究对象,对其受精卵与早期仔鱼进行不同TDG饱和度下的暴露试验。结果显示:不同TDG过饱和的情况会导致鲢受精卵在同一温度下的出膜时间、出膜率以及孵化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110%过饱和水中的受精卵出膜所需时间最短,(21±0.5)℃水温下达到出膜高峰期所需时间约为38.5 h,比对照组所需时间提早约3 h,且110%组出膜率(92.3%)与对照组(88.7%)比较有显著升高。胚后孵化表明,110%试验组孵化率显著低于其他组。进一步对日龄为15、25、35、45、120 d的鲢仔幼鱼在不同TDG饱和度水体中的耐受性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日龄越小的幼苗,对过饱和水的耐受性相对更高,15 d的幼苗死亡率仅为0.9%~2.5%,而日龄120 d的幼鱼死亡率高达86%~100%。而同一批幼苗对不同的过饱和水体的耐受性基本是随着饱和度升高,其耐受性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8.
从养殖的患病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组织分离出1株病原菌CQWL002,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菌落半透明。经回归感染试验,证明该菌为鲢的病原菌。用API系统结合常规生理生化实验对该菌进行初步鉴定。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菌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rDNA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的同源性,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几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最后鉴定株菌CQWL002为河流弧菌。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CO2麻醉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生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设置充CO2、充O2实验组,并以持续充空气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鲢的生理生化指标、神经递质含量和神经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O2麻醉处理后,鲢呼吸频率降低37%,血清K+浓度显著升高4倍,肝糖原含量降低86.96%,血清中乳酸、尿素氮浓度分别升高1.08和1.57倍。以上指标在充O2处理下变化趋势与充CO2处理下相似,但是测定值高于充CO2处理组。CO2处理组血清皮质醇水平无显著变化,但充O2处理组皮质醇显著升高2.41倍;CO2处理组的脑组织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下降。qPCR结果显示,CO2麻醉后脑组织双孔K+通道蛋白kcnk3a、kcnk9和缺氧相关hif-1α和epo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0.
采用RACE-PCR方法,从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头肾SMARTcDNA中获得了679 bp IL-8 cDNA序列。结果显示:该序列包含169 bp的5′非编码区,213 bp 3′端非编码区和297 bp的开放阅读框;鲢IL-8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8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包含构成两对二硫键的4个保守半胱氨酸。RT-PCR结果显示鲢:IL-8 mRNA主要在胰、肝脏和头肾中表达。将鲢IL-8不含信号肽的成熟多肽克隆到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QE30上,转入大肠杆菌M15内进行表达,经SDS-PAGE电泳后显示,重组融合蛋白在分子量约11kD处有一明显表达带,与预期计算的分子量大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克虫王”对大口鲶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平均水温为 2 1℃的静水条件下 ,用C型和B2型“克虫王”鱼用杀虫剂对大口鲶 (平均全长 4 9cm)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C型“克虫王”对大口鲶的 2 4h、4 8h、72h、96h半致死浓度 (TLm)分别为 4 7mg/L、3 3mg/L、1 85mg/L和 1 2mg/L ,安全浓度为 0 12mg/L。B2 型“克虫王”对大口鲶的 2 4h、4 8h、72h、96h半致死浓度 (TLm)分别为 1 2 0mg/L、0 84mg/L、0 64mg/L和 0 58mg/L ,安全浓度为 0 0 58mg/L。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放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养殖池塘生物操纵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鲢的放养可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量,通过对大型浮游植物的控制,减少了蓝藻和绿藻的生物量,水体中TN、TP等营养物质得到一定程度的转化和去除,化学耗氧量(COD)、叶绿素(Chl-a)含量明显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同时,黄颡鱼生长性能得到提高.可见,鲢对养殖池塘水质具有调节和净化作用,能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14.
双线绦虫(Digranunasp)隶属绦虫纲,裂头科,双线线虫属,第一中间寄主为挽足类,第二中间寄主为鱼类,终寄主为食鱼鸟类。舒兰市过去一些大中型水库,在鲫鱼及野条鱼体内偶有发现,近年在本市西部沿江区和大中型水库附近的人工池塘内大量发现。常集中感染,有蔓延趋势,主要对一龄鲢鱼种造成较大危害。据调查统计:最高的池塘感染率达92%,感染强度最高时,每尾鲢鱼体腔内有13个裂头锄。患病鱼种越冬死亡率最高为84叽。但各年段感染不尽一致,主要和水体环境改变(因干旱引起水面积减小)和水鸟的活动有关。本文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肝脏中克隆出抗菌肽Hepcidin cDNA(GenBank登入号KF312213)后,通过pET32a(+)构建含抗菌肽Hepcidin的重组质粒的pET-Hep/Rosetta菌株,在37 ℃、28 ℃和16 ℃下分别用0.5 mmolL-1和1.0 mmolL-1 IPTG诱导表达,产物用Ni SepharoseTM亲和层析柱纯化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鲢Hepcidin cDNA总长度755 bp,ORF为282 bp,5'UTR为108 bp,3'UTR为365 bp,编码93氨基酸,信号肽24个氨基酸,前域42个氨基酸和成熟肽27个氨基酸。pET-Hep/Rosetta在28 ℃和16 ℃主要是可溶性表达,37 ℃主要是包涵体表达。纯化的产物经15% SDS-PAGE电泳验证为目的产物。目的产物、pET32/Rosetta产物以及氟苯尼考的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目的表达产物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肝脏中克隆出抗菌肽 Hepcidin cDNA(GenBank 登入号 KF312213)后,通过 pET32a(+)构建含抗菌肽 Hepcidin 的重组质粒的 pET-Hep/ Rosetta 菌株,在37℃、28℃和16℃下分别用0.5 mmol·L -1和1.0 mmol·L -1 IPTG 诱导表达,产物用 Ni SepharoseTM 亲和层析柱纯化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鲢 Hepcidin cDNA 总长度755 bp,ORF 为282 bp,5′UTR 为108 bp,3′UTR 为365 bp,编码93氨基酸,信号肽24个氨基酸,前域42个氨基酸和成熟肽27个氨基酸。pET-Hep/ Rosetta 在28℃和16℃主要是可溶性表达,37℃主要是包涵体表达。纯化的产物经15% SDS-PAGE 电泳验证为目的产物。目的产物、pET32/Rosetta 产物以及氟苯尼考的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目的表达产物对无乳链球菌(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探讨了鲢鲤鱼的部分加工特性及鱼糜制品、鱼片加工中添加物和浸渍液配方。生产鱼糜制品时以3 %的用盐量 ,1 2 %的淀粉添加量较为适宜 ;为改善淡水鱼鱼片性状用 0 2 %的三聚磷酸钠 ,4%的蔗糖等组成浸渍液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鱼类暴发性疾病的危害日趋严重。这方面报道较多,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池底淤泥过多,水质环境恶化引起。本文根据我市小城水库A、B两池鱼类患暴发性流行病的同时,发现其肠道棵藻占其藻类总量如叽以上的现象,对其和鱼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供同行参考。一、池塘条件与放养发病地位于小城水库坝下,池底多为草碳,上层铺垫黄土约IDem。A池面积37亩,春季投放春片鱼种400g,其中缝纫鱼占‘s%,其余为鲤、鲫、草鱼。B池面积6.5亩,投放县花52000尾,其中鳝鳅鱼占0:N6,其它为幼鱼和红鲫鱼。以上两池投喂饲料均以豆饼为主。二、发病情况及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揭示富营养湖泊水质对放流鱼类土腥异味的影响,并探讨土腥异味的净化规律。在阳澄西湖设置了6个网围养殖区,于2009年初开始陆续放养鲢、鳙等养殖品种,次年春节前后捕捞并补放鱼种。2009-2011年连续三年跟踪监测了各围养区的总氮(TN)、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Mn)、叶绿素a(Chl-a)浓度,2012年5月从各围养区分别取鲢10尾,分析了肌肉中土臭味素(GSM) 和2-甲基异茨醇(2-MIB)含量,另从土腥异味较重的网围中取70尾鲢在清水中净化,并于净化后不同时间监测其肌肉中GSM和2-MIB含量。结果表明阳澄西湖水质总体处于劣ⅴ类,但Chl-a浓度在蓝藻水华阈值以下。网围养殖的鲢肌肉中GSM和2-MIB含量较高,且与TN、TP、Chl-a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过8天净化,鲢肌肉中GSM和2-MIB浓度分别下降了55%和72%,经过32天净化,GSM和2-MIB含量低于检出限。上述结果提示阳澄西湖围养滤食性鱼类有效控制了蓝藻水华的发生,表明鱼体的土腥异味与水质有关,可通过32天的净化消除鲢鱼的土腥异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