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孝感市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水稻二化螟对沙蚕毒类杀虫荆抗性已达到中抗水平,针对这一状况,从药荆筛选、栽培管理、物理诱杀等方面开展了治理对策研究,有效延缓了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南昌地区二化螟抗药性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结果表明,2001~2003年,南昌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LD50分别为2.9524g/头、3.1872g/头和3.3202g/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抗性倍数为10.36~11.65,属中抗水平;对三唑磷LD50分别为0.0461g/头、0.0535g/头和0.0624g/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抗性倍数为7.44~10.06,属低抗水平;对阿维菌素LD50分别为5.4673×10-4g/头、6.7208×10-4g/头和7.7841×10-4g/头,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抗性倍数为3.22~4.58,属相对敏感水平;对氟虫腈LD50分别为2.4709×10-3g/头、3.5162×10-3g/头和4.9181×10-3g/头,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抗性倍数为2.47~4.92,也属相对敏感水平。  相似文献   

3.
安徽沿江稻区二化螟抗药性动态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明确其对杀虫剂的抗性是合理制定化学防治策略的依据.笔者通过2001~2009年安徽和县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三唑磷、氟虫腈和阿维菌素等4种主要药剂抗性的系统监测,分析了抗性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沿江稻区二化螟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治理的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已产生抗药性的二化螟为害,选取了9种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于二化螟卵孵始盛期以及1、2龄幼虫高峰期在江西临川、南城、余干的水稻田两次喷施,开展防治试验。药后调查各处理防效,发现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5%阿维菌素乳油处理当地已对氯虫苯甲酰胺和三唑磷产生抗性的二化螟,防效可达80%以上;720 g/L丙溴磷乳油+90%杀虫单可溶粉剂处理的防效次之,其他供试的药剂组合防效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二化螟是浙江省水稻的主要害虫。由于连续使用杀虫双超过20a,三唑磷10a防治二化螟,致使二化螟对杀虫单(杀虫双)普遍产生抗药性。1999年测定抗性增加67~587倍,达到高抗和极高抗水平;二化螟对三唑磷在温州和台州等局部地区也达到了68~162倍的高抗水平。为治理二化螟抗药性,必须加强对害虫抗药性的监测,在高抗药性地区停止使用杀虫单(杀虫双)和三唑磷防治二化螟;在低抗药性和敏感地区也应减少使用次数和用量,达到延缓抗药性产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部分地区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点滴法普查了江西省南昌、南城、永新、丰城、上饶、彭泽6县(市)二化螟种群4铃幼虫对4种(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供试二化螟种群对沙蚕毒素类农药杀虫单、有机磷类农药三唑磷已产生了较强的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3.30~241.95、7.97~111.20;对苯基吡唑类农药氟虫腈和抗生素类农药阿维茵素部分地区也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88~16.47、3.70~9.90。本文还对二化螟抗性治理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二化螟抗药性的研究成果,包括:二化螟的分布、危害、防治,抗药性产生和发展,抗药性机理,抗药性测定方法以及抗药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赣西北稻区二化螟发生特点及抗药性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二化螟近几年来,由于受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二化螟在赣西北稻区的发生渐渐严重,发生特点也有了新变化。表现为发蛾早、蛾峰多、蛾期长,长年为害重。因其发生连年加重,化学防治次数随之增加,用药量也加大。由于长期连续使用单一杀虫剂,使二化螟的抗药性上升。本文分析了二化螟在赣西北稻区上升的原因、发生特点,并提出了抗药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2007-2009年采自浙江、江苏、湖北、四川等地水稻二化螟4龄幼虫对沙蚕毒素类的杀虫单、有机磷类的三唑磷、毒死蜱、苯基吡唑类的氟虫腈及微生物源的阿维菌素等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上述二化螟种群对5种杀虫剂抗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其中浙江、江苏大部分地区供试种群对杀虫单、三唑磷的抗性水平达40倍以上,已普遍产生高至极高水平抗性;对毒死蜱产生的抗性水平达22倍以上,已普遍产生中等水平至高水平抗性;对氟虫腈产生的抗性水平达6倍以上,已普遍产生低水平至中等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湖北孝感、四川武胜种群对5种药剂尚未产生抗性或为低水平抗性。本文还对二化螟抗性防控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江苏省二化螟抗药性检测及治理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2年应用点滴法普查了江苏常熟、锡山、武进、句容、姜堰、高邮、楚州、宿豫、灌云及连云港 10县 (市 ) 12个二化螟种群 4龄幼虫对 4种 (类 )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 ,供试种群对沙蚕毒素类农药杀虫单已普遍产生抗性 ,且苏南种群的抗性水平高于苏北 ,常熟为最高 ( 16倍 ) ;对有机磷类农药三唑磷苏南地区种群为低水平抗性 ,其他地区均属敏感水平。目前二化螟供试种群对苯基吡唑类农药氟虫腈和抗生素类农药阿维菌素未产生抗药性。本文还对二化螟抗性治理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徐善忠 《江西植保》2004,27(4):177-177
二化螟是我县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年年中等偏重至重发生,给该县的粮食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长期以来,群众一直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二化螟已经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增加,防冶成本加大,防治效果下降。为了了解二化螟抗药性现状,我们对其进行了抗药性测定并针对测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具体为要做到“九要”:1.药剂要原药.供试药剂应使用原药,有效成份经过精确  相似文献   

12.
耕作制度变革与水稻二化螟发生的关系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调查分析表明,近年来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的变革是导致水稻二化螟再次狮獗发生的直接原因;一是单季稻和早插晚稻等桥梁田的不断扩大为1代螟蛾提供了大面积的产卵繁殖场所,为3、4代的发生提供了主要的虫源;二是越冬场所的扩大和3、4代种群数量的不断上升,极大地提高了冬后虫口基数;三是寄主作物和水稻栽培系统复杂化等因素导致了二化螟发生期的全面复杂化,但是翻耕直接技术的全面推广可有效地减轻1代二化螟发生,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湖南水稻二化螟无害化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概述近年湖南在有关二化螟成灾机制及无害化治理技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研究认为,水稻二化螟灾变的成因是内、外因素影响的结果,形成较为完整的防治体系是实现大面积成功治理的基础。治理工作的成效应体现在治理过程的无害化和治理结果的无害化。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水稻二化螟的抗药性测定及对甲胺磷的抗性机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3龄幼虫点滴法测定了江苏省水稻二化螟对杀虫单和甲胺磷的抗性水平,并就二化螟对甲胺磷产生抗性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淳和徐州二化螟种群对杀虫单已达高抗水平,其它地区也表现为中等抗生,在所测定的6个种群中,苏州种群对甲胺磷处于低抗水平,其它种群为中抗种群,澌知体增效作用表明,氧化胡椒基丁醚(PBO)对甲胺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磷酸三苯酯(TPP)和顺丁烯酸二乙酸(DEM)的增效作用不明显,对离体解毒酶的研究表明,R种群幼虫多功能氧化酶(MFO)的O-脱甲基作用的活力比S幼虫高,R幼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力与S幼虫无显著差异。以甲胺磷为抑制剂的R幼虫I50是S幼虫的2.52倍,二化螟对甲胺磷的抗性机理可能与MFO的O-脱甲基作用活力增矿山和AChE的敏感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阿维菌素的大面积、多频次使用,导致水稻二化螟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作者选取四唑虫酰胺对单季稻上二化螟进行防治,与常用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等药剂比较防治效果,以期筛选出高效药剂。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四唑虫酰胺对二化螟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阿维菌素替代对口药剂,其与喹硫磷进行混配,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杀虫效果,还可延长有效期。  相似文献   

16.
2018-2020年,对吉林省不同水稻种植区水稻二化螟发生世代及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在中西部稻区白城市(洮北区)、扶余市和公主岭市二化螟一年可发生2代,性诱监测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在中东部稻区的榆树市和吉林市(昌邑区),二化螟一年发生1-2代,榆树市在6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17.
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80年代水稻二化螟在东台市常年重发生, 90年代应用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虫单以后,二化螟的发生程度逐年下降, 1997年,其发生数量下降至 9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然而,由于长期反复使用单一农药,二化螟对杀虫单产生了较强的抗性。 1998年以后,本市二化螟的发生数量急剧上升,到 2000年,发展到大发生,部分地区达特大发生程度。为摸清二化螟在本市的抗性水平,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控制其发生和为害,于 2000年,在江苏省植保站的指导下,请南京农业大学帮助对本市的水稻二化螟进行了抗药性测定。同时,根据二化螟的抗性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18.
正平乐县地处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1333 ha左右。在2007年以前,该县水稻钻蛀性螟虫以三化螟发生为害为主,之后的几年,二化螟与三化螟混合发生,但出现了二化螟发生逐年加重、三化螟发生逐年减轻的格局,到2012年,全县水稻三化螟发生面积只有1067 ha,二化螟发生面积达6700 ha,占种植面积的31.4%,已取代三化螟成为全县水稻主要的钻蛀性螟虫,并有进一步加重发  相似文献   

19.
余买松  游瑾  刘初生 《湖北植保》2019,(4):23-24,47
为探索药剂处理秧苗对后期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持效期,选择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和0.4%氯虫苯甲酰胺GR两种药剂,对水稻秧田进行不同剂量的处理试验。经过田间病虫调查与分析,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大田二化螟枯鞘和枯心效果较好,药后40天的枯心防效基本上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发生动态和发生程度,通过越冬虫量调查、成虫性诱监测、幼虫为害情况调查等方式对2011-2019年黑龙江省二化螟发生情况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表明,近年黑龙江省二化螟越冬基数呈现出下降趋势,发生面积也呈下降趋势.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监测,6月上旬始见蛾,9月下旬结束;肇源、尚志、延寿、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