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西南区油菜品种早熟适宜机收特性评价及适宜密度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早熟、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及适宜的种植密度,为西南区早熟油菜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对西南地区5家单位近年来育成的15个油菜品种的早熟性、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株型、抗裂角性、茎秆抗折性、抗倒伏性等关键指标进行评价,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早熟油菜品种。同时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探索适宜种植密度。【结果】参试品种中,大于73%的品种早熟性突出,53%的品种花期集中成熟一致性好,30%的品种适宜机收特性好;云油杂12号、渝油55、宜早油一号早熟性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特性突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参试品种产量均先增后减;选用紧凑株型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可以降低株高和单株重,减轻倒伏从而增加产量;抗裂角指数和每角粒数、千粒重均呈正相关,尤其与千粒重相关系数大于0.49。【结论】本研究筛选出3个早熟适宜机收的油菜新品种,所有品种均表现为在20万株/hm~2条件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郑杂棉19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培育的抗枯黄萎病、高产、稳产棉花新品质,为探索郑杂棉19在生产中的最佳种植密度,设6个密度处理对郑杂棉19进行适宜种植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3即密度为3.6万株/hm2时郑杂棉19的产量最高,早熟性突出。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在市场上棉花新品种多、乱、杂等现象,67团通过棉花新品种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机采棉花品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67团3连3井1进行棉花品种比较试验,以棉花品种伊农S-1、伊农S-2、早10号优系等20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棉花品种观察早熟性、测定生产力、调查枯(黄)渭病发病情况、考察经济性状、分析纤维品质等指标,以期筛选出适宜机采的优质棉花品种。结果表明:品种X-7、809、10号产量较高,品质好,较适宜集采。  相似文献   

4.
正为鉴定棉花新品种(系)在兵团第6师棉区的早熟性、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等,通过在不同生态棉区进行展示试验,调查新品种各项指标,筛选出适合我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种,为各植棉团场选用优良品种提供依据。现将2015年棉花新品种(系)展示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冀228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W112作母本、抗单258-1作父本,采用生物工程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培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系。具有早熟、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新陆早43号是新疆石河子棉花所以自育早熟棉新品系4—14为母本。以外引优质中长绒材料H2为父本,利用病圃经过多年鉴定筛选而成。2007年、2008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组生产试验。产量表现优于对照。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确定北疆棉花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新陆早33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9.0、13.5、18.0、22.5、27.0、31.5万株/hm2)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棉花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延后;种植密度与棉花株高、叶片数、果枝数、蕾数、铃数、铃重、衣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棉花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曲线,花铃期棉花干物质积累最快;密度为22.5万株/hm2处理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结论]北疆早熟棉花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快棉花品种更新,提高市场竞争力,2006年62团农技推广站引进14个棉花新品种,通过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宜在本地区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9.
棉花新品系9456D在江苏黄萎病重病区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2年在江苏省棉花黄萎病重病区常熟市徐市镇对棉花新品系9456D进行了抗黄萎病性签定,结果表明,9456D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性,平均校正病指2001年为4.79,2002年为6.59,鉴定结果为高抗,适宜在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133团不断引进棉花新品种,我团种子站对引进新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性、早熟性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团种植的棉花新品种,为我团棉花新品种的推广种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一、试验设计参试品种(系)14个,分别为新陆早56号、新陆早43号、隆平1号、鲁棉研39号、优农3号、CJ-1、CJ-2、丰棉1号、丰棉2号、丰棉5号、新石H4、新陆早50号、新陆早45号、惠远703,其中惠远703为对  相似文献   

11.
玉米杂交种衡单456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H146为母本、H145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表现高产、早熟、多抗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天津市夏播玉米区种植.种植密度6万~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正>新疆建设兵团第二师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系统育种法,经过南繁北育筛选出高产优质陆地棉新品系农2-3,2010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早熟常规陆地棉预备试验,2011年和2012年参加国家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新疆中、早熟区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几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系产量高,品质优,较适合南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奇台县山旱区的特殊气候条件现状,培育抗旱小麦品种对提高干旱地区的小麦产量至关重要。为筛选出适宜奇台县推广种植的抗旱春小麦新品种,将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培育的10个稳定品种(系)和常规对照品种作为试材,分别在水、旱地种植,并进行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试验筛选出适宜旱地种植的抗旱春小麦品种(系)2份,分别为新春37号和13-116,抗旱级别与对照相同均为3级;奇春13-162、奇春12-136丰产性较好,适宜在水地种植;在海拔较高的丘陵山旱地种植时,晚熟品种新旱688较早熟品种新春6号成熟期提前2 d,亩增产52.22 kg。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敦煌市棉花生产中存在突出问题是棉花枯,黄萎病蔓延快,发病重和蚜虫危害加重及干旱的影响,通过抗性育选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抗枯萎病新品种棉2号和抗旱,抗蚜虫新品系69108,引种成功了耐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6,并从引进品种(系)中筛选出了抗旱性强,叶螨发生轻的品种陇棉1号和抗黄萎病品种辽棉15;提出敦煌市今后开展了性育出的目标是早熟,优质,抗枯,黄萎病,抗旱,抗蚜虫。  相似文献   

15.
以棉花品种邯棉559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45 000、52 500、60 000、67 500和75 000株/hm~2)对邯棉邯棉559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棉花产量高且纤维品质好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邯棉559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在该密度条件下,棉花产量最高且纤维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宜河南地区种植的早熟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Lour.)Rupr.]品种。[方法]供试5个品种分别为11v23×11t58、13t3×13t71、13t78×13t77、13t82×13t71、改良新夏阳白菜(CK)。2013年8月2日在郑州市蔬菜研究所二七区张新庄试验园区开展品比试验。[结果]改良新夏阳熟性最早,软腐病和霜霉病较轻,产量可观,经济效益较高,适合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作夏、秋栽培的早熟大白菜品种。新品系11v23×11t58熟性也较早,球型为短柱型,抗霜霉病和软腐病,产量也较高,且采收期极长,适合中原地区消费习惯,经济效益较高。新品系13t3×13t71球型较好,抗病性高,但有待于进一步提纯推广。[结论]新品系11v23×11t58适宜在河南及气候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春小麦新品系A005-1适宜密度与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半干旱地区对春小麦新品系A005-1进行了适宜密度和施肥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春小麦A005-1的产量均有重要影响,二者间存在较强的互作效应。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当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磷酸二铵施量为96 kg/hm2时,春小麦新品系A005-1的产量最高,为1 985.69 kg/hm2。  相似文献   

18.
早熟杂交棉新陆早6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陆早67号(原代号金垦杂1061)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2008年以4432优系为母本,自育品系68-38为父本,人工去雄杂交,通过定向选择、抗性筛选、异地穿梭育种、品质检测、品比试验、多点试验,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陆地型杂交棉新品种。表现早熟性好、丰产、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好。2010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预备比较试验,2011-2012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生产试验。2014年6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审棉2014年58号)。适宜在新疆北疆早熟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无膜滴灌栽培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密度和播期对其生长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棉花无膜滴灌栽培技术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筛选出适宜的品种、密度和播期。【方法】分别在库尔勒、阿拉尔、图木舒克进行试验,采用无膜滴灌栽培方式和裂-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品种、密度、播期3个因素对棉花生育期、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品种和播期对棉花生长影响较大,生育期较短的早熟棉花品种子棉产量较高;播期推迟造成生育期延长,并使子棉产量、单株铃数、衣分、霜前花率逐渐下降,对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造成一定影响;密度增加造成单株铃数、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量逐渐下降,对子棉产量、纤维品质未造成显著影响。【结论】棉花品种中619熟性较早,产量较高,可作为新疆南疆无膜滴灌栽培的适宜品种;适宜的播期为4月15~25日;密度22.5×104株/hm2的子棉产量在3个密度中最高,为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20.
以早熟棉邯686选系HS901为试验材料,在晚春播、不覆盖地膜的种植模式下,对4个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和10.5万株/hm2)下棉花不同时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在获得较多群体总铃数的基础上铃重没有明显降低,棉花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处理,子棉产量达4867.5 kg/hm2。由此提出在黄淮棉区采用早熟棉花品种,在晚春播、不覆盖地膜的种植模式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使棉花吐絮期躲过雨季,减少烂铃,获得较高产量,节省人力和投入,增加棉田纯收益。其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