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年份30d短日照处理对地被菊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30d短日照处理调控菊花花期的机理。[方法]比较不同年份间30d短日照处理下地被菊花芽分化及开花进程的差异。[结果]2014年出现二次开花现象,第一次开花始花期比对照提前43d,2015年开花一次,花期与对照一致;株高和冠幅显著小于对照,不同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开花量2014年显著高于2015年;2014年df(第一次开花)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露色期、始花期、盛花期显著高于对照,2015年各开花阶段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年份间在现蕾期、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差异显著;2014年可溶性糖含量在露色期、始花期显著低于对照,其中2014年df在现蕾期、盛花期显著高于对照,2015年在现蕾期、盛花期显著高于对照,露色期、末花期显著低于对照,不同年份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花芽分化2014年较2015年提前6d启动分化,提前43d完成分化。[结论]短日照抑制植株株高、冠幅等营养生长,同时影响菊花花芽分化及开花进程。30d短日照是菊花花芽分化和开花的敏感时期,条件适宜时植株提前完成花芽分化并开花,不适宜时不能诱导花芽分化或出现成花逆转。  相似文献   

2.
以抽薹性显著不同的不结球白菜亲本及其F1为试材,对其营养生长期、现蕾期、抽薹初期、始花期和盛花期的叶片、花蕾和花朵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SOD、POD、CAT和MDA呈先下降再上升随后又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系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美女樱雄性不育系及可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器官的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不同时期的蕾和花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均低于可育系;SOD和POD活性则高于可育系.  相似文献   

4.
对成花光敏感雌雄不育苎麻(floral initiation photoperiod-sensitive male and female sterile ramie,SMSFS)及其回复突变可育株SMSFS(R)叶片和花器官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现蕾期SMSFS与SMSFS(R)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异,随着开花结实,SMSFS(R)的含量逐渐下降,至种子膨大期显著低于SMSFS的雌性败育期,而不育株叶片基本保持在现蕾期水平;从开花到败育期(或结实期),雌性花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在2种材料中均下降且基本一致,但是SMSFS(R)开花时雄花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并达到现蕾期的2倍,而SMSFS雄花败育时明显没有此变化;SMSFS(R)花器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而SMSFS有所升高,雌花败育期是SMSFS(R)结实期的2倍。  相似文献   

5.
以新选育成的不结球白菜不育新种质及其保持系为试材,对不同时期的保持系和不育系的叶片、花蕾和花朵进行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O_2~-·、丙二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的测定。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不育系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其保持系相近,而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保持系;在盛花期,不育系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其保持系。不育系花蕾和花朵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低于其保持系,而O_2·和丙二醛含量高于其保持系。  相似文献   

6.
对成花光敏感雌雄不育苎麻(floral initiation photoperiod-sensitive male and female sterile ramie。SMSFS)及其回复突变可育株SMSFS(R)叶片和花器官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现蕾期SMSFS与SMSFS(R)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异。随着开花结实.SMSFS(R)的含量逐渐下降。至种子膨大期显著低干SMSFS的雌性败育期.而不育株叶片基本保持在现蕾期水平;从开花到败育期(或结实期)。雌性花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在2种材料中均下降且基本一致.但是SMSFS(R)开花时雄花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并达到现蕾期的2倍。而SMSFS雄花败育时明显没有此变化;SMSFS(R)花器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而SMSFS有所升高,雌花败育期是SMSFS(R)结实期的2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3类不同类型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之间的差异,对其进行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类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的光合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ES8-1温光敏雄性不育系的各生理指标与K2-87S-2A和3017A2个温光敏雄性不育系的变化不同。ES8-1中各物质含量的显著变化主要发生在减数分裂时期到单核花粉粒时期;K2-87S-2A和3017A中各物质含量的显著变化主要发生在单核花粉粒时期到二核花粉粒时期。由此表明,这3类温光敏不育系的雄性败育进程有所不同,ES8-1不育系的败育时间早于K2-87S-2A和3017A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对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不同时期的蕾和花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均低于其保持系;SOD、POD和CAT活性则是不育系高于其保持系;POD同工酶电泳分析发现不育系和保持系也存在差异,这说明上述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变化可能与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的败育机理,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不同生育时期光合特性进行测定,发现保持系的净光合速率表现为盛果期>初果期>初花期>苗期,同期不育系经授粉坐果后,其净光合速率特性与保持系相近,未坐果的不育系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低于保持系。对不同生育期四分体期花蕾进行生理特性分析,发现不育系花蕾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保持系;保持系花器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同期不育系,并且逐渐增高;不育系脯氨酸含量在初花期较高,初果期含量大幅下降,旺果期含量更低;不育系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明显高于保持系,且呈持续增强趋势,保持系POD和PPO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是一个优越的杂交优势育种系统。因此,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对提高棉花高产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试验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2P5A为试验材料,保持系C2P5B为对照,利用石蜡切片观察花药不同时期的发育情况,并测定叶、花朵及不同时期花药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的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性及叶片的关合速率。石蜡切片观察不育系的败育时期和败育特点,并分析引起不育系败育的原因。【结果】石蜡切片观察到不育系败育发生在小孢子减数分裂期的四分体时期,不育系内绒毡层没有发育,四分体没有形成;不育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光合速率比保持系低,不育系丙二醛(MDA)含量高于保持系,而过氧化氢酶(CAT)在败育前较低于保持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不育系败育时较高。【结论】引起不育系败育的原因可能是绒毡层没有进一步发育,不能给小孢子母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不育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光合速率较低,造成营养不足,使小孢子母细胞分化受阻;脯氨酸的含量低,花药抗逆性差,花药容易褐化。不育系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的异常,造成细胞内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导致活性氧对细胞膜造成伤害,不利于花药的正常减数分裂。  相似文献   

11.
龚宏伟  马翎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02-13704
[目的]研究几种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敏感期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方法]以2种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和YS型温敏不育系为材料,对花粉发育过程中倒二叶和花药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研究。[结果]不育系花药中蛋白质含量从减数分裂期至单核期呈上升趋势,而单核期至三核期呈下降趋势,且单核期至二核期下降速率最快;保持系在单核期至三核期蛋白质含量下降较不育系缓慢,整个时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育系和保持系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变化没有花药中变化明显;K型不育系和YS型温敏不育系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明显;不育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结论]蛋白质合成受阻或较多的蛋白质降解会导致生理代谢紊乱,花粉正常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干旱胁迫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省主栽的4个马铃薯品种(合作88、丽薯6号、宣薯2号及会-2)为试验材料,在干旱胁迫及对照条件下分别测定分析马铃薯各品种苗期、现蕾期和盛花期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幅进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下,4个马铃薯品种的总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处理(CK)不同差异显著性降低,各马铃薯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值均较CK不同差异显著性增加;结合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幅及指标变幅的模糊隶属函数结果分析认为:现蕾期干旱胁迫对合作88的影响最大,苗期干旱胁迫对丽薯6号、宣薯2号及会-2的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大,盛花期干旱胁迫对4个马铃薯品种的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因品种和干旱时期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调控桔梗花期,以两年生紫花桔梗为试验材料,研究修剪时期和高度对桔梗延期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终花期对桔梗进行修剪后桔梗不再开花,其他时期修剪后桔梗的花期均有延后,盛花期修剪后使花期延后36 d;现蕾前期及现蕾期修剪后桔梗的总花期最长,均为41 d;同一修剪时期下修剪高度为1/4的桔梗先开花,修剪高度为1/2的桔梗终花期相对延后。现蕾前期修剪后桔梗花梗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修剪后花朵总数均小于对照组,现蕾期、始花期和盛花期修剪后花冠直径和花瓣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始花期和盛花期修剪后花冠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同一修剪时期下不同修剪高度间桔梗的花部性状基本无明显差异。修剪高度相比修剪时期更有利于花期延长和花朵变大。  相似文献   

14.
澳洲坚果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澳洲坚果品种Ownchoice、788#、800#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时间开放小花的花粉活力差异极显著,小花开放初期(前3天)不同时间的花粉活力差异不显著,Ownchoice、788#始花期、盛花期小花第4天花粉活力在90%左右,与前3天差别不明显,但到了末花期仅有50%左右。800#单花期仅有3天,第4天采集不到花粉。不同品种小花的花粉活力(前3天)差异极显著,小花开放第1天和第2、3天的花粉活力差异极显著,而第2天和第3天的花粉活力差异不明显。同一品种不同时间开放的小花柱头可授性变化差别很大,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小花开放前3天均有较强(强弱时间与持续期长短因品种而异)的柱头可授性,但接近谢花期基本上没有可授性。  相似文献   

15.
三七开花期间几种生理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三七开花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开花影响因素,为今后三七的育种工作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因此通过对三七开花过程的观察,初步将三七的开花过程分为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3个时期;测定各时期花和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POD,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都于盛花期达到最大值后,又在末花期逐渐下降;同时,可溶性蛋白也在末花期达到最大值,这几种指标都随三七开花而呈大致相同的变化,推测三七开花与这几种生理物质代谢有关,可初步将其作为三七开花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该文在不育系雌配子体休眠解除期(Ⅰ)、游离核停止分裂期(Ⅱ)、败育期(Ⅲ)时,取油松可育系和不育系胚珠、珠鳞及由胚珠诱导的悬浮细胞为材料,比较了它们在重量(w)、可溶性糖(ss)、游离氨基酸(aa)和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上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连体胚珠在Ⅰ期,ss、aa和sp低于可育系;Ⅱ期,ss、aa高于可育系,sp低于可育系;到Ⅲ期,只有aa高于可育系.不育系连体胚珠在3个发育时期,w和aa呈上升趋势,ss和 sp分别呈下降趋势.而可育系连体胚珠的鲜重(fw)、sp呈上升趋势,ss、aa呈下降趋势.在相同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条件下,相应连体胚珠发育时期离体培养的两系胚珠和悬浮细胞在fw、ss、aa、sp含量的变化上呈现与可育系连体胚珠相似的趋势,但不育系的fw、sp均高于可育系,ss、aa均低于可育系.不同育性和3个发育时期的连体及离体胚珠的fw、ss、aa、sp差异极显著,不同育性悬浮培养细胞的ss、aa、sp差异极显著.珠鳞的发育与胚珠的发育表现出相关性.我们认为,不育系胚珠内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在含量上的不足或配比上的不协调,使胚珠在 ss、aa和sp代谢上出现紊乱,可能导致了不育系胚珠的败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几种芦荟干花中营养成分的测定,表明不同品种、不同花期、不同干制方法制得的芦荟干花中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木立芦荟干花中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含量均较高,中华芦荟干花中还原性糖含量较高,但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均较低。可溶性蛋白质与维生素C在盛花期最高,而粗纤维与还原性糖在谢花期时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在花苞期较高。自然晒干的芦荟干花中各营养成含量明显较直接烘干和煮后烘干的高。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四季报春长短花柱雌蕊各结构在不同时期生理成分的变化,以四季报春为试验材料,使用氮蓝四(NBT)光还原测定法、愈创木酚法、考马斯亮蓝法、分光光度计测定法分别测定四季报春长花柱、短花柱不同花期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含量。结果表明:长花柱在花蕾期和衰败期雌蕊各结构SOD活性均低于短花柱,但在盛花期长花柱雌蕊各结构比短花柱SOD活性高;长花柱在不同时期柱头和花柱POD活性均低于短花柱,长花柱花蕾期活性最高,到衰败期后长花柱柱头POD活性与花蕾期接近,长花柱子房内POD活性在衰败期达到最高;长花柱柱头在各时期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长花柱、短花柱花柱在衰败期CAT活性最高,其他时期长花柱、短花柱雌蕊各结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均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三系杂交稻不育系蓉18A在海南旱季制种的主要性状,试验结果:1月初播种,播始历期76d;单穗花期6d;柱头生活力最强可达6d;未施“920”睛况下,包颈度较重和包颈粒较多,柱头外露率46.62%;不育性好,套袋自交结实率为零,镜检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株率和不育度100%。  相似文献   

20.
萝卜雄性不育小孢子发育过程物质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秋萝卜,1个春萝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萝卜叶片的花蕾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苗期和花期叶片中,不育系中各物质的含量均高于保持系;而不育花蕾中各物质含量均低于可育花蕾。认为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物质亏缺是导致其败育的重要原因,而营养器官中各物质向生殖器官运输受阻可能是导致不育花蕾中物质含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