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Penman—Monteith公式与FAO—PPP—17Penman修正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龚元石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21(1):68-75
农田实际蒸散量或作物需水量的计算,通常首先要确定参考作物蒸散量。确定参考作物蒸散量有许多方法,用不同的经验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FAO-PPP-17Penman修正式和Penman-Monteith公式都被认为是较好的计算方法。本文用这两个经验公式估算了北京地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对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FAO-PPP-17Penman修正式计算的参考作物蒸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称重式蒸渗仪测定的寒地稻田实际蒸散量,探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和Penman-Monteith参考作物蒸散-作物系数法(PM-Kc模型)在寒地稻田蒸散量计算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估算的蒸散量较实测蒸散量偏低9.1%,但总体有较好的相关性(R2=0.87);校正后的PM-Kc模型低估了水稻生长中期和后期的累积ET,但其相对误差均小于10%,而生长初期,PM-Kc模型得到的累积ET比实测的累积ET_a高19.34%,以生长初期为例进一步分析PM-Kc模型与实际蒸散ET_a的关系,展现了随着间隔日数的增加,RMSE、MAE有降低的趋势,一致性系数d有提高的趋势,PM-Kc模型得到的7日平均模拟实际蒸散与实测蒸散数据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6.
本文以国家地面台站山丹站1955-199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用FAO推荐的FAO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了山丹地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结果表明:山丹地区多年平均ET0为1184.3mm,日均3.23mmd-1。ET0全年的变化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ET0在3月迅速增大,4月增大幅度最大,此后ET0进一步增大直到6月达到最大,随后ET0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了解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空间变化对作物种植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运用相关系数法、一元线性方程及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新疆59个气象站近60年的月参考作物蒸散量在不同经纬度、海拔区的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经度区, 3-10月的月参考作物蒸散量与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余各月与经度之间呈负相关;在不同纬度区,5-9月的月参考作物蒸散量与纬度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其余各月与纬度呈负相关关系;在不同海拔高程区,4月和9月的月参考作物蒸散量与海拔高程呈显著负相关、5-8月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11-3月的参考作物蒸散量与海拔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3月相关性最低,可以忽略。从整体空间分布看在不同的经度区,4-10月从低经度到高经度(从西到东)相关性逐渐增加,2,3,11,12月参考作物蒸散量从高纬度到底纬度(从北往南)逐渐增加最明显;1月大部分地区亦是从高纬度到低纬度呈增加趋势,为此可得出新疆月参考作物蒸散量在不同的经纬度、海拔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测定深圳市3种常见灌木在不同灌水梯度下的蒸散量,并确定其作物系数,为深圳市园林灌木的合理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盆栽试验,4种灌水梯度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5%-30%、60%-45%、75%-60%和90%-75%。利用称重法测定4种灌水梯度下3种灌木的实际蒸散量,同时利用Makkink方法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确定3种灌木的作物系数。[结果]3种灌木的蒸散量均随灌水梯度的增加而增加,灌水量多,蒸散量就多。金叶假连翘和龙船花的蒸散量曲线呈现单峰型,变叶木的蒸散量曲线呈现双峰型。3种灌木的蒸散量排列顺序为:金叶假连翘〉变叶木〉龙船花。变叶木、金叶假连翘、龙船花作物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97-1.82、0.95-2.17、0.90-1.58。[结论]确定3种灌木在不同月份和不同灌水梯度下的蒸散量和作物系数。 相似文献
11.
为找出在仅使用温度这一气象参数条件下适用于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估算的简化模型,本研究以鲁中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6个气象站点1961-201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以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和Hargreaves(HS)模型为基础,利用粒子群优化LSTM模型(PSO-LSTM)、遗传算法优化LSTM模型(GA-LSTM)、贝叶斯理论优化LSTM模型(BA-LSTM)和5种HS改进模型估算ET0,并将估算结果与Penman-Monteith(PM)模型的ET0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参数输入条件下,LSTM模型精度普遍优于HS模型,4种LSTM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其中BA-LSTM模型对ET0日值的估算效果最优,其均方根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2)、效率系数(Ens)的中位线分别为0.378 mm/d、0.276 mm/d、0.904和0.902,其综合性指标指数(GPI)的中位线为1.837。同时,BA-LSTM模...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参考作物蒸散量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中的区域响应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澳大利亚1998~2007年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通过GIS方法分析ET0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ET0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①多年平均ET0呈半环状分布,自东、南2面向西北部和内陆逐渐增加,与气候带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一致性;②全区平均ET0约1750mm,2000年取得最小值(1647.97mm),2002年取得最大值(1851.45mm);③ET0按夏、春、秋、冬的顺序递减,1、12月ET0最高,分别为200.42和201.24mm,6月最低,为79.55mm;④ET0与平均气温、太阳辐射量呈正相关,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83、0.94,与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该研究为澳大利亚的作物需水量研究及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中国农业科学》2008,(9)
【目的】试验通过氮肥调控,塑造高效冠层,确立不同夏玉米品种高效冠层与氮肥调控的定量化关系指标。【方法】设置4个施氮水平(0、90、180、270 kg8226;ha-1),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金海5号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3个品种夏玉米在施氮量90或180 kg8226;ha-1下冠层光合性能和产量较高。在灌浆前期,群体光合势(LAD)和叶面积指数(LAI)在施氮180或270 kg8226;ha-1条件下显著较高,之后为90或180 kg8226;ha-1下较高,说明,高氮条件下生育前期冠层内透光率较低,冠层结构较不合理,导致生育后期叶片提早衰老,使后期光合性能和产量降低。【结论】由此得出在施氮量90或180 kg8226;ha-1下构建的冠层较合理,其中冠层与氮肥调控的定量化关系指标为:群体透光率在吐丝期和灌浆中期分别达12.56%~17.87%和13.13%~19.73%;最大LAI达5.76~6.75,成熟期仍然保持在2.09~3.68;吐丝期中上层叶片Pn达35 μmol8226;m28226;s-1左右;吐丝后的群体LAD较高,郑单958和金海5号达210 m28226;d8226;m-2左右;产量达10 688~11 461 kg8226;ha-1。 相似文献
15.
几种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模型在湖南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几种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模型在湖南的适用性。[方法]利用衡阳站的日气象观测资料,对4种常用参考作物蒸散量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小型蒸发皿实测值进行月平均值的比较、相关分析及均方差、平均偏差分析。[结果]4个模型计算的月平均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与实测值变化趋势的一致性最好,线性相关较好,与实测值偏差最小。能较好地反映当地作物蒸散变化的实际。[结论]Pemmn-Monteith模型在湖南的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5,(5):120-127
为了深入认识甘肃省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变化特征,解决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利用甘肃省29个气象测站1951~2013年的日气象资料分析甘肃地区ET0年、季的时间变化趋势.依靠处理定性概念与定量描述不确定转换的云模型,对ET0时间变化特征和影响ET0的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影响ET0变化的气象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河西半干旱区、陇中半干旱区、陇东半湿润区、陇南湿润区4个分区ET0在近63a均表现为持续性的上下波动.ET0在时间尺度上分布较为均匀、稳定.季节分布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分布态势.离散性方面秋、冬季最均匀,夏季最不均匀;稳定性则是冬、春季好于夏、秋季.年际变化来看,平均气温对ET0的直接作用最大,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对ET0的间接作用最大.不同季节气象因子分析表明,春、秋、冬3个季节对ET0直接作用最强的气象因子为平均气温,夏季对ET0直接作用最强的气象因子为平均相对湿度;间接作用显示,春、秋季对ET0间接作用最强的气象因子为平均相对湿度,夏、冬季则分别为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考作物蒸散量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中的区域响应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澳大利亚1998~2007年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通过GIS方法分析E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E瓦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①澳大利亚多年平均E瓦呈半环状分布,自东、南两面向西北部和内陆逐渐增加,与气候带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一致性;②全区平均E瓦约1750mm,2000年取得最小值(1647.97mm),2002年取得最大值(1851.45mm);③E死按夏、春、秋、冬的顺序递减,1月、12月E瓦最高,分别为200.42mm、201.24mm,6月最低,为79.55mm;④Er,0与平均气温、太阳辐射量正相关,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83、0.94,与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该研究为澳大利亚的作物需水量研究及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试验通过氮肥调控,塑造高效冠层,确立不同夏玉米品种高效冠层与氮肥调控的定量化关系指标. [方法]设置4个施氮水平(0、90、180、270 kg·ha-1),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金海5号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结果]3个品种夏玉米在施氮量90或180 kg·ha-1下冠层光合性能和产量较高.在灌浆前期,群体光合势(LAD)和叶面积指数(LAI)在施氮180或270 kg·ha-1条件下显著较高,之后为90或180 kg·ha-1下较高,说明,高氮条件下生育前期冠层内透光率较低,冠层结构较不合理,导致生育后期叶片提早衰老,使后期光合性能和产量降低.[结论]由此得出在施氮量90或180 kg·ha-1下构建的冠层较合理,其中冠层与氮肥调控的定量化关系指标为:群体透光率在吐丝期和灌浆中期分别达12.56%~17.87%和13.13%~19.73%;最大LAI达5.76~6.75,成熟期仍然保持在2.09~3.68;吐丝期中上层叶片只达35 μmol·m2·s-1左右;吐丝后的群体LAD较高,郑单958和金海5号达210 m2·d·-2左右;产量达10 688~11 461 kg·ha-1.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究播期影响玉米(Zea mays L.)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方法]在6.0万、7.5万株/hm2播种密度下探讨播期对玉米叶片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穗位叶及其以上叶片的展开速度加快,13叶期以后各阶段的叶面积指数显著减小,吐丝期及以后各时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结论]播期调整导致的叶片发育程度的差异是播期影响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原因之一,可以通过农事活动的适时调整,降低夏玉米晚播引起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