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系统梳理前人对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研究,比较分析我国大陆现有的5个海岛县2015—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和乡村振兴现状。研究表明,海岛县县域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和乡村振兴战略互为基础,互相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能为海岛县全时空旅游目的地打造夯实基础,全域旅游供给侧全业态能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抓手,全域旅游消费端全过程能促成村民生活富裕。对南澳县布局发展全域旅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海岛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乡村民宿、休闲有机农场、自驾车露营地等各种乡村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消费升级的新时代背景下,作为传统乡村旅游的拓展延伸,新业态对于持续发挥旅游业拉动乡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大有裨益。然而,山东省乡村旅游新业态总体呈现小、散、弱等特点,破解其发展瓶颈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语境下亟待解决的困境。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探索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科学引领规划、构建新业态差异化产品体系等多元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乡村旅游肩负起了乡村振兴新使命,为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显著的推进作用。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推动乡村经济振兴,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优化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等。要想依托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加快推进从乡村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因地制宜选择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保护原生环境,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逐步构建乡村田园综合体等。  相似文献   

4.
发展全域旅游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助推力,能够实现旅游业良性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双赢局面。基于此,通过分析“东巴凤”地区资源情况,结合近年来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全域统筹、全域融合、全域共建、全域共享和全域推广5个方面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受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旅游+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种产业兴旺的业态,是加快实现农 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通过对阳朔县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演变与融合发展现 状,探究县域全域旅游时期农旅融合与创新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从广州市从化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和现存问题,结合全域旅游 给当地发展带来新优势,进一步提出了广州从化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 平;挖掘文化内涵,凸显品牌特色;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合理规划。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之一.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其推进过程中既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也要以新发展理念作为乡村文化发展的目标.有关乡村文化振兴的政策制定、举措落地以及未来发展规划中都应该体现...  相似文献   

8.
洪凌涛 《乡村科技》2020,(6):19-19,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现代化,以产业兴旺、乡村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等标准建设美好乡村和美好家园。推进全域旅游是新阶段我国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如何通过全域旅游的推进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实现乡村振兴;如何因地制宜地解决全域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成为我国旅游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从生态伦理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以求达成内在与外在的二维统一。  相似文献   

9.
全域旅游业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产业,农村女性也逐渐成为全域旅游中的主导者,全域旅游与农村女性发展呈现出一种互动的的关系。与此同时,全域旅游对农村女性影响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新时期促进旅游业整体发展及带动农民致富、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兴产业。对于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优势与管理经验的贵定县音寨村而言,一是通过乡村旅游政策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二是立足本县乡村特色旅游发展资源,加强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的双向保护,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基地综合体,促进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三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统筹城乡发展,鼓励扶持投资企业与农户结合,制定全域景区组织规范,打造全域乡村旅游新典范、新格局,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机制。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伟大战略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高质量、多层次、多角度发展的着力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丰富日常生活、提升文化品位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下,全域旅游更符合人们的旅游需求,也更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而提升文化品位是促进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民生产业。在全域旅游战略背景下,宁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脱贫富民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宁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出发,梳理当前乡村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建立乡村旅游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贫困户参与能力4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稳定受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在国家政策和市场推动下发展迅速,但在经营理念、经营方法、经营策略、人员素质方面发展均存在不足。该研究分析了在国家发展全域旅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实施乡村旅游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若干路径,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冬丽 《安徽农业科学》2022,(12):126-129+145
乡村振兴作为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近年来,乡村问题一直备受国家关注,乡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胜利,而后脱贫时代如何使得乡村贫困不再次发生,并向乡村振兴迈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作为一个发展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乡村旅游这一“造血”式途径来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有助于可持续发展。以广西民族地区为例,通过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和问题,即在该区域发展乡村旅游的动力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理清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向全域旅游发展,通过“绿色+”丰富旅游资源、“旅游+”设施配套齐全、“电商+”产业高度关联、“人才+”可持续性发展等途径来实现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对漳州市漳浦县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其在资源整合、产品特色、产业联动、营销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并提出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漳浦县乡村旅游发展路经,以期能为漳浦乡村旅游的升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20,(18)
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是第一要务,而产业振兴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分析大渡河流域情况,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突出,随着全域旅游战略的深入实施,三产融合的空间十分巨大;但由于经济基础差、起步晚,大渡河流域乡村产业融合还仅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融合程度低,需要因地制宜,不断改革,优化产业深度融合途径,拓宽增收渠道,进一步增加区域内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新动能培育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山东围绕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等方面取得较明显的成效,当前新动能培育还面临产业融合度低、人才振兴主体空心化、乡村文化建设乏力、基层治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乡村振兴新动能培育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的五大体制...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新发展格局的有力举措,通过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奠定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以论述新发展格局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为起点,阐释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显著优势、挑战困境,从政治、经济、生态三重维度论述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强调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定星盘作用,以推动农村规模化经营为重点、以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为目标、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乡村旅游是推动战略方针落地的重要支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沂水县院东头镇坚持以镇带村,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农业、文化、生态等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业,积极推动“绿水青山”价值向“金山银山”经济转化,探索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方式,实现了产业多业态、多功能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产业,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入手,提出如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让农民具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