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烟支长度对加热卷烟烟气主要成分逐口释放量的影响,以烟支长度分别为60、66和72 mm的样品为研究对象,设置相同的加热曲线参数进行抽吸,测定了加热卷烟逐口动态吸阻和主流烟气气溶胶捕集量(ACM)以及烟碱、甘油、水分的逐口释放量,分析了单支逐口烟气释放量均值及相对标准偏差(RSD),并研究了其对主流烟气中烟碱、甘油和水分转移率以及单位质量烟草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支长度的增加,烟支同口序逐口抽吸动态吸阻增大;逐口烟气主要成分释放稳定性递增,烟气中的ACM、烟碱和水分释放量递增,烟支长度66 mm卷烟的甘油释放量最低,烟支长度72 mm卷烟最高。随着烟支长度的增加,烟碱和水分在卷烟烟气中的转移率下降,烟支长度66 mm卷烟的甘油转移率最低。当烟草段长度为30~42 mm时,不同烟支长度加热卷烟逐口烟气中ACM、烟碱、甘油及水分释放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对烤烟梗丝与叶丝卷烟主流烟气香味成分进行比对分析,为梗丝在卷烟配方设计和减害降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国内主产区云南曲靖的烤烟烟梗及其对应片烟,对其制丝后的94种卷烟主流烟气香味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以单支卷烟计,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22种碱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5,除2,6-二甲基吡嗪外,其余21种碱性成分均低于叶丝卷烟;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47种中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2,释放量低于叶丝卷烟的中性成分有42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25种酸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20,各具体成分的释放量也均低于叶丝卷烟。以单位焦油计,梗丝卷烟主流烟气碱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约为叶丝卷烟的1/2,其中明显低于叶丝卷烟的碱性成分有14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与叶丝卷烟基本相当,其中明显低于叶丝卷烟的中性成分有34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酸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为叶丝卷烟的1/7,除戊酸外,其余24种酸性香味成分的释放量均明显低于叶丝卷烟。梗丝烟气香味成分与叶丝烟气香味成分的种类组成基本一致,但梗丝烟气与叶丝烟气各具体香味成分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采用梗丝掺配技术在降低卷烟焦油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利用补香、增香技术来减少卷烟烟气香味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对烤烟梗丝与叶丝卷烟主流烟气香味成分进行比对分析,为梗丝在卷烟配方设计和减害降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国内主产区云南曲靖的烤烟烟梗及其对应片烟,对其制丝后的94种卷烟主流烟气香味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以单支卷烟计,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22种碱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5,除2,6-二甲基吡嗪外,其余21种碱性成分均低于叶丝卷烟;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47种中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2,释放量低于叶丝卷烟的中性成分有42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25种酸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20,各具体成分的释放量也均低于叶丝卷烟。以单位焦油计,梗丝卷烟主流烟气碱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约为叶丝卷烟的1/2,其中明显低于叶丝卷烟的碱性成分有14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与叶丝卷烟基本相当,其中明显低于叶丝卷烟的中性成分有34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酸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为叶丝卷烟的1/7,除戊酸外,其余24种酸性香味成分的释放量均明显低于叶丝卷烟。梗丝烟气香味成分与叶丝烟气香味成分的种类组成基本一致,但梗丝烟气与叶丝烟气各具体香味成分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采用梗丝掺配技术在降低卷烟焦油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利用补香、增香技术来减少卷烟烟气香味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受不同卷烟材料参数,即卷烟纸透气度(X_1)、接装纸透气度(X_2)、成型纸透气度(X_3)和滤嘴丝束规格(X_4)的影响,运用均匀设计实验制备了不同材料组合的实验卷烟样品,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建立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与不同材料参数的数学模型,再对模型进行主效应分析、单因素效应分析、边际效应分析,并进一步开展参数优化和实验验证,明确了以上4种卷烟材料参数对细支卷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种卷烟材料对氢氰酸释放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X_2X_4X_1X_3;②接装纸透气度X_2、卷烟纸透气度X_1和滤嘴丝束规格X_4的交互与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呈负相关,接装纸透气度X_2的平方、成型纸透气度X_3和滤嘴丝束X_4的交互作用与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呈正相关;③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较低的材料参数组合为卷烟纸透气度为100 CU、接装纸透气度为800 CU、成型纸透气度为6 000 CU、滤嘴丝束规格为6.0 Y/17000;④与实验组的最低值相比,氢氰酸释放量降低了40.31%.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三醋酸甘油酯施加量对细支爆珠滤棒物理性质及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不同三醋酸甘油酯施加量的细支爆珠滤棒的吸阻、硬度、圆周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不同三醋酸甘油酯施加量的细支爆珠滤棒所卷制的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结果表明:细支爆珠滤棒重量、吸阻、硬度与三醋酸甘油酯施加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23和0.863.对于不同三醋酸甘油酯施加量的细支爆珠滤棒,添加爆珠会使滤棒圆周、圆度、吸阻和硬度分别平均增加0.01 mm、0.02 mm、455.50 Pa和0.22百分点,但不会影响三醋酸甘油酯的施加.细支爆珠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与三醋酸甘油酯施加量呈负相关,当三醋酸甘油酯施加量为12~42 mg/支时,三醋酸甘油酯施加量每增加10 mg/支,细支爆珠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就下降0.54μg/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国烤烟烟叶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我国 5 个主产烟区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烤烟烟叶作为试验材料,测定了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和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选择与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相关性高的化学成分进行添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烟叶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不同产区间烟叶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为:黄淮烟区烟叶卷烟苯酚释放量最高,其次为东南烟区,这两者显著高于其余3个烟区。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与烟叶中总糖、还原糖、非挥发性有机酸、环己烷提取物、K/Cl、pH等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烟碱、总生物碱、挥发碱、总氮、氨、游离氨基酸、绿原酸、高级脂肪酸、总茄尼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莨菪亭、芸香苷显著正相关,与烟叶果胶、醚提物关系不明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的回归模型,该模型能够解释80.4%因变量的变化,能较准确的预测主流烟气中的苯酚释放量。添加试验的结果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现一致的有蔗糖、葡萄糖、苹果酸、柠檬酸、绿原酸、烟碱和茄尼醇;表现相反的是脯氨酸。  相似文献   

7.
为低害梗丝加工工艺设计参数的优化选择提供参考,采用流化床、滚筒和气流干燥3种加工模式处理梗丝卷制卷烟,分别测定梗丝中多酚化合物含量及卷烟烟气挥发酚的释放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梗丝中的3种主要多酚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河南产地梗丝中的绿原酸和莨菪亭含量最高,分别为12.79~14.05mg/g和6.43~5.50mg/g,云南产地梗丝中的芸香苷含量最高,为1.60~1.86mg/g;不同加工模式下,梗丝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烟气挥发酚释放量有差异,其中,滚筒流化床气流干燥;主流烟气挥发酚释放量与其梗丝多酚类化合物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39~0.913。采用气流干燥模式更有利于降低烟叶多酚类化合物及其烟气挥发酚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卷烟烟气焦油释放量与B(a)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种不同品牌卷烟烟气的焦油释放量和B(a)P含量,并测定3种品牌卷烟中各个不同规格卷烟的焦油释放量和B(a)P含量。[结果]卷烟烟气中焦油量为10.05-17.83 mg/支,烟气中B(a)P含量为6.32-13.34 ng/支。[结论]3种品牌中不同规格卷烟之间烟气焦油释放量与B(a)P含量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11种不同品牌卷烟之间B(a)P含量随烟气焦油释放量变化而变化,存在一定的趋势性,但两者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加拿大深度抽吸(HCI)模式从常规烟气指标、有害成分含量、无机元素成分含量3个方面对目前市面上流行的4款加热不燃烧制品的烟气释放物进行研究,并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4款加热不燃烧制品的常规烟气释放物中水分含量最高,水分占总粒相物的最高占比为67.13%,约为10 mg传统卷烟的2.16倍;加热不燃烧制品的烟气烟碱含量最低含量约为10 mg传统卷烟的22.60%;加热不燃烧制品的焦油释放量的最低含量约为10 mg传统卷烟的20.00%;加热不燃烧制品的危害性指数最低为10 mg传统卷烟的17.11%;加热不燃烧制品的5种重金属离子含量均明显低于10 mg传统卷烟;加热不燃烧制品与传统卷烟的感官抽吸主要区别于烟气量和烟香丰富性.  相似文献   

10.
连芬燕  李斌  黄朝章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074-4078
利用热电偶测温装置考察不同滤嘴通风度对卷烟燃烧锥温度的影响,进而探索不同通风度滤嘴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燃吸时随着滤嘴通风度0~31.04%范围内,烟支燃烧高温区体积呈下降趋势;随着卷烟滤嘴通风度的增加,卷烟主流烟气中的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与滤嘴通风度呈线性负相关;通过增加卷烟的滤嘴通风度可减少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的绝对释放量,但不能起到选择性降低有害成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添加柠檬酸对卷烟七种主流烟气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柠檬酸不同添加量对卷烟烟丝主流烟气7种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虑烟支平均吸阻、总通风率和抽吸口数对烟气成分产生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在一定比例范围(0~5%)内添加柠檬酸会导致主流烟气成分CO、HCN和B[a]P释放量的上升,另外会导致巴豆醛和NH3释放量的下降,而对于NNK来说,柠檬酸添加量的初始变化会导致其释放量上升,当达到3%后,添加柠檬酸则会导致NNK释放量逐渐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不同配方组分对卷烟主流烟气苯酚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吴清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73-13074,13084
[目的]探讨不同配方组分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组分的配方卷制卷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含量。[结果]不同烟叶和三丝掺兑含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释放量具有显著影响,国外烟叶苯酚的释放量高于国内烟叶;上部烟叶苯酚释放量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三丝掺兑含量与苯酚释放量呈负相关。[结论]提高三丝掺兑含量及国内烟叶和下部烟叶的使用量,均有利于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描述统计、相似优先比、指数和法等统计方法,研究2004—2018年275份烤烟型卷烟标准样品的烟气焦油量、一氧化碳量和烟碱量的数量特征及变化、每5年变化情况、不同年份的相似性,并对不同年份卷烟烟气焦油量、一氧化碳量和烟碱量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卷烟烟支焦油量≤10 mg的样品占卷烟样品总量的18.54%,烟支一氧化碳量≤15 mg的样品占卷烟样品总量的89.09%,烟支烟碱量为>0.75~1.25 mg的卷烟样品占样品总量的77.09%;2011—2016年,任意年份的卷烟样品烟气焦油量、一氧化碳量和烟碱量与上1年或后1年样品烟气的优先比值相对较小,其相似性较大;2014—2018年烤烟型卷烟烟支焦油量均值、一氧化碳量均值和烟气烟碱量均值比2004—2008年卷烟样品的分别降低了21.82%、23.89%、16.09%;卷烟样品烟气2004—2008年卷烟样品的烟气焦油量、一氧化碳量和烟碱量适宜性指数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选择红花大金元B3F、C3F、X2F 烟叶,对打叶复烤各工序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苯并[a]芘和巴豆醛释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工序上部烟叶卷烟样品的HCN释放量最高,下部烟叶的最低,一润工序较处理前较大幅度提高了上部烟叶氢氰酸释放量;二润工序与一润工序相比,下部烟叶苯并[a]芘释放量降低9.36%;复烤工序与二润工序相比,下部烟叶巴豆醛释放量降低14.96%,中部烟叶苯并[a]芘释放量降低17.29%。综合结果,上部烟叶各工序间样品的主流烟气3种物质的变化强度都明显高于下部烟叶。  相似文献   

15.
细支卷烟材料参数对主流烟气氨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主流烟气氨释放量受不同细支卷烟材料参数[卷烟纸透气度(X_1)、接装纸透气度(X_2)、成型纸透气度(X_3)、滤嘴丝束规格(X_4)]的影响规律,运用均匀设计法制备不同试验样品,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建立模型,通过分析单因素效应和边际效应,并进行参数优化和试验验证,明确了细支卷烟4种材料参数对主流烟气氨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材料对氨释放量影响排序为:X_2X_3X_4X_1。主流烟气氨释放量较低的材料参数组合为:卷烟纸透气度为70 CU,接装纸透气度为800 CU,成型纸透气度为6 000 CU,滤嘴丝束规格为5 303.3 I。  相似文献   

16.
选择红花大金元B3F、C3F、X2F烟叶,对打叶复烤各工序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苯并[a]芘和巴豆醛释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工序上部烟叶卷烟样品的HCN释放量最高,下部烟叶的最低,一润工序较处理前较大幅度提高了上部烟叶氢氰酸释放量;二润工序与一润工序相比,下部烟叶苯并[a]芘释放量降低9.36%;复烤工序与二润工序相比,下部烟叶巴豆醛释放量降低14.96%,中部烟叶苯并[a]芘释放量降低17.29%。综合结果,上部烟叶各工序间样品的主流烟气3种物质的变化强度都明显高于下部烟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卷烟主要辅助材料对主流烟气中焦油(Tar)、CO和自由基释放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考察了卷烟纸透气度、卷烟纸克重、滤棒吸阻和滤嘴通风度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中Tar、CO和自由基释放量的影响。[结果]卷烟纸透气度、滤棒吸阻和滤嘴通风度与卷烟主流烟气中Tar、CO和自由基释放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中卷烟纸透气度对Tar和CO释放量影响最大,滤嘴通风度对气相自由基和粒相自由基影响最大,卷烟纸克重对Tar、CO和自由基释放量影响较小;在正交试验范围内,卷烟纸透气度70CU、滤棒吸阻4500Pa/支、滤嘴通风度60CU为最优方案,与优化前对比结果显示,优化后卷烟主流烟气中Tar、CO和自由基释放量均低于优化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卷烟减害降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烟支重量和密度是卷烟参数的重要部分,对感官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烟支参数设计上对烟支重量和密度做出轻微的改变都能对卷烟香精香料的迁移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加香加料的表达效果。文章以云烟(紫)的叶组为例,选取不同重量梯度的未加香加料样品KBY和加香加料样品DSC,采用微波法测定样品的烟支密度,同时测定不同样品的烟气p H值和主流烟气成分。结果表明,同一重量下的烟支,未加香加料样品和加香加料样品烟支密度会有一定的差异;随着烟支重量的增加,加香加料整体效果表现呈下降趋势。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加香加料的效果,确定了云烟(紫)的最佳烟支重量为0.91 g/支。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滤棒载香型卷烟在不同贮存时间下柠檬烯的烟气转移行为、贮存稳定性和感官品质,以滤嘴中负载橘皮颗粒的滤棒载香型卷烟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测定主流烟气常规成分释放量,分析贮存和抽吸过程中柠檬烯的含量变化并评价感官质量。结果表明,橘皮颗粒能够降低卷烟烟气中焦油、烟碱及总粒相物的释放量。贮存期内柠檬烯的滤棒持留率、主流烟气粒相物转移率以及烟蒂截留率分别介于65.10%~100.00%、8.60%~14.48%和76.29%~85.17%,且随贮存时间延长均呈降低趋势,而气相转移率变化趋势不明显;贮存期在20~180 d内柠檬烯在烟支及烟气中衰减率的差异性不显著;不同贮存期卷烟中柠檬烯的逐口转移率介于0.22%~3.97%,在贮存期10~180 d内柠檬烯的逐口转移率趋于稳定,逐口转移率随抽吸口数的增加而升高,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减小并趋于平缓,且在贮存期内逐口释放率与抽吸口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负载橘皮滤棒的卷烟果香突出,贮存期内特征香韵强度减弱缓慢,感官品质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0.
李秋潼  谭广璐  彭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554-13555
[目的]研究烟支重量、吸阻波动范围在卷烟烟气分析过程中对烟气总粒相物(TPM)、焦油、CO释放量的影响。[方法]将同种卷烟置于同一恒温恒湿箱内放置48h,随机分成A和B组。A组烟支吸阻一致,分析烟支重量在波动范围大小不同时对烟气成分的影响;B组烟支重量一致,分析烟支吸阻在不同范围变化时对烟气成分的影响。[结果】重量和吸阻波动范围较小的烟支,其TPM、焦油、CO检测值的波动明显小于波动范围较大的烟支。[结论]烟支重量、吸阻的波动对卷烟烟气成分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