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托人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法律关系运转的核心要素,具有着重要的法律地位。探究受托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中的权利及义务,以明确受托人的职责;探究受托人义务的违反,以明确其责任的承担,从而保障委托人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信托制度在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0月10日,安徽帝元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拿到中国土地流转第一单信托产品的"准生证",中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计划1301期正式落户安徽宿州。该信托项目期限为12年,首期流转面积5400亩,流转后用于建设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到目前为止,信托资金没到位,土地难以完成确权,各方疲惫不堪。土地不确权容易引发法律、利益等各方面纠纷。如果等五年左右时间,中西部地区由政府出面全部完成土地确权,那先行进入农村的农业企业会有数年空窗期,土地流转信托项目就存在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新时代农地制度顶层设计的重大创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满足农民既保留土地承包权又能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对于促进土地要素利用效率提升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如何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更加适应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亟待解决的重要热点问题。基于"三权分置"视角,将土地信托作为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途径,研究比较不同地区农村土地信托的典型模式,并借鉴美、日发达国家土地信托的制度设计,特别是在制度保障、政府职能、金融支持及风险防范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制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地信托改革的地方试点实践,运用“三权分置”理论和信托原理分析农地信托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制度保障。结果显示:“三权分置”赋予农地经营权明确的法律地位,坚持集体所有权长期不变、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盘活土地经营权,成为促进农村土地高效有序合理流转的优势制度选择。农地信托改革应以建立权责明确的农地信托主体制度为前提,以完善农地信托登记制度为基础,以农地信托监管制度为保障,以完善信托激励机制为动力,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保障农民权益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5.
"三权分置"模式下,农村承包地存在3种不同的权利流转状态: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整体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初次流转和土地经营权的再流转。基于自身特性,土地经营权的再流转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流转风险。土地经营权再流转的方式包括出租、入股、抵押、质押等,再流转的风险包括农地无限流转与过度资本化、过度集中与流转违约、"非农化"与"非粮化"等。在明晰再流转方式的基础上,可尝试采取规制再流转受让主体、限制土地持有数额、强化农地用途监管等措施,以期实现土地经营权再流转风险的制度防范。  相似文献   

6.
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巩固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是"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现有的土地流转活动中,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备、土地流转不规范、农户在流转关系中因处于弱势地位而缺乏有效的信息来源、政府过分干预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制定土地流转的交易规则,加快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建设土地流转市场,加强流转合同管理,确保农民财产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从法律层面厘清了土地流转信托的概念,明晰了土地流转信托委托人、信托人及受益人的权利与义务,分析了我国土地流转信托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委托人权利缺乏维护,受托人过失缺乏追究,受益人权利缺乏保障,信托财产缺乏独立性,政府角色缺乏公立性,金融信贷缺乏畅通性。对此,提出了构建土地流转信托机制的设想:单独制定农村土地流转信托法律法规,加快土地流转信托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建立土地流转信托基金,加强金融合作,推行农村土地信托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8.
土地信托流转是实现土地资本化的重要路径。福建沙县自2011年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流转试点工作以来,取得一定的成效,创建了长期投资的机制,但随着土地信托规模不断扩大,政府的过多干预、风险管控的力度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该文结合沙县地区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和沙县模式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博弈模型分析,并基于模型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农村金融制度和配套服务等方面的限制,我国农村土地的资产属性一直无法得到体现。近年来,随着农村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的扩大,融资和担保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障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一方面有利于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同时也将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但是,其中又存在着各种风险,包括法律层面上的风险、信用风险、抵押物处置风险、评估风险以及民生风险等。因此把风险摆在重要位置,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并切实地维护农民的利益尤为关键。本课题拟以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分担机制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整体运作机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郑琪 《现代农业》2014,(11):61-62
<正>土地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命根子"。近年来,永安市政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背景下,积极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一、主要做法和成效1.领导重视,职责明确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央1号文件等有关法律、政策,结合永安市农村工作实际制定《永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土地经营权是“三权分置”政策施行下独立出来的一个全新权能概念,但其与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土地产权理论框架下的土地经营权制度具有深厚的理论背景、清晰的发展脉络和具体的现实困境,体现出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当前“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发展迅速,然而土地经营权本身还存在着概念和法律界定上的理论难题,在流转过程中也存在土地流转不规范、承包农户的土地经营权受侵害、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受侵害和配套政策设施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发展和完善土地经营权制度,确保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畅通,需要加强制度设计和法律规范,增强土地流转配套服务与管理,从而推动“三权分置”政策扎实落地。  相似文献   

12.
政府在土地经营权信托中的角色既有替代农户或其他市场主体从事交易的越位,也有失于对农户利益保护与土地农业用途监管的缺位。其危害是侵害了农户利益,限制了公平竞争,影响了市场效率,损害了法律权威与政府公信力。原因是全能政府理念下不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导致的政府角色两难以及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匮乏。地方政府不宜担当土地经营权信托主体,而应成为土地经营权信托的促成者与服务者,农户利益的保护者与土地用途的监管者。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问题不仅仅只是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也是涉及包括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家庭方式承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为提高土地功效、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新的有益尝试,是化解农民融资难问题的重大突破。为了维系以集体成员身份为基础形成的农村稳定局面、保障农民基本生计,现行法律法规禁止以家庭方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抵押方式进行流转,这是对作为用益物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之不当限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特征为基础开启全文的脉络,运用法律技术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扫清理论障碍,进一步分析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践在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达到建构一套有效可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对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的关注突出显示在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问题上,对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是设计农村土地抵押制度的必要前提。"三权分置"模式通行后,在解决承包土地的经营权的抵押问题方面存在不同认识和制度适用的盲区,亟待通过权能分配以法律框架界定经济学下产权分配的责任界限,使其合法化。家庭承包土地抵押权制度设计是在作为方法的经济学和作为对象的法学的双重学科背景指导下,以法经济学的效益与制度价值考量,类型化承包土地抵押权实现后的认识障碍,继而从抵押人的资格,抵押的对象、范围、实现方式分析经营权抵押的建制,从而以成本效益理论论证信托管理的适时引入对农地资源充分利用的裨益,以建立突破立法障碍后土地经营权抵押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是学术界研究农村土地问题乃至"三农"问题的一个热点。国外在推进农用土地流转过程中,注重通过法律制度明晰产权、规范引导和经济激励农用土地流转,从而实现土地集中和规模化经营。为了使中国土地集中,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明晰土地产权、法律保障市场调节流转、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完整流转的法律规范、物权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应法定、注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土地规模经营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6.
邢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46-8748
论述了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法律层面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对土地流转的操作程序缺乏法律性规定;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流转存在法律上的制度限制;三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权受法律限制。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解决方案:完善法律法规,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流转规范,营造良好的土地流转运行环境;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善城乡统一社保体系;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推进进农村土地流转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土地经营权抵押政策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和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构建土地经营权抵押风险防范的配套制度,以期对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的顺利实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土地信托流转是参与主体在现有制度下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博弈的结果。湖南省益阳市草尾镇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采用"政府出资+市场运作+农户自愿"的运作模式,形成了在全国十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土地信托流转模式——"草尾模式"。该模式对于抑制土地抛荒、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等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分析了参与土地信托流转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并基于博弈理论分析了在有无土地信托公司的情况下流出方与流入方的利益博弈,最后提出了完善土地信托流转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建设,笔者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立法概况的回顾出发,分析了国家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及制度绩效.认为,农村土地承包权制度改革需要侧重土地权利行使和保护角度,需要建构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等目标模式,并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承包经营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了法律支持和制度 保障。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为盘活农村土地这一“沉睡资产”,促进“三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 金支持,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有助于农民脱贫增收,有助于农 村振兴,有利于推动农业的现代化。但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带来效益的 同时也会带来社会成本,农业环境效率、贫富差距、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等问题需要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