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照实况降水及天气背景资料,应用赤峰站、通辽站、呼和浩特站以及海拉尔站的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对2012年11月初连续出现在内蒙古的2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一方面,为了提高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对雨雪转换及降雪天气过程预报的分析、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在探讨新一代雷达产品对雨雪转换的可预报性。结果表明:降雪过程中的雷达回波特征揭示出2次降雪过程均为稳定性降雪过程;降雪回波强度基本小于35 dBz,大都在30 dBz以下,高度在5 km左右;回波强度梯度小,回波顶高较低;强降雪时段“牛眼”型结构明显,存在低空急流;降雪期间风随高度顺转,为暖区降雪;雨或雨夹雪期间有明显的零度层亮带,亮带距测站近,高度低;由雨或雨夹雪转为降雪后,回波强度有所减弱,回波顶高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2年新建成的天山山区地基GPS遥感大气水汽总量(GPS PWV)资料、再分析资料、自动站逐时降雪量资料等,对2012年11月6-9日新疆北部地区、天山山区一次强降雪过程发生、发展前后GPS PWV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PS PWV的持续上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出现降雪过程有一定的预示意义,降雪发生前GPS PWV有十几个小时的持续上升(增幅为近10 a该月平均大气可降水量的1倍左右),在其达到峰值前后3 h内出现降雪;GPS PWV空间分布大值区与降雪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水汽汇聚和堆积,天山山区各站点GPS PWV随时间持续上升;水汽随偏西气流进入北疆及沿天山地区。与之对应,GPS PWV也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型,说明GPS PWV能够较准确的从时间和空间上反映大气中水汽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冬季北京强降雪过程水汽在空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应用探空资料和常规气象数据,分析了2009年冬季北京连续发生的几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对各次降雪天气过程的水汽在空中的分布、近地面层平流输送、中高空平流输送及水汽累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冬季较强降雪前的水汽在空中有两种表现:一是水汽在高空先达到饱和,二是近地面层的水汽先达到饱和。我们试称之为低源水汽和高源水汽。湿层的上下变化主要取决于垂直运动发生的高低,而垂直运动发生的高低由天气系统的位置决定。高层有水汽辐合时,水汽由上而下发展,当低层有水汽辐合时,水汽由上而下发展。水汽的变化反映出上升运动情况。两种水汽表现所对应的上升运动中心高度的位置有明显的差异,高源水汽上升速度中心位置较高,而低源水汽的上升速度中心高度位置较低。在这两种水汽输送过程中,上升运动的表现和水汽积累并不完全相同,但无论哪种输送,降雪时,湿层都表现为上下贯通,而且湿层基本上要接地。 相似文献
4.
为了省工、省力,又能应对-37℃的极端最低气温和长期低温,对降雪晚而少的干冷年份和早而多的湿冷年份,进行了白塑料和黑塑料薄膜双层和单层覆盖的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双层覆盖比单层优越.在积雪深度不足9cm,最低气温-22℃时,双层覆盖下的最低温度是-9.9℃,而单层覆盖则是-16.0℃,出现了减产,果穗变得小而轻、新枝条短等生产性能不良的影响.在塑膜覆盖中,采用白塑料薄膜较黑塑料薄膜优越.在干冷年份,黑塑膜上不容易保留雪被,单层覆盖-16℃时,而白塑膜因为有雪被覆盖,则是-13.2℃,而且白塑料薄膜价格比黑塑料薄膜便宜近一半.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12月大气颗粒物浓度数据和气象数据资料,分析了降雪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清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降雪对大气颗粒物浓度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效果因小时降雪量、降雪持续时间及降雪总量的影响而变化。从平均清除效率来看,小时降雪量在0.1~0.9mm和大于2.0mm范围,降雪持续时间小于5h和大于10h,降雪量小于2.4mm和大于10mm,降雪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效果较好,清除作用较为明显。当降雪前PM10浓度超过150μg/m3和PM2.5浓度超过75μg/m3时,降雪发挥较为明显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阿勒泰地区1961~2010年冬季7站逐日降雪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及六阶多项式,分析了该地区各级降雪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冬季降雪量自东北向西南递减,大值中心位于阿勒泰站,小值中心在福海站。小雪量占总降雪量百分比的空间分布呈自西南向东北递减,中雪量的分布差异不大,大雪和暴雪量的分布与小雪的分布相反;阿勒泰、富蕴、青河三站大雪和暴雪所占降雪量的百分比远大于其余各站。该地区总降雪日数西多东少;各级降雪日数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降雪强度表现为增强趋势,主要体现在小雪和暴雪强度的增大;小雪、大雪、暴雪强度在1970年代最弱,2000年代最强。 相似文献
7.
松花江流域降雪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候倾向率、M-K检验、EOF、小波分析等分析方法对1953-2012年间松花江流域的降雪量与降雪日数时空分布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降雪量介于13.41~35.26mm,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突变发生在2001年.降雪日数集中在15~25日,随时间呈微弱增加趋势.松花江下游及牡丹江流域降雪量年际变率大,其次是嫩江上游,而松花江腹地较小.降雪日数最大变化处于嫩江上游,其次是松花江下游和汤旺河流域.空间分布上,降雪量与降雪日数均以嫩江与松花江干流交汇为中心,呈辐射状增加. 相似文献
8.
9.
基于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观测站1961-2011年冬季逐日降雪量资料,定义了日降雪特性指标:3个级别的降雪频率及贡献率,运用线性趋势、Cubic函数、Morlet小波变换、R/S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区冬季日降雪特性指标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及各站冬季降雪量与日降雪特性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日降雪特性指标、冬季降雪量都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长期变化趋势均呈显著的线性增多趋势,小雪频率及贡献率最大;小雪频率是大到暴雪频率的近20倍;各站阿勒泰站中雪和大到暴雪频率及贡献率、富蕴站和青河站大到暴雪频率及贡献率、其他站日降雪特性指标对冬季降雪量的影响均显著。Cubic函数拟合表明,小雪频率、贡献率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由多到少的转型;中雪、大到暴雪频率及其贡献率基本呈单调上升趋势;各站大到暴雪频率、贡献率与全区的基本一致。阿勒泰地区冬季大到暴雪频率及贡献率的变化是造成该地区冬季降雪量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福海站是小雪频率及贡献率变化,其他站是大到暴雪频率及贡献率变化是造成冬季降雪量变化的内在因素。Morlet小波分析表明,日降雪特性指标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和年际周期变化。R/S分析表明,未来该地区日降雪特性指标呈逐渐减少趋势,尤其是中雪频率和贡献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吉林省1961-2015年逐日降水和天气现象资料,对降雪初、终日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降雪平均日期始于10月22日,止于次年4月18日。降雪初、终日存在空间差异,东部山区开始早结束晚,西部平原开始晚结束早。降雪初、终日的空间第一模态为全省一致的偏早(晚)型,初日第二空间模态为南北反向型,终日第二向量场为东西反向型。初日集中在10、11月,以10月中旬出现概率最大,终日集中在3-5月,以4月中旬出现概率最大。初日存在8 a强显著周期,终日存在5 a强显著周期。降雪初、终日与大气环流有直接关系,初日推迟年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偏小、偏北,提前年副高面积偏大、偏南;终日推迟年副高面积偏小、偏南,提前年副高面积偏大、偏北。降雪初、终日还与地理环境有关,降雪初日随海拔的降低呈推迟趋势,终日则随着纬度升高和海拔降低呈提前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13.
利用1996-2005年平凉市冬春季人工增雪外场试验资料,通过最终作业效果降水变化的研究,提出选择作业区和影响区降水资料作为统计变量,进行人工增雪效果评估符合人工增雪实际.结果表明:陇东冬春季人工增雪在"区域对比试验"、"序列试验"中,增雪效果均显著.对比分析得出,以抗旱保墒为目的的人工增雪试验的效果检验,以"区域对比试验"较为客观实用,全市7县(区)9年共增加雪量145.1 mm,累计增加水量7 798.8×104 m3 ,平均增雪率33.1%,显著性水平0.05. 相似文献
14.
采用离体平皿法对来自新疆等4个省区的14个西瓜品种进行种子带菌检测、分离纯化和鉴定,并测定了7种杀菌剂和1种种衣剂对种子带菌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根霉属Rhizopus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p.和镰孢属Fusarium spp.;种子内部寄藏真菌主要为青霉属、根霉属和曲霉属;不同品种之间种子表面携带真菌种类差异较大,种子内部寄藏真菌种类差异不明显;种壳带菌率一般高于种仁带菌率。15% FDDF ·霜·福悬浮种衣剂、福美双和代森锰锌对种子带菌消毒效果优于多菌灵、敌磺钠、 FDDF 霉灵、拌种灵和甲霜灵。 相似文献
15.
天门市蔬菜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状况及食用卫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天门市蔬菜样品进行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检测,对照GB15198~1994和沈明珠等提出的评价标准,分别对蔬菜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进行食用卫生评价。结果表明,天门市蔬菜亚硝酸盐含量≤0.4 mg.kg~1,符合国家食用卫生标准,对人畜不会造成直接危害;蔬菜硝酸盐含量分布在615.7~3 045.9 mg.kg~1之间,以均值计,按含量大小顺序排列:小白菜>大白菜>莴笋>辣椒>茄子>黄瓜>番茄,其食用卫生评价结果不容乐观,番茄与黄瓜生食不宜,大白菜、小白菜、莴笋熟食也不宜,这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以分别保存于2004-2006年的带Epichloë内生真菌(E+)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内生真菌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中华羊茅种子带菌率、幼苗带菌率以及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苗长均有降低的趋势,同一年种子带菌率均高于幼苗带菌率,2006年带菌率最高,种子为95.80%,幼苗为93.10%;以3个年份的(E+)中华羊茅草粉浸提液对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的抑菌活性研究表明,3个年份的带菌草粉浸提液对3种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保存时间越长,其抑菌能力越弱,2006年的抑菌率为63.51%,2004年为25.49%,而2006年的抑制产孢能力为69.25%,2004年仅为26.34%。同时,从不同保存年份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在相同条件下再培养结果显示,保存时间越长的内生真菌生长越缓慢,产孢能力越弱,2006年的菌落直径为26.4 mm,而2004年仅为17.4 mm。说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内生真菌活力在逐渐下降,导致自身生长以及促进种子生长,抑制真菌的活性也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17.
Garmendia Idoia Goicoechea Nieves Aguirreolea Jone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Plant Pathology》2004,110(3):227-238
Verticillium dahliae alters water status and consequently, 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pepper plants. On the other h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can reduce damage caused by specific soil-borne plant pathogens and improve drought resistance of pepper. Therefore, on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ssess if AMF can modify the development of Verticillium-wilt in pepper plants. A second objective wa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lant phenology at the moment when V. dahliae was inoculated on the possible biocontrol of the disease by AMF.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MF reduce the deleterious effect of V. dahliae on pepper growth and yield. However, bioprotection against Verticillium-wilt was conditioned by plant phenology at the moment of pathogen attack. The highest efficacy of AMF occurred when V. dahliae was inoculated during the vegetative stage of plants. AMF allowed leaf relative water content to be maintained for longer and delayed both the appearance of disease symptoms and the decrease of photosynthesis in Verticillium-inoculated plants. These benefits on plant physiology increased pepper yield. 相似文献
18.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Pathogenic Fungi from Lotus (Nelumbo nucifera Gaertn)in Nanchang City
HUANG Jingyue TANG Hong GU Bo TU Juanjuan HUANG Jiawen ZHONG Cheng HU Dianming 《生物灾害科学》2021,44(2):123-135
[Objectives] Lotus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aquatic plant in China. Fungaldisease is a serious problem in lotus cultivation. In this study, the pathogenic fungi on lotus in Nanchang City were investigated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isease control. [Methods] Lotus leaves and stems in ponds of Nanchang City were collected, the fungi on leave/stem spot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Colonie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ITS sequenc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strains. [Results] 49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to 20 species, belonging to 12 genera. [Discussion] 15 species may firstly be reported on lotus in this study, i.e., Alternaria angustiovoidea, Alternaria compacta, Alternaria ricini, Alternaria tenuissima, Arthrinium arundinis,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Curvularia spicifera, Diaporthe australiana, Diaporthe eres, Diaporthe tectonae, Epicoccum nigrum, Fusarium fujikuroi, Neofusicoccum parvum, Nigrospora sphaerica, and Phomopsis eucommii. 相似文献
19.
柑桔大实蝇是国际规定的检疫对象之一,是影响十堰市柑桔生产的主要害虫。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湖北省农业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确保十堰市柑桔生产的稳步发展。现将十堰市柑桔大实蝇发生现状及防治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