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单4号系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黔西北山区自然生态特点和玉米生产实际,于1982年以墨白玉米种质自选系405为母本,以330天然杂株自选系4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杂交玉米组合。该组合于1992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黔油12号系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育成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1995年参加组合鉴定;1996年进行品比试验;1997~1999年连续2年通过省区域试验和省生产试验;1999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准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荷玉1号是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选育的,2010年7月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探讨该组合最佳种植密度,通过模拟模型寻优,提出该组合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荷玉1号最佳种植密度为52 500~55 005株/hm2,为荷玉1号的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2005,(15):24-25
秦优7号是著名育种专家李殿荣研究员继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上的杂交油菜秦油二号之后,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该品种2001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2002年通过国家黄淮区审定;2003年国家长江下游区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长江中游区审定,四川省区域认定;2005年通过贵州省和新疆自治区区域认定,是我国目前推广区域最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新组合健优388的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优388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黔恢1388与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三系不育系健645A组配而成的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种,于201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0003号)。该组合高产、抗倒、耐寒,适宜在贵州迟熟一季中稻区种植。为了加快贵州杂交水稻品种的更新,促进新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对杂交水稻新品种健优388的制种技术进行探索实践,提出了健优388新组合的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广适丰产型杂交玉米新品种黔玉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玉5号为外引自交系53与自育系4011杂交获得单交种,再与外引自交系交51杂交获得三交种(黔412)的组合,于2009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在2004-2007年贵州省高寒山区特殊生态组2年区试中平均单产548.99 kg/667m2,比对照毕单10号和盘玉5号分别增产13.3%和14.98...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杂交油菜黔油1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引进的波里马不育材料与黔油低芥一号优株进行测交和回交,育成胞质不育系7005A和保持系7005B,与恢复系7005C测配,得到强优势组合黔杂7005。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64.95kg/667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8.19%;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36.33kg/667m^2,较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5.47%。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区试两年平均单产154.48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18%;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29.96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6.92%。于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命名为黔油15号,2003年11月通过全国审定。适宜长江上游区以及邻近相同生态区域油菜适宜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高蛋白高产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联合2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不育系珍汕97A与自育抗病抗寒恢复系UN12配组,育成高蛋白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联合2号。经1999~2000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试鉴定,汕优联合2号平均产量8269.5k/hm^2,比对照增产7%。2001年在5个不同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838.0kg/hm^2,比相应综合对照增产2.67%。结果表明,汕优联合2号比贵州省目前推广的优良组合增产,抗寒好、结实率比对照高3%。稻瘟病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汕优联合2号1~3级,抗稻瘟病。米质理化测试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米质优,有9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标准二级以上,特别是蛋白质含量高,达12.2%。汕优联合2号于2002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贵州省中低海拔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杂选1号系贵州省种子总站用156A-3作母本、92-6作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甘蓝型核不育两系“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该组合分别于1999年和2002年被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油料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1特征特性该组合为两系杂交品种,属半冬性,较耐迟播,苗期长  相似文献   

10.
黔油14号系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选育而成的第一个三高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2002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综合性状好,田间长势强。株型紧凑,生长整齐一致、开花集中、耐旱、抗菌核病、抗倒伏力强。株高198cm,分枝高52c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0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选育优质、高产、熟期较早的杂交油菜品种,以中早熟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8009A与自育自交系6051为亲本配制了杂交组合黔杂2501。该组合在2006—2008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6.83kg/hm2,较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8.39%,最高产量达3 570.00kg/hm2(黔西点);全生育期221.15d,平均较对照(油研10号)早熟2.55d,部分地区早熟6~7d。2007—2008年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634.00kg/hm2,其杂种F2代种子的芥酸、硫甙、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32.43μmol/g、41.44%和27.03%。该组合于2008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黔油30号,适宜在贵州省各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威黑荞1号是贵州省威宁县农科所经过10年努力选育出的苦荞新品种,2003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黔粳优57是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阳金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自育的不育系毕粳163A与恢复系NR 210配组而成的中熟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经2015~2016年的贵州省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表现突出,具有熟期适中、株叶型佳及丰产性好等优点,201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7015)。本文以下将介绍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黔油20号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半冬性、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06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黔油18号是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03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贵州省重点推广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早熟高产耐寒杂交水稻新组合民优93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水稻新品种的育成,实现贵州水稻生产上新老品种的更替,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黔恢93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选育的不育系民源A组配育成杂交水稻新组合民优93。经贵州省2012—2013年杂交水稻区域试验鉴定,该组合平均单产9.43t/h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9.85%,2年共16个点(次)中15增1减,增产点率94%;经2013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单产9.09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5.96%;其稻瘟病抗性、耐寒性均明显优于对照香早优2017。民优93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10号),适宜贵州省中高海拔籼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毕粳45是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贵州省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采用骨干优势亲本配组、毕节三亚交替选择、同步品质筛选鉴定等育种方法育成的粳稻新品种。2010-2011年贵州省粳稻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该品种平均亩产484.6 kg,比对照增产5.34%,2012年贵州省粳稻新品种(组合)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2.43 kg,比对照增产4.86%。该品种稻米品质主要指标达部颁三级优质食用粳米标准。2013年7月该品种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3010)。  相似文献   

18.
"织单5号"是以外引自交系SF5612作母本外引自交系7031作父本组配而成的适宜贵州省黔西北特殊生态区种植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1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玉2011015号。本文根据近三年海南小面积生产情况,结合双亲的特征特性,对其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新品种毕薯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马铃薯生产上的品种更新问题,采用昭绿88作母本,自引3号作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马铃薯新品种毕薯4号。该品种具有品质优良,丰产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薯块经济性状好,商品薯率高等突出特点,于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贵州省海拔770~2 240 m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杂交玉米金竹2号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等优点。其品比、区试产量达526~720kg/667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也达477.3kg/667m^2。适应贵州省海拔1300m以下及省外生态条件近似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