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油菜宁杂1号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规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干物质积累和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除角果始终表现为增加外,其他器官均表现为先增后降,干物质积累强度各器官表现不一致,茎秆在蕾薹期达高峰,角果在结角期达高峰,其他器官积累强度变化相对较小,宁杂1号对氮吸收高峰在花期,并主要积累于叶片;对磷的吸收高峰出现在花期,结角期,并主要积累于茎秆中;对钾的吸收前期较少,开花后迅速增加,并持续到角果发育期。  相似文献   

2.
旱地高粱吸肥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旱地高粱产量,运用室内分析测试植株养分含量的方法,分不同生育阶段对其进行了吸肥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旱地高粱对氮、磷、钾素的吸收,在生长前期速度缓慢,吸肥量较少;生长中期速度加快并达高峰,吸肥量也最多,其中氮和钾的吸收高峰在拔节期至抽穗期,磷的吸收高峰在抽穗至灌浆期;生长后期吸肥速度逐渐减弱,吸肥量也明显减少。高粱全生育期吸肥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籽粒形成期对氮、磷、钾的吸肥比例为1∶2.61∶0.29。  相似文献   

3.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础相似。一般氮的吸收有2个高峰:一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通过施肥措施,协调和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要,是争取小麦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早熟黑穗醋栗果实干物质和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积累及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干物质和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积累及分配分为三个阶段.1.果实生长初期阶段,干物质为总量的28.88%~29.19%,吸收氮量为总氮量的58.21%~58.98%,吸收磷量是总量的37.01%~42.13%,吸收钾量是总钾量的37.71%~41.77%.2.果实迅速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为总量的60.90%~62.38%,吸收氮量为总氮量的41.75%~45.58%,吸收磷量为总磷量的42.38%~45.55%,吸收钾量为总钾量的48.48%~53.93%.3.果实成熟阶段果实干物质积累为总量的8.52%~10.20%,吸收氮量为总氮量的0.023%~5.38%,吸收磷量为总磷量的12.30%~20.13%,吸收钾量为总钾量的4.35%~11.53%。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晒红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动态,对于物质和氮、磷、钾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于物质积累从移栽后30天开始迅速增加。在各器官中的分布以叶中最多,茎次之,根最少。在叶中分布量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减少,在茎和根中的分布量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多。对氮、磷、钾的积累从移栽后30天开始迅速增加,积累高峰在移栽后40天。  相似文献   

6.
高梁出勒后25d内干物质积累较少,25d后积累迅速增加,50-100d达到时高峰;高梁对氮磷钾养分吸收高峰在出苗25-50d,积累强度分别达氮2.12dmg/株.d,0.87mg/株.d和钾1.84mg/株.d,50d以后高梁对吩的吸收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滴灌条件下不同产量棉花氮磷钾积累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静波  黄玉萍  何江勇  杨国江  樊庆鲁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74-13776,13785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产量棉花科学施肥氮、磷、钾配比、施用时间及施用量。[方法]利用Logistic方程,分析不同产量棉株各个生育期的氮、磷、钾的积累量。[结果]高产和中产棉株对氮磷钾最大积累量和积累最高速率远大于低产棉株。滴灌棉株出苗后40~95d左右是氮积累的旺盛期,出苗后51~110d左右是磷积累的旺盛期,出苗后47~90d左右是钾积累的旺盛期。[结论]保证棉株苗蕾至花铃前期吸收足量的氮,满足棉株花铃期到吐絮期对磷的高强度需求,并保持棉株生育后期对钾仍有旺盛的吸收能力,是形成棉花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玉米自交系的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自交系Mo17与杂交种丹玉13为材料,通过对群体全生育期植株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的较系统分析,建立了群体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的数学模式,揭示了自交系与杂交种的差异;Mo17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为丹玉13的60%,氮、磷、钾吸收量为丹玉13的53%、59%和67%,生产单位子粒Mo17较丹玉13所需氮少10.5%、需钾多13%。  相似文献   

9.
高寒旱区春油菜氮磷钾元素的需肥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青海省旱地进行春油菜"青杂5号"需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春油菜生育期中干物质累积量随植株生长发育呈快速增长趋势,结角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高峰,为9 951.00 kg/hm2.春油菜需氮期主要在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磷、钾养分在开花期、成熟期吸收积累增加;每生产100 kg春油菜籽粒吸收氮7.98 kg、磷1.22 kg、钾8.03 kg,氮、磷、钾比为1:0.15:1.01.春油菜苗期和抽薹期氮磷钾的积累分配中心都为叶片,开花期为茎秆;结角期氮磷钾的分配中心转移到角果,此生长期钾素还大量积累在茎秆中;成熟期氮和磷分配中心转移到籽粒,钾为茎秆.  相似文献   

10.
研究白芨植株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吸收分配的规律,为白芨科学施肥和高产种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采集不同生长时期的白芨植株,分别测定白芨植株全株以及各个部位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积累量,结果表明,白芨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能力强弱为氮>钾>磷,体内氮、磷、钾素的积累总量与干物质积累量表现出相似的特性,白芨植株干物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北疆陆地棉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效应.[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施钾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不同施钾量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规律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且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出苗后约105 d左右;其中,中等施钾量的K4处理,棉株地上部总干物质、茎叶干物质和蕾铃干物质生长的最快时期提前,关键时期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增加.不同施钾处理下陆地棉氮、磷、钾的吸收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各处理棉花钾素的吸收集中在出苗后的25~90 d,其中65 d左右吸钾量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近60;.[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钾肥的用量可以促进棉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增施钾肥使陆地棉的单株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中等施钾量的K4处理皮棉产量达到1 785.88 kg/hm2,比未施肥处理提高了52.2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泸州烟区施肥方式与烟株对营养元素吸收量相匹配,满足烟株生长需求。[方法]在泸州烟区烤烟生产过程中,间隔一定时间采集田间烟株不同器官样品,测定养分含量及干物质积累变化,根据养分积累规律,提出相应施肥措施。[结果]泸州烟区的烤烟根、茎、叶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规律变化;根、茎、叶分别从移栽后41、31和21 d至移栽后70 d干重迅速增加,分布达到相应器官总干重的71.45%、73.69%和81.97%。根、茎干物质积累强度最大时期为打顶后10 d内,分别为35.06和45.27 kg/(hm2·d),叶干物质积累强度最大时期为移栽后41~50 d,达54.92 kg/(hm2·d)。烟株氮、磷、钾积累量均呈“S”型规律变化,氮、磷、钾积累量分别从移栽后10~50、10~70、10~50 d迅速增加,栽后50 d时氮、磷、钾积累量分别为总含量的77.17%、51.13%和84.64%;氮、钾吸收高峰均出现在移栽后31~40 d,分别达2.61和3.96kg/(hm2·d),磷吸收高峰出现在移栽后51~60...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新品系需肥规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在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中排名前3位的马铃薯新品系S01-335、S01-85和S01-295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马铃薯不同品系氮、磷、钾素的吸收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个马铃薯新品系氮、磷、钾素的吸收变化趋势相同.在整个生育进程中马铃薯植株中氮积累量表现为M型变化趋势,磷积累量表现为A型变化趋势,钾积累量呈单峰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施肥对春玉米叶面积系数,氮、磷、钾吸收状况及干物质积累分配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上述诸生长因素与经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使春玉米吸钾主要集中在前期的特性更加明显,全生育期的氮、磷吸收出现2 个高峰(不施肥处理仅前期有1 个氮、磷吸收高峰),灌浆期叶面积系数保持较高数值,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使经济系数明显增大。相关分析指出,灌浆期叶面积系数,前、中期吸钾量,后期吸收氮、磷量及各生长发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与经济产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营养液培养研究钾营养对棉花氮、磷、钾分配和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营养液中钾的水平,能促进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和利用,促进氮、磷、钾向地上部分的运转,同时,有利于棉花内源玉米素、赤霉酸和吲哚乙酸的合成、运输和代谢.棉花内源玉米素、赤霉酸和吲哚乙酸在各器官的分布在不同K水平下呈现规律性,玉米素:叶>根>茎,赤霉酸:叶>茎>根,吲哚乙酸:茎>叶>根.在钾营养下,棉花内源玉米素和赤霉酸与氮、磷、钾素的总吸收积累量相关性不明显,只有内源吲哚乙酸与氮、钾吸收总积累量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180和0.9769(n=6).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施肥对春玉米叶面积系数,氮、磷钾吸收状况及干物质积累分配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上述诸生长因素与经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使春玉米吸钾主要集中前期的特性更加明显,全生育期的氮、磷吸收出现2个高峰(不施肥处理仅前期有1个氮、磷吸收高峰),灌浆期叶面积系数保持较高数值,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使经济系数明显增大。相关分析指出,灌浆期叶面积系数,前、中期吸钾量,后期吸收氮、磷量  相似文献   

17.
碱化土壤施肥对油葵养分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碱化条件下施肥对油葵氮(N)、磷(P2O5)、钾(K2O)养分吸收积累与油籽品质的影响,探讨碱胁迫条件下油葵养分吸收与油籽品质的关系,在宁夏典型碱化土壤西大滩进行油葵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油葵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符合Logistic曲线,叶、茎、盘、根干物质积累量呈抛物线趋势,籽实的干物质积累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油葵氮、磷、钾养分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增施氮肥N积累量提高1.47倍,增施磷肥P2O5积累量提高26.2%,增施钾肥K2O积累量提高2.4%。整个生育期,N的吸收高峰在现蕾期,P2O5、K2O吸收高峰在现蕾期和开花期。氮、磷处理粗蛋白质量分数最高达19.6%,氮、磷、钾处理粗脂肪质量分数最高达55.3%,施肥对蛋白产量和产油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钾肥磷肥有机肥。粗蛋白、油酸、硬脂酸质量分数与油葵植株N养分吸收积累量呈正相关,与P2O5、K2O呈负相关;粗脂肪、亚油酸、棕榈酸质量分数与油葵植株N养分吸收积累量呈负相关,与P2O5、K2O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烤烟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82—83年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烤烟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是在旺长和园顶期,返苗期和现蕾期积累较少。干物质在叶中的相对分布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减少,在根和茎申的相对分布则随生育期的推进而提高。烟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团棵期以前氮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30.1%,磷占20.5%,钾占30.3%。旺长期吸收营养量最大,氮占全生育期的61.5%,磷占49.1%,钾占62.0%。现蕾期以后烟株吸收氮占全生育期的8.3%,磷占30.5%,钾占7.7%。在一定的产量水平下,折合每生产100公斤干烟叶,烟株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48—3.77公斤,磷素0.4—0.6公斤,钾素4.6—7.34公斤。氮、磷、钾在烟株根、茎、叶中的相对分布均以叶中最多,茎中次之,根中最少。而且,在不同生育期根、茎、叶中各元素的含量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大豆正常生育需要对氮、磷、钾养分要求较多,其次为钙、硫、镁和微量元素钼、硼、锰等。自分枝期起,对氮的吸收与积累随着植株的增长而逐步增加,鼓粒期达到最大;磷的吸收高峰在分枝期-结荚期,幼苗到开花期吸磷量不大,但对全生育期的影响很大。生育前期吸钾较多,结荚后吸钾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0.
控失尿素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控失尿素在贵州黄壤地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乐优58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施用等量磷、钾肥的基础上,以无氮和普通尿素为对照,研究控失剂添加量为1%、2%、3%、4%、5%和6%的控失尿素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及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随着控失尿素中控失剂添加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性,但对水稻籽粒氮的积累量,秸秆氮、磷、钾的积累量以及地上部钾的积累量呈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同时对水稻氮素、磷素、钾素收获指数及钾素吸收效率也有规律性影响。施用添加1%~6%控失剂的控失尿素的水稻产量较普通尿素高,其中添加1%控失剂的控失尿素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为12.22%;用添加1%、2%和6%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均有利于水稻对氮、磷、钾养分吸收与积累,且其在籽粒中的积累量更多,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添加3%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则在水稻秸秆中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较多,有利提高水稻的抵抗力,促进其成长。【结论】结合生产成本投入,在贵州黄壤地区以施用添加1%控失剂的控失尿素的对水稻生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