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西北旱区农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讨论了西北旱区农业与农作制的特点及农业发展的三大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发展的四大战略:精种战略、脱贫战略、建设我国最大生态屏障——草原战略和投入战略。  相似文献   

2.
宁南旱区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宁南旱区目前面临被退缩,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扩大、自然灾害频繁等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种植制度,强化基本农田建设,推行节水农业技术,加强水土综合治理等。在生态农业建设工程中,应注重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培育苜蓿草产业、草食畜牧业、杂粮杂豆产业、优质淀粉产业、优质油料产业、特色林果产业、绿色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合理利用和开发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其水资源指数和耕地资源指数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西北旱区水资源指数和耕地资源指数均具有中等变异性特征,其半方差最优拟合模型分别是高斯模型和指数模型,且均呈现空间不均衡分布,分别具有较强和中等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不仅可为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的配置、高效利用和优化提供依据,也为在较大研究范围内开展空间因子变异特征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后山旱区农业潜力及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山旱区是我国北方旱农区中条件最差,开发难点最大的地区之一,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多,虽有一潜力,但不能过高估计,农业开发一方面要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建设小部分水浇地,并把一滩地,谷洼地等条件较好的旱地建成较高稳产的农田,另一方面要把旱坡地的粮草轮作及退耕种草与发展羊,兔,牛的养殖业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和技术,开发本地地区的农畜特产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5.
西北旱区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西北旱区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差异性,以2004—2012年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2012年西北旱区的生态服务价值较2004年增加了166.1×109元,而人均生态服务价值却减少了8元,说明人口的增速比生态服务价值的增速大,应适当控制人口增长;(2)西北旱区各省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大小依次为甘肃陕西中北部新疆内蒙古中西部青海宁夏,其中宁夏和青海为负变化;(3)2004—2012年间西北旱区生态经济协调度为0.33,表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处于轻度协调状态;(4)敏感性指数小于1,说明西北旱区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价值系数弹性较弱,本文研究结果真实可信。研究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取得了较明显的生态效益,为西北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平台。  相似文献   

6.
根据渭北旱原农业生态及自然气候条件,分析探讨了影响渭北旱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渭北旱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及措施;(1)合理利用水利资源,不断提高旱作农业栽培技术,走水,旱结合发展农业的道路;(2)提高基本农田生产力,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改变广种薄收,单一抓粮食生产的倾向。(3)坚决走因地制宜、农、林、牧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道路,迅速提高农业综合经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西北旱区地处生态脆弱区,为充分利用其气候资源、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开展主要气候资源的空间变异性研究极为重要。文中利用西北旱区191个气象站点的7个主要气象因子,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来研究各气象因子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1)干燥度的变异系数>1,其余因子变异系数皆∈(0.157,0.712),表明各气象因子在空间上呈现中等或强烈的空间变异特征;(2)各因子的基底效应值均>0.75,说明气象因子主要受到结构性因子的影响,不会轻易改变或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3)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出递增趋势;蒸发量和干燥度则反之。年均温于新疆和陕西南部出现峰值;日照时数和风速整体上自北向南呈递减趋势。文中通过研究西北旱区气候变化的空间变异特征,有利于把握西北旱区的气候变化规律,为西北旱区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的水资源管理、高效利用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国土狭小 ,自然条件恶劣 ,水资源匮乏 ,土地盐碱的以色列 ,通过新措施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 ,拥有了高度发达的农业 ,它不仅为本国人民提供了足够的粮食 ,而且农产品出口年超过 1 0亿美元。尤其在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方面令世界瞩目。从 1 948年建国后 ,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 ,使用喷灌、滴灌和科学的灌溉管理系统 ,改良了盐碱地 ,把不毛之地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使全国的耕地面积由 1 6 .5× 1 0 4hm2 增加到 44× 1 0 4hm2 ,有效灌溉面积由 3×1 0 4hm2 扩大到 2 5 .5× 1 0 4hm2 ,农业生产增长 1 6倍 ,养育人口由建国初期的 5 0万增…  相似文献   

9.
不同粮食消费模式下西北旱区大型灌区耕地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计算分析了2010年西北旱区大型灌区不同粮食消费模式下的耕地压力指数、粮食盈余情况及可再承载人口状况。结果表明:在平衡膳食(PH)、初步小康或营养安全(XK)、富裕型(FY)社会三种不同粮食消费模式下,西北旱区97所大型灌区的耕地压力虽差异明显,但整体压力较小,三种模式的平均耕地压力指数(K值)均小于1,人粮关系较为和谐,除保证自身粮食需求外仍有一定的粮食盈余;三种模式下,粮食盈余量为869.19、586.18、41.46万t,可再承载人口数为2698.75、1465.46、75.38万人。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本文围绕水资源最优利用问题,对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原则,农业水资源在地区之间、作物之间以及作物不同生育阶段之间的合理配置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解决几十年来农业拼投入、拼资源、拼环境粗放型增长造成的高产低质、资源浪费、产能下降、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加速农业转型,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变得极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机旱作农业”的重要指示为山西以及广大旱区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阐释了有机旱作农业的深刻内涵要义和绿色发展理念,分析了其“大有机”的文化基因和科学本质,论述了传统有机旱作农业的优势与不足,揭示了当下旱作节水农业的问题与隐忧,明确了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对于农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走好有机旱作农业道路的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水资源供需分析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通过分析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量,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指出目前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探讨了水危机存在的根源,提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代西北地区农牧业开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代,随着北方沿海、沿边商埠的开放及其经济辐射作用的加强,西北地区的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农牧业产品的市场化和外向化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对近代西北地区皮毛贸易规模的变化,以及人类挖掘甘草和苁蓉等对农牧业的破坏状况,探讨人类在农牧业上掠夺式的经济活动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程度.认为,片面追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不合理农牧业开发,导致了西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巨大破坏.  相似文献   

14.
水权制度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显著的影响。基于产权经济学的理论 ,本文分析了西北地区现行水权制度中不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结合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具体情况 ,从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 ,作者认为建立在公有水权基础上的可交易水权制度是西北地区水权制度创新的方向。提出了明确、清晰的界定水权、制定合理的水价和加强水资源市场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北干旱区水问题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水维系着干旱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在阐述干旱区水资源独特的禀赋基础上,探讨了包括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洪水灾害威胁与水土流失严重等在内的水问题,分析了水问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叠加连锁效应。对干旱区常见的开荒扩耕增产增收的做法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在脆弱的生态约束下,开荒扩耕并非发展经济的良策。结合干旱区实际状况,提出了一些应对水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不适当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导致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极不合理,“上游防洪、下游抗旱”,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本文在分析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与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内涵与实现途径的基础上,着重从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公众参与和生态保护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提高塔里木河流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能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博斯腾湖流域处于天山南坡,农业资源开垦经历了几个大的阶段。农业资源开垦 与农业灌溉引起了水资源质和量的变化,水质变化对博湖下游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一 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e sensitivity and vulner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to climate change is difficult to assess. In this study, we used a conceptual hydrologic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sensitivity of streamflow to climate change. We also proposed a framework to evaluate the vulner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arid regions. We applied this framework to a case study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and streamflow in Shiyang River Basin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trends of change from 1956 to 2010. In the past five decades, however,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0.37°C per decade. According to the sensitivity assessment, a 10%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and a 1°C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altered mean annual streamflow by averages of 14.6% and –0.5%, respectively, from 1988 to 2005. In the 2000s, the calculated vulner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Shiyang River Basin was more than 0.95, indicating severe vulnerability.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saving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vulner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future; if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by 10% per decade and the use of irrigation water decreases by 15% in the 2030s, the evaluated value of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will be reduced to 0.79. However, the region remains highly vulnerable. The proposed framework fo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can be applied to the arid region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results of our efforts can identify adaptation strategie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such regions.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水平灰色聚类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灰色聚类法是评价SUAAWR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导因素的适用方法.SUAAWR评价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前期工作.基于评价区概况分析与已有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并采用三角白化权函数灰色聚类评价法,对评价区SUAAWR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SUAAWR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分布格局.水资源与水土配置的时空分异、水资源涵养能力的地域差异、水资源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别是评价SUAAWR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敦煌盆地水环境特征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敦煌盆地有限的水资源既是绿洲和敦煌市存在的必要因素;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论文分析了敦煌盆地水环境特征,认为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目的的水利建设活动,严重于预了敦煌盆地的水循环,造成了河水断流、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发挥敦煌的旅游优势,为了保证敦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应该合理调整用水产业结构,压缩农业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恢复地下水位,保证低耗水、高产出的旅游业用水需求,走水资源永续利用、经济稳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