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机械采茶是实现茶叶生产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手工采茶质量下降,采摘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不少科研、生产单位在机采茶园栽培管理等方面研究甚多,而在机采鲜叶加工和适应机采鲜叶加工机械等方面研究较少。因此,研究与机采鲜叶相适应的加工技术,是推广使用机械采茶的又一重要课题。笔者现将近两年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 前言我场现有茶园面积3000余亩,年产干茶125t,每年需付采茶工资20~25万元。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放开放活,采茶劳动力日趋紧张,采茶成本越来越高,有的茶叶不能及时采下,既降低了鲜叶品质,又减产减收。为了提高采茶效率,降低成本,保证品质,减轻茶农负担,我场从1985年起先后引进了十几台采茶(修剪)机。1990年以来,先后建立机采茶园500余亩。在机械采茶实施过程中,设立了一个示范园、5个推广试验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机械采茶已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茶叶销售看俏,茶农对茶叶生产的积极性提高,茶园投入增加。但是茶叶生产成本也增大,劳动力价格上升,采茶工紧缺,已成为普遍的问题。因此,机剪、机采势在必行。但推行机采,目前采茶机价格昂贵,使用维修的技术要求甚高,它的普及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这过渡时期,采茶剪还是值得推广使用的,就连采茶机械化发达的日本,目前采茶剪也未完全淘汰,在某些情况下仍然被采用。  相似文献   

4.
在采茶劳力趋于紧缺、茶叶采摘成本明显上升的情况下,应用采茶铗采茶,是一条缓解采茶劳力紧张矛盾的切实可行路子。据浙江省仙居县苗辽林场在1300多亩茶园使用结果,采茶铗采茶具有不少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工效较高,节约采茶劳力。一般亩产400kg左右鲜叶的茶园,一把采茶铗可抵得上3个采茶女工。一天采茶10个小时,一把采茶铗可剪采鲜叶75~175kg,平均为90kg,较之女工人均手采30kg高出2倍多。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茶叶生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手工采茶、制茶,劳动强度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采茶劳动力紧缺矛盾尤为突显,浙江省磐安县大部分茶园出现春茶无法下树的局面,随后全县大力推广和实施机采机制优质绿茶技术,建立机采示范茶园500多亩,但机采香茶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在经济效益方面未有明显提升。本文旨在通过对磐安县机采香茶得率、品质和经济效益分析比较,为机采机制加工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化采茶的茶园条件、机械选配、栽培管理、树冠培养、茶叶采摘、机械保养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大宗茶类。 2.术语 2.1 机采茶园 使用采茶机采摘茶叶的茶园。 2.2 大叶种茶区 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茶区。 2.3 中小叶种茶区 适宜中小叶种茶树生长的茶区。 2.4 机采机剪 机器采茶和机器修剪的简称。 2.5 整形修剪 幼龄、重修剪、台刈茶园在定型修剪之后,为使树冠符合机采要求而采取的整理树冠的修剪。  相似文献   

7.
冯禹潮 《茶叶》1995,21(3):35-37
茶园作业机械化是茶叶生产的发展方向,杭州茶叶试验场90%以上茶园推广耕作作业,机采茶园鲜叶量占83.56%,每亩茶园耕作,采茶用工约为原来人力作业的1/10。本文着重介绍该场实行C-12茶园耕作机的作业规格与效率,及双人抬弧形采茶机与修剪机的应用技术与掌握,最后指出机手培训是确保作业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切割式采茶机采摘鲜叶质量与机械组成显著不同于传统手采鲜叶,其质量控制标准和适制名优绿茶品类无法直接套用传统技术。本文重点分析切割式采茶机采摘鲜叶的品质特点,提出了基于这种鲜叶特点的4个等级分类,在分析不同类型名优绿茶对鲜叶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割式机采鲜叶主要适制的名优绿茶品类,对机采鲜叶的名优茶生产与加工具有较为重要的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茶园机械采茶技术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园中应用机械采茶技术,明显地提高了采茶工效,同时可以避免人为地强采、滥采鲜叶的弊病,能够适时按标准进行采摘,不但保证了鲜叶品质,而且起到了保护茶树资源,促进茶树生育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茶叶产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同品种对机采适应性有差异,福鼎大白茶是适宜机采的良种。机采茶园树高宜控制在75~85公分,修剪成弧型树冠,并于行间留15—30公分的操作道。栽培管理工作上要重视培肥技术,以提高机采茶园的采收量。  相似文献   

10.
周理飞 《中国茶叶》2008,30(8):33-33
福建省建瓯市是全国乌龙茶重点产区,山地茶园种植面积大,传统的茶叶人工手采模式已制约了当地的茶叶生产,造成鲜叶粗老、制茶难和茶叶品质下降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难题,建瓯市于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展了山地茶园机械化采茶的试点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至今,这项技术已在建瓯茶区得到普及推广,全市95%的茶园都实行了机械化采茶,形成了区域示范效应,成为福建省推广茶园机采规模最大的示范县,也为建瓯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助势增力。为更好地推广应用机械采茶,发挥其最大效益,笔者就建瓯茶区推广机采实践作一讨论,并与业内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我省茶叶产量以年平均10%的速度递增、茶叶生产所需劳力逐年增大,劳力问题日愈严重,采茶用工约占整个茶叶生产用工的55%,在采摘上实现机械化意义重大。但多年来国内在研制和推广采摘机械上争议颇大,而我省茶叶界还未开展过这方面工作,因此,作者认为实现采茶机械化的途径应该为:品种→茶园管理→适用机具研制→鲜叶分级→适制性加工,加强人员素质培训,使我省茶叶更上新台阶。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省茶叶经济有了迅猛发展,全省现有茶园面积180多万亩,1988年全省茶叶产量为110万担,茶叶总产值3亿多元,十年间茶叶产量以年平均10%。左右速度递增。茶叶作为我省的大宗土特产品,其稳定发展给我省农村经济带来了可喜变化,是我省农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我省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改革深入,各种模式的农村经济异军突起,大量劳动力涌入各式规模的加工行业,各种致富门路改变了以往农村的传统经营思想。在江南各省份中,福建人口原本就最少,在现代经济状况下,我省茶叶劳力问题已日愈突出。茶作为季节性植物,生产期短,劳动力集中,特别是在采摘期间要集中大量劳动力适时采摘鲜叶,近年来我省茶园的劳力投入与我省茶叶的迅猛发展愈来愈不相适应,大量的茶叶无法适时采下,造成叶质粗老、品质下降。据估计,我省千亩以上的连片茶园每年因无法采下的鲜叶损失不少于百担,加之鲜叶粗老所带来的损失是惊人的。另一方面采茶工资近年来也呈直线上升趋势,仅以我所为例,1981年年平均采茶工资为0.07元/斤,1989年平均采茶工资为0.20元/斤,春茶前期每制一斤干茶单采茶工本费就达2.0元左右。1986年以来,我省已有相当多茶场(厂)分别从江西、安微、湖南、四川、江苏等省招进采茶、制茶工人,以补劳力之不足。因此,研制和推广适应我省茶叶生产特点的采茶机械及相配套的农艺措施,是我省茶叶摆脱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据统计,在整个茶叶生产过程中,我国茶叶劳动力分配为:采茶用工为55%,田间管理为40%,制茶5%,由此可见采茶工本费在茶叶成本中所占比例。日本由于在茶园管理、采摘、制茶等方面实现机械化,茶叶生产率比我国高出9倍。一般机采与手采相比,单人采茶机可提高工效5倍,双人采茶机可提高10—20倍,而机采成本仅为手采的20—50%。我国在采茶机械化方面走过了一条极其艰难的道路,从1958年着手研制至1987年前,虽然有十八种不同型号的茶叶采摘机具通过了不同级别的鉴定,但都未能普及应用。“六·五”期间国家经委花费巨大精力,将茶树修剪机及采茶机的研制分别列为重点科技开发项目,组织了安徽农机所,中国农科院茶叶所、祁门茶机厂、苏州动力机厂等单位联合攻关,样机虽都已通过鉴定,但在推广上却遇到重重困难,主要表现为: (1)关键零部件质量不过关,如国产微型动力源及传动部件无法适应采茶机械要求; (2)推广应用缺乏系统性研究实例,农艺措施不配套; (3)机采茶园产量及机采叶质量存在较大争议; (4)单机价格高,一次性投资大。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国内在研制、推广、应用采茶机具上受到一定限制,一些茶机厂家干脆从日本引进采茶机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30年来国内已有浙江、安徽、江苏、湖南、贵州等省分别进行探讨,我省也于80年代初期从日本引进采茶样机供研制分析。现在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在我省推广和应用采茶机械已势在必行,但由于我省在这方面仅作过小区试验探讨,采茶机自身质量及国内茶叶界在机采茶方面的争论使大家感到实现采茶机械化虽然迫切,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感到茫然,为此,仅提出个人的一点想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场茶叶机采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园高产优质高效益生产是茶叶生产经营者不懈的追求目标。高产是基础,优质是前提,高效益是目的。从栽培管理技术的角度看,如何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鲜叶质量,以提高品质,为茶叶加工提供优良的原料。在当前劳动力成本普遍上升的情况下,增加机械化采茶的作业力度,培育高标准机采茶园具有普遍意义。我场自一九九三年起试行机械化采茶,由始初的2公顷扩大到一九九七年的70公顷,经过几年的推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积累了机采茶园管理的一定经验,为继续扩大机采面积打下了基础。现根据我场近几年的机采生产实…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采茶在福建省的适应性、经济性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械化采茶在福建省已经起步。这项技术能否顺利推开,与地理环境、生产条件、劳力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因素对机采的适应性,以及机采的经济性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我省的茶叶生产情况,对机械化采茶在我省的适应性作了综合分析,并计算和评价了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机采和机剪的生产率、工效、作业成本等项技术经济指标以及在自用型和服务型的两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提出适合我省省情的机械化采茶基本模式,展望了今后十年我省机采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从1958年试制采茶机来几经起伏,近年则有了较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采茶机制造质量提高、型号较多、性能较好、试点增加,机采面积扩大,并初步摸索出适应机采茶园的农艺技术措施,包括茶园的土地平整、良种推广、茶树修剪、培养树冠、加强肥培管理等。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采茶机已显出它的许  相似文献   

15.
机械采茶具有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等优点,推广机采已成为茶区尤其大中型茶场的迫切要求。大中型茶场,茶园面积大,而且集中,采茶高峰期需要雇用大量劳力采茶,但手工采茶费工、费时,成本又高,采摘质量也差,而且粗采乱采现象严重,影响茶树生机和茶叶经济价值发挥。机采省工、效率高,不仅可以把握住采茶上的主动权,解决采茶劳力不足的矛盾,而且还能做到嫩采,充分发挥鲜叶原料的经济价值,提高经济效益。 但机采是一次性采摘,选择性较差,故对茶树的要求较高,要求茶树有良好的树冠结构,高度与幅度适中(一般在85cm左右),冠面平整,发芽整齐,长势旺盛,新梢持嫩性强。现有大中型茶场的茶园,多为六七十年代种植,品种比较混杂,管理水平不一,园貌树势差异很大,冠面参差不齐,大多不适应机采的要求,而且这  相似文献   

16.
陈汉强 《中国茶叶》1995,17(6):28-29
勇士农场地处广东省徐闻县东北部,是一个以生产橡胶、甘蔗、茶叶、林木为主的国营农场,全场拥有云南大叶种为主的茶园2350亩,其中开采面积1850亩。近年来,茶叶生产上由于手工采茶存在工效低、劳动生产率低而导致经济效益低的“三低”状况出现,手工采茶占用了全年茶园生产总用工的75%以上,而且劳动强度大,管理定额低(1个劳力仅6亩),采摘效率低(一个采工日采鲜叶仅15~20kg),每年6至10月份产量旺季往往出现来不及采摘,甚至丢采而浪费鲜叶的现象,严重影响茶叶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了解决采茶上的难题,在粤西农垦局科技处的指导下,1989年开展了在云南大叶种茶园实行机械采茶的技术试验,从1990年起一边继续试验,一边进行示范推  相似文献   

17.
茶园机械化采茶的利用和推广,给茶叶生产带来又一次技术革新。但现在机采茶区的采制普遍还是按传统方法进行,使制作出来的茶叶品质参差不齐,质量下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实,机采的鲜叶综合质量比大批人工采摘的高,只要合理利用机采,杨长避短灵活掌握,就能更好发挥其优势。1.掌握适采期。这是保证鲜叶“匀度”的关键,因机采茶园芽梢抽发相对整齐,乌龙茶区春秋茶在芽消80%达到中开面,夏暑茶达60%时即可开采,避免因芽叶太嫩产量不高或太成熟影响品质。2.选择最佳时间。机采速度快,应利用一天当中的最佳时间内进行作业,…  相似文献   

18.
机械化采茶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探索研究,虽获重大进展,但至今仍然未能全面推广,成为茶叶生产机械化的一个难题,原因主要是当前的茶园大都品种混杂,特性各异,加上气候、土壤等外界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的不同,致使茶树长势不一,园貌各异,很难形成平整匀齐的采摘面而不适应机采,同时也给采茶机的设计增加了难度.笔者近年研制的4C-80型微功率电动采茶机(见《中国茶叶》1994年第五期“简介4C-80型微功率电动采茶机”一文),充分考虑了我国茶园的上述情况,已将采幅大胆地缩小至几十毫米的范围内,这就可以大大降低对茶园树冠平整度的要求(相对于目前日本产的往复式采茶机对茶园要求而言),以适应在我国广大茶园中应用.因为采幅越窄,采摘面上茶梢长势的差异就越小,机采鲜叶的质量也就越高.但采幅越窄,采摘效率也就越低,采摘质量与采摘效率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笔者通过反复试验,已将该机的采幅设计成无级可调式,较好地协调了这一对矛盾.目前该机已申请了专利(专利号:ZL92225538.5),并在江苏省无锡县堰桥中学橡塑电器五金厂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19.
机械化采茶是当前茶叶生产上的一项解决采茶劳力不足,增强茶叶生产活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浙江省新昌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于1990年秋季开始进行千亩示范方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的研究。原计划参加的茶园为1500亩,实际参试面积为1684亩,参试单位为5个乡的19个村(场),基本属集中连片的条植专业茶园,其中多条密植茶园有385亩,占22.9%,群体种茶园924亩,占54.9%,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等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由于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茶叶采摘劳动力严重短缺,春茶采摘劳力尤为紧缺.为此,珪前茶场购置了双人弧形修剪机1台,双人弧形采茶机3台,对黄旦、本山、毛蟹、梅占等四个品种在修剪的基础上,培养整齐树冠,全部用采茶机采茶,大大缓解了采茶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但铁观音茶树树冠开张,枝条斜生,分枝部位低、角度大,稀疏不齐,机采效果差,仍需人工采摘。因采摘顶芽未开腱的铁观音鲜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