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茄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疮痂病,是番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在世界许多地区均有分布,是一种世界性传播病害。上世纪90年代,该病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山西和北京等地区传播发生危害严重。临沂市是番茄的主要种植生产区域,番茄疮痂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我地区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笔者对临沂市番茄疮痴病的发病条件、传播途径、致病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有效控制该病危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桃蚜、球坚介壳虫、疮痂病、流胶病和细菌性穿孔病在金太阳杏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周口栽植的樱桃常见的果实病害有樱桃褐腐病、疮痂病、炭疽病、幼果菌核病、黑霉病、灰霉病、小果病、细菌性穿孔病、裂果病等9种。现将樱桃小果病、樱桃细菌性穿孔病、樱桃裂果病这3种病害的症状鉴别、发病规律及防治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鲁北冬枣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流行性细菌病害。2002年前从未危害过冬枣,而近年来在鲁北一带的冬枣上疮痂病暴发成灾,造成很大损失。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姚明华  李宁  王飞 《辣椒杂志》2013,11(3):35-41
辣椒疮痂病是辣椒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对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从病原菌的特征、分类、生理小种鉴定、抗疮痂病基因及其分子标记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正番茄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疮痂病,是番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番茄的主要种植生产区域,番茄疮痂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1发病原因番茄疮痂病病原物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owson,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辣椒栽培面积的扩大和世界范围的种子流通,辣椒细菌性疮痂病(Xanthomonas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的发生日趋严重,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匈牙利、印度、意大利、新西兰、土耳其、以色列、希腊、南部非洲、古巴及智利等近60 个国家,细菌性疮痂病已成为辣椒上主要的细菌
病害,给生产造成严重威胁(Cook &; Stall,1982)。在雨季到来时往往引起季节性大流行,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威胁着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如美国
的佛罗里达州,平均每年因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 %以上。我国对辣椒细菌性疮痂病研究较晚,20 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报道。随后,在内蒙古、甘肃、贵州、东北三省、山西、安徽、山东、河北、浙江、湖南、新疆和云南等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由于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防治困难等特点,辣椒细菌性疮痂病在我国迅速发生并蔓延。1991 年孙福在等报道了该病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山西和北京等地区不断发生和蔓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掌握辣椒细菌性疮痂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对于控制该病的大规模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危害冬枣的病害种类较多,发生较普遍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缩果病、锈病、疮痂病、枝腐病等。冬枣的病害防治,应根据枣园的实际情况,在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方针前提下,综合运用农业、人工、物理、化学等各种防治措施和生态调控手段,改善枣树的生态环境,创造不利于病害滋生的环境条件,从而使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最终达到生产无公害优质冬枣的目的。1枣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枣吊、枣叶、枣头及枣股。  相似文献   

9.
桃树穿孔病有3种即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穿孔病、粉霉穿孔病,后2种病原菌为真菌。桃树黑星病也称疮痂病,病原菌为真菌。近几年,桃树穿孔病和黑星病日趋严重,给桃树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现将各地防治这两种病害的有效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番茄疮痂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番茄和辣椒,严重影响其产量与品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突变菌株(Mutant)、噬菌体(Phage)、其他生防菌及活性剂等生防因子防治番茄疮痂病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病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辽宁朝阳地区冬枣黑斑病发生与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冬枣黑斑病是朝阳市新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大枣果实的重要病害,严重枣园发病率达100%,对枣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该病主要侵染源为细菌的假单孢杆菌属(Pseudomonas sp.)、黄单孢杆菌属(Xanthomonassp.)、欧式杆菌属(Erwinia sp.)。在6-7月降雨较多、湿度较大的田间条件下暴发成灾。通过症状分析,此病害是典型的细菌性疮痂病,应该命名为大枣细菌性疮痂病。通过田间防治试验证明,使用20%噻菌铜SC 500倍液,2.3%克菌康WP 800倍,7月份开始间隔5-7 d喷雾防治,防效较高,建议在田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1 疮痂病和褐斑病`` 1)疮痂病.为细菌性病害,叶、茎、果均可发病.叶片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水浸状斑点,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有不规则隆起,严重时叶片脱落.  相似文献   

13.
正番茄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疮痂病,是番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番茄的主要种植生产区域,番茄疮痂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1发病原因番茄疮痂病病原物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owson,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链生,两端钝圆,极生单鞭毛,有荚膜,无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发育的最低温度为5℃,最高温度为40℃,最适温度为27~30℃,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采集枣树的树皮、枣股、枣刺、枣吊、落叶、落枣等越冬组织,在室内分离镜检,确定了枣缩果病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在本地引起枣缩果病的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中的细交链孢菌和聚生小穴壳菌,其中细交链孢菌主要越冬场所为落叶(分离率〉90%),枣刺、枣吊和落果也为重要越冬场所(分离率10%~80%),树皮、枣股上不是主要越冬场所(分离率〈10%)。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平谷区桃果实病害调查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8年,在北京市平谷区进行了桃果实病害调查和防治试验以及防治技术示范推广。本文报道了平谷桃区桃果实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提出了桃细菌性黑斑病、桃疮痂病、桃炭疽病、桃褐腐病、桃根霉软腐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沾化冬枣主产区山东省滨州市及东营市、潍坊市、烟台市、泰安市,河北省黄骅市等冬枣种植区,于冬枣生长前期(新梢速生期至盛花期)新发生一种细菌性病害———溃疡病,病原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Pammel)Dow-son[1-2]。主要为害冬枣枣吊。枣吊3~6叶位  相似文献   

17.
1 疮痂病和褐斑病 1)疮痂病。为细菌性病害,叶、茎、果均可发病。叶片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水浸状斑点,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有不规则隆起,严重时叶片脱落。植株上部有时青枯萎蔫。茎秆发病茎内变褐,有纵裂现象,潮湿时出现菌脓。果实发病有隆起的白色圆点。可用速补800倍液、柔通800倍液、农用链霉素、50%氯溴异氰尿酸1000~1500倍液防治。  相似文献   

18.
枣树缩果病(烂果病),属细菌性病毒,又称束腰病,烧茄子病,是泊兴市枣区果实的重要病害。受害症状为初期果皮上出现浅黄色晕黄病斑,环内略凹陷,后期果实表皮皱缩凹陷,颜色发暗,质地松软,果肉土黄,在成熟前造成大量落果,严重影响枣果品质,给果农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番茄疮痂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远 《蔬菜》1991,(3):26-27
番茄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1912年发现于美国的德克萨斯州。目前已广泛地分布在北美、南美、欧洲、亚洲、非洲。该病的发生对蕃茄的为害性较大,据报道可造成5%~50%的果实产量损失。我国早在40年代即有报道,分布在湖南、江西一带。目前全国分布已较普遍。该病在北京存在较  相似文献   

20.
黄淮地区桃树常见的病害有细菌性穿孔病、桃褐腐病、流胶病和疮痂病,但一般发生不太严重。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桑白蚧和梨小食心虫等。如不能及时防治病虫,则对桃树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当前在生产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其结果不仅使病虫对农药产生高抗性,同时杀伤大量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为了协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