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卜晓阳  杨小弟  陈小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95-13896,13913
采用紫外、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农药氯氰菊酯与人类肿瘤抑制基因p53-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出现紫外减色、荧光猝灭等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可能是以嵌插模式与p53-DNA结合作用;紫外变温实验得出p53-DNA熔点温度略有升高等结果则进一步证实氯氰菊酯是部分嵌插入DNA的沟区,影响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阿司匹林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ASP)与DNA相互作用的机理。[方法]在pH值为4.5的Tnis—HCl缓冲溶液体系中,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技术研究ASP和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利用Stem-Volmer方程探讨DNA对阿司匹林的荧光猝灭机制。[结果]DNA与ASP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25qc时结合常数为2.17×10^6L/mol,结合位点数为1.7735,结合方式是ASP通过嵌入结合的方式与DNA结合。[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ASP的药理活性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光谱方法在农药与DNA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共振光散射和拉曼光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光谱法不但是研究农药与DNA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农药的遗传毒性分子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应用荧光光谱手段及分子模拟实验研究了在pH=7.4的生理酸度条件下氯氰菊酯(C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证实了CM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计算了热力学参数,由△H和△s值推断CM与BSA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G〈0表明此作用过程是自发的。分子模拟实验说明结合位点为siteⅡ。  相似文献   

5.
梨中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留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建立一种适用于梨样品氯氰菊酯农药低残留快速检测的方法,对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通过在田间对梨进行套袋与不套袋处理,利用优化的检测方法对梨不同部位(果皮、果肉、全果)进行测定,然后进行残留动态分析.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梨不套袋与套袋处理中,梨果皮、果肉和全果中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农药残留量随时间延长呈现一定的动态残留规律,套袋处理中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在梨中残留量明显低于不套袋处理,农药主要残留在果皮中.在不套袋处理中洗涤后的梨果皮,农药残留量比不洗涤所含的农药残留量低,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两者相差越来越不明显,而套袋处理中洗涤与不洗涤所含的农药残留量相差不大.最终残留量试验证明,按推荐用药量施药,500倍的5.0%氯氰菊酯在不套袋的情况下是不安全的.1 500倍的4.5%高效氯氰菊酯对不套袋与套袋梨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SFE)技术,建立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的萃取分离及GC检测方法。高效氯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的SFE优化条件分别为:压力4000psi、温度65℃、CO2体积10mL,萃取率99.96%;压力6000psi、温度45℃、CO2体积30mL,萃取率101.95%。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制抗体建立并优化了氯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的间接竞争ELISA(IC-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抗体对免疫原的I50为0.048 μg/ml;IC-ELISA分析检测中,有机溶剂丙酮浓度应小于5%;抗体对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的I50分别为1.155 3 μg/ml 和 1.709 5 μg/ml,I10分别为 0.011 7 μg/ml 和 0.048 5 μg/ml.  相似文献   

8.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研究了水杨酸(SA)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结果表明,SA与DNA的相互作用为嵌插方式。在pH 5.8的NaH2PO4-Na2HPO4缓冲液中对SA进行循环伏安扫描,SA在玻碳电极上于1.070 V(Ag/AgCl参比电极)有1个阳极氧化峰,随着DNA的加入,氧化峰电流降低,峰电位正移,进一步表明SA嵌插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中,二者相互作用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复合物。通过电化学方法可计算出SA与DNA复合物的结合比为3∶1,结合常数β为2.53×1012。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白黎芦醇药理活性提供信息基础。[方法]在pH值为6的Tris缓冲溶液体系中,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技术以及黏度法研究白黎芦醇和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计算白黎芦醇与DN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25℃时,白黎芦醇与DNA之间的结合常数为3.96×10^3L/mol,结合位点数为1.0053,结合方式是白黎芦醇通过嵌入结合的方式与DNA结合,这种结合方式可能是白黎芦醇具有抗癌功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即白黎芦醇通过嵌入方式与DNA结合,影响DNA的转录和复制,从而导致癌细胞凋亡。[结论]证明白黎芦醇是以嵌入结合的方式与DNA结合,这种结合方式可能是白黎芦醇具有抗癌活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与鲑鱼精DNA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和黏度测定等方法,对Cd2 、Pb2 与鲑鱼精DNA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d2 、Pb2 浓度的增大,DNA表现出增色效应,当加入不同浓度的CO23-溶液时,DNA的增色效应降低,即Cd2 对DNA的损伤程度降低;当加入不同浓度的PO34-溶液时,DNA的损伤修复作用不明显;而在CO23-、PO43-存在的情况下,与Pb2 具有协同作用,加速Pb2 对DNA的破坏。而且,Cd2 能与DNA形成了一种电惰性化合物,致使阴极峰电流下降,说明Cd2 与DNA的作用是插入式的沟槽结合;Pb2 能与DNA发生缔合作用,使DNA的结构发生改变。当Cd2 、Pb2 浓度增大时,DNA溶液的黏度逐渐减小。光谱研究、循环伏安法和黏度法的结果均说明Cd2 、Pb2 都是以插入方式与DNA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以茄子(Solanum melongenaL)雄性不育株“正兴1号”(S)和可育株(F)的总DNA为模板,对6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筛选,找到5个其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扩增产物在茄子雄性不育系和对照材料间存在稳定差异的引物.将该5个引物同时扩增总DNA、核DNA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以总DNA为模板时得到多态性片段9个,以核DNA为模板时得到5个,以mtDNA为模板时得到9个.以总DNA为模板时得到的9个扩增片段中,有5个在总DNA和mtDNA中同时出现,而在核中没有出现,即认为来自mtDNA,这5个片段中,有4个来自可育株,1个来自不育株,说明不育株和可育株在mtDNA上存在差异;有4个片段同时出现在以总DNA和核DNA为模板的扩增中,但在以mtDNA为模板的扩增中却没有出现,认为是来自核DNA,这4个片段中,有3个来自不育株,一个来自可育株,说明可育株和不育株在核DNA上也存在差异.结果初步表明:新发现的茄子雄性不育可能是核质相互作用所引起.  相似文献   

12.
以薄层层析法分离、薄层扫描定性、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油酸烟碱·氯氰乳油中烟碱的主要存在形式和油酸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二甲苯为溶剂的油酸烟碱·氯氰乳油制剂中,90%以上的烟碱是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油酸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制剂pH值,抑制氯氰菊酯分离。  相似文献   

13.
阴沟肠杆菌w 10 j15经过纯培养、超声波破碎和高速离心,提取到氯氰菊酯降解酶。在实验条件下测定了降解酶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降解酶在40℃、pH 7.5时对氯氰菊酯显示最大的降解活性,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率为78%;它在30~50℃或pH 6.5~8.0稳定性良好。L inew eaver-Burg法做图分析表明,其酶蛋白最大降解速率Vm ax为63.69 nm o.lmL-1.m in-1,米氏常数(Km)为377.35 nm o l/mL。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下胚轴伤口菌丝接种法在携带抗病单基因的8个大豆品种(系)上,对采自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20个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进行毒性检测,根据抗感反应将其分为6个毒性组。运用22个随机引物扩增供试菌株,共得到151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101个,占66.90%。通过聚类分析计算了各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并产生树状图,发现菌株间存在遗传异质性,病原菌毒性和DNA多态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亚麻全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改良过的CTAB法提取亚麻基因组DNA,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DNA结构较完整,杂质较少,浓度较高,可不经纯化直接用于进一步PCR和酶切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同时探讨了亚麻DNA提取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