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卢鹏 《农业考古》2013,(1):275-278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山地民族,至今仍以传统稻作为生.千百年来,他们按一定程序耕作梯田,并遵照传统进行水稻的播种与管理.作为农耕民族,哈尼族将农作物丰歉归功于神灵,因此依循节令举行各种农耕祭祀活动,以此祈求谷物丰收.  相似文献   

2.
日本弥生时代的祭祀和稻作农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关恕  郑若葵等 《农业考古》1991,(1):187-192,167
据现见的民俗材料所示,不伴行着任何农耕礼仪或祭祀活动的水稻农耕作业似乎是绝无仅有的。故从水稻播种到收获的各个农耕作业阶段中,履行各种礼仪和祭祀活动是十分寻常之事。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天地阻隔,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马来西亚的各地,印度东部的蒙达族地区,以及日本的农村中,他们在稻作农耕过程所进行的祭祀活动,却有着许多惊人的  相似文献   

3.
向安强  张薇 《农业考古》2008,(1):212-218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侗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最早出现于宋代的文献上,史称“仡伶”,“骆越”,“僚”,“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称谓,是我国古代百越族的后裔之一,现有人口251多万人。湖南、贵州、广西三省交界的毗连地带是侗族的主要聚居地,其中以贵州省人口最多。这些地区气候温暖,霜期短,年平均温度摄氏十六度左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一千二百毫米,为发展农、林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主要经营农业、兼营林业。在农业方面,盛产水稻,还有小麦、小米、红薯、玉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油菜、黄豆等。侗族是中国传统的水稻耕作民族,水稻是其基本粮食作物;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侗族在稻作农耕文化上,形成了许多独特特征。侗族传世史诗叙述侗族的祖先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作为居住地,为侗族人从事水稻的种植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事实表明稻作文化的发展一直伴随了侗族文明的发展,成为侗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原始宗教深深地影响到了哈尼人的稻作农耕.出于保护寨子的需要,哈尼人在村头建造寨神林并予以维护,客观上为稻作农耕提供了水源;依农耕律令进行的祭祀活动,为哈尼人农耕生产提供了精神保证;而稻作农耕的困境,也使得原始宗教呈现式微态势.  相似文献   

5.
蒋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141-7142
稻作农业的周期性特点及其对节令、历法的要求,使侗族产生了对应于农事生产各阶段、各环节的神灵祭祀习俗,以此来祈求丰收、报告收成和表达感激之情,而年节、春祈、秋报因为在农业生产中有着特殊意义,而被赋予更多的社会生活内涵,演化成农事节日。围绕着农业活动和生产习俗,侗族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农耕祭祀与节日民俗。笔者介绍了侗族人民包括社节、下田节、清明节、开秧节、祭牛节、吃新节、祈雨节和春节在内的农事祭祀活动,综述了对土地崇拜的信仰及节日祭祀、祖先祭祀和谷神祭祀是侗族农耕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阐明祭祀是在不断重复、反复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产民俗,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后的习俗惯制,在农业祭祀活动中相应产生的禁忌民俗则是人们因为经验与知识的缺乏,无力改变荒年及晴雨丰歉的现实而依靠巫术希望求得丰收的结果。笔者认为,尽管侗族传统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地改变,但出于对农业和土地的依赖,农业祭祀活动仍将在侗族人们的生活中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6.
浅谈稻作农耕文化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作农耕是稻作农业区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一项重大发明。故农业(包括稻作农业、麦作农业、粟作农业、高梁种植业)被视为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步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恩格斯给予高度评价时指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稻作农耕的发明或传播,在世界各地虽有早有晚,但自稻作农耕发明以降,遂与稻作农耕区的居民结下不解之缘,迄至今天。随着稻作农耕的不断发展,稻作农耕文化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并可大致分为稻作农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拙文拟就稻作农耕文化内涵中的稻作农具、作物遗存、稻田遗迹、水利工程、仓储遗迹与遗物及稻作农耕民俗和反映稻作农耕的雕塑、绘画作品、诗词、谚语等作一初浅的探讨和介绍。  相似文献   

7.
汉代古夜郎区域墓葬出土的铁制生产工具、陂塘稻田模型、家畜家禽模型、干栏式陶屋模型、粮仓模型、陶井模型等,都表明两汉时期古夜郎地区已形成农业定居的生活生产方式。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耕作的效率;灌溉技术的提高、育秧播种的采用,使得稻作农业经济在古夜郎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于粮食产量基本能满足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因而农业经济不但得到稳定发展,而且也为汉代古夜郎地区政治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彭长林 《农业考古》2005,(1):144-148
岭南是稻作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特别是壮族的稻作文化,内涵丰富,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各种独特的节日和隆重庄严的宗教祭祀活动等都与之有关,“那文化”和“那文化圈”的提出就是体现壮族稻作文化的一种极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传统。因此,有关壮族稻作的问题自然成为各家研究的热点之一,覃乃昌先生所著的《壮族稻作农业史》和李富强先生所著的《“蛮荒”稻香——壮族农耕文化》是研究壮族稻作发展的两部较有影响的专著。而岭南稻作起源的探索则是壮族稻作文化最基本的立足点,对此课题的研究似乎早已尘埃落定,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岭南是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然而,笔者对这一结论有不同看法,现试论之。  相似文献   

9.
据考古资料,日本从绳文时代晚期出现稻作农业,到了弥生时代稻作农业已是日本弥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至中世,稻作农耕是日本社会生活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  相似文献   

10.
钱露露  叶磊 《农业考古》2022,(3):200-208
古代日本稻作农耕在经历了上古时代的传入、中古时代的本土化发展以及中世时期的精细化发展后,于近世时期进入到以创造性发展为特征的精耕细作的高度成熟期。古代日本稻作技术与农耕具技术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吸收与改造并重、引进与创新并举的特点。可以说,中国传统农学是古代日本稻作农耕持续发展的动力,而日本稻作农耕在依靠外来技术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钝化管控技术对重度镉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和水稻生长效应。[方法]选取湖南省镉污染稻田作为案例地,并对其进行污染特征分析、风险评价,采用钝化技术对其进行管控,最后对该管控技术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采用钝化管控技术能使土壤pH显著提高,水稻稻米中镉含量显著降低,稻米中镉降低29.45%~37.5%;能促进水稻生长并具有增产效果,增产2.51%~6.31%。[结论]结合水稻生长和稻米镉含量的降低率以及钝化剂成本看,钝化剂的最佳添加量为3 000 kg/hm~2。  相似文献   

12.
对湖南省大面积种植的10个优质晚稻品种进行了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湖南省湘北、湘中和湘南种植优质晚稻,其平均产量无明显差异,而稻谷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差异达显著水平;3个地区之间比较,湘北益阳地区种植的优质晚稻稻谷垩白米率低,直链淀粉含量适中,出糙率、整精米率分别为79.8%和58.8%,显著高于长沙地区。不同的优质晚稻品种有各自适宜种植地区:创香5号、玉针香、农香18、农香21、湘晚籼12号、黄华占适宜在益阳种植,其各项品质指标均能达到优质稻谷国家标准;星2号和湘晚籼13号更适合在郴州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对湖南省大面积种植的10个优质晚稻品种进行了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湖南省湘北、湘中和湘南种植优质晚稻,其平均产量无明显差异,而稻谷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差异达显著水平;3个地区之间比较,湘北益阳地区种植的优质晚稻稻谷垩白米率低,直链淀粉含量适中,出糙率、整精米率分别为79.8%和58.8%,显著高于长沙地区。不同的优质晚稻品种有各自适宜种植地区:创香5号、玉针香、农香18、农香21、湘晚籼12号、黄华占适宜在益阳种植,其各项品质指标均能达到优质稻谷国家标准;星2号和湘晚籼13号更适合在郴州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覆膜旱作水稻生育特点及其适宜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覆膜旱作水稻栽培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旱作水稻分蘖持续时间长,分蘖旺盛,分蘖苗多但成穗率低,平均50%左右;旱作水分胁迫光合生长,全生育期延长半个月以上;与同等肥力水平水作相比,旱作水稻平均每穗粒数减少10粒以上,每穗实粒数减少15.9~19.6粒,千粒重下降1.2~1.5g,最终减产20%左右,且减产幅度随稀植程度增大而加剧。旱作每公顷产谷7500kg(以上)的栽培条件是:施纯氮180.0kg,N∶P∶K约3∶1∶2,栽插密度10.5万穴/hm2,双本栽,在此基础上适当增施氮肥和提高栽插基本苗数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郑怀兵  张民侠  汶林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313-9315,9500
利用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日降水资料建立湘西地区5~9月2、3、5d最大降水的3种极端降水指数,发现ENSO对其后雨季湘西地区的极端降水有显著影响,其中前年7月至当年2月的相关系数都达到0.4以上,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而1910 ~ 1981年洪水的统计显示,极端降水与湘西暴发洪水河流的条数有着很好的相关关系,而且在时间上也有较好的对应,表明极端降水是造成湘西洪水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Nino3区海温与极端降水及洪涝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在El Nino年湘西地区暴发洪水灾害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6.
湖南水稻生产旱灾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湖南中、晚稻生产干旱灾害为研究对象,从水稻干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成灾环境、成灾体的脆弱性等方面选取灾害频率、灾害范围、灾害强度、社会经济等评价因子,根据人类生存环境风险评价法,建立了湖南中、晚稻生产干旱灾害评价模型,应用GIS技术给出了湖南水稻生产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相似文献   

17.
发展湖南设施蔬菜栽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需要发展设施蔬菜栽培。湖南特有的气候、土地、水资源条件,对发展设施蔬菜栽培具有有利和不利的双面影响。分析了设施蔬菜栽培在湖南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及建议,即通过建立和推广适合湖南实际的设施蔬菜栽培技术体系,加快设施蔬菜生产标准体系建设,改善土地流转和经营模式,构建和运行协调高效的蔬菜产销体系,促进湖南设施蔬菜栽培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草莓‘托特母’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莓‘托特母’(Totem)是典型的喜冷凉草莓品种,适宜在滇西北地区种植.文章以草莓‘托特母’匍匐茎茎尖为试材,建立了其组织快繁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0.1%升汞消毒最佳时间为12 min,MS +6-BA0.5 mg/L+ IBA0.1 mg/L组合培养基诱导分化效果最好,MS+ 6-BA 1.0 mg/L+ IBA0.5 mg/L为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为6.2.另外,在生根阶段,加入适宜的活性炭有利于生根.  相似文献   

19.
Ancient cultivated rice: important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Rice, a crop cultivated by man with long history, is the staple food on which half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lives. When and where did rice farming originate? Is rice in China an indigenous plant or the one introduced from abroad? Different opinions have been held for over one hundred years. People once thought that rice was firstly cultivated in India, afterwards introduced into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from South Asia.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达到同工同酬的目的,通过大量现场调研并对湖南省典型地区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政府补贴的综合计算和分析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直接补贴参考标准。结果表明,早、中、晚稻的生产成本存在明显的类型差异性和地区差异性,特别是地区差异非常显著;最高地区的日工资为71元,还未达到市场工资标准,但已是最低地区的2.6倍;为了达到同工同酬的目标,有必要实施地区差异性补贴。拟将湖南省各地区分为4个梯度,进行差异性补贴,使日工资基本接近,从而缩小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