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金  李凤兰  孟婧  王多佳  孙莉莉  韩峰  金峰  李成雁  胡宝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055-11057,11127
对植物矮化概念、矮化机理、矮化措施进行简要论述,主要对近年国内外矮化植物形态解剖学的研究动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白三叶营养体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普通石蜡切片 ,显微镜观察 ,照相 ,观察白三叶营养体结构形态 ,扫描电镜观察叶结构。结果表明 ,一株成熟的白三叶植物 ,是由一系列不同年龄、不同发育阶段的匍匐茎组成的。一年生、二年生和三年生的匍匐茎在木质部导管的行数上明显不同。叶子为完全叶 ,属于小型叶 ,表面不具有 V型标志。叶是一个典型的异面叶 ,具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成熟的叶两面都有气孔 ,其数量叶下表面明显高于上表面 ,上表面小且凹隐。在下表面气孔完全暴露 ,多数是开放的 ,而上表面的气孔多数是关闭的。上表面蜡质成网状 ,而下表面形成蜡板或蜡片。叶柄含有 5个维管束 ,其中中间 3个较大 ,边缘两个较小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农区养牛规模越来越大,已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而牧草生产却滞后于养殖业之后,尤其春季鲜草短缺,导致奶牛营养不足,产奶量下降。而大麦籽粒不仅是啤酒工业的酿造原料,而且是饲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5.
20份偃麦草营养体成坪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份偃麦草材料进行移栽成活率、分蘖动态观测,并以移栽成活率、密度、抗旱性、盖度、成坪时间、根茎长度、地下生物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营养体成坪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材料E18、E11移栽成活率较高,分蘖性能强,且具有高的盖度和密度,幼坪成坪性能优良,有进一步开发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1996-1998年从新疆各主要植棉区采集30个野生型棉花黄萎病菌菌株,陕西省植保所提供T-9、VD-8、安阳菌株及泾阳菌株,经在WAC培养基上诱发培养,341个突变体,其中114个为NitM,占26.45%,317个为Nitl,占73.55%。经营养体亲和性配对测试,32个菌株可分为2个营养亲合群(VCGs),T-9与VD-8属于亲合群I(VCG1),其余30个菌株属于亲合群Ⅱ(VCG2),即落  相似文献   

7.
8.
苏皖地区栗疫病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对江苏、安徽两省9个县市的栗疫病病原菌菌株进行了营养体亲和性(VC)研究,结果表明,不素和类型可分为3种:Ⅰ型为强不亲和,抗衡区两侧形成明显分生孢子器带;Ⅱ型为弱不亲和,抗衡区内不形成分生孢子器;Ⅲ型为中等不亲和,只在抗衡区的某一侧形成分生孢子器带。可将219个菌株划分为131个营养体亲和组(VCG_s),从而推算出至少有8个VC基因控制菌株的营养体亲和性。根据两省、田间小区以及大病斑上菌株的VCG_s分析,我国板栗疫病菌的VCG_s比其他国家的复杂。本文还探讨了复杂的原因及利用低毒力菌株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棉花黄萎病菌营养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进一步研究病原菌的变异规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营养体亲和性方法,于2006年11月对从陕西三原棉花黄萎病圃中分离得到的26株代表菌系及陕西省植保所提供新疆菌株和泾阳菌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在KPS培养基上诱发培养,28个菌株共获得295个nit突变株,且不同菌株的突变率差异较大。经鉴定:nit1 235个,占总量的79.66%;nitM 59个,占总量的20.00%;nit3仅有1个。营养体亲和性配对测试表明:28个菌株可分为2个营养亲合群(VCGs),26个代表菌株都与泾阳菌株亲和,同属于亲合群VCG1,新疆菌系属于亲和群VCG2。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营养体亲和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分离自新疆5个不同地点的棉病株或棉田土的7个菌株经单孢分离得到18个单孢株,经鉴定均为尖孢镰孢。7个菌株的18个单孢株分别在KPS培养基上诱得数量不等的nit突变体,将它们分别与两个采自老病区莎车的棉枯萎病菌株进行营养体配对试验,结果显示7个菌株分别归属2个营养亲和群(VCG),其中与莎车菌株明显亲和,属V1的6个菌株与莎车菌株应同属于尖孢镰孢萎蔫专化型。同一菌株的不同单孢株与莎车菌株的CI不同,反映了各单孢株所产nit突变体的突变类型的差异;而不同菌株与莎车菌株的CI不同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遗传上的差异。另营养体亲和产生的亲和带形态,不同菌株有差异,且具一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核盘菌的营养体亲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四川省核盘菌的种群多样性并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选取了四川省10个地区的23个县(市)和不同寄主的80个代表菌株,在改良Patterson氏培养基(MP培养基)上两两配对,进行营养体亲和性测定。结果显示,80个供试菌株可划分为63个菌丝体亲和群(MCGs),其中52个菌丝体亲和群(MCGs)是由单个仅与自身亲和的菌株组成,最大的菌丝体亲和群(MCGs)也仅含有4个菌株,同一亲和群(MCGs)内的菌株与不同亲和群菌株配对的表现型也不完全相同。表明四川核盘菌种群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串珠镰刀菌的营养体亲和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氯酸盐对串珠镰刀菌菌株进行诱变并获得nit突变体,所获得突变体中,以nitA比例最高。采用nit突变体互补型配对技术,测定分离自水稻、玉米、棉花及大豆植物上串珠镰刀菌的营养体亲和群。结果显示,157个菌株分属于71个营养体亲和群;不同群体间的菌株仅测出玉米田群体内的一个菌株和大豆田群体内的两个菌株属于同一个营养体亲和群,其它群体间的菌株则分属不同的营养技术亲和群。菌株SA18经抗药性诱变、连续  相似文献   

13.
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是一类重要的树木腐烂病菌,其培养性状和真菌菌丝的营养体亲和性能够反映真菌的遗传、形态、生理、病理和生态等方面的差异。为了探讨金黄壳囊孢菌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对采自我国9个省份的12个杨树品种上的30株C.chrysosperma在4种培养基中的培养性状进行了观察,并在PDA培养基上进行了真菌的营养体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金黄壳囊孢菌在培养性状上存在明显的种群分化,通过模糊聚类可将30个菌株划分为8个组,且其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来源有明显的相关性;30个菌株在PDA上的亲和性配对试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菌株间产生黑色色素带,少数菌株以及同一菌株不同菌落间不产生此色素带,30个菌株归为25个营养体亲和群(VCG),其中21个VCG各只含1个菌株,1个VCG含3个菌株,只有3个VCG各含2个菌株。研究结果说明供试菌株的营养体亲和性与其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燕山板栗疫病菌的培养性状与菌株的营养体亲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板栗疫病菌在菌落形态、生长速度、产孢多少等培养性状和毒力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中国栗疫病菌从培养性状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正常培养性状 :浅黄色或黄色、生长快、形成分生孢子器的野生型菌落 ;另一类为不正常类型 :培养性状及生长速率与野生型菌株均不相同。非正常培养性状的菌株占有较大的比例 ,分布于各取样点。中国栗疫病菌株间存在明显的毒力分化 ,培养性状不正常的菌株的毒力有下降的趋势。对燕山栗产区的栗疫病菌株的营养体亲合性 (VC)研究表明 :有 4 3个营养体亲合组(VCGs) ,从而推算至少有 6个VC基因控制菌株的营养体亲合性  相似文献   

15.
从 16个采自新疆不同棉区的棉花黄萎病菌 (Verticilliumdahliae)菌株和 3个落叶型与非落叶型对照菌株上共获得 2 2 5个不能利用硝酸盐的营养体突变株 (nitmutants)。经不同氮源利用的鉴定 ,89 33%属于nitA ,9 33%属于nitB ,1 33%属于nitC ,其中nitC在以NaNO2 作为唯一氮源的MO2 培养基上被完全抑制致死。nitA配nitB的营养体亲和性测定结果 ,16个新疆菌株均与非落叶型对照菌株亲和———属于同一营养体亲和群 (VCG) ,未发现新疆有与落叶型对照菌株亲和的棉花黄萎病菌。以互补指数作为营养体亲和性量化评估指标 ,反映出不同突变类型间亲和性差异较大 ;同一VCG内不同菌株间互补指数也有差异 ,但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硝酸盐缺陷型(nit)突变体互补测试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5株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菌株进行诱导与鉴定。通过对菌落生长量的测定表明,WAC培养基比KPS培养基更能抑制菌落的生长。将从两种诱变培养基中获得的抗氯酸盐突变体,同时接种到查彼克(Czapek)、CDA和MM培养基上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KPS诱变获得的nit突变体频率为15.40%,而经WAC诱变获得的nit突变体频率为24.73%。在获得的602个nit突变体中,由CDA、Czapek和MM分别鉴定出363个、184个和55个。用WAC-CDA组合筛选获得48.47%的NitM突变体,而其他组合的NitM突变体获得率均小于7.00%。表明WAC-CDA组合适合用于新月弯孢菌nit突变体的诱导与鉴定。  相似文献   

17.
测得两个采自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的棉枯萎病菌尖孢镰孢萎蔫专化型菌株不能利用硝酸盐的营养突变体nit间亲和指数为100,而二者与分别属尖孢镰孢甜瓜专化型、西瓜专化型和黄瓜专化型的另4个菌株间亲和指数均为零——属不同的营养体亲和群。由此证明,尖孢镰孢霉萎蔫专化型与其归属的营养体亲和群VCG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