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百事通》2001,(14):17
史氏鲟又称黑龙江鲟 , 俗称七粒浮子 , 是一种仅分布于黑龙江水域淡水中的鲟类 . 它也是我国极有经济价值的优质珍贵鱼类之一 , 极具推广价值 , 市场前景广阔 . 史氏鲟为河流定居性鱼类 , 栖息于砂砾底质的江段 , 行动迟缓 , 喜清澈水质 , 耐低温 , 生存水温为 1~ 33℃ , 最适水温 18~ 26℃ . 史氏鲟性情温驯 , 具有广温性、广盐性、个体大、适应性强等特点 , 有避强光、趋弱光等习性 . 史氏鲟性成熟时间比较晚 , 一般需 9~ 10年 . 它为动物食性鱼类 , 食性依鱼的不同年龄而异 . 幼小个体主要以底栖生物和水生昆虫为食 , 如水蚤、摇蚊幼虫、水蚯蚓等 ; 成鱼除摄取上述生物外 , 还摄食小型鱼类 , 如麦穗鱼、小鲫鱼等 . 史氏鲟生长速度较快 , 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 , 6个月的个体重量可达 500克以上 , 二龄可达……  相似文献   

2.
史氏鲟种苗人工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级饲养法,在室内利用鱼缸、水族箱、水泥池进行史氏鲟种苗人工培育,主要投喂水丝蚓。史氏鲟花经过4个月的饲养,平均规格30-40g/尾,最终在率70%-75%。  相似文献   

3.
史氏鲟经过这10多年的驯化养殖,其养殖技术日趋成熟,集约化养殖水平逐步提高,但是,伴随着生态大环境和饲养方式的改变,如水温的升高、饲养密度的增大等,史氏鲟的疾病也逐渐增多,危害加大。建宁县从2001年开始从福州引进史氏鲟养殖,目前也在废弃的鳗池中大量推广养殖。近年来,笔者对史氏鲟疾病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小结、结合各地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几种常见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史氏鲟稚鱼的趋光性及不同光照周期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不同光源、不同照度和光周期 ,观察了史氏鲟稚鱼的趋光性及其生长受光照周期的影响 ,结果表明 :(1)史氏鲟稚鱼在照度 10 0lx~ 110 0lx之间的趋光率为 4 9.5 5 % ,无显著的趋光性 ;当亮区照度在 130 0 0lx以上 ,稚鱼 10 0 %避光。 (2 )稚鱼在全黑 (0lx)、全光照 (72 0lx)和自然光周期 (0~ 5 80lx)的试验条件下饲养 35d后 ,其生长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各试验组的总摄食量也未有显著性差异。处于全黑条件下的稚鱼的体色普遍变浅 ,呈灰白色 ;而另两种光周期条件下的稚鱼体色深黑 ,全光照条件下的稚鱼体色与自然光周期下的一样。结果还显示 ,史氏鲟稚鱼的生长表现出不等速性 ,全黑和自然光周期试验组的全长生长快于体重的生长 (b <3) ,而全光照组的全长生长慢于体重生长 (b >3)。  相似文献   

5.
鲟鱼规模化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氏鲟是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的淡水鱼种之一。 2000年11月,笔者在广东梅州利用80亩池塘,用涧水养殖杂交鲟(史氏鲟又达氏鳇)。经过180天饲养,平均亩产达831.25千克,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1号塘养殖过程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史氏鲟消化器官的分化对消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0日龄(DPH)的史氏鲟仔鱼消化道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消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史氏鲟仔鱼在内源营养期,消化酶活性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消化道的逐步发育而逐渐增强,但随着不同消化组织器官的分化,各种酶活性变化有各自特点.另外,3种消化酶出现活性的先后顺序为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  相似文献   

7.
黄芪对史氏鲟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灌服的方法研究了黄芪Astragalus m em branaceus水煎剂对1 龄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分3组进行,每组放史氏鲟10尾,每日灌服1次黄芪水煎剂,剂量均按每100 g鱼体重灌服0.3 mL药液,相当于黄芪(干物质)的用量为日投喂饲料重量的0.5%(A组)、1.0%(B组)和2.0%(C组),对照组鱼灌服蒸馏水。结果显示:A组和B组的史氏鲟被灌服黄芪水煎剂后,血浆及各组织中的溶菌酶含量呈升高的趋势,C组鱼的不同组织变化不一,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史氏鲟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无显著变化,但B组和C组史氏鲟肝脏中的NO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C组史氏鲟肝脏中的NOS活性也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对史氏鲟血浆及肝脏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有增强作用,尤其B组鱼的SOD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黄芪能显著降低史氏鲟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史氏鲟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2011年利用永安天宝岩高海拔低水温的自然环境首次在福建省内实现史氏鲟人工繁殖,2011~2012年在福州地区和宁德地区示范推广本土史氏鲟鱼苗100万尾,面积1hm2,增收节支370万元.该文总结了史氏鲟鱼在福建省内的人工繁殖技术,并对本土史氏鲟鱼苗示范推广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盐度海水驯养中史氏鲟血清激素催乳素、皮质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渗透压的调控作用.随着海水盐度逐渐升高,史氏鲟催乳素含量随之下降.从淡水刚进入海水中时史氏鲟的皮质醇含量下降,在进入盐度为25的海水中皮质醇含量上升.驯养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含量变化较小,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含量在进入海水中后有所升高.这5种激素协同作用,共同增强史氏鲟对海水的适应性和渗透压调节能力,其中催乳素和皮质醇对渗透压调控起主要作用.史氏鲟经海水驯养后进行海水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盐度海水驯养中史氏鲟血清激素催乳素、皮质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渗透压的调控作用.随着海水盐度逐渐升高,史氏鲟催乳素含量随之下降.从淡水刚进入海水中时史氏鲟的皮质醇含量下降,在进入盐度为25的海水中皮质醇含量上升.驯养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含量变化较小,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含量在进入海水中后有所升高.这5种激素协同作用,共同增强史氏鲟对海水的适应性和渗透压调节能力,其中催乳素和皮质醇对渗透压调控起主要作用.史氏鲟经海水驯养后进行海水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紫丁香叶对史氏鲟生长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试验对象,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紫丁香叶粉,研究紫丁香叶对史氏鲟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9组(对照组、A~H组),A~H组试验饲料中紫丁香叶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3%、4%、5%、6%、8%、10%,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饲养试验共进行56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史氏鲟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C组和F组外,其它各试验组鱼血浆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下降(P〈0.01);H组鱼血浆中自蛋白显著下降(P〈0.05),谷丙转氨酶(ALT)显著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AST)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鱼血浆中C3、C4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所降低,除C组和F组外,其余各组鱼血浆中C3、C4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这说明,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紫丁香叶粉对史氏鲟生长和免疫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英 《新农业》2013,(5):50
1.饲养优良品种品种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品种的好坏直接决定猪的生产性能、饲料消耗量、饲养周期和料肉比等。众多试验表明,饲养优良的杂种猪,可使母猪每窝断乳仔猪增加l~2头,增重提高l0%~30%,饲料利用率提高10%~l5%。好的品种如大约克、长白猪等比本地猪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可提高经济效益l0%~l2%。  相似文献   

13.
为杂交鲟的产业化开发和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测定了0.5~1.5公斤、1.5~2.5公斤、2.5~3.5公斤不同生长阶段杂交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各部位的质量比。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杂交鲟各部位的质量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含肉率以2.5~3.5公斤杂交鲟最高,达54.78%。  相似文献   

14.
蓝狐的生物学特性及饲养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狐,又名北极狐(Arctic Fox),是抗寒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蓝狐皮是高档裘皮.发展养狐业已成为振兴农村经济、扩大出口创汇的一门新兴产业.本文详述了蓝狐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饲养与繁殖技术.人工饲养,动物性饲料占70~80%,谷物饲料占15~25%,蔬菜占5~10%,添加饲料约占2%.蓝狐胎平均产仔10头左右,成活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尼古拉火鸡     
饲养特点1.尼古拉火鸡具有生长快、耐粗饲(可采食30%~40%的青草)、饲料报酬高等特点,料肉比2.5~2.7∶1。2.适应范围广,抗病力强,可在平原、山区、半山区进行舍养或放牧饲养,房舍及设备用具简单,既可集约化饲养,又可庭院放养。3.肉质好,脂肪少,瘦肉率高,胆固醇含量最低,蛋白质  相似文献   

16.
1.选雏鹅.选择适宜当地饲养的品种,要求体型大、生长快、耐粗饲. 2.温室育雏.育雏室温度为:1~5龄28~30℃,6~15日龄28~25℃,16日龄出后保持18~20℃.空气相对湿度以50%~65%为宜.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12只.饲喂室要留小门与温室相连,让雏鹅能自由采食和活动.控温可用红外线灯或木炭火.  相似文献   

17.
不孕症是引起奶牛、肉牛和水牛繁殖率降低,饲养成本增高,进而制约养牛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国内一些奶牛场目前约有30%~60%的母牛患不孕症,农村饲养的黄牛和水牛,患不孕症的比率达40%~50%.因此,开发治疗母牛不孕症的药物和新方法,对于促进养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对蜗牛产品的不断开发,蜗牛养殖户日渐增多,人工饲养散大蜗 牛在我市养殖业中形成了高潮.现将散大蜗牛的饲养技术简介如下. 1 饲养环境 散大蜗牛有三喜九怕的生活习性,即喜量暖、潮湿、阴暗;怕高温、干燥、 冷凉、强光、窒息、水泡、污染、病虫害、天敌.根据其生活习性,可以在楼房、平房、地下室、防空洞温室大棚等室内环境饲养,尤以地下室最佳.饲养器具可以用木箱、塑料盆、砖池等.蜗牛生长的适宜温度为5~35℃,最佳温度为18~24℃,养殖土的相对湿度为30%~40%,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蜗牛生长的重要条件,应严格控制好,随时观测饲养环境的温湿度.在夏季温度过高时,可采取向地面和墙壁喷水的方法,既降温又保湿;在冬季温度过低时,可在饲养室内生一火炉保温,并在炉上烧开水,敞开壶盖,使蒸汽散发到空气中达到保湿的目的.养殖土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宜.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1998,(4)
1.生活习性拟黑多刺蚁和其它蚂蚁一样,一般以一窝为一个家庭。一窝中有蚁王(雄蚁),蚁后(雌蚁)一个或数十个。工蚁专筑巢、觅食、育幼等,数量最多。兵蚁保卫群体安全,数量较少。一窝蚂蚁一般为500~2000只以上,一年可繁殖分出15~25窝。温度对蚂蚁有很大影响。蚂蚁生长,繁殖温度为15~40℃,适宜温度为25~40℃,摄食温度为19~29℃,10℃以下钻洞冬眠,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量为10%~15%。一般1~3月,80%蚂蚁钻地下沙洞,4~12月在树上或地面活动。2.饲养方法饲养蚂蚁首先要选择空余房间10~20平方米以上,或在空地搭棚进行饲养。当前人工  相似文献   

20.
史氏鲟是中国现存鲟鱼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珍稀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史氏鲟的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因此,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是发展这一产业的关键所在。作者对池塘高密度流水健康养殖史氏鲟的科学原理、设施、养殖及防病技术、市场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