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选用花生麸、大狮马牌复合肥(N∶P∶K=15∶15∶15)、羊粪、固氮解磷解钾生物菌进行肥料搭配和配比,对台茶12号在广西的生长性状和制茶品质具有积极作用,表明配方施肥是提高台茶12号在广西种植的茶叶品质和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优良品种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加工技术,才能发挥其最优品质特征,以求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本试验针对台茶12号、台茶13号2个品种的特征特性,采用规程做青、传统看青做青、轻做青3种做青工艺技术,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探索,最终总结出一套适应2个品种在当地制作乌龙茶的最理想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腾冲县茶桑站通过滇台合作项目,于2001年从台湾省引进青心乌龙(软枝乌龙)、金萱(台茶12号)、四季春、青心大有4个乌龙茶品种定植于腾冲县西山坝良种园内,进行种植试验。通过8年的观察比较,以青心乌龙(软枝乌龙)和金萱(台茶12号)长势好、适应性强,制作加工出的茶叶香气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青心乌龙(软枝乌龙)适宜在腾冲县高寒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服务武夷山茶产业的品种结构调整,对种植在武夷山的铁观音、黄旦、梅占、台茶12号4个品种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和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铁观音和台茶12号树型为灌木型,黄旦和梅占的树型为小乔木型;铁观音、梅占的叶形为长椭圆形,黄旦和台茶12号的叶形为椭圆形;铁观音幼嫩芽叶为紫红色,成熟叶片为深绿色,梅占叶色为深绿色,黄旦和台茶12号叶色为黄绿色;台茶12号的茸毛较其他3个品种多。4个品种的咖啡碱含量从芽至第五叶呈递减趋势,到茎又升高;除黄旦外,其他3个品种第一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芽次之,并从第一叶至第五叶、茎递减;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含量有差异,且没有规律性;4个品种的茶多酚含量丰富,铁观音和台茶12号咖啡碱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5.
为服务武夷山茶产业的品种结构调整,对种植在武夷山的铁观音、黄旦、梅占、台茶12号4个品种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和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铁观音和台茶12号树型为灌木型,黄旦和梅占的树型为小乔木型;铁观音、梅占的叶形为长椭圆形,黄旦和台茶12号的叶形为椭圆形;铁观音幼嫩芽叶为紫红色,成熟叶片为深绿色,梅占叶色为深绿色,黄旦和台茶12号叶色为黄绿色;台茶12号的茸毛较其他3个品种多。4个品种的咖啡碱含量从芽至第五叶呈递减趋势,到茎又升高;除黄旦外,其他3个品种第一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芽次之,并从第一叶至第五叶、茎递减;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含量有差异,且没有规律性;4个品种的茶多酚含量丰富,铁观音和台茶12号咖啡碱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6.
台茶12号适制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表明:用台茶12号制作的乌龙茶花香高长,滋味醇爽滑口;制作的绿茶外形紧细、绿润显毫,汤色黄绿明亮,香气为栗香带花香,滋味浓厚;制作的东方美人茶外形蓬松显毫,有浓郁的熟果香或蜜香,滋味甜醇回甘。  相似文献   

7.
在龙州茶区引进茶树新品种桂香18号进行试种。结果表明,在龙州茶区,桂香18号在常规栽培措施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产量较高,抗逆性强,早芽,易于种植,种植成活率高,适制绿茶、红茶、乌龙茶,所制的绿茶产品清香馥郁、滋味醇厚芬芳,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高香乌龙茶新品种鸿雁12号的选育过程、多年品比和区试试验结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结果表明:鸿雁12号属灌木型,中叶早芽,无性系新品种,其生长势强,产量高,品比试验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福建水仙增产41.3%,在4个省份区试点产量表现均较好,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产2.22%、10.29%、29.64%和32.76%。适制高香乌龙茶和花香绿茶,品质优异。高香乌龙茶外形绿润,花香高浓持久,滋味浓滑爽口,汤色黄绿明亮,感官审评比福建水仙高8.1分,比黄棪高2.55~4.2分;花香绿茶滋味浓爽,香气高长,汤色叶底绿明亮,香气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该品种抗寒旱和抗虫能力强,易扦插,种植成活率高,适宜广东、湖南、广西、福建等省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9.
祁迎胜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07-107,109
青海12号蚕豆在民和县良种繁殖场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青海12号蚕豆成熟早、植株矮、分枝力强、百粒重高,产量比对照高11.3%,适宜在民和地区川水及中位山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生长及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大,为探索糯玉米"天彩二号"的最佳种植密度,特进行了其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天彩二号"最佳种植密度每667m~2为4500株,在该种植密度下,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11.
以黄棪为对照品种,对引种的茗科1号、台茶12号、白毛2号、鸿雁12号和鸿雁9号等5个乌龙茶树新品种进行品比,并综合分析各品种的抗逆性、适应性、生长势、抗虫害能力、物候期、鲜叶产量和成品乌龙茶品质的差异。提出在安溪祥华、西坪等铁观音主产乡(镇)适当引种茗科1号;在安溪虎邱、官桥、蓬莱、湖上等地选用台茶12号或鸿雁12号进行品种搭配,以解决茶树品种结构单一的问题,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广紫薯1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紫色甘薯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梅州市于2002年引入试种,表现产量高、品质优、晒干率高、抗性强,适合于砂壤土种植等特点。采取精细整地,培育嫩壮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防治蚁象,适时收获等措施,能获得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3.
“鲁甸大麻1号”是在云南省寒冷地区滇东北鲁甸县实生选育出的避晚霜核桃新品种.该品种坚果扁圆球形,果基圆,果顶略尖,平均单果质量14.44 g,种壳刻纹大浅,壳面麻,缝合线突起,结合紧密,壳厚0.89 mm,内褶壁纸质,隔膜发达,出仁率51.2%,粗脂肪含量74.67%,蛋白质含量18.5%,取仁易,核仁肥,饱满,食味香纯无涩,口感细腻.“鲁甸大麻1号”2013年7月参展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荣获“中国核桃优良品种”称号.2014年12月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对海区人工栽培的坛紫菜新品种"申福1号"、"申福2号"以及坛紫菜传统栽培种在遭遇高温天气后的生长特性进行了连续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在坛紫菜壳孢子采苗下海栽培后,由于海水温度下降幅度小,比正常年份同期水温偏高1~2℃,造成传统栽培种的叶状体腐烂脱落、大规模减产,而在相同海域栽培的"申福1号"和"申福2号"却保持了叶状体的正常颜色和形态以及较快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受高温影响较小。上述结果证实,坛紫菜新品种"申福1号"和"申福2号"在海区栽培时对高温有明显的耐受性和生长优势,与它们在室内培养所表现出来的耐高温和快速生长特性的结果非常一致。在海区栽培条件下,其比传统栽培种可提高1~2℃的耐高温水平,具备良好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5.
秦永松  林贵美  牟海飞  潘永杰  李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69-7169,7207
阐述了"三避"(避雨、避寒、避晒)技术在罗汉果种植中的应用发展及意义,并提出了目前"三避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经多年的栽培种植试验证明,采用"三避"技术种植罗汉果,其苗的成活率、产量、质量及商品性状都有明显地提高,近几年,"三避"技术在广西永福县广泛推广,罗汉果农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给广西珍贵特产罗汉果种植业的发展增加了活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马氏珠母贝(P.f.martensii)"海选1号"的生长性状。[方法]测定并比较马氏珠母贝(P.f.martensii)"海选1号"养殖品种和对照养殖群体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变态率及不同月龄生长数据。[结果]"海选1号"和对照群体的受精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海选1号"的孵化率和变态率显著高于对照群体(P0.05);3日龄和5日龄"海选1号"幼虫的存活率和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0日龄、15日龄和20日龄"海选1号"幼虫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日龄"海选1号"幼虫的壳长和壳高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5日、10日龄、15日龄、20日龄"海选1号"幼虫的壳长和壳高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40日龄、100日龄、150日龄、250日龄和360日龄"海选1号"稚贝的壳长和壳高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较对照养殖群体具有较好的生长优势。该研究为马氏珠母贝育种工作和产业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徐薯22在湖北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薯22栽后发根返苗快,结薯早,前期茎叶生长势旺,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净同化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徐薯18和南薯88.干物质积累在生长的前90d显著快于徐薯18和南薯88,后期则略有减弱.  相似文献   

18.
密度与施肥对赣油杂5号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定新育杂交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直播生产的适宜密、肥参数,在大田小区试验条件下,进行了密度(22.5万、37.5万、52.5万株/hm2)与施肥水平(N0、N8、N12、N16)对赣油杂5号产量及产量结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对照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中低密度条件下,施肥水平N12与N16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N8差异显著;在高密条件下,高施肥水平没有增产作用,反而减产。不同密度间的总体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以22.5万~37.5万株/hm2为宜,过高的密度对增产不利。江西适播期内,赣油杂5号的适宜密度为22.5万~37.5万株/hm2,适宜施肥量为氮180、磷(P2O5)90、钾(K2O)90和硼砂16.5 kg/hm2。  相似文献   

19.
1-3日龄“浙农1号”意蜂工蜂幼虫的个体呼吸商约为0.933,平均生长饲料比为1.569,蜂王幼虫在移虫后40-80h的呼吸商约为0.91,生长饲料比为1.48.根据估测的年出蜂数,计算工蜂个体平均吐浆量,从而得出“浙农1号”生产性哺乳率为2.35-3.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