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秋婵  黄莉 《畜牧与兽医》1991,23(6):243-245
<正> 甘肃省马类动物气喘病是一种以呼吸困难、气喘和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一带。甘肃农业大学近年来的研究确定,本病是由有机尘和无机尘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混合性尘肺。有机尘主要包括普通嗜热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 vulgaris)和干草小多孢菌(Micropolyspora faeni),无机尘主要是来自外界的土尘(铝硅酸盐类矿物)。血液学检验在许多疾病的诊断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马气喘病也不例外。在本病的研究中,我们对126例自然病例和临诊病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查和血液学检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室1979—1981年门诊发现本场役马五匹患有肠结石,经治疗三匹死亡,两匹存活,共拣出结石大小17块,总重量2483克,经河北农大兽医系鉴定为真性肠结石。我场从1978年后,役用畜减少仅饲养44头,但呈现疝痛症状的病马逐渐增多,有三匹经治疗无效,尸体剖检时均在大结肠与结肠的胃状膨大部拣出结石块,经治疗有两匹马在排粪中拣出结石块而存活。在死亡的三例病马中共拣出结石14块,第一匹马一块重480克,第二匹马七块,409克、248克及其他五块共32克,第三匹马六块,323克、313克、90克及其余三块共重60克,存活治愈的一匹马拣出两块,45克、20克,另一匹马检出结石一块,重230克。结石的形状呈桃形、河卵石形,鸭蛋形、核桃形及栗子形,表面光滑,有的是淡灰色,有的是淡褐色带有花纹,质地坚硬,仅有一块表面粗糙,质较疏松。我们砸碎六块结石,四块在200克以上,中心均有如火柴杆粗细、1—2厘米长的铁丝为核心,两块如核桃大的中心是黑炭渣为核心。症状:病初体温、脉搏、呼吸一般正常,仅有起卧的疝痛表现,有的在一年内反复发作数次疝痛,病情严重时起卧不停,肠音消失频频努责,有时排出粪球表面有带血样粘膜。体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82年8月5日接受三匹烧伤马住院,其烧伤面积占全身总面积33—45%。烧伤程度一匹为1~3度,其余为1—2度。我们采用中西药物结合疗法,完全治愈,取得了良好效果。病例介绍丰收公社三合二队,12岁黄骟马,精神沉郁,体温39.2℃,脉博76次/分,呼吸65次/分。病马左侧面及内股阴筒部有  相似文献   

4.
灌水商品猪的血液学变化骆永珍,彭忠静(四川省蓬溪县畜牧食品局,629100)李忠源,刘厚培,何德全,彭明春,邓娟(蓬溪县食品公司肉联厂)廖芳(蓬溪县防疫站)任桂英(蓬溪县人民医院)为了探讨灌水猪的血液学变化,我们从圈存猪中,随机选择14头白猪,经临诊...  相似文献   

5.
奶山羊过食玉米的血液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马骡急腹症血液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马驴颈椎脱臼错位在牧区及农区均可见到。如不即时整复可使患畜致残而丧失役力。兹将作者整复的其中五例报告如下: 病例一:某马场二队,二月龄幼驹。因下痢,牧工灌药时以扭转头部及颈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者共手术治疗五例效果良好。患畜症状:额甲腔高度肿胀,运步不稳,食欲减少,病侧眼睛流泪,精神沉郁,腹部卷缩,有的病腔内潴留液呈黄褐色多达2公  相似文献   

9.
我旗某乡村兽医于1984年3月10日应用上海第五制药厂生产的“驱虫净”对五匹马进行驱虫,一投药后中毒死亡。3岁马两匹,估重300公斤,胃管投服驱虫净每匹马6克,按每公斤20毫克量,成  相似文献   

10.
将6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每组16只.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含甘肃棘豆干草粉15%(含苦马豆素0.03‰)、30%(含苦马豆素0.06‰)、45%(含苦马豆素0.09‰)的全价饲料,对照组饲喂全价饲料.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受试大鼠的临床表现,每周测定体质量1次.在攻毒5、9、13、17周后采血,运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液WBC、LYM、MO、NE、RBC、HGB、HCT、MCV、RDW、PLT及MPV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WBC、MO、NE、RDW、MPV升高,LYM、RBC、HGB、HCT降低,MCV先降低后升高,PLT先升高后降低,部分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结果表明,长期低剂量摄食苦马豆素可诱发SD大鼠贫血,但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骨髓造血能力.  相似文献   

11.
国内有关无浆体病的报道偏重于流行病学的调查,有关无浆体病乳牛血液学变化较为少见。1987年9月南京市郊某丘陵地区乳牛首次暴发本病,该地区共有乳牛近百头(个体饲养),凡曾上山放牧的乳牛均发病,且牛体都带蜱。整个流行过程为40天。现将笔者收治的11头乳牛血液学变化报道如下。一、根据临床上出现明显贫血、黄染症状的快慢,将病牛分为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急性型病牛5头,其Hb含量不足20g/L,R.  相似文献   

12.
国外关于奶牛皱胃变位的病例报道最早见于1898年,但当时奶牛的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产奶量不高,该病的发病率还很低。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及北欧一些国家较多地采用了集约化技术饲养奶牛,该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奶牛皱胃变位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增加,发病率为1.8%~10.0%。目前,牛皱胃变位(尤其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已相当普遍,且多发生于产后不久的高产奶牛,已成为威胁我国奶牛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为此,研究通过检测真胃左方变位的血液学方面的变化,旨在揭示此病可…  相似文献   

13.
自从本世纪初Nuttall和Strickland两氏确定驽巴比西虫(Babesia Caballi)病原体后,国内外学者对该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微循环领域在动物疾病上的不断研究,许多学者纷纷就各种动物疾病微循环障碍的情况进行了探讨。但有关重症  相似文献   

14.
为完成马全身麻醉下的去势手术,使用舒泰复合陆眠灵对5匹马进行全身麻醉:2.2 mg/kg舒泰+1 mg/kg陆眠灵,静脉注射。麻醉诱导期1~3 min,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时长约60 min,术中痛感小、无挣扎,术后2~3周均痊愈。  相似文献   

15.
口色与血液学变化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察口色诊病,是祖国兽医诊断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两千多年前沿袭至今,仍是中兽医临床诊病的重要依据。1982年,笔者在河南新郑县兽医院,对前来就诊的105例病畜,从口色与血液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测定,并以15头健康家畜作对照。笔者认为观察结果对今后兽医临床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选用体重50g左右的健康鲤鱼种240尾,随机分成4组,分别装入80cm×40cm×50cm的网箱内,于封冻前放入越冬池中越冬.于11月、次年1、3、4月取出测定血液学指标.结果,越冬期鲤鱼体重增加缓慢;血液Hb和红细胞数在1月和3月份明显降低(P<0.05),白细胞数一直呈下降趋势;血清总蛋白含量1月份最低(P<0.05),血钙1月份明显下降(P<0.05),而后逐渐上升,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11月和4月份明显降低(P<0.05).实验结果提示,越冬鲤鱼营养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是造成其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种鲤鱼越冬期血液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瘤胃酸中毒是由于牛过量采食含可溶性糖类物质的精饲料,瘤胃内急剧产生、积聚并吸收大量乳酸等物质所致的一种急性消化性酸中毒,危及牛的健康。本文分析了24例病牛的临床表现、血液学和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病牛主要临床表现为轻症者食欲减退,瘤胃收缩力降低;中度病牛精神迟钝,食欲废绝,呼吸急促;重症病牛陷入昏迷状态,呼吸浅表而快,最后衰竭而死亡。血液学检测结果为病牛的RBC、Hb、Pcv均显著高于健康牛(P<0.05),且随着瘤胃酸中毒的加剧而升高;WBC总数上升,嗜中性白细胞增加而淋巴细胞减少。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为随病情加重,其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及钾、氯、钙等离子不同程度下降;尿素氮含量高于健康牛;轻度酸中毒阶段血糖含量不断增加,但病情严重时则下降。通过本研究,以期为反当动物瘤胃酸中毒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骡卧蚕色与血液学变化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8例马属病畜的口色进行观察,将其卧蚕的色泽变化分为6类,并与机体的血液变化——CO_2结合力、红细胞压积以及血沉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卧蚕常依机体的血液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色泽。因此,察口色不仅可初步鉴别疾病之有无,而且可为临床诊断某些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也传染给人类和食肉动物.我省已于1998年8月通过农业部对本病的消灭验收,并获得农业部颁发的证书.现就马鼻疽病的临床症状及血液学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