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冉茂芳  田元 《农技服务》2009,26(2):17-17
进行了4个红薯品种在沿河县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最适沿河县推广的品种为86-21,其产量高达53 609.8 kg/hm~2,极显著高于当地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淀粉专用红薯不同移栽期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沿河县淀粉专用红薯适宜移栽期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其中以6月上旬移栽最佳。  相似文献   

3.
4.
采用氮、磷、钾肥"3414"田间试验设计方法,对德江县淀粉专用红薯豫薯抗病一号进行了氮、磷、钾肥施用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在红薯上的效应曲线均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边际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最佳产量施肥量为N 13.865 kg/667m2、P2O5 6.804 kg/667m2、K2O 21.757 kg/667m2,获得红薯产量3 639.281 kg/667m2 .  相似文献   

5.
随着气候逐渐变暖、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小麦播期应适当推迟,同时玉米收获期推迟也能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为进一步摸清玉米晚收对产量的影响。为玉米、小麦两晚技术推广提供依据,进行了玉米收获期试验。  相似文献   

6.
不同收获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不同收获期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玉米不同时期收获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玉米以9月25日收获的产量最高,为7 515.5 kg/hm~2;但郑单958高感锈病、青枯病,早衰症状严重。因此,应根据玉米品种的生育期长短适当晚收。  相似文献   

7.
以空育131为研究对象,在9月24日至10月14日分6个收获期,比较不同收获期稻谷水分、千粒重、产量。结果表明稻谷水分随着收获期的推迟呈逐渐下降趋势,收获时间越晚稻谷水分越低;稻谷千粒重在10月10日前呈逐渐增加趋势,10月10日后千粒重不再增加;水稻在10月2日前收获产量最高;为了获得含水量低、千粒重高和产量高的目标,有晾晒或烘干条件的农户应该在10月2日前后完成收获任务,没有晾晒田间和烘干条件的农户应该在10月2~10日内完成收获任务。  相似文献   

8.
徐守波  张海丽  邱得利 《农技服务》2009,26(12):18-18,33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高淀粉红薯在铜仁市的最佳移栽时期。结果表明:在5月15日移栽的红薯产量最高,达42931.4kg/hm2,其次是4月30日移栽的,产量达39395.9kg/hm2,8月15日移栽的产量最低。说明,铜仁市高淀粉红薯最佳移栽时期为4月30日至5月30日。  相似文献   

9.
何忠成 《农技服务》2013,(12):1266+1268-1266,1268
为了筛选出适宜该县栽培推广的优质高产淀粉专用型红薯新品种,设计区域试验测定红薯品种的优劣。结果表明:铜薯1号主蔓最长分枝数最多分别为为293.2 cm、8.3个,铜薯2号产量最高,产鲜薯2 525.71 kg/667 m2。其次为铜薯1号,产量最少的为薯王"999"。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密度对红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索良种红薯的栽培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广西红薯生产寻找适宜的栽培密度.2007年在广西大化县大化镇流水村进行了红薯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冬种红薯以100cm×15cm(行距×株距)规格栽培即6.75万株/hm^2为桂薯1号在当地的适宜密度,其薯块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新单29为试验材料,于9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共分6个时期进行收获,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新单2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豫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新单29的最佳收获时期应在9月20日至25日,此时期收获玉米比当地习惯收获期(9月10日-15日)平均可增产11.3%。  相似文献   

12.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不同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引黄灌区大田条件下,对当前生产中种植面积较大、产量水平较高(900~1200kg/667m^2)的4个玉米高产品种的不同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各有其不同的适宜收获期。正大12号和永玉3号的适宜收获期为9月20日左右;沈单16号的适宜收获期为9月25日左右;先玉335的适宜收获期为9月15日左右;以最高产量(粒重达最大值时的产量)的收获期计算(最适宜收获期),正大12号早收一天将会因粒重的降低而减产1.14%;沈单16早收一天将会减产0.87%;先玉335早收一天将会减产1.48%;永玉3号早收一天将会减产0.81%。不适宜的收获期导致玉米减产7%~9%,而适宜的收获期可使引黄灌区玉米单产增加30~40kg,总产增加5400~7200万公斤。  相似文献   

13.
不同肥料配比对脱毒红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明确脱毒红薯的优化栽培施肥方案,进行了脱毒红薯肥料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脱毒红薯最经济施肥量是尿素17.4 kg/667m2,普钙50 kg/667m2,硫酸钾10 kg/667m2,产量可达2 626.31 kg/667m2,投产比为1∶5.5;最佳施肥量是尿素17.4 kg/667m2,普钙50 kg/667m2,硫酸钾20 kg/667m2,产量可达2 798.07 kg/667m2,投产比为1∶4.48.建议采用经济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浚单20为试验材料,6月10日直播,于9月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共分5次收获,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浚单20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浚单20苞叶变黄白时收获,占最高产量的91.3%,自此晚收10d,每亩可增产72.0kg,晚收15d,每亩增产77.5kg。适期晚收可充分利用充足的光照和日夜温差,有效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净作密度对淀粉专用甘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亚玲  田元 《农技服务》2009,26(2):25-26
进行了淀粉专用红薯豫薯抗病一号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沿河县豫薯抗病一号最佳种植密度为78.75万~90万株/hm~2,产量可达45 298.1~48 375.2 kg/hm~2。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不同收获期对宿根蔗产量、蔗糖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早在 10月份收获 ,宿根甘蔗的产量较 11月、12月及翌年 1月增产 9.1% - 18.1% ,蔗糖分提高了 0 .12 % - 1.2 %。  相似文献   

17.
不同收获期对山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华北地区3个主栽品种怀山药、大和黑皮、太谷山药为试材,研究4个收获期对山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品种,8月25日收获的产量最低,明显低于9月25日、10月25日和11月25日所收获的产量(P<0.05),而后3期收获的产量同一品种无显著性差异(P>0.05);2. 同一品种,后2期收获的块茎含水率显著低于前2期 (P<0.05),粗蛋白则显著高于前2期(P<0.05);3.第4期收获的块茎的粘度显著高于前2期(P<0.05).4.大和黑皮山药块茎的锌、锰元素以第4期收获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前2期(P<0.05);其余2个品种的锌、锰含量在不同收获期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来看,收获期以第3期、第4期为佳,其中以第4期收获的产量和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收获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确定不同糯玉米品种的适宜收获期。【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8个品种为主区、4个收获期为副区),研究了不同品种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在不同收获期(花后30、35、40和45 d)下的变化。【结果】随着收获期延迟,籽粒产量逐渐增加,增加速率以花后35~40 d最快,日增重达5.2%,花后40 d增加缓慢。淀粉含量先升后降,在花后35~40 d达到峰值,后期略有下降。收获期对糊化温度没有影响,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峰值时间均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呈先升后降趋势,这几项指标在花后40 d最高,回复值此时最低。RVA谱特征值中,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受收获期的影响较小,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回复值受收获期的影响较大。【结论】综合考虑产量、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在不同收获期间的变化趋势,可认为花后40 d收获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有利于改良糯玉米淀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田间管理方式对脱毒红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施肥和栽培方式相同的条件下,探索脱毒红薯藤蔓移栽大田后不同生育时期摘心、提蔓、翻蔓等7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对脱毒红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方式对脱毒红薯产量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以脱毒红薯主藤长到12叶节时摘主心、保留主藤8个叶节,第1次侧枝枝藤长到17叶节摘心、保留侧枝15个叶节的处理产量最高.提蔓与翻蔓2种管理方式比较,提蔓管理较翻蔓管理更为科学合理.说明,在脱毒红薯的栽培管理上适时摘心和适时提蔓是高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的收获期试验,来研究收获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油分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收获的方法对6个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进行处理,利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进行油分分析,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试验表明,收获期对大豆油分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从初熟期开始,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各品种油分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有规律的变化趋势,6个品种的油分含量变化幅度为0.37-0.87个百分点,每个品种都有一个最佳的收获时期以获得最高的油分含量,但油分含量变化情况和品种的生育期相关性不大,是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的.播期对产量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四个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黑农44、垦农19、合丰48号和合丰47号产量变化较.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两个早熟品种的产量变化较小,不显著,产量变化总体趋势是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不同生育期的高油品种适期收获能获得较高的油分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