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暖秋气候对奇台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月18日以来,奇台县气温偏高,降水稀少,降温缓慢.9月份降水量较历年偏少86%,较上年偏少76%,气温较历年偏高1℃;10月份降水较历年偏少,气温偏高3℃;11月上半月无降水,平原区尚未见降雪,气温较历年同期偏高近7℃,成为奇台县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的气温.暖秋气候对奇台县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刘敏  池明  庞丽洁  李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36-15737,15742
2010年铁岭市春季(3~5月)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异常偏低,降水异常偏多,日照异常偏少。全市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2.0℃,创历史同期最低值。冷暖起伏较大,前仲春低,后春高。降水比常年偏多近1倍,创历史同期最多值。各月降水量持续偏多,降水过程频繁且量级大。第1场透雨较常年偏早9~18d,日照较常年偏少115.9h,创历史同期最少极值。各月日照时数均偏少,尤其是4月,较常年偏少60h,创历史同期最少值。各站终霜均略早,其中,西丰较常年提前18d。回暖明显晚于常年。地温回升缓慢,冻土解冻延后,各地土壤化通时间比常年晚6~9d。花草苗木的萌芽或开花较常年偏晚。农作物播种期、发育期均延迟。低温寡照,大棚蔬菜病虫害较重。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0年贵州西部13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t检验法等统计方法,对贵州西部春季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气候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西部各地春季降水量差异明显,春季降水量东部最多,中部次之,西北部最少;贵州西部春季降水量有着明显的月际性变化,贵州西部春季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月,4月次之,3月最少,春季降水量85%以上出现在每年的4至5月;春季降水量60、70年代持续偏多,进入80年代后,春季降水量持续偏少,从总的气候趋势看,春季降水量呈波动下降趋势,但春季各月降水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3月降水量从总的气候趋势看,呈增多的趋势,1961年至1984年3月降水以偏少为主,1985年至2010年3月降水以偏多为主,4月、5月降水量从总的气候趋势看,呈减少的趋势。1961年至1984年以降水偏多为主,1985年至2010年以降水偏少为主;春季降水在1985年存在突变现象,表现为降水量的急剧减少,春季降水突变主要由4月、5月降水的突变引起,5月较4月的作用明显,这种突变事实各站具有较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2017年青稞播种至出苗期温度适宜,降水偏少,但前期土壤墒情较好,青稞出苗率较高;出苗至拔节期,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不利于幼穗分化;拔节至开花期,气温偏高,降水量明显偏少,尤其是孕穗至开花期,贵南县以晴热天气为主,不利的水分条件,加之温度持续升高,出现中度干旱,开花授粉较差;开花至乳熟期温度适宜,降水偏多;乳熟至成熟期温度持续偏高,降水偏少,导致灌浆时间相应缩短,千粒重较2016年少1.9 g。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21年阜新市春播期降水资料,分析了春播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21年阜新市春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首场透雨的降水量呈减少趋势。4月上旬到6月中旬各旬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首场透雨降水量有准48年和准31年的周期,春季降水量有准62年和准36年的周期。阜新市历年春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15.9%,明显偏少。太阳黑子平均数与同期5月份降水量呈反相关关系,r=-0.257(P=0.046)。  相似文献   

6.
统计分析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普兰店地区的降水、气温和日照资料,对比常年值以得出普兰店地区冬季主要气候特点。结果表明,普兰店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降水量较常年异常偏少,日照时数接近常年略偏少;2017年12月降水量异常偏少,气温偏低,日照时数正常略少;2018年1月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日照时数偏少;2月降水量偏少,气温异常偏低,日照时数偏少。季内出现一次寒潮天气,雾霾天气偏少;由于降水异常偏少,土壤处于缺水状态,对春耕时土壤墒情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灵璧县遥测自动站的各项要气候要素值,对2005年灵璧当地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时空特征、年内发生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特征及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05年气候属异常年份,连阴雨、低温、旱涝、大风等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危害特重。冬季偏旱,雨雪偏少,春季干旱,降水偏少,夏秋两季降水量集中,一年雨水分布极为不匀,有明显旱涝,直接影响夏播夏收秋收、秋种,冬季干旱,雨水偏少影响冬麦生长。具体表现:今年平均气温14.7比常年偏高0.2。年降水1072.9,较常年偏多173.3mm。年日照合计2311.5小时,较常年略偏多。总气候条件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8.
玉米茎腐病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吉林省的粮食产量、商品率、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14%。但自4月份以来,吉林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降水多、气温低、回暖慢,异常的气象条件历史罕见,给今年春耕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4月份气温特低,平均气温3.4℃,比常年同期低3.8℃,为历史同期第一位。降水较多,平均降水量为74.2mm,比常年同期多41.6mm,为历史同期第二位(第一位为2005年)。  相似文献   

9.
利用 2019年泰安国家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特征,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9年泰安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少198.3mm,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3℃,年平均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196.2h。2019年气候异常主要表现在:1月、3月、5月、9月降水异常偏少,12月份降水异常偏多,年平均气温与2017年、2018年并列创泰安市历年平均气温最高值记录。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强对流、干热风、干旱、大雾等。  相似文献   

10.
应用盘锦地区1957~2019年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线性趋势、滑动平均、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盘锦地区春播期(3~5月)降水变化特征,并对盘锦地区春季首场透雨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盘锦春季降水量整体呈略有增加趋势,其中3月、5月为增加趋势,4月份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春季降水偏多偏少交替变化存在准20年...  相似文献   

11.
北秋南经是临夏州作物生态气候最佳种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学祯  马跃平 《甘肃农业》2005,(12):238-238
一、临夏州气候特征临夏州位于甘肃省中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境内气候类型多样, 西南部属高寒阴凉湿润区,中部属塬坡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部属沟壑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5.2-9.2℃,年降水量为287.4—662.5mm,临夏县铁寨乡新发村为1032. 0mm,年日照时数为2281.9-2593.7h。总的气候趋向是;气温由北向南递减,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每距10km,年温递减约为0.5℃,年降水量递减约为100m,临夏州气候变化之巨在中国北方是很少见的。二、临夏州作物对气候利用状态我州夏季作物(春麦为主)播种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收割于7月中下旬。秋季作物(玉米、马铃薯为主)播种于4月上旬,收获期为10月份。从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利用来看,5至6月是春麦等夏作物拔节至开花期,是作物需水关键期,该时段降水多寡与夏作物丰欠关系甚为密切。这一地域5、6月降水变率大,气候上  相似文献   

12.
2019年湖北省气象灾害程度重.全省年平均气温17.1℃,较常年偏高0.7℃,7月下旬至11月中旬气温偏高1℃以上,其中宜昌至襄阳以东地区偏高1.5~2.8℃.全省平均降水量906.1 mm,较常年偏少25%,其中7—9月降水量为174.2 mm,较常年偏少50%以上.年日照时数1544.3 h,较常年偏少8.8%,3...  相似文献   

13.
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大气干旱指数4个方面对2016年菏泽市气候概况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四季气候特点。2016年全市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平均年降水量比历年偏少,日照比历年偏多;四季的气温、降水、日照与往年相比增减不一。  相似文献   

14.
对2018年大连市旅顺口区气候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旅顺口区气温偏高,降水接近常年,日照时数偏少。全区平均气温11.6℃,较常年高0.6℃,夏季气温偏高显著。全区降水量700.5 mm,较常年(561.6 mm)多138.9 mm;其中春季降水基本持平,夏季降水偏多,秋季降水偏少,6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阶段性干旱。全区日照时数2 460.1 h,较常年偏少。年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1月寒潮来袭,出现持续低温;7月下旬持续高温连续刷新极值;8月20日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全区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9月频现阵雨雷阵雨;入冬前后出现2次大雪。总体上,2018年旅顺口区气候条件极端性明显,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城市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春季我省天气表现为气温特低,降水特多、日照特少,天气回暖晚,气温不稳定已明显制约了我省2010年农业生产。在各类作物中,水稻采用保温旱育移栽生产方式,4月上旬便需置床、扣棚、浸种,中旬播种育苗,低温雨雪天气使水稻播种育苗工作首当其冲,受到巨大影响。据气象资料,4月份我省平均气温为3.9℃,  相似文献   

16.
2018年,旅顺口区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接近常年,日照时数偏少。全区平均气温11.6℃,较常年高0.6℃,夏季气温偏高显著。全区降水量700.5毫米,接近常年561.6毫米;其中春季降水基本持平,夏季降水偏多,秋季降水偏少,6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阶段性干旱。全区日照时数2344.3小时,比常年偏少。年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1月寒潮来袭,出现持续低温;7月下旬持续高温连续刷新极值;8月20日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全区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9月频现阵雨雷阵雨;入冬前后出现两次大雪。总体上,2018年旅顺口区气候条件极端性明显。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城市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19年春季,广西平均气温偏高,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最高;降水量偏少,时空分布不均,3、4月偏多而5月偏少。日照时数偏少,其中5月显著偏少。春季,多数时段光照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季内出现的低温阴雨、强降水给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1、气候趋势预测 1)年度趋势 (1)降水量 2009年降水总量云南省大部地区预计为正常稍偏多。其中1-4月全省大部地区为正常至偏少。5月雨量昭通市、曲靖市东部、文山州为正常至偏少,其它大部地区为正常至偏多。6-8月降水总量全省大部地区为正常稍偏多。9~10月降水总量全省大部地区为正常。  相似文献   

19.
临汾市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对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产量的变化主要受降水、温度、光照等气象要素的影响,其中,以降水尤为明显。冬小麦全生育期对降水量的需求不尽相同,拔节—抽穗期和抽穗—乳熟期是冬小麦需水最大的时期,降水对产量的影响也最大。临汾市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的变化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1985—2008年冬小麦产量和降水的对比分析发现:4月份(拔节—抽穗)降水量的多少对冬小麦产量影响很大,降水量与小麦产量呈正相关,在适宜的范围内,降水量偏多的年份为增产年,降水量偏少的年份为减产年;在冬小麦全生育期,临汾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在春季降水异常的年份中,降水量偏少比降水量偏多对冬小麦减产影响明显;在冬小麦生育后期,降水因素(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1小春作物生育期间主要气候事件及农业气象灾害1.1干旱2005年云南省小春作物播种至整个中期生长阶段降水稀少,导致大部地区干旱严重。据统计,2004年11月上旬至2005年2月下旬全省各站点累积雨量平均值为63.7m m,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24%,全省达“干旱”标准的站点为102个,占总站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