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从1996年第1个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品种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大豆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食品和环境安全性的潜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转基因大豆的优势、食品及环境安全性,为我国转基因大豆的商品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美国玉米、大豆和棉花3种主要作物转基因品种的商业化进程,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和棉花在美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品种的转基因化,2010年已分别达到86%、93%和93%。无论是抗虫、还是抗除草剂、或者是既抗虫又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品种,在美国都大受农场主的欢迎,这揭示转基因技术为农业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分析了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现状,棉花、玉米、大豆都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仅水稻的转基因研究领先于美国。因此,建议积极推进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进程,保持水稻研究的先发优势,加强其他作物转基因研究,并适时商业化,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转G2-EPSPS和GAT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H10-6耐30%草甘膦水剂(孟山都,农达)目标性状在不同世代中的遗传稳定性,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了转基因大豆ZH10-6不同世代(T2~T4)、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器官中的目标蛋白含量.同时,通过喷施不同剂量的草甘膦,考察了 3个世代转基因大豆对目...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GTS 40-3-2作为目前在最多国家和地区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大豆,除榨取大豆油外,剩余的豆粕等副产品被用作动物饲料。通过对山西省太谷周边11个动物养殖户的饲料进行转基因标识情况专项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PCR技术对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GTS 40-3-2含有的Ca 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Cp4-EPSPS及大豆内标Lectin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1份饲料全部含有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GTS 40-3-2成分,且其含量各不相同,其中蛋鸡饲料GTS 40-3-2转化体的含量最低,但所有饲料均无转基因标识。试验为我国转基因饲料饲用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了试验数据支持,同时也对来源于转基因作物的原材料产品的合理应用以及通过转基因饲料喂养动物所产生的农畜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苜蓿夜蛾是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重要食叶性害虫之一.在实验室和网室人工接虫条件下,对已获得的遗传稳定的双价抗虫转基因大豆抗苜蓿夜蛾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非转基因大豆相比,抗虫转基因大豆株系T5-150和T5-195的叶片损害程度明显减轻;同时,苜蓿夜蛾幼虫食叶量显著下降、存活天数缩短,发育变慢,蛹化数也显著降低.表明抗虫转基因大豆抗苜蓿夜蛾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作物的T-DNA插入及其与宿主基因组的连接序列构成的侧翼区域,是转基因事件检测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转基因作物开发、评估和监管所必需的。前期研究得到2个携带大豆花叶病毒P3(soybean mosaic virus P3)基因干扰片段的转基因大豆事件,即L13和L104,可显著提高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大豆花叶坏死病毒和西瓜花叶病毒的抗性,具有较强的光谱性。为了便于对该转基因事件进行监管以及建立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Illumina Xten平台,对L13和L104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PCR技术,对转基因事件L13和L104的旁侧序列进行了分析。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每一个事件获得了超过12.13 Gb的原始数据,测序深度为11×,与大豆参考基因组(Wm82.a2.v1)和转化载体序列做比较,初步识别出这两个转化事件T-DNA的边界及其旁侧序列。转化事件L13和L104的T-DNA分别位于Chr04和Chr11染色体上。进一步的PCR检测和序列测定表明转基因事件L13的T-DNA为单位点双拷贝整合到大豆基因组Chr04:46747946位点;转基因事件L104的T-DNA为单拷贝插入,整合位点为Chr11:30461895位点。结果证明了全基因组测序在识别转基因作物T-DNA插入和旁侧序列区域方面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此外,插入位点的鉴定和事件特异性检测的建立将有助于广谱抗病毒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LAMP检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环介导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应用于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检测.针对抗草甘膦Roundup Ready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外源基因EPSPS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成功建立起定性检测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的LAMP检测方法.优化LAMP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1h.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快速、灵敏、有效地检测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中整合的EPSPS基因,检测限为0.01%,低于国际现行最低检测量0.5%的要求.检测EPSPS基因操作简单,成本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LAMP检测结果可信,稳定性好,可对目前批准的抗草甘膦RoundupReady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进行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豆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我国大豆转基因发展很快,本文就大豆转基因中常用的方法:农杆菌介导法、电击法、PEG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农杆菌传导的原位基因转化等的技术环节、在大豆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方面转化外源基因上的应用状况,大豆再生体系建立以及对国内大豆转基因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学试验方法,对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呼交06-698及其非转基因亲本蒙豆12后的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考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呼交06-698与其亲本非转基因大豆蒙豆12在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两方面的变化趋势相似,不同时期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存在差异,同一时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土壤脱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土壤细菌数量差异不显著,仅在播种前和苗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大豆,其它时期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常规大豆品种中黄13为对照,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对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影响。经过大豆2个生长周期的研究发现:在相同时段内,转基因大豆AG5601和对照对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影响趋势基本一致;除在第2生长周期的第30~100天(20100618~20100908)时转基因大豆极显著地抑制了根际土壤真菌数量(p<0.01)外,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呈不规律变化;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有一定的影响,但无明显规律可循。此研究结果为在我国南繁地区开展转基因大豆AG5601安全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