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江苏蚕业》2017,(3):45-46
蚕业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单位,将分散农户承包的集体土地经营权,集中连片流转承包,形成适度规模,配套采用现代蚕业技术,实施蚕业规模经营,提高蚕桑综合效益和单位土地利用率。大力发展蚕桑家庭农场既解决蚕农老龄化,养蚕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也有助于推进蚕桑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稳定蚕桑产业根基,促进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江苏蚕业》2017,(2):25-29
为稳定蚕桑产业发展,依托项目建设,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培育新型蚕业经营主体,开创了新型蚕业经营模式,一是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现代蚕业园区,以企业化运作代替"一家一户"的单独经营,二是龙头企业引领建设蚕业农场,改变原有的小规模、低效率生产,三是推进多户联合的专业合作社经营,提高蚕桑生产规模和效率,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蚕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蚕业老区现阶段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传统的技术,不能适应其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蚕业经营主体和蚕业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着蚕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的稳定。而蚕桑生产经营主体是现代蚕业的核心,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但目前传统的经营方式和技术,使其蚕业经营主体也难以转型和培育。且蚕桑产业存在着"三老"现状,即:桑园老、劳力老、技术老,如不采取相应措施,老区蚕业将会快速萎缩。  相似文献   

4.
针对吴兴区蚕业生产存在的蚕业经营规模小、产业竞争力不强、从业人员老龄化、人员素质较低、茧价波动幅度大、蚕桑生产不稳定等问题,提出湖州市吴兴区应采取实行土地流转机制扩大蚕业经营规模、开展蚕桑综合利用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蚕桑科技创新提高蚕茧质量、完善利益链接机制推进行业产业化等现代蚕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吉华  孙书云 《江苏蚕业》2008,30(1):43-44
长期以来,我国的蚕业发展速度缓慢,新技术推广覆盖率普遍较低,各地的蚕桑资源不能共享,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蚕业产业信息化,提升蚕业产业化水平,加速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的转变。1海安蚕业信息化的现状海安是著名的“中国茧丝绸  相似文献   

6.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蚕桑产业是高县嘉乐镇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保障。2016年上半年,嘉乐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现代蚕业的有关要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充分挖掘和发挥我镇蚕桑产业的潜力与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蚕业,实现春季产茧近20万kg,蚕农售茧收入超过810万  相似文献   

8.
王军 《江苏蚕业》2014,(3):36-37
海安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劳动价值上升、茧丝行情大幅波动、环境气候异常变化等多种因素,蚕桑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发展以优质、省力、高效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设施蚕业,成为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调整优化桑园结构,加快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加大行业投入力度,提升传统蚕业设施化水平;加强养蚕环境污染治理,确保蚕作安全;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行业整体效益等措施,构建海安现代设施蚕业框架,保持产业规模基本稳定,蚕茧质量和效益创全国一流。  相似文献   

9.
陆琴 《江苏蚕业》2010,(3):39-40
蚕桑生产是如皋的四大高效特色产业之一,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0万亩,其中投产桑园8.49万亩,全年发种25万张,蚕桑综合产出近4亿元,生产规模与效益位居江苏省第三位。为了实现蚕桑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充分发掘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快推进蚕桑产业高效规模化发展进程,蚕农栽桑养蚕技术水平必须进一步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蚕业信息化,构建蚕业信息技术平台,让广大蚕农足不出户了解掌握市场信息、技术,加速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升了蚕业产业化水平,加速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传变。  相似文献   

10.
正3月1日,四川省蚕业站长会议在成都召开,各市(州)蚕业站(局)长、省直属蚕种场场长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15年蚕业工作,研究新形势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蚕桑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办法和措施,安排部署2016年蚕业工作。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蚕业管理总站站长杨彪主持会议。会议指出,2016年全省蚕业工作要以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农民持续  相似文献   

11.
《四川蚕业》2017,(4):34-35
<正>高县是蚕桑产业大县,全县现有桑园20.3万亩,覆盖全县19个镇乡、217个村、1439个社、2.86万户蚕农,主要集中在高县南部和中部地区。蚕桑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县委县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坚持把推进蚕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现代蚕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龙头企业坚持以"深化改革、攻坚克难、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基本思路,以"共育+仪评"为抓手,扎实推进现代蚕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宁南惠民蚕业专业合作联合社由宁南县蚕桑技术协会牵头,于2012年11月29日正式成立。是农村蚕业专业合作社和蚕桑技术指导员组成的农村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有6个蚕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60万元。该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推行"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发展现代蚕业、促进农户增收为工作核心,在蚕业发展中,向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  相似文献   

13.
加快蚕业产业化的步伐已经成为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农科教相结合加速推进了现代蚕业园区建设;加速了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辐射;提高了蚕业科技推广的到位率,加速实现了蚕桑生产的规模效益;能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紧密结合的优势,提高厂蚕区蚕农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蚕桑科技户和养蚕示范大户,促进了高效蚕业的发展和蚕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以农科教相结合为手段。走产,学,研和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是一条初步实现蚕业产业化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蚕桑产业是桐乡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虽有众多农业新型产业的崛起,蚕桑仍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蚕业老区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传统技术等,已不能适应其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蚕业经营主体和蚕业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着蚕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的稳定。目前在生产中除了推行少回育等省力化技术外,有效解决养蚕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效率和蚕业经济效益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蚕桑生产要摆脱传统家庭生产模式,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条件和集成技术,从而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和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为了稳定桐乡市蚕桑产业,对经济、生态及社会再作贡献特通过调研,摸清桐乡市蚕桑生产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稳定蚕桑产业,加快培育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对策与措施及其创新蚕业配套技术,为蚕桑规模化生产、生态化发展、组织化经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从而实现蚕茧优质高产、蚕农增收、产业稳定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桑树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也是一种优良的绿化树种.栽桑养蚕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发展蚕桑产业,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新农村建设. 1 发展现代蚕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1.1 有利于农村生产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养生保健意识增强,加上丝绸文化的弘扬,丝绸消费量将逐步增加.种桑养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每667m2蚕茧及副产物的收入可达3 000元,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加快现代蚕业发展,有利于农村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重庆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全国主产蚕区之一,从80年代中期到2005年仅次于浙江、四川、江苏,居全国第四位,是蚕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蚕桑产业是重庆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外贸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2005年之后,随着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的蓬勃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蚕桑行业比较效益逐年下降,给蚕桑行业带来了严峻考验和极大挑战。重庆蚕业必须要有  相似文献   

17.
蚕桑产业是安岳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早在汉代就有栽桑养蚕、缫丝、织绢的记载。随着社会的变迁,我县蚕业经历了衰败、发展、徘徊、复苏阶段,现在蚕业初具规模,产业化经营体系基本形成。如何加快我县蚕业发展是摆在蚕业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笔透过蚕业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盐城市蚕业区域规模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十年盐城市蚕业主产区蚕桑生产基本情况变化,提出了茧丝绸产业化是蚕业区域规模发展的主推力量;农户蚕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是蚕业生产技术发展的必然;区域化是蚕业发展的基础,集约化是蚕业发展的要求;薄弱的蚕业科技基础是发展的障碍,蚕业多元化开发利用是蚕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蚕业现代化发展思路浅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兆虎 《蚕桑通报》2001,32(2):45-46
根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 ,我国“十五”期间农业的工作重点就是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以多种手段确保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于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毫无疑问 ,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蚕业也不例外。这就给传统蚕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是顺其自然 ,还是积极引导?该如何引导?以怎样的形式来发展?这是近期内在传统蚕业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富阳市蚕桑生产近年来的变迁为蚕业现代化发展思路探讨提供了一些启示。1富阳市传统蚕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传统蚕区大都经历了相似的历程。二十世纪8…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提升我区蚕业部门技术干部的能力素质,进一步推动广西蚕桑产业优化升级、拓展提升,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7月10-12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广州市举办了广西现代蚕业技术培训班。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李标站长在开班仪式上介绍了目前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概况。培训班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