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病毒病是我国大白菜生产的主要病害,其主要毒原是TuMV。抗病育种是防治该病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的QTL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白菜高抗TuMV-C3株系的高代自交系A52-2和感病自交系GCⅣ杂交的F2代255个单株作为构建遗传图谱的作图群体,通过EST-PCR-RFLP和AFLP分子标记的遗传分析,构建了包含12个连锁群,由124个遗传标记组成的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其中包括6个EST-PCR-RFLP多态性位点和118个AFLP多态性位点,该图谱覆盖长度为683.9 cM,平均图距5.52 cM。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V 2.0软件和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分析,共检测到4个抗TuMV-C3株系的QTLs位点。  相似文献   

3.
抗芜菁花叶病毒转基因大白菜的培育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大白菜栽培品种"福山大包头"的子叶柄为供试材料,对影响大白菜植株再生和基因转化频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白菜高效再生体系和有效的基因转化体系,并将芜菁花叶病毒的CP基因(TuMV-CP)导入大白菜中,获得转化植株。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TuMV-CP基因已整合于大白菜的基因组中;Northern杂交分析及EL ISA检测表明TuMV-CP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进行了有效表达。转基因植株T1代的遗传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后代中遵循3:1的分离规律。抗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孤丁病主要病原芜菁花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京地区大白菜病株上分离到芜菁花叶病毒一个分离物(TuMvB),这个分离物侵染大白菜、油青菜、甘蓝,产生花叶症状,在心叶烟上表现系统枯斑,三生烟和千日红上产生局部枯斑。
该分离物为线条状病毒,粒体大小为700-700hm×13-15nm,PEG沉淀后经二次差速离心得到的病毒纯化制剂,对紫外钱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A260/A280为1.21;分析超离心获得病毒的沉降系数为145s.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外壳蛋白亚基由单一组分组成,分子量为27,000道尔顿,病毒制剂在冰箱内存放2个月后电泳,产生两条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27,000和25,000道尔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TuMVB-RNA的分子量为3.2×106遭尔顿。电镜下病组织超薄切片中存在风轮状内含体,还有环状体和带状体。以纯化病毒制剂为抗原制备了TuMVB的抗血洁,效价为1:1024。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了田间大白菜上芜菁花叶病毒的带毒率为75.4%。  相似文献   

5.
大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基因EST-PCR-RFLP分子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高抗芜菁花叶病毒C3株系(TuMV-C3)的高代自交系A156-2和感病自交系P9805杂交后代的F2代为群体,根据大白菜的抗性相关的表达序列标签(EST)设计引物,利用分离群体分群分析法(BSA),筛选出2个与TuMV-C3株系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EST-PCR-RFLP分子标记BS300及BS160,遗传距离均为6.5 cM,为大白菜分子辅助育种、抗病基因克隆以及研究抗病基因编码特性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10余年来,TuMV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大量TuMV株系核酸全序列和部分序列的分析,增加了人们在核酸分子水平上对TuMV遗传、变异和进化的认识。TuMV株系核酸序列较大的变异性与病毒广泛寄主范围是一致的,TuMV株系的核酸重组加快了病毒的变异和进化,依据一组油菜材料为鉴别寄主划分的,TuMV致病性,有利于在油菜抗TuMV病害育种中的应用,油菜、大白菜对TuMV抗性研究的深入,发现了株系专化性和广谱性两类抗性,其中一些已被定位在遗传图谱上,为抗性基因进一步克隆提供了争件将作物自身抗性和转基因抗性相结合,获得对TuMV广谱而持久性抗性,是研究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侵染蚕豆的芜菁花叶病毒的鉴定与提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浙江等地的蚕豆苗上出现的红褐色环斑或白色斑驳症状.经鉴定是芜菁花叶病毒侵害的结果.在病组织中的病毒粒体为弯杆状.长度750-800nm。摩擦接种在苋色藜上,接种叶上出现大块黄色枯斑,直径约3毫米,顶叶系统感染,在克氏烟、芜菁、油菜上为系统花叶.在蚕豆苗上的症状,视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在有限生长的品种上多为红褐色环斑.在启东蚕豆上多为白色斑驳,豆荚上也可出现变色斑。对病毒的提纯方法作了改进,用冻融的20%蔗糖溶液可代替常规的10-40%蔗糖梯度液,精提纯的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8.
 经研究大白菜对芜菁花叶病毒辽宁1号株系(TuMVLn-1)的抗性是不完全隐性,至少受4对以上微效基因控制,亦较大地受环境敏感基因的影响,因而具有较显著的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在回交测验中,发现明显的核遗传。但同细胞质又有密切关系。通过配合力分析: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的方差都达到极显著水准,其比值(G.C.A/S.C.A)为13.28,说明其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因此,在进行抗病育种时,以轮回或自交选择较易获得高抗品种:在选配优良杂交组合时,应使双亲都具有高抗性,同时亦应注意父母本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芜菁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铎  李明福 《植物检疫》2003,17(B09):18-22
芜菁花叶病毒是马铃薯Y病毒科的重要成员。作为引起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害的最主要病原,该病毒地理分布极广,自1921年Gardner和Schnltz首次描述了TuMV,迄今除南美洲外,其他各大洲均见报道。TuMV也是我国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病毒病害的主要病原,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引起大白菜孤丁病、油菜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等,每年都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鉴于该病毒的经济重要性,我国针对该病毒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国内对该病毒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芥菜品种资源对芜菁花叶病毒抗病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88-1990年向全国收集的658份芥菜品种进行了对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获抗病型2份,中抗型10份,中感型60份,高感型586份,无免疫和高抗类型。鉴定表明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变种间抗病性差异小,从中初步筛选出一批抗病和中抗型品种。  相似文献   

12.
 从表现花叶症状的德国进口番红花上获得一线状病毒分离物SA,线状病毒粒子长度为700~800nm。其在人工接种的11科39种植物中能侵染6科14种植物,在克里芙兰烟上产生系统坏死,在小白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上产生系统花叶或为隐症,在昆诺藜等藜科植物上为局部侵染。在番红花病叶、球茎及克里芙兰烟病叶组织中观察到卷轴状和片层状聚集的风轮状内含体。免疫吸附和免疫修饰电镜观察结果显示,SA与芜菁花叶病毒((TuMV)具有紧密的血清学关系。根据这些特征将SA鉴定为TuMV的一个分离物。这是TuMV侵染番红花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为害油菜的蕪菁花叶病毒有黄斑及枯斑两个。黃斑株系使甘兰型油菜表現系統性黃斑,枯斑株系表現系統性枯斑。室內测定表明,“胜利”油菜在晚秋和冬季对枯斑株系有耐病能力,但春夏易遭其严重为害;但在各季节对黄斑株系表現一定程度的耐病性。两个株系为害白菜型或芥菜型油菜都表現系統性花叶。两个株系都能为害十字花科、茄科、菊科等13种植物,接种蘿卜、“苏州鸡蛋白”油菜及百日菊表现系統性花叶;接种藜、“黃苗榆”烟、“白兰”烟(White Burley)、“农特400号”烟、“三生”烟及千日紅表现局部性枯斑;在假酸浆和酸浆上成为系統性黄斑;在黃烟上产生局部性黄斑;不能为害“大平头”甘兰、心叶烟、雪烟、辣椒、无刺蔓陀蘿、黄瓜、商陆与番茄;在“胜利”油菜上表現不同症状。致死温度均为60°—65℃,稀释終点为1:50—1:100,体外存活期为2—3天。由蘿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 Dav.)传染。在“苏州鸡蛋白”油菜上两个株系有高度的交互保护反应。所以它們屬于蕪菁花叶病毒中亲缘关系很近的株系。室內粗测結果看出,甘兰型油菜对两个株系的抗病性有显著差異,白菜型油菜也有差異,因此将它們分为两个株系,有助于今后进行油菜抗病毒病品种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15.
黄瓜花叶病毒甜菜分离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石河子地区春季采种甜菜和夏播母根用甜菜上分离到3个病毒分离物,代号为石-B-2、石-B-5和石-B-D,自然感染甜菜引起叶片黄色花叶、扭曲、皱缩和植株严重矮化。病毒粒体球状、直径28~30 nm、均含有分子量约为2 9k D外壳蛋白、3种相同的较大片段的双链RNA (即3400 bp的RNA1、3100 bp的RNA2、2300 bp的RNA3)和片段大小约400 bp的小RNA,石-B-2和石-B-D具有1100 bp的RNA4,在ELISA和琼脂双扩散试验中,3个分离物均与CMV-83抗血清有特异反应,初步认为这3个球状病毒分离物属于CMV,但它们具有狭窄的寄主范围,不感染心叶烟、蔓陀罗、番茄,在寄主反应、双链RNA4和卫星RNA的大小上明显不同于国内外报道的CMV株系或分离物,同时说明侵染甜菜的CMV可能存在着株系分化。  相似文献   

16.
17.
 从河北省赤豆实生苗上获得一个分离物,它系种传的,引起赤豆产生疱状花叶,易经汁液摩擦接种,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phis cracivara)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其钝化温度为55-60℃(十分钟)稀释限点为10-2-10-3,体外存活期为1-2天。寄主范围狭窄,系统侵染大豆(Glycine max)、绿豆(Phaselous aureus)、豇豆(Vigna sinensis cv.花豇豆)、棉豆(Phaseolus lunatus)、赤豆(P.angularis)等豆科植物,局部侵染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昆诺藜(C.quinoa)和番杏(Tetragonia expensa)。病毒粒体线条形,略弯曲,755×13nm.A260/A280比值为1.224。病组织超薄切片中有风轮状内含体。SDS-免疫双扩散试验表明它与黑眼豇豆花叶病毒(BICMV)血清学关系十分密切。综合以上特征,我们认为赤豆花叶病毒河北省分离物为BICMV。河北省赤豆种子携带该病毒百分率为3-5%,它是田间主要毒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烟草花叶病毒丁香分离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表现花叶症状的丁香病株上获得一病毒分离物,其在电镜下为约300 nm×18nm的杆状粒子;电泳分析表明感病组织中ds RNA大约为6.4kbp,而其外壳蛋白分子量约为17.6k Da。以上实验结果初步将该病毒分离物鉴定为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根据该属病毒复制酶基因序列设计通用引物,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约1000 bp的预期特异片段(Gen Bank AY566703)。将PCR产物克隆后测序,序列分析表明,与从蚕豆中分离的TMV-B株系序列(Gen Bank AJ011933.1)同源性为99.90%。根据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RNA C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RT-PCR,扩增出约800 bp的预期特异片段(Gen Bank AY56672),序列分析表明,与TMV-B株系序列(Gen Bank AJ011933.1)同源性达99%,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物为TMV。由于该分离物与TMV-B在指示植物上的症状存在明显差异,所以,作者把该分离物暂命名为TMV-S。  相似文献   

19.
在沈阳地区萝卜田间,获得两个萝卜花叶病毒的分离物,代号为R-SY1及R-SY2。经初步鉴定:R-SY1是芜菁花叶病毒 (TuMV);R-SY2则系黄瓜花叶病毒 (CMV)。分离物经纯化后(3次单斑分离),培养于无虫温室里,R-SY1接种繁殖于大白菜(小白口)及萝卜(长白种)上;R-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芜菁花叶病毒(TuMV)对选择的一套日本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卷心莱(Brassica oleracea subsp capitata L.)和白菜(B.campestris subsp.pekinensis)鉴别品种反应来区分从日本十字花科作物上分离的47个 TuMV 株系,将它们分为9个株系组.其中除少数高抗品种外能系统感染所有供试品种的 A.B 株系组可以用作培育高抗 TuMV 的十字花科作物品种的接种源.还发现了不同于普通和甘蓝株系组的 TuMV 甘蓝温和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