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棚室渗灌技术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水方法按湿润土壤方式不同分为地上灌(喷灌、滴灌)、地面灌(畦灌、沟灌)和地下灌(渗灌),目前发达国家以喷灌、滴灌为主,我国以地面灌为主.渗灌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溉方法.渗灌是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于作物根系活动层的微孔渗灌管,依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向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尤其适用于目前刚刚兴起的设施农业,例如塑料大棚种植草莓、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的灌溉.  相似文献   

2.
蔬菜温室的渗灌节水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目的及意义 渗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兴起的节水农业新技 术,渗灌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温室生产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位于天山南麓的哈密平原,属新疆最缺水的地 区,年降水量仅33.8mm,蒸发量达3092mm,水资源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样的条件下搞种植业,必须 走节水灌溉的道路,另外普通沟畦灌温室冬季湿度 很大,病害发生严重、因此,引进渗灌技术进行试验 及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2材料及方法 2.1供试材料: 渗灌由河南华源现代渗灌科技开发总公司提供。 2.2时间及方法: 在1998年10月~1999年…  相似文献   

3.
利用废弃食用油桶为干旱地区苹果树进行地下渗灌。结果表明,在定额灌水情况下,与漫灌相比,渗灌土壤含水量增加11.46%,平均单果重增加7.6%~12.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5.7%~7.1%,着色程度提高了5.0%~6.6%,株产增加11.0%~23.0%,第2年效果较上一年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结合保护地渗灌栽培试验,介绍了渗灌节水技术在保护地蔬菜栽培中的优势和应用现状,提出了渗灌技术在保护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节水灌溉技术——渗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贫水国家之一。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8%,由于农业灌溉制度不合理和大水  相似文献   

6.
浅谈我国果园节水灌溉与保水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水资源贫乏 据报道,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量约2300m~3,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109位,被列为世界的13个贫水国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75%,而灌溉用水占农用水的95%。据统计,农业缺水约300亿m~3。农村还有6500万人饮水困难。预计到2000年,我国至少缺水600亿m~3。  相似文献   

7.
经济林旱作保水节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山地、坡地、塬地等干旱地面积辽阔,发展各种经济林有着巨大潜力。经济林的发展也是边远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绿化山坡,设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但是经济林的发展也受到水源缺乏,雨量不足的严重制约,水分的管理状况成为产量和品质的限制因子,至于各种肥料的施用等土壤管理与平川水浇地无大差别。这样,在我国西北地区研究实施高效、省工、简便的节水保水技术措施,如何保证自然降水的不被流失和高效地利用现有水资源,对经济林管理来讲非常重要。这一点仍是我国农业“九五”期间主攻课题之一。根据现阶段国内旱地经济林水分管理的研究成果及总结各地措施经验,要系统地搞好水分管理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8.
3 渗灌 渗灌又叫地下灌溉,它是利用埋设在根层60~80厘米深的渗水管道(暗管),将水引入田间,直毛细管作用,自下而上湿润土壤的一种先进灌溉方法。 渗管的最大优点是:不破坏土壤结构,能防止根部病害互相传染。据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所资料,渗灌比渠灌水分的有效利用系数提高30%,节电20%左右、节省土地1.3%~1.5%(不需修水渠)、提高工效52%。 渗灌的不足之处是:①灌量不易控制;②在透水性强的土壤,如水量过多易引起表土返盐造成盐碱化,因此须有排水工程配套;③造价较高,检修难度大,对灌水  相似文献   

9.
针对干旱半旱地区困难立地土壤水分严重不足,造林成活率低这一实际,着重从造林苗木补水这一关键点切入,该项技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简易操作性,应用到造林实践中,有效地解决了每年5月春季造林后至7月雨季来临之间苗木对水分的需求,大幅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0.
《山西果树》2006,(1):17-17
1 印度的保水工程 在60cm深的土层中,用沥青或皂土铺垫成厚2cm的阻水层,不但可以防止降水流失、提高水分利用率,而且会使土壤中矿化氮增加,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1.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势复杂,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其中,干旱半干旱气候位于我国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土壤贫瘠,降水量大大少于水分的蒸发量,再加上人工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该地区的土壤出现严重的侵蚀现象,植被稀少,加剧了当地风沙天气对人们生活造成的损害。因此,在这样的气候与土地特点下,急需采取抗旱造林、恢复绿化的措施,保持水土平衡,维护好生态环境。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和节水保水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1节水灌溉及相应设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中,除了喷灌、微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三种灌溉方式外,还包括渠道防渗、雨水集蓄利用、抗旱保苗注水灌、改进的地表灌溉等。与之相对应的节水灌溉设备主要包括喷灌设备、微灌设备、  相似文献   

13.
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自身的限制性因素会出现极为严重的供水不足情况,进而影响造林成活率。因而需要从造林苗木补水层面着手,有效解决造林水分缺失问题,以最大限度改善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  相似文献   

14.
必须高度重视蔬菜节水灌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中国蔬菜》2001,1(1):5-5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拥有淡水量占世界人均值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以后;我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m3以上;全国工业因缺水,每年影响产值增长近6000亿元;农业是用水大户,占社会总用水量的80%。即便如此,尚有8000万hm2耕地因无水源缺乏灌溉条件,每年造成粮食减产达2.5亿kg;在我国农村,仍有5000万人口和4000万头牧畜的饮用水供应没有保障。蔬菜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重要副食品,也是耗水量最大的作物之一,而菜田用水却存在严重浪费现象,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菜田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北方严重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尤其2015年上半年以来,北方严重干旱,致使农作物受灾面积大增,简单看约占50%以上面积面临绝收,损失惨重。水对于工业、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至关重要,发展节水农业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专家认为,我国正进入一个新的水源紧缺时代,水将成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果园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 ,滴灌和喷灌技术要求高 ,投资也大。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 ,我们总结出一套适于密植果园 ,将节水灌溉与追肥同时进行的地下暗沟灌溉技术。该项技术投资少 ,节水、保肥、省工 ,现介绍如下。(1)技术要点 秋季 ,沿树冠投影外围挖一正方形或圆形灌水施肥沟 ,沟深、宽均为 30 cm(在无灌溉条件的果园 ,沟深可加大到 4 0 cm) ,并沿树行一侧或两侧将沟打通。在无灌溉条件的果园 ,行内修成以树干连线为中心线 ,行内低、行间高的倒 V形斜坡 ,以利用灌水沟收集雨水 ;在有灌溉条件且雨水较多的地区 ,行内修成以树干连线为中心…  相似文献   

17.
节水灌溉可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果树节水灌溉技术总结如下。1管道灌溉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世界上农业节水灌溉的一项重要技术。在美国,低压管道灌溉被认为是节水最有效  相似文献   

18.
果园主要灌溉方式及其节水节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业在我国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拥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耗水量较大,与我国水资源极其匮乏不相适应。为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紧缺问题,在果树上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势在必行。该文对节水灌溉的定义、类型(喷灌、滴灌、渗灌)及其效果予以概述,以方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节水灌溉的类型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秋华 《吉林蔬菜》2010,(2):111-112
<正>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主要措施有: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和灌溉管理制度。归纳起来,目前在我国推广应用的节水灌溉型式主要有以下10类。1渠道防渗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开发省力、节肥水的根部地下渗灌技术,探讨不同灌水量(6L/株、12L/株、18L/株)对红梨果实肥大、品质及开花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梨果实肥大过程中,随着灌水量的提高,果实的横纵径明显增加;在果实品质中,12L灌溉水量果实的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均显著高于6L和18L;12L灌水量显著提高了花芽的数量和花数。综上所述,12L的灌溉水量有利于提升红梨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