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给病害的防治特别是抗病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确定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的相关性,对25个分离菌的致病力、可溶性蛋白电泳及由RAPD得到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基于菌体的可溶性蛋白电泳及其聚类分析表明菌株的致病力分化与蛋白质谱带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RAPD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相似系数最高的达99%,最低的却只有47%,反映出该病原菌存在许多不同的遗传位点,蕴藏着很强的遗传变异潜能;此外,菌株在DNA水平上的差异与其可溶性蛋白分析反映的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由此可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反映出该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是有遗传背景的.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组织病理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简要综述了水稻纹枯病的组织病理学 ,包括侵入前菌丝体在寄主表面的生长、侵染结构的形成、病原菌的侵入、扩展及症状表现等 另外 ,也论述了组织病理学研究中的常用技术 ,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寄主与病原物互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报道席草纹枯病的发生为害、症状特点、病原菌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的某些特性。席草纹枯病的病原菌鉴定为立枯丝核菌(R.solani kuhn),菌丝融合群测定表明,以立枯丝核菌AG_(2-2)融合群为主。  相似文献   

5.
6.
从‘日本晴’水稻T-DNA突变体库中挑选出的2 576个株系,首先利用撒施法进行了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发现多数为高感材料,抗病及中抗株系共有36个,中感株系有180个。再利用牙签嵌入法对初筛选出的发病中感以下的216个株系进行进一步抗性鉴定,发现18个株系抗性表现较好;并在温室中利用微室法对这18个株系进行了进一步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株系间抗性差异不显著,但其中14个株系抗性与野生亲本‘日本晴’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强致病菌株GD-118为供试菌株,在室内观察了井冈霉素(Jinggangmycin)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3.360 3+1.320 4x,相关系数r=0.962 6,理论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70.2μg/mL,EC95为6 341.5μg/mL。与不加井冈霉素的空白对照相比,用井冈霉素处理后水稻纹枯病菌的菌落边缘明显凹凸不平,边缘菌丝更密集、颜色加深,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丝的干质量逐渐降低,但菌落表面菌丝的密集程度有所增加、颜色更深;空白对照的菌核呈颗粒状、褐色,散生于菌落表面,边缘较多而中间较少;用井冈霉素处理后的菌核多数为粉状、浅褐色,部分菌核会连在一起呈块状,分布在菌落外围呈明显的双环形,具不规则的凹凸型菌落边缘,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核的干质量有所增加,菌核出现时间比空白对照提前约24h。另外,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细胞核平均数目和分布范围均有不正常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纹枯病菌遗传转化系统,并获得了一批pTHPR1转化子。为明确这些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在转化子库中抽取10个经过验证的转化子,从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光照5个方面比较了它们与野生型菌株(GD-118)在生长速度、菌落颜色、菌核颜色和菌核数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25℃和35℃且pH值为5.0、7.0、8.0时,以葡萄糖和半乳糖为碳源、以甘氨酸为氮源且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培养,转化子与野生型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有明显差异,有些转化子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野生型菌株,有些转化子菌丝生长速度则明显慢于野生型菌株;在10℃和35℃且pH值为4.0、5.0、6.0时,以葡萄糖为碳源、以硝酸钠和硝酸钾为氮源且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培养,转化子与野生型菌株的菌核数量和颜色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从黑龙江省27个县市采集分离到77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经显微镜观察全部为多核菌株。利用载玻片定位融合法,将分离纯化得到的77个菌株分别与AG1-1A、AG1-1C、AG3、AG5、AG-6和AG-8等6个标准菌株作对峙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主要菌丝融合群为AG1-1A、AG1-1C和AG-5,出现频率分别是80.51%、12.99%、2.60%。营养亲合群判别结果表明,77个待测菌株分为23个营养亲和群,其中有11个亲和群由单个菌株独立组成,出现频率为47.83%。遗传变异分析中,当遗传距离为0.6667时,从不同菌丝融合群中选取的15个代表菌株可划分为5个类群,与菌丝融合群判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近年来在黑龙江垦区稻作区发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对水稻增产、稳产有很大影响,本文对水稻纹枯病发生条件及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水稻纹枯病的防控上,以绿色防控为主导,提倡防重于治,并根据发生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达到控制或消除菌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纹枯病是水稻发生最为普遍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早稻重于晚稻,往往造成谷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严重的可引起植株倒伏枯死。文章针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症状、规律、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稻病害中的纹枯病是真菌病害,是水稻生产上一种常发性、普发性和重发性的病害。由于高产、矮秆、多蘖品种的推广,加之人们对纹枯病的重视不够,致使该病有逐渐加重发生趋势,成为制约我国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该病可造成水稻产量损失,病株稻米的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升高,食味值降低。为指导广大种植户搞好该病的防治,本文对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14.
水稻纹枯病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以分蘖盛期到穗期发病最重。在高温、高湿、氮肥过多、稻株生长茂密、通风透光差、多雨以及长期深灌水的情况下,病害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5.
李珍  李增平 《热带农业科学》2011,31(6):13-17,20
对香茅纹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香茅纹枯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其最适生长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最适pH值为8,在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查彼克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麦芽糖为碳源的查彼克琼脂培养基产菌核最多;该病原菌生长对氮源有一定偏嗜性,一般应在其分离培养基内添加硝酸钾作氮源;最适培养条件为25~30℃,全光照。寄主范围测定表明,人工接种该病原菌能侵染花梨木(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macrophylla King.)、虎刺梅(Euphorbia milii var.splendens(Bojer ex Hook.)Ursch)、玉米(Zea mays L.)、水稻(Oryza sativa L.)、新台糖22号糖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T22)和果蔗(Saccharum sinense L.Home.)、雨树(Samanea saman(Jacq.)Merr.)、普通烟(Nicotiana tabacum L.)、发财树(Pachira aqualica Aubl)等10种盆栽植物幼苗。  相似文献   

16.
水稻纹枯病危害症状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水稻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若没有进行有效的防治,则会严重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重点分析了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症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控制纹枯病的蔓延,供类似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阐述了水稻纹枯病的症状、病原物、病害循环、发病因素,并且总结出较完善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缓释肥虽然已逐渐应用于农业实际生产,但其对水稻病虫害的影响与防控作用还不清晰。本研究探讨施用缓释肥对水稻纹枯病发生与防控的影响。田间调查发现,施用水稻缓释肥的田块纹枯病发病较轻,尤其分蘖后期调查时,株病率与配方肥田块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但随着配方肥田块后期不再追肥,差异逐渐缩小,但总体表现缓释肥田块仍优于配方肥。结果表明,缓释肥1处理(浙商1号)与缓释肥2处理(六国网控释肥)比配方肥减氮35%且总养分减少15%的情况下,对纹枯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仍能获得与常规配方肥相当的水稻产量。本研究结果为新型缓释肥合理施用与水稻纹枯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牡丹江市各级植保站及乡村病虫害监测点调查发现,水稻纹枯病在当地发展呈快速上升趋势,2018年以前只是在个别田块零星发现,2020年发生面积达到5000hm2,2021年上升到5933hm2,约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1/7,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硅肥)相比,5个施用硅肥处理(施用量60~300 kg/hm2)的稻纹枯病病株率显著下降了6.5~11.8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显著下降了20.5%~43.3%;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稻纹枯病病株率、病丛率和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抑制稻纹枯病发生的效果看,建议硅肥用量为120~240 kg/hm2)的稻纹枯病病株率显著下降了6.5~11.8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显著下降了20.5%~43.3%;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稻纹枯病病株率、病丛率和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抑制稻纹枯病发生的效果看,建议硅肥用量为120~240 kg/hm2;施用硅肥可促进水稻分蘖,增加穗长、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使产量增长2.0%~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