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在内陆丘陵地区温棚池塘,采用人工催产、网箱孵化手段人工繁殖泥鳅水花苗种,经营养强化后,培育成夏花苗种。结果:270尾雌鳅人工催产2次,产卵46万粒,经受精、孵化和强化培育,收获夏花苗种39710尾。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苗种不足这一发展瓶颈,2009年文县水产部门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后,开展了网箱繁育金鳟试验。2009-2011年共网箱培养产卵亲鱼2000尾,人工催产受精卵182万粒,孵化发眼卵154.7万粒,发眼率85%,孵化出稚鱼苗123.76万尾,孵化率80%,培育20克以上大规格苗种65.6万尾,培育大规格苗种成活率53%。一、培育孵化设施设置  相似文献   

3.
用专塘培育大口胭脂鱼亲鱼,采用人工催情、产卵、受精、池塘孵化、培育等方法,催产美国大口胭脂鱼92组,培育出1.5-2.0cm的苗种283万尾。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泥鳅产业发展所需人工苗种,采用自主设计的泥鳅孵化一体设备,选择台湾泥鳅开展了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台湾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催产激素最佳配比为3 mg DOM+15 ug LHRH-A2+750 IU HCG,注射剂量为雌鳅0.2 mL,雄鳅0.1 mL,胸腔注射;适宜水温为20℃~28℃(最佳水温25℃~27℃),效应时间为7~15 h,效应时间随着水温升高缩短;亲本雌雄比以(6~7)∶1为宜,平均催产率≧95%、受精率≧90%。适宜温度范围内,鳅苗孵化采用流水式孵化一体箱优于静水孵化池,孵化时间减少6~9 h,孵化率提高20%以上,畸形率显著降低;水温30℃,催产率、受精率降低,苗种畸形率显著升高。采用流水式孵化一体箱六批次孵化共计产卵2650万粒,出苗2297.7万尾,平均孵化率为86.7%,孵化率最高达90.1%。采用土池肥水培育台湾泥鳅夏花,随着池塘水温升高,鳅苗培育成活率呈下降趋势,但培育期缩短,成活率以4月的78.9%最佳,培育期以6月的22.7天最短;放苗数量30万粒/667 m2、50万粒/667 m2的试验组,夏花培育成活率显著优于放苗70万粒/667 m2的试验组;放苗50万粒/667 m2的试验组,夏花培育成活率仅略低于放苗30万粒/667 m2试验组,如考虑生产管理成本,则以50万粒/667 m2为佳。  相似文献   

5.
<正>辽宁省盘山县今年在继续大力发展河蟹产业的同时,又在泥鳅人工养殖方面做起了大文章。为充分利用好盘山县的水田、坑塘等资源优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县委县政府下大气力,狠抓全县泥鳅养殖业。一是组织技术攻关队伍。盘山县以辽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海洋大学为依托,积极组织盘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和域内知名水产专家、养殖专业技术员,组建了科研攻关队伍,为在全县推广泥鳅人工养殖奠定了科技研发基础。二是建设人工苗种孵化场。目前,全县已建立泥鳅苗种繁育基地3处。共计孵化水体1000米3。每一个周期孵化苗种600万尾,每年可孵化苗种25亿尾。2013年完成20亿尾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4龄雌雄亲鱼各160尾,采用1:1比例进行组群,每池20组,共8池,设置人工产床,自然产卵,适时取卵,室内静水孵化,及时开口培育,适时利用配合饲料进行驯化,共获卵50837粒,受精率43.4%,孵出仔鱼12481尾,孵化率56.6%,培育出鱼种6061尾,苗种培育成活率48.6%.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传统的泥鳅苗种培育模式为土池培育和水泥池培育,室内工厂化培育模式研究尚少见报道。为探索适合于福建地区台湾泥鳅室内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2017年7月,笔者开展相关摸索与试验,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现将台湾泥鳅室内工厂化培苗技术与生产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时间与地点试验于2017年7月3-30日,在南平市延平区欣欣鱼种场进行。2.鳅苗培育池的准备试验在室内工厂化玻璃钢圆桶中进行,共8个  相似文献   

8.
鱼类苗种培育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1998年全世界生产的有鳍鱼类总产量约为2000万吨,估计满足这一产量水平所需的苗种约为800亿尾。因此,世界各国均在苗种培育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对这些工作作一介绍:一、我国台湾省的鱼类苗种培育技术廖一久先生等报道,目前台湾省约可对90多种鱼类苗种进行培育,年鱼苗生产量可达数百亿尾。由于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目前台湾省的苗种培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成功的亲鱼管理技术,包括亲鱼收集、培育、成熟、产卵以及鱼卵收集与孵化;②应用室内、外培育系统进行苗种培育;③供…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外市场对泥鳅产品需求量的与日俱增,泥鳅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仅赣榆县养殖面积就达220 000×667m2.但是,苗源供应不稳定,苗种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仍然是制约泥鳅养殖业发展的瓶颈.2006-2007年进行了规模化泥鳅苗种繁育技术研究,2006年使用面积为20×667 m2、2×667m2的土池和225 m2的水泥池,2007年选择了2×667 m2的土池和225 m2的水泥池.两年共孵化鱼苗7 300万尾,培育全长3.5 cm鳅苗2 950万尾.  相似文献   

10.
锦鲤的繁殖及选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2尾亲鱼经过育肥,于4月初在室内进行人工药物催产、产卵排精及孵化,鱼苗移至室外土塘培育均取得了成功。6月份起捕所有育苗池塘的鱼苗共计210余万尾。并进行了第1次的锦鲤选优,依照锦鲤行业标准要求挑选,获得优质锦鲤鱼苗32万尾,苗种品系优良、体型健壮、色彩亮丽。  相似文献   

11.
1993年在涨渡湖催产鳜亲鱼7组,产卵率100%,获卵45万粒。受精率77.8%,孵化率85.7%,获鱼苗30万尾。经用孵化环道培育成夏花29.5万尾;环道和产卵池培育成寸片21.42万尾。选择1kg以上的适宜规格鳜亲鱼强化培育是提高怀卵量和卵子质量及提高受精率、孵化率、苗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采用环道流水培育苗种效果较好。开口饵料鱼以鳊最好。  相似文献   

12.
1993年在涨渡湖催产鳜亲鱼7组,产卵率100%,获卵45万粒。受精率77.8%,孵化率85.7%,获鱼苗30万尾。经用孵化环道培育成夏花29.5万尾;环道和产卵池培育成寸片21.42万尾。选择1kg以上的适宜规格鳜亲鱼强化培育是提高怀卵量和卵子质量及提高受精率、孵化率、苗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采用环道流水培育苗种效果较好。开口饵料鱼以鳊最好。  相似文献   

13.
<正>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atus(cantor)养殖业国外已有近百年历史,特别是在日本淡水养鱼业中,独树一枝,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日本不仅靠泥鳅天然产卵孵化的苗种,而且在四十年代初,就采用注射青蛙脑下垂体,进行人工繁殖,大量培育苗种,养殖商品泥鳅。泥鳅养殖业目前在我国尚是空白,但我国不乏泥鳅优良品种,有的品种不仅可与国外品种比美,其生长之快,个体之大,含肉之多,远远超过国外品种。河北省产的泥鳅,体肥肉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2006年2~9月在邹城市洼陡水库实施了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项目,共选择后备亲鱼100尾,7~8月间产卵,共获得卵块23块,产卵率为38.3%,平均受精率97%,孵化出卵黄苗22.5万尾,培育至3.5~4.0厘米时存活18.6万尾,培育率82.6%。  相似文献   

15.
影响半滑舌鳎生长发育的水环境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亲鱼强化培育、药物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人工授精、水泥池微流水孵化及鱼苗室外池塘培育方式,进行了锦鲤的亲鱼培育与规模化人工繁育,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LHRH-A3与DOM混合胸腔一次注射法催产140组锦鲤亲鱼,结果138尾雌鱼顺产,孵化出仔2500万尾。对230万尾仔鱼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出3~5cm长的苗种150万尾,成活率65.2%。50万尾夏花鱼种经3次挑选,按照业内分级标准,选留了5万尾优质鱼种,其背部挺直,色彩鲜艳,图案斑纹清晰,品种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6.
红尾皇冠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红尾皇冠繁殖及苗种培育等技术难题,2005年在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观赏鱼车间采用水族缸和室内水泥池进行了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并进行了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试验结果:红尾皇冠受精卵的适宜孵化水温为26~30℃,仔鱼在水泥池中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体长可达3 cm左右;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可达90.10%,其中体长在9 cm以上的超过55%。试验结果证明,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适合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进行,而室外池塘适合于大规格鱼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红尾皇冠繁殖及苗种培育等技术难题,2005年在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观赏鱼车间采用水族缸和室内水泥池进行了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并进行了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试验结果:红尾皇冠受精卵的适宜孵化水温为26~30℃,仔鱼在水泥池中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体长可达3cm左右;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可达90.10%,其中体长在9cm以上的超过55%.试验结果证明,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适合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进行,而室外池塘适合于大规格鱼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半滑舌鳎工厂化人工育苗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采取控温控光和营养强化培育等措施,使67尾经过驯养的野生亲鱼性腺全部发育,并自然产卵和受精,其中,32尾雌鱼产卵14350 mL,包括浮卵4635 mL,浮卵率32.5%。在水温(23±1)℃,盐度30±2,pH 8.0~8.2的孵化条件下,32~36 h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约350万尾,总孵化率82.6%。90尾2 龄人工亲鱼中,部分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其中,雌鱼占13.2%,雄鱼占30%,但均未产卵或排精。12个鱼苗培育池先后放入人工初孵仔鱼199万尾,在(23±2)℃水温条件下,经过70 d的培育,共培育出全长30~50 mm的商品苗种61.5万尾,成活率30.9%,平均出苗量2050尾/m3,实现了半滑舌鳎的工厂化人工苗种繁育。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鲴人繁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2006年2~9月在邹城市洼陡水库实施了斑点叉尾鲴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项目,共选择后备亲鱼100尾,7~8月间产卵,共获得卵块23块,产卵率为38。3%,平均受精率97%,孵化出卵黄苗22.5万尾,培育至3.5~4.0厘米时存活18.6万尾,培育率82.6%。  相似文献   

20.
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人工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1%,性腺普遍发育成熟;先后进行了10批600组三角鲤亲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孵化鱼苗680.9万尾,培育成2.5cm以上规格的鱼种631.7万尾;通过设计实施生态刺激诱导产卵、敏感催产药物筛选、催产药物剂量控制、受精与孵化、胚胎发育研究、鱼苗不同培育方式的效果比较等一系列专项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效果稳定、可靠的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分别为:催产率平均达82.3%;产卵受精率平均达85.5%;孵化率平均85.6%;苗种培育成活率平均9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