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白芍,也称白花芍药,属于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其根入药,有养血、通经、镇痉及止血等作用,可治疗高血压、乙型肝炎等疾病。白芍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主产于浙江(杭白芍)、安徽(亳白芍)、四川(川白芍),在河南、山东、陕西、贵州、湖南等地亦有栽  相似文献   

2.
中药白芍作为《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的君药,广泛用于历代的经典方剂中。由于受到种质、产地、栽培措施、采收加工等因素的影响,白芍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白芍栽培研究进行综述,结合白芍质量检测标准,分析栽培技术对白芍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就具体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旨在为白芍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金昌市金川区白芍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繁殖方法、栽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以期为白芍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中草药白芍的精细选地整地、繁殖、栽培措施、田间管理、防治病虫、采收加工等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因亳州地产中药材,白芍在安徽省亳州市栽培的历史比较悠久,因此白芍在亳州当地称之为亳芍。亳芍属于毛莨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有耐寒、喜光照的特点。白芍为常用中药材。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能。安徽,山东,河南,湖南等省。以安徽的毫白芍质优而著名国内外。1生长环境毫药多栽培于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适宜温暖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亳白芍与白术、菊花、芝麻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套种试验,研究套种作物对亳白芍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套种作物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季节内,亳白芍套种白术模式下亳白芍地上部植株生长状况最好且存活率最高,亳白芍套种菊花模式下亳白芍地下部根系生长状况最好且根重最重;套种作物的经济效益表现为白术7 327.8元/hm~2、菊花7 424.1元/hm~2、芝麻7 798.2元/hm~2,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同时发现亳白芍套种白术、亳白芍套种菊花的模式显著延缓了亳白芍倒苗的时间,减少了亳白芍的叶部病害。说明采用亳白芍套种菊花的栽培模式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周正 《农家科技》1997,(7):34-34
<正> 白芍以根供药用,能养血柔肝,患急止痛,又是著名的花卉。故栽种白芍,既收药材,又可赏花卖花,经济价值较高。我省中江、渠县、广安等地多有栽培。1.生长习性:自芍在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最好,能耐寒、耐旱,但怕水涝。根入土较深,要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  相似文献   

8.
芍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芍药又称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主产安徽、浙江、四川等省。此外,江苏、山东、江西、河北、河南、陕西、湖南、贵州等省亦有栽培。产于安徽毫县称”毫芍”;产于浙江杭州称”杭白芍”;产四川中江地区称’川芍”。杭白芍品质最佳,毫芍面积最大。以根入药。根含芍药甙、羟基芍药甙、芍药内脂甙等成分。味苦、酸,性微寒。具有养血、敛阴、柔肝、镇痉、止痛功能。治血虚肝旺引起的头痛、头晕、胸肋痛、泻痢腹痛、月经不调、崩漏、自盗汗及冠心病等症。  相似文献   

9.
《农村实用技术》2007,(8):38-38
1、白芍 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芍药Paeonia lact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1)产地.主产于浙江东阳、安徽亳县,四川中江、贵州,山东等省.均系栽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物学习性,栽培管理和收获加工方面阐述了观赏药用植物白芍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1.白芍。白芍栽培后生长3~4年于秋分前后收获,先割去茎叶,用大三齿镐将根全部刨出(防止挖断),去净泥土,切下根茎(白芍头)作种苗,将根上的泥土洗净,按粗细分成4~5等,以待加工。选一口大铁锅,加清水烧沸,将分好的根放在沸水中煮,并不断翻动,1~2级根煮10~15分钟,3~5  相似文献   

12.
1 白芍白芍栽培后生长 3~ 4年于秋分前后收获 ,先割去茎叶 ,用大 3齿钩将根全部刨出 (防止刨断 ) ,去净泥土 ,切下根茎 (白芍头 )作种苗 ,将根上的泥土洗净 ,按粗细分成 4~ 5等 ,以待加工。加工方法为 :将分好的根放在沸水中煮 ,并不断翻动 ,1~ 2级根煮 10~ 15分钟 ,3~ 5  相似文献   

13.
武晓林  李敏  刘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914-10915,10921
[目的]比较牡丹皮与白芍的区别,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通过性状、显微、理化等方法进行鉴别比较。[结果]牡丹皮和白芍在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均有差异。[结论]牡丹皮和白芍在入药时应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UPLC法测定亳白芍中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儿茶素、丹皮酚6种成分含量,研究水煮时间、去皮、去皮水煮顺序等初加工方法对亳白芍中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白芍初加工方法。结果表明,水煮后白芍中的没食子酸、儿茶素含量增加,在15 min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53、3.11 mg/g;丹皮酚含量降低,水煮20 min含量由0.065 mg/g降至0.006 mg/g;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在15 min时含量最高,分别为14.21、38.33、1.66 mg/g。去皮后没食子酸含量稍有增加,而其他5种成分含量下降。水煮后去皮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含量高于去皮后水煮,而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含量较低。白芍初加工方法为沸水煮15 min取出,冷却,刮去外皮,干燥。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白芍被用作保健食品开发,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不断引进白芍栽培实验技术,一般白芍在栽种四年之后便可通过采集地下茎,将其直接作为名贵药材,能起到良好药效的同时,给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收入。1种芽的选择白芍主要以芽头繁殖为主,当进入秋季之后,白芍植株逐渐枯萎,可将成年的白芍的机壳挖出,将芽头下面的粗根全部切下,干燥之后便可入药,而留下的红色芍头可继续作为植株繁殖的材料。可将芍头按照一定大小切成块状,每一小块芍,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7,(12):9-11
本研究选用不同年生的内蒙赤芍、杭白芍、亳白芍和油用改良芍药品种为材料,对生长期群体中植株进行调查,从成活率、分支数、株高、生物量、结实率、出籽率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分析株高与分支数、植株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芍药品种引种栽培成活率90%以上,引种栽培次年株高、二级分支数多且植株生物量大的株系易于早开花结实。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二级分支数、植株生物量关系密切,且为正相关(株高与二级平均分支数、二级最大分支数及植株生物量相关系r值分别为0.7401**、0.7980**和0.8335**)。结果表明,芍药种植后次年能否先开花结实可能与芍药植株光合产物的分配有关。  相似文献   

17.
茯苓,别名云苓、松茯苓等。为真菌门担子菌纲、多孔菌科植物。以菌核入药,有利水、健脾、安神作用。茯苓的栽培方法较多,有段木栽培、树蔸栽培、松枝接种等,以段木栽培为多。  相似文献   

18.
芍药别名白芍、杭芍、亳芍、川芍等,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而美丽,其根入药有平抑肝阳,敛阴养血,收汗缓中之功效。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白芍是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80 cm。根肥大,通常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具长柄;二回三出复叶。花单生于花茎的分枝顶端,每花茎有2~5朵花;萼片3,叶状;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红色或红色。白芍以根入药,栽培4年后采集地下根入药,具有养血、柔肝、止痛功能,主治肝阴不足的头晕、头痛、耳  相似文献   

20.
白芍——三樱椒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白芍是一种3、4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株高60—100cm,地下块茎入药。种植白芍已是群众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白芍地的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收益,1988—1992年,我们进行了白芍——三樱椒套种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每亩地总产值达2400元,深受群众欢迎。现将该技术经验总结于下。一、白芍栽培管理技术 1.整好地,施足基肥白芍是深根作物,且生长期长,故栽前要深翻土地40—60cm,并结合深翻每亩施土杂肥3000kg,然后耙细整平,作畦、挖好排水沟,保证芍园不积水,以减少根部病虫害发生。 2.栽植与施肥:白芍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栽植,宜早不宜晚,栽时按株行距40×60cm,开穴深12cm,每穴放芍芽2个。白芍是喜肥植物,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