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和盐度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温及盐度渐变和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表明:1)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15—32℃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在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为14—32℃范围内48h的存活率均在92.5%以上,其中17~29℃的存活率为100%;在渐变条件下,温度为12—32℃范围内幼鱼存活率可达80%-95%.2)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盐度适宜范围是9~39.在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在盐度为4—39范围内48h的存活率均在95%以上,盐度为0时不能存活;在渐变条件下,盐度为4~39范围内幼鱼存活率可达91%-1130%,其中盐度为14-39范围内幼鱼的存活率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13种常见乔木树种的木质部密度、胸径生长速率和树高、冠幅等形态指标,探讨种内种间水平上各性状的变异程度,以及在物种和个体水平上各性状与生长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种内变异大于种间变异;(2)在种间水平上树高、胸径、冠幅以及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显著相关,水平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显著负相关,仅分别有2个树种的树高和胸径与生长速率显著相关,冠幅在个体水平上与生长速率没有显著相关性;(3)在种内、种间水平上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均有显著相关性,且两者的相关性不受个体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低盐度对不同三疣梭子蟹群体幼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野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亲蟹繁育的Ⅱ期幼蟹进行低盐度胁迫,发现其120 h的半致死盐度为11.7,并比较了“黄选1号”三疣梭子蟹和低盐适应群体三疣梭子蟹在低盐度(11.7)水中和正常海水(盐度为35.0)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黄选1号”在盐度为11.7时的存活率比在正常海水中低,低盐适应群体在盐度为11.7时的存活率与在正常海水中差异不明显;在盐度为11.7的水中,两个群体幼蟹的变态率与生长指标均低于在正常海水中.试验结束时,“黄选1号”在低盐度(11.7)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20.00%、10.00%、(17.47±1.11) mm,在正常海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52.22%、53.33%、(20.43±1.21)mm;低盐适应群体在低盐度(11.7)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32.22%、13.33%、(17.69±0.93) mm,在正常海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27.98%、16.67%、(18.79±1.61) mm.研究表明,低盐适应群体抵抗低盐胁迫的能力较强,在正常海水中“黄选1号”幼蟹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和体质量均高于低盐适应群体.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的代谢生理状况,为其人工育苗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生态条件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和体质量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试验温度为6~22℃时,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回归分析,体质量(X)与耗氧率或排氨率(Y)均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盐度(24~3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盐度(30~36)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pH(7.0~8.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8.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pH(8.0~9.0)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一昼夜的耗氧率及排氨率最高峰均在13:00,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峰均在1:00。本研究结果可为岩扇贝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核定位信号肽S413-PV和转运肽Tp10这2种融合肽对转基因效率的影响,将S413-PV和Tp10与线性化质粒分别以质量比50∶1、100∶1、200∶1混合制成转染液,注射斑马鱼单细胞期胚胎,分别检测转染24 h、120 h后胚胎的阳性率和成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转染24 h后,S413-PV组胚胎阳性率极显著上升,胚胎成活率均下降,但差异不显著;Tp10组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200∶1组差异极显著,其他组差异不显著,胚胎成活率均显著下降;转染120 h后,S413-PV组胚胎阳性率均极显著上升,胚胎成活率均呈下降趋势,100∶1、200∶1组差异极显著;Tp10组胚胎阳性率上升,200∶1组差异显著,胚胎成活率均极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S413-PV可显著提高斑马鱼转基因效率,对胚胎毒性较小;Tp10对转基因效率影响不显著,且对胚胎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运输温度与时间对猪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运输温度与时间对猪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确立猪克隆胚胎的最佳运输温度与时间。[方法]研究不同温度(37、38、39℃)对孤雌胚胎卵裂率、囊胚率的影响;不同时间(2、3、4h)对孤雌胚胎卵裂率、囊胚率的影响。[结果]培养3h后,在39℃运输时,孤雌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与37℃、38℃的卵裂率和囊胚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培养3h后,孤雌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与培养2h、4h的卵裂率和囊胚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39℃,3h内进行孤雌胚胎的运输,能获得较高的卵裂率、囊胚率。  相似文献   

7.
花期弱光胁迫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花期弱光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规律,采用人工遮光模拟弱光胁迫,设置抽雄始期和吐丝期持续10 d60%和90%两个不同遮光强度的弱光处理,研究了花期弱光对雌穗小花受精、结实,干物质积累及其向雌穗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花期弱光胁迫导致玉米地上部总干物质日增重量降低,干物质分配到雌穗的比例减少,雌穗生长变慢,受精结实率降低,影响程度随遮光率的增加而增大。抽雄始期60%和90%遮光处理10 d后恢复自然光照结实率较处理结束时的受精率均明显提高,吐丝期60%和90%遮光处理10 d后恢复自然光照结实率较处理结束时的受精率降低和持平。抽雄始期光照不足导致穗粒数较对照下降57%~91%;吐丝始期光照不足导致穗粒数较对照下降43%~81%。无论对于抽雄始期还是吐丝期,遮光处理期间的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在穗粒形成中作用最大,其次为处理期间的地上部总干物质日增重。对于吐丝期,处理期间的日平均温度对穗粒数也具有直接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淹水对烟草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索淹水条件下烟草产量和品质下降的生理机制,以烤烟品种G80为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复裂式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淹水处理对烟株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蒸腾强度以及烟叶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烟株净光合速率、蒸腾强度以伸根期受影响最大,分别比对照下降了76.77%和66.67%。淹水对根系活力和烟叶钾含量的影响则在烟株生长中后期降低更为严重,烟株在各生育期淹水,其净光合速率、蒸腾强度、根系活力和烟叶钾含量都随淹水时间的延长和淹水深度的增加呈极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的灌浆速率及产量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长江中下游麦区9个主推小麦品种灌浆速率、生育进程及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各品种灌浆速率整体表现为慢快慢,但灌浆进程差异较大.镇麦8号和宁麦13的快速灌浆期启动早强度大,持续时间短.镇麦8号因穗粒数较少,产量表现一般.宁麦17、扬麦16、镇麦168和郑麦9023的峰值灌浆速率高,快速灌浆期稳定且持续时间长,后期灌浆速率低,有利于避免后期高温避熟的不利气候因素.襄麦55和扬麦18在收获前期灌浆速率仍较高,千粒质量和容重的稳定性存在风险.南农06Y86平均灌浆速率和千粒质量最低,后期灌浆速率较高,穗数和穗粒数表现中等,高产稳产的难度较大.宁麦13和镇麦168结合了多穗多粒、中前期灌浆速率快且与千粒质量相协调等优良特征,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多穗多粒、熟相好,快速灌浆期启动早,灌浆速率和千粒质量协调,是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低能离子束辐照对小麦萌发及幼苗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鉴 5 4、豫农 1 1 8及豫麦 1 8号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剂量率、剂量离子注入对小麦种子出苗率及其幼苗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发现 :随着剂量率和剂量的增加 ,小麦的出苗率逐渐降低。剂量率间差异显著 ,品种间有辐射敏感性差异。 1mA剂量率条件下幼苗活力指数增加 ,表现为刺激效应 ,2mA、3mA剂量率条件下幼苗活力指数随着剂量的增加逐渐下降 ,表现为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1.
北五味子光合日变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LI-6400型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Baill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北五味子叶片净光合速率(Pn)呈双峰型变化.清晨随着日出,Pn随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1:00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到15:00时出现第2个高峰,但峰值比第1个的低.5:00—11:00及15:00—19:00的光合变化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1:00—14:00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增加而下降,出现了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光合午休与中午高光强、高温和低湿有关.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也为双峰型曲线,Pn与Gs、Tr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分析表明,气孔限制在北五味子叶片的"光合午休"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梅花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设计 4种方法 :“简易CTAB法”、“预先去杂 CTAB法”、“简易SDS法”和“预先去杂 SDS法” ,提取梅花‘南京红须’、‘南京红’和‘粉皮宫粉’叶片的基因组DNA。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限制酶酶切反应鉴定表明 :“预先去杂 SDS法”尽管提取DNA得率最低 ,却是唯一能够从梅花叶片提取到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方法 ;嫩叶的提取效果好于成熟叶。A2 6 0 A2 80 比值偏高和降解是所获低质量DNA表现的两个主要现象。RNaseA的再次消化无法降低A2 6 0 A2 80 。  相似文献   

13.
盐度对香港巨牡蛎摄食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的摄食和代谢与盐度的关系,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流水系统研究了不同盐度(S)条件下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FR)、摄食率(IR)、吸收率(AE)、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盐度6~27范围内,盐度对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摄食率的影响都极显著,随着盐度的升高,滤水率与摄食率先增大后减小,盐度13时最大,分别为5.93 L/g.h和38.26×106cell/g.h;盐度对吸收率的影响不显著,吸收率为74.77%~78.41%。盐度对香港巨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极显著,随着盐度的升高,耗氧率与排氨率先增大后减小,盐度20时最大,分别为1.76 mg/g.h和0.11 mg/g.h;盐度对O∶N比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盐度下O∶N平均值为17.89,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香港巨牡蛎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判断,香港巨牡蛎的摄食和代谢活动在盐度13~20之间处于较适宜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不同卵巢保存温度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以及两种培养方式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绵羊、山羊、牦牛、蒙古牛和奶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比较两种保存温度对5种卵母细胞成熟率的影响,并以牦牛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培养方式对牦牛卵母细胞成熟率的影响。【结果】卵巢保存温度为20~25℃时,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显著高于卵巢保存温度26~30℃(P=0.021)。蒙古牛卵巢保存于20~25℃时,其卵母细胞成熟率极显著高于卵巢保存在26~30℃(P=0.001)。保存温度为20~25℃时,绵羊、牦牛和奶牛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都较高于卵巢保存温度为26~30℃时的成熟率。另外,牦牛卵母细胞在四孔板中成熟培养的成熟率与在35 mm培养皿中成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P=0.65)。【结论】绵羊、山羊、牦牛、蒙古牛和奶牛的卵巢保存于20~25℃为宜,该卵巢保存温度可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牦牛卵母细胞在四孔板中培养的成熟率高于在35 mm培养皿中成熟率。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常温(18~24℃)和冷藏温度(12℃)条件下绿熟番茄在贮藏过程中与呼吸代谢相关的呼吸速率、呼吸商、呼吸底物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通过对上述指标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冷藏条件下番茄呼吸速率水平比在常温条件下低,呼吸高峰的出现比在常温条件下晚5 d左右;经冷藏的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常温贮藏的高;番茄有机酸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冷藏番茄中有机酸的分解速度比常温贮藏的缓慢;呼吸商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不同的贮温其变化趋势与呼吸速率接近.说明了低温贮藏可有效降低番茄呼吸速率和呼吸底物的消耗,保持其良好的品质,提高其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孕穗期的耐涝农艺指标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耐涝水稻品种。[方法]选择WY56、香125S/D68等18个三系和两系杂交水稻组合,于孕穗期没顶淹涝72h,淹水后对杂交组合的茎蘖数、成穗率、纹枯病指数、高位芽率、包茎率、幼穗死亡率、结实率、千粒重和单蔸产量共9个农艺性状的相对受害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纹枯病指数、高位芽率、包茎率、幼穗死亡率4个性状在受淹后呈上升趋势;其他则与产量的变化相一致呈下降趋势。与产量相对受害率相关最密切的依次是结实率、高位芽率和千粒重,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68、0.465和-0.456,达显著水平;较密切的为纹枯病指数和茎蘖数,其相对受害率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343和0.334。[结论]结实率、高位芽率、千粒重、纹枯病指数和茎蘖数5农艺性状可作为评价一个水稻组合或品种孕穗期耐涝能力的主要农艺指标。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研究了水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温度(23℃、26℃、29℃和32℃)处理组,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周期45d。结果表明:随着水温的升高,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率逐渐升高,32℃时最高;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9℃时达到最大值。方差分析表明,29℃试验组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3℃摄食率最低,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3个温度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水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摄食和生长有显著性影响,水温在29℃时幼鱼的摄食状态最佳,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8.
应用山西省长治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春秋季及年平均气温、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对比法,分析了长治市气候变暖下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年际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增暖趋势,变暖速率为0.30℃/10 a;在秋季气候变暖前提下,初霜冻出现日期的推后速率为2.0 d/10 a;春季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为0.25℃/10 a,对应终霜冻出现日期呈现为提前趋势,其提前速率为4.0 d/10 a;无霜期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其延长速率为7.0 d/10 a。  相似文献   

19.
播种期对周麦18号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8年度对不同播种期条件下的周麦18号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周麦18号籽粒灌浆和粒重有显著影响,籽粒灌浆持续期T、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max、渐增期持续时间T1、缓增期持续时间T3均随着播种期推迟而降低;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快増期持续时间T2、快増期灌浆速率R2、缓增期灌浆速率R3则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先升高后降低。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影响周麦18号粒重的灌浆参数主要是平均灌浆速率R和最大灌浆速率Rmax,此外,不同阶段的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对粒重也有较大影响。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本试验条件下,于10月12~17日播种,有利于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单倍体加倍率低成为玉米单倍体育种的限制性因素。为了提高玉米单倍体的加倍率,研究两种生态条件下单倍体的自然加倍率,比较甲基胺草磷(APM)和氟乐灵两种除草剂在不同浓度和处理方法下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率。结果表明,海南试验点的单倍体自然加倍率要高于贵州贵阳试点。应用除草剂可以明显提高雅玉889和京糯208单倍体的加倍率,基础材料基因型对自然加倍率和除草剂加倍率都具有显著影响。APM和氟乐灵均是在浓度为80μmol·L~(-1)处理单倍体加倍率最高,APM处理的单倍体加倍率要高于氟乐灵,采用滴心法和浸种法处理的单倍体加倍率无明显差异。综上,如采用自然加倍,应在海南试验点种植单倍体;如采用除草剂加倍,应使用浓度为80μmol·L~(-1)的APM,采用滴心法或浸种法对雅玉889和京糯208单倍体加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