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农田防护林营造方面所做的工作,具体阐述了规划,选种及施工。  相似文献   

2.
陈彩仙  程明 《现代农业科技》2013,(18):188-189,194
风景林在调节气候、环境保护、水源涵养、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游憩观赏、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在综合考虑贵溪市立地条件和植被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贵溪市郊区的风景林营造模式,为贵溪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地理概况与植被现状,提出其规划思路与原则,分区域重点阐述了森林公园的规划布局,并对营林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有效提升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田防护林在农业生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于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益、树种选择、结构配置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同时也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国平原地区已基本建成农田防护林体系,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绿色生态屏障。2015年我国农田林网面积已达2065936.17 hm~2,农田林网化率达到78.1%。全国第一产粮大省河南,全省平原地区过去"十里不见树,百里不见林",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到2015年全省标准化农田防护林网面积达到241039.54 hm~2,农田林网化率达到88.46%,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但河南省农田防护林在树种选择、结构配置、经营管理、运作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研究就这些问题提出讨论,为农田防护林发挥更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京八达岭林场残长城域风景林经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北京八达岭林场内残长城风景林为研究区域,探索改善该风景林季节性景观质量的经营措施.根据研究区地理特点提出了划分该区域风景林的方法.依托GIS作为平台,划分出研究区风景林范围及类型(灌木型风景林、阔叶林型风景林和针阔混交林型风景林).选取色彩丰富度和色彩均匀度作为经营指标,经计算得到灌木型风景林、阔叶林型风景林和针阅混交林型风景林的色彩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38、0.24和0;色彩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64、0.26和0.对灌木型风景林以封育措施为主;阔叶林型风景林和针阔混交型风景林的经营措施以抚育间伐为主,合理选择树种提高风景林景观美景度的同时稳定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6.
根据平原地区洪涝特点,总结了完善城乡排水措施、加强联合调度、合理制定应急预案和做好抗洪抢险准备等防洪措施,以期为防洪抗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京八达岭林场黄栌风景林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传统林分结构因子配合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3个参数来表述北京八达岭林场黄栌风景林空间结构特征。该林分树种组成式为6黄栌2山荆子1侧柏1大果榆;全林混交度为0.31,树种混交程度较低,主要树种黄栌的混交程度更低为0.13,结构不稳定;林分树高大小比和胸径大小比值分别为0.42和0.40,而黄栌的胸径大小比和树高大小比值分别为0.51和0.52,有近一半的黄栌在大小比中处于优势地位;林分角尺度频率值为0.583,林分接近团状分布,而黄栌角尺度频率值为0.499,接近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8.
徐国富 《现代农业科技》2010,(17):219-219,221
介绍皖东地区来安县国有林场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包括选址、整地、树种选择、苗木要求、栽植及抚育管理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文采用综合调查的方式,对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秋季观赏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学院主要秋季观赏植物有64种,其中以蔷薇科植物最多,并且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BE)对主要植物进行评价,将评判结果和主要群落相结合考虑,从植物选择、群落组合、群落稳定性方面探讨了高校秋季风景林的营造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河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首次采用信息采集系统进行普查作业,在实际运用当中,没有具体操作规范,效率不高。因此,结合平原地区实际,本文对信息采集系统使用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着重阐述了外业调查表格的填写、类型、作业表格次序,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深化三农服务,加快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政府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为有效落实这一目标,各地以传统种养殖业为基础,以农业技术为依托,进行提产增效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巨大成效。本文以平原地区的核桃栽培为例,深入探讨其丰产技术,以期能进一步扩大农村产业规模,提升农村经济实力,为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周坤 《现代农业科技》2015,(11):168-169
论述了平原地区美国白蛾的防控形势,阐述了其防控目标与防治任务,概述了其监测普查要点,总结了其防治技术,以期为防控美国白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鉴于南方红豆杉由于气候等原因在平原地区栽种效果不理想,总结了一套南方红豆杉平原栽培技术,包括定植技术和抚育管理,以期为南方红豆杉在平原地区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福建省尤溪县秀峰山天然风景林遭受人为破坏后成为低质低效的天然次生林的现状,介绍了对此进行规划改造的原则、具体技术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2008年黑龙江省平原地区的农作制各要素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黑龙江省平原区农作制发展趋势,即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抗旱排涝能力,促进大农业循环体系的良性循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缓解小土地资源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之间的矛盾;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过20多年的大力推广,沙棘已发展成为朝阳地区主要的水土保持造林树种。建平县更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棘人工林所在地。它虽然具有易成活的特点,但是在具体的造林施工中,往往因为某个环节的工作失误或应用技术不当,特别是在一些干旱的年份,容易导致造林失败。为了提高沙棘造林成活率,就其造林技术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18.
北京西山风景林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风景林景观格局特征,并进一步研究景观格局与人为干扰等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该文以北京西山试验林场为研究区,从3个等级划分风景林景观斑块类型,对每个等级上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数量化分析.得到如下结果:①3个等级上的全景观都属于细粒结构景观.②混交林和白蜡斑块类型分别在二、三级两个景观水平上具有较好的连通性,类型保持完整,对保持生物多样性有一定作用.③在一、二、三级3个水平对斑块形状特征影响较大的因子分别为:风景林自然状态保留程度、游客对风景林的干扰利用特征、林分固有自然属性.④研究区各景观水平上的全景观相对完整.二级斑块类型中未成林造林地和辅助林地相对破碎,针叶林破碎程度最低;三级斑块类型中山杏和元宝枫相对破碎,侧柏破碎程度最低.⑤部分斑块类型(如二级景观水平的针叶林;三级景观水平的油松、侧柏、刺槐)面积过大,分布偏于集中,均匀度较低.可通过调整混交比例,选择适当混交树种等手段,调整斑块类型间的分配比例.⑥保留生态脆弱区的灌木林.   相似文献   

19.
林声庆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38-140
连城姑田镇林场能在10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主要技术是造林规划设计科学,措施到位,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进行了认真的选择,经过细致整地,选用良种壮苗,通过强化抚育、间伐等措施成功造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生态廊道是文化遗产廊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被修复又是生态廊道构建的核心工作。在文化遗产廊道中进行植被修复,既要满足生态修复的要求,又要满足传承历史风貌、呈现特色景观等更高的需求。风景林是在生态稳定前提下,具有观赏、游憩及旅游功能的人工或自然群落,具有较高的生态、美学、游览价值,能够实现文化遗产廊道中自然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平衡发展。因此,文化遗产廊道中的风景林营造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且迫切。方法本研究以“大同市古长城文化遗产廊道风景林专项规划”为例,探索遗产廊道中的风景林营造策略。具体方法:(1)依据法律法规确定遗产保护的缓冲区,在缓冲区范围外,通过数字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科学甄选造林范围,再依据具体立地条件划分为造林细班;(2)依据廊道具体情况制定植被景观风貌控制和造林强度控制;(3)以当地原生植物群落为蓝本,进行品种选择、植被群落构建和建植方式设计。结果本研究利用GIS技术建立了研究区基础数据平台,通过林地适宜性评价、视域分析等方法实现了宜林地范围选取及细班划分,同时结合传统造林与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在空间规划与植物造景方面的方法,依据研究区林木生长立地条件,从植被景观风貌控制、造林强度控制、树种选择、群落构建及细班方案设计五方面打造了符合生态规律与景观美学的大同古长城文化遗产廊道风景林,使研究区整体形成近自然、地域性、生态性、多样性的植被风貌,同时各分区凸显地域品种和群落的差异。结论该研究指导了大同市古长城沿线长度约250 km、面域近186 km2的文化遗产廊道风景林营造,充分证明了上述风景林营造策略在遗产廊道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