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坪矮垂栗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离,分析了金坪矮垂栗等3个板栗品种的叶、芽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发现有2~4条谱带,具组织特异性。不同品种间谱带不同,金坪矮垂栗叶片中快泳区出现一条特有的活性强带,可能与矮垂性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富士系苹果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个富士系苹果品种为试材,提取其叶片和叶柄的酶液,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特征,结果表明:富士系苹果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有11条酶带,部分品种间酶带数量及强弱不同,Rf值为0.09~0.41。叶柄有11条酶带,除了秋富1比其他品种多了Rf0.46带外,每个品种都具有其他10条谱带,叶柄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Rf值为0.07~0.46。叶片和叶柄的酶谱带有差异,叶片具有Rf0.09,Rf0.11和Rf0.21共3条特征带;叶柄具有Rf0.07,Rf0.32的特征带,Rf0.46为秋富1叶柄所特有的谱带。叶片过氧化物酶谱相似系数在0.71~1.0之间。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以上品种分成8个类群,能直接鉴定优良短枝富士、寿富士、秋富1号和烟富3号等4个品种,另外各类群之间的品种也可相互鉴定。  相似文献   

3.
唐菖蒲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垂直板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唐菖蒲同一品种的花药、花瓣、叶片、籽球及不同品种花药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唐菖蒲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在不同器官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花药的酶谱丰富,供试7个品种的花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共显现11条酶带,品种间的酶带变异在4 ̄8条之间,依据酶带的泳动速率(Rf值),可明显分为快慢两个带区,快带区Rf0.64 ̄0.78,有5条酶带,慢带区R  相似文献   

4.
广东35个荔枝品种资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连续夹心式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法,对广东35个荔枝品种的叶片进行过氧化物酶(PER)同工酶谱的测定,观测到广东35个荔枝品种的PER同工酶酶带的相对迁移率(Rf)在0.14-0.68范围的12个位置上,可分为3大酶区:第Ⅰ酶区,Rf范围为0.14-0.26;第Ⅱ酶区,Rf范围为0.32-0.52;第Ⅲ酶区,Rf范围为0.62-0.68。各品种出现酶带数为5-11条不等,通过聚类分析,把广东35个荔枝品种分为9类,即桂味、大造、六月雪、海垦2号、妃子笑、青皮甜、红皮、Ⅰ类(扫绿类)和Ⅱ类(黑叶类),可分别作为1个基本种,Ⅰ类、Ⅱ类可进一步,Ⅰ类分为3组,即挂绿组、怀枝组和中山状元红组;Ⅱ类分为4组,即尚书怀组、黑叶组、糯米糍组和三月红组。  相似文献   

5.
国产主要花椒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花椒属3个种共6个试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酯酶(EST)同工酶。结果表明:SOD同工酶共分离出9条酶带,Rf在0.392~0.677之间,Rf0.392带为共有带。EST同工酶共分离出12条酶带,RF在0.304~0.584之间,没有发现共同带。通过2种同工酶酶谱相似系数分析发现,同为青椒类的金阳藤椒和金阳树椒的酶谱相似系数达100,应为同一品种的不同品系。青椒与栽培的红椒的酶谱相似系数在20~44.4范围内,亲缘关系较远。而竹叶椒与青椒和红椒的相似系数则在40.0~53.3之间,证明它与2者都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另外。通过同工酶酶谱。可以鉴别花椒属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20个产地的栀子种子进行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测定和谱带分析,用Ntsys 2.10软件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种源的亲缘关系。结果发现,20个产地的栀子种子在2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栀子物种的共同特征谱带,但酶带数量与活性强度有差异,酯酶同工酶共出现9个谱带类型,Rf值范围0.64~0.90,其中Rf值0.67、0.71、0.73为3条特征谱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出现5个谱带类型,Rf值范围0.70~0.77,其中Rf值0.70为特征谱带;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能大致反映不同种源之间的遗传相似度,不同产地的栀子遗传相似度在0.50~1.00之间。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图谱带能有效地鉴定出种子真实性,并能大致区分栀子种子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对32个国内外西瓜品种(栽培、半栽培和野生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在不同的品种类型、不同部位差异明显;用衰老部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生长活跃部位酯酶同工酶分析亲缘关系效果较好;亲缘关系相差愈远酶谱差异愈大,野生品种同工酶谱带数多干栽培品种,其中的28个有代表性品种根据老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聚成8个种类。  相似文献   

8.
几个唐菖蒲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步洪凤  张显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3):101-103,120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8个唐菖蒲品种的叶片、花瓣和花药中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有9条酶带、花瓣5条、花药6条;1号和5号品种与其他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2、3、4号品种亲缘关系较近;6、7、8号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但它们又存在遗传差异。并根据电泳显示的各品种条带分布,绘出唐菖蒲3个部位的酶谱类型图及UPGMA聚类图。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花椒属3个种共6个试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酯酶(EST)同工酶.结果表明:SOD同工酶共分离出9条酶带,Rf在0.392~0.677之间,Rf0.392带为共有带.EST同工酶共分离出12条酶带,Rf在0.304~0.584之间,没有发现共同带.通过2种同工酶酶谱相似系数分析发现,同为青椒类的金阳藤椒和金阳树椒的酶谱相似系数达100,应为同一品种的不同品系.青椒与栽培的红椒的酶谱相似系数在20~44.4范围内,.亲缘关系较远.而竹叶椒与青椒和红椒的相似系数则在40.0~53.3之间,证明它与2者都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另外,通过同工酶酶谱,可以鉴别花椒属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在四棱豆中的分布规律,鉴定不同四棱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选育优势杂交亲本,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研究了同一株四棱豆(K0027)不同节位成熟叶片和16个品种的POD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表明:POD同工酶在同一株四棱豆9个不同节位成熟叶片中的酶带数均为10条,并且各酶带相应的Rf值基本相同;而在16个不同四棱豆品种中酶带数为6~11条,并且各酶带的宽窄、颜色深浅等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结合各酶带的相对迁移率(Rf值)和品种间的联合相似系数(S值)分析可知,(1)POD同工酶在同一株四棱豆不同节位成熟叶片中的表达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相似性;(2)POD同工酶在所选的16个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中K0006和K0035、早熟二号,K0021和K0028品种间的S值在0.2~0.4之间,为最小值,即这两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最远,为优势杂交亲本组合;(3)同时阐明了POD同工酶在四棱豆中的相关分布规律,为植物分类或品种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杂交育种选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板栗矿质营养与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矿质营养是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笔者探讨氮、磷、钾、硼、钙等元素对板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板栗叶分析的应用现状,板栗的营养代谢规律与施肥时期的关系,以及对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为确定板栗的营养诊断标准与高效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对板栗的丰产优质栽培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板栗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其地域性较强,品质差异较大。综述了近年来板栗营养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板栗品质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以及板栗品质和土壤地球化学元素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板栗产量、质量和施肥技术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最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板栗营养品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板栗花是板栗的雄性花序,香味柔和,含有多种芳香性成分,但由于板栗的雌雄花比例悬殊,大部分雄花被废 弃。为了实现对板栗花的深度开发利用,以河北迁西4 个品种(早丰、燕龙、紫珀和燕魁)的板栗雄花为原料,采用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SDE-GC/ MS)提取了鲜花以及用盐水保存6 个月的板栗花中的挥发油,并对其香气成 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鲜板栗花挥发油中含有35 种挥发性成分,盐水保存的板栗花挥发油中含有20 种挥 发性成分,但是两者中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均为-甲基苯甲醇丙酸酯、壬醛、苯乙酮、芳樟醇,其相对百分含量相差 较小,表明盐水保存对板栗花挥发性香气成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板栗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丰富的食物,其不仅富含蛋白质、脂肪、糖以及多种维生素和 矿物质等,还广受群众喜爱。因此,在板栗的种植过程中,要加强栽培管理,以及相关病虫害的 预防与治疗,从而保障板栗的产量与质量。本文详细介绍了板栗的一些基本生物学特性、营养 价值,并针对板栗栽培过程中的管理,主要病虫害以及病虫害防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板栗低产林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兴文县板栗生长结果量呈逐年下降的现状,对该地区板栗生长进行调查观察。并总结出适合当地的一些板栗低产林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信阳现有板栗约10.5万hm2,品种资源主要分布在商城、光山、新县、罗山、平桥和浉河区。根据其品种类型可分为豫罗红、大板栗、红油栗等,并总结了适用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6个板栗品种的雄花序为试验材料,从花粉形态、发芽率和贮藏时间3个方面研究了板栗花粉的发育.结果表明,板栗花粉呈椭圆形,短轴平均长12.12μm,长轴平均长17.6μm;板栗花粉在10%蔗糖培养基中培养,发芽效果较好,加入0.1%硼酸或0.1%磷酸二氢钾,均对花粉发芽和花粉管伸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但两者同时加入,则有明显抑制作用;在25~35℃之间培养,板栗花粉发芽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5℃时,广西油栗花粉发芽率最高,达到47.11%,陀栗为39.92%;阳山油栗花粉在5℃低温下贮藏,发芽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提高,贮藏20 d时,发芽率达到最高,之后又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了山楂属植物5个种11个品种枝皮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结果得知:山楂属植物枝皮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2大酶区,有4条特征性谱带,种间差异较大,品种间差异较小。嫁接后不同砧,穗组合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谱基本稳定,但随组合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化。砧,穗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相同值越大,嫁接亲和力越强。同时对4个种,11个品种的44个组合进行了嫁接亲和力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筛选影响板栗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进行不同生态区域板栗气候适应性评价及其适宜性种植区划,为板栗引种以及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我国不同生态区域(黄淮海、西北、长江中下游、西南等4大区域)105个板栗品种(含优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坚果单粒质量、果形指数等表型性状和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等内在品质进行差异性分析,选择4大区域中24个板栗主栽区的12个气候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与板栗品质形成最密切的气候因子,通过逐步回归构建板栗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利用气候适应性指数(CAI)对板栗进行气候适应性评价和适宜性分区。  结果  (1)不同生态区域板栗表型性状和内在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性。长江中下游地区单粒质量和果形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黄淮海地区可溶性糖最高,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最大。(2)影响板栗坚果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为热量因子,其次为光照因子和水分因子。单粒质量与年平均温度和生长季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生长季温差呈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与年平均温度和生长季平均温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含水量与生长季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与生长季温差和生长季日照时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长季降水量呈不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与生长季平均温度和生长季温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年日照时数和生长季日照时数均呈负相关,与生长季降水量呈不显著负相关。(3)根据CAI,4大区域中24个板栗主栽区可划分为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和适宜区。黄淮海北部区域CAI值达到0.90 ~ 0.96,为最适宜区;黄淮海东部、西北和西南区域CAI值为0.81 ~ 0.89,属较适宜区;而长江中下游区域CAI值最低,为0.71 ~ 0.77,属适宜区。  结论  生长季温差大、平均温度高、日照时数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板栗坚果甜、糯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辐射诱变板栗新品种——农大1号高产稳产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大1号由阳山油板栗枝条用快中子辐射诱变育成。具早热、矮化和一苞多籽等丰产稳产优良经济性状.成熟期8月底~9月上旬;VM_3八年生平均树高3.3m,冠幅2.7m,平均株产2.8kg,最高株产10.7kg.果实品质优良,性状稳定.1991年通过省级成果鉴定,已推广100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